商标侵权

搜索文档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公布查处一起某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典型案例
中国食品网· 2025-08-28 04:16
案件概述 - 2025年5月7日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在某商店槟榔销售专柜发现涉嫌侵权产品槟榔干(金石之交)4包 销售价格为50元/包 产品喷码显示生产日期为2025年4月26日 通过微信小程序扫描二维码显示非正品商品[1] - 2025年5月17日委托海南和成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辨认 2025年6月1日出具辨认报告 结论为侵犯商标注册专用权商品[1] 违法事实 - 当事人于2025年4月25日从流动商贩处购进侵权槟榔产品5袋 购进价为43元/袋 已销售1袋 剩余4袋被查获[2] - 进货票据仅显示数量价格信息 无供货商详细信息 未能提供供货商市场主体登记证明 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及销售记录等相关文件[2] - 该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三项规定 构成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违法行为[2] 处理结果 - 2025年8月15日乌苏市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 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没收侵权商品 并处0.1万元罚款[2] 行业影响 - 侵权商品存在质量隐患 既侵犯商标权利人知识产权 又对人民群众食品安全造成风险[2] - 案件查处传递尊重知识产权理念 促使经营者加强商品商标审查 规范进货渠道 有效净化市场环境[2] - 提高消费者对侵权商品的辨别能力 减少购买侵权商品损失 推动形成安全诚信的消费环境[2]
九省份联动查处“极米坚果”跨省商标侵权案,涉案超1.28亿元
新京报· 2025-08-26 14:15
案件背景与核心事实 - 江西彩影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生产销售"极米坚果"投影仪 涉嫌侵犯极米公司"极米"注册商标专用权 违法经营额达1.28亿余元 [1] - 侵权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价格不到正品一半 网店遍布多个平台 生产仓储链条延伸至江西广东广西等多地 [2] - 市场监管总局协调9省份联合执法 查处横跨9省份的商标侵权链条 [1][2] 执法行动与查处过程 - 2024年3月6日 9省份市场监管部门100余名执法人员统一行动 突击检查30余个涉案据点 [3] - 现场查扣涉嫌侵权产品财务账本网店后台数据等关键证据 [3] - 电商平台调取侵权证据成为破案关键 通过京东拼多多淘宝抖音等4家平台调取证据 [6] 处罚与和解结果 - 江西省宜春市市场监管局没收江西彩影公司等10家公司违法所得314.34万元 罚款192.869万元 [4] - 江西彩影公司与极米公司达成和解协议 停止侵权行为并向极米公司赔偿损失400万元 [4] 案件特点与经验总结 - 政企协同提升维权效率 企业主动维权 属地部门火速上报 总局直接指挥 [5] - 区域协同实现全链条打击 统一调度多地集中突击检查避免打草惊蛇 [5][6] - 电商平台共治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平台数据在认定侵权行为和确定违法经营额方面不可替代 [6]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守护品牌”商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上)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26 14:15
商标执法行动规模与范围 -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与商标权利人协作 聚焦重点领域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累计选取18起典型案例以案说法 [2] - 案件覆盖电池 汽车 奢侈品 服装 娱乐 汽配 酒店 运输等多个行业 涉及内蒙古 上海 广东 浙江等超过10个省级行政区 [2][3][6][10][13][16][19][22] 案件查处金额与数量 - 李某等销售假冒南孚电池案累计购入货值248万元 已销售139万元 [2] - 广东假冒爱马仕等奢侈品鞋案查获产品2.1万双 包装材料6.3万件 涉案金额2.16亿元 [6] - 浙江假冒始祖鸟冲锋衣案涉及9个省份 涉案金额超过3亿元 [10] - 上海15家婚车租赁公司假冒劳斯莱斯案合计罚款71万元 [4] - 吉林电玩城商标侵权案没收违法所得4.9万元并罚款4.9万元 [14] - 甘肃汽配店假冒一汽案罚款5万元 [17] - 云南运输公司商标近似侵权案罚款7.5万元 [24] - 贵州歌厅侵权希尔顿案获取营业收入1114万元 [19] 执法手段与协作机制 -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调查方式 包括网络巡查 短视频监控 平台数据取证等数字化手段 [3][16][19] - 强化行刑衔接机制 市场监管与公安部门联合行动 利用云端协查系统 天网工程和人脸识别技术固定证据 [6][9][10][12] - 通过举报奖励机制获取案件线索 依托商标权利人专业鉴定形成政企协作模式 [6][9][16][19] 侵权行为特征 - 出现新型侵权形式 包括婚庆服务行业车辆假冒 微信平台引流发展代理 利用字号近似误导消费者等 [3][10][13][15] - 侵权手段隐蔽化 采用虚假经营地址 跨区域流水线作业 线上引流线下交易等模式逃避监管 [10][12] - 部分案件持续时间长 如南孚电池案从2017年持续至2024年 账目复杂证据分散 [2][3] 司法处罚结果 - 广东假冒奢侈品鞋案54名嫌疑人被抓 19人被判处1年5个月至4年有期徒刑 罚金380万元 [6][7] - 浙江假冒始祖鸟案抓获42人 打掉12处窝点 19名主犯被判处7个月至3年4个月有期徒刑 罚金149.7万元 [10][11] - 多起涉嫌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部分案件仍在侦查中 [3][7][11][20]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守护品牌”商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8-26 12:41
市场监管执法行动 - 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与商标权利人协作 聚焦重点领域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 有效净化市场环境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1] - 选取18起"守护品牌"商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以案说法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品牌价值的合力[1] 南孚电池侵权案 - 内蒙古市场监管局查获李某等人自2017年至2024年销售假冒南孚电池 累计购入货值248万元 已销售139万元[2] -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后捣毁河南制假窝点 李某等人处于取保候审阶段[3] - 执法人员通过走访调查和说服经营户细致取证 协同公安机关摧毁长期制假售假团伙[4] 劳斯莱斯商标侵权案 - 上海市场监管局发现15家婚车租赁公司使用非劳斯莱斯车辆冒充品牌车辆提供婚庆服务[5] - 对15家违法当事人处以罚款共计71万元[6] - 本案遏制了婚庆服务行业新型商标侵权行为的蔓延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7] 爱马仕等奢侈品侵权案 - 广东市场监管局捣毁27个制假窝点 查获假冒爱马仕、香奈儿、迪奥等品牌鞋类2.1万双 包装材料6.3万件 涉案金额2.16亿元[8][9] - 19名涉案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5个月至4年不等 并处罚金380万元[10] - 通过举报奖励机制获取线索 依托行刑衔接机制实现全链条打击[10] 始祖鸟服装侵权案 - 浙江市场监管局破获跨9省制售假冒始祖鸟冲锋衣网络 涉案金额3亿元 抓获42人 打掉12处窝点[11] - 19名主犯被判处7个月至3年4个月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149.7万元[12] - 利用微信组织制假网络逃避打击 执法人员通过天网工程和人脸识别技术取得关键证据[13] 城市英雄商标侵权案 - 吉林市场监管局查获电玩城使用"成市英雄"字号却张贴"城市英雄"标识导致消费者混淆[14] - 责令停止侵权 没收违法所得4.9万元并罚款4.9万元[15] - 本案为利用字号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典型案件[17] 一汽配件侵权案 - 甘肃市场监管局查获汽车配件经营部销售假冒一汽润滑油和防冻液[18] - 没收侵权商品并罚款5万元[19] - 通过商标图形比对和防伪二维码验证提升侵权认定精准度[20] 希尔顿商标侵权案 - 贵州歌厅未经许可使用"希尔顿"商标获取营业收入1114万元[21] -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侦查[22] - 通过行刑衔接实现行政查处到刑事追责的无缝对接[23] 调味品食品侵权案 - 四川市场监管局捣毁制售假冒翠宏蘸料等食品团伙 涉案金额2010万元[27] - 3名涉案人员被判处3年至3年3个月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45万元[28] - 跨省数据追踪全链条打击食品安全领域侵权行为[29] 白酒行业侵权案例 - 四川查获假冒舍得白酒3026瓶 涉案金额257.4万元[38] - 新疆查获李某某生产多个品牌假冒白酒 货值6.15万元[41] - 新疆查获野格等酒类侵权案 涉案金额2000万元[52] 啤酒行业侵权案例 - 河南查获乌苏劲爽啤酒侵权案 违法经营额18.8万元[43] - 河北对唐山尤里克啤酒公司罚款25万元[47] - 黑龙江全润啤酒公司生产侵权啤酒800件 货值1.6万元[50] 地理标志商标侵权 - 宁夏查获侵犯"宁夏枸杞"地理标志商标包装物8万余个[34] - 广西查获假冒"三鹤"六堡茶案 货值6.2万元[35] 新型侵权模式 - 婚车租赁行业出现车辆外观商标侵权新型模式[5][7] - 微信推销结合线下交易成为侵权销售新渠道[35][37] - "游商"模式通过无固定场所销售规避监管[52]
以案示警 18起“守护品牌”商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公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2:40
商标行政执法行动 - 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与商标权利人协作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 有效净化市场环境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 - 选取18起"守护品牌"商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以案说法和以案示警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品牌价值的合力 [1] 南孚电池侵权案 - 内蒙古市场监管局查获李某等人自2017年至2024年销售假冒南孚电池 累计购入货值248万元 已销售139万元 [2] -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后捣毁河南制假窝点 李某等人处于取保候审阶段 [3] - 执法人员通过走访调查和协同公安机关方式 摧毁长期盘踞市场的制假售假团伙 [4] 劳斯莱斯商标侵权案 - 上海市场监管局发现15家婚车租赁公司使用非劳斯莱斯汽车冒充品牌车辆 并在车体多处使用注册商标 [5] - 对15家违法当事人处以罚款共计71万元 [6] - 本案作为婚庆服务行业新型商标侵权案件 及时遏制违法行为蔓延并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7] 爱马仕等奢侈品侵权案 - 广东市场监管局捣毁27个制假窝点 查获假冒爱马仕、香奈儿、迪奥等品牌鞋类2.1万双 涉案金额2.16亿元 [8][9] - 54名犯罪嫌疑人被抓捕 19人被判处1年5个月至4年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380万元 [10] - 通过举报奖励机制获取线索 依托行刑衔接机制实现全链条打击 [11] 始祖鸟商标侵权系列案 - 浙江市场监管局破获涉案金额3亿元的假冒始祖鸟冲锋衣案 违法网络覆盖9个省份 [12] - 抓获42名涉案人员 19名主犯被判处7个月至3年4个月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149.7万元 [13] - 利用微信组织制假售假网络 执法人员通过天网工程和人脸识别技术取得关键证据 [14] 城市英雄商标侵权案 - 吉林市场监管局查获电玩城使用"成市英雄"字号却张贴"城市英雄"标识 导致公众混淆 [15] - 责令停止侵权行为 没收违法所得4.9万元并罚款4.9万元 [16] - 本案作为利用字号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典型案件 对类似案件具有借鉴意义 [17] 一汽商标侵权案 - 甘肃市场监管局查获汽车配件经营部销售假冒一汽润滑油及防冻液 门头标示"中国一汽解放配件"字样 [18] - 没收侵权商品并罚款5万元 [19] - 通过商标图形比对和防伪二维码验证等数字化手段提升侵权认定精准度 [19] 希尔顿商标侵权案 - 贵州市场监管局查获歌厅未经许可使用"希尔顿"注册商标 通过美团等平台宣传并获取营业收入1114万元 [20] -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目前处于侦查阶段 [21] - 通过行刑衔接机制实现行政查处到刑事追责的无缝对接 [22] 孔雀图案商标侵权案 - 云南市场监管局查获旅游汽车公司使用近似孔雀图案注册商标 构成商标近似侵权 [23] - 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罚款7.5万元 [25] - 虽侵权方提出免罚申请 但基于明知故犯情节仍依法罚款 [25] 翠宏等食品商标侵权案 - 四川市场监管局捣毁制假窝点3个 查获假冒翠宏蘸料等多类食品 涉案金额2010万元 [25] - 3名涉案人员被判处3年至3年3个月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45万元 [26] - 通过跨省数据追踪和多点同步收网实现全链条打击 [27] 益禾堂商标侵权案 - 海南市场监管局查获奶茶店拒不履行法院判决 持续使用"益禾堂"字样进行侵权 [28] - 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罚款7.6万元 [29] - 体现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 对傍名牌行为零容忍 [30] 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侵权案 - 宁夏市场监管局查获包装材料店擅自印制"宁夏枸杞"等地理标志包装物8万余个 [32] - 没收侵权包装物和违法所得256元 并处罚款4770元 [32] - 执法人员通过敏锐察觉疑点和商标持有人辨认确认侵权 [32] 三鹤六堡茶商标侵权案 - 广西市场监管局查获茶庄通过微信推销假冒六堡茶 货值6.2万元 [33] -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目前处于侦查阶段 [34] - 通过调取摄像头录像和微信聊天记录锁定证据 [35] 舍得白酒侵权案 - 四川市场监管局查获跨市州假酒销售链 查获假冒白酒3026瓶 涉案金额257.4万元 [36] - 3名当事人被判处1年8个月至5年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116万元 [37] - 通过政企合作借助企业专业技术手段快速锁定涉案产品 [38] 剑南春等多品牌白酒侵权案 - 新疆市场监管局查获制假窝点生产假冒剑南春等8类白酒 货值6.15万元 [39] - 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目前处于审查起诉阶段 [39] - 通过一次性执法检查固定多个品牌侵权证据 [39] 乌苏啤酒商标侵权案 - 河南市场监管局查获公司使用高度近似乌苏啤酒的外观设计 生产侵权啤酒12800箱 [39] - 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罚款47万元 [40] - 通过外围调查和跨省核查形成完整证据链 [40] 百威商标侵权案 - 河北市场监管局查获公司生产5款啤酒使用近似百威商标 导致公众混淆 [41] - 没收侵权商品并处罚款25万余元 同时对8家经销商作出行政处罚 [42] - 按照保护在先权利原则认定商标近似侵权事实 [44] 国外啤酒商标侵权案 - 黑龙江市场监管局查获公司使用未注册图形商标 与权利人注册商标构成近似 [44] - 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罚款2.6万元 [44] - 准确认定侵权行为并在法律适用方面具有示范性 [45] 野格等酒类商标侵权案 - 新疆市场监管局查获游商销售假冒野格等酒类 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46] - 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目前处于审查起诉阶段 [47] - 通过比对当事人外形特征和通讯账号等信息突破无票据凭证的调查难点 [48]
放任造假万余箱侵权酒!山西青花汾古法酿酒厂被处罚90000元
齐鲁晚报· 2025-08-25 02:42
行政处罚事件概述 - 山西青花汾古法酿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因"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被文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罚款人民币9万元 [1] - 处罚决定书文号为"文市监处罚〔2025〕115号" [1] 违法事实细节 - 2023年2月至11月期间涉案人刘少杰利用公司场地及灌装设备生产侵权酒类产品 [1] - 侵权产品涉及"冠震""银老""兴欣""少鹤""麓泉坊""晋川""泸仔""武后乡""宗贵宴宾"等多个注册商标 [1] - 侵权产品品类包括杏花酒、老四川、八两醉、泸川老窖、宜宾大曲、绿豆大曲等 [1] - 至案发时假冒商品共计11425箱仍存放于公司车间内 [1] 调查过程 - 2025年7月17日执法人员通过文水县人民法院调取刘少杰刑事案件卷宗掌握初步证据 [1] - 2025年7月24日对涉事公司进行现场检查 [1] - 对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晋杰及控股股东孟雨雨分别进行询问调查 [1][6] 责任认定 - 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晋杰称"不知晓刘少杰制假行为" [2] - 控股股东孟雨雨表示"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 [2][6] - 执法机关认定二人作为企业主要负责人未尽到合理注意和监管职责 [1][2] - 存在主观放任行为导致公司资源被大规模用于违法生产 [2] 处罚依据与结果 - 违法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 [2] - 处罚种类为罚款金额9万元 [7] - 未处以没收违法所得或吊销证照 [2][7] - 处罚决定自2025年8月21日起公示有效期至2099年12月31日 [2][7] 公司基本信息 - 山西青花汾古法酿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23日 [2] - 法定代表人刘晋杰注册资本500万元 [2] - 注册地址位于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镇大象村村北工业区 [2] - 所属行业为制造业 [2]
萝卜快跑出海遇阻,被喊话立即终止阿联酋合作项目
36氪· 2025-08-25 01:13
优思集团商标权主张 - 优思集团创始人池俊秀公开叫停百度Apollo Go与阿联酋Autogo合作 声称后者品牌名称及业务领域与旗下自动驾驶品牌AUTOGO高度重合 [1] - 优思集团持有AUTOGO中国商标注册号63250649及AUTOGO.CN域名 主张阿联酋Autogo若进入中国市场将侵犯其商标专用权并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 [3] - 要求百度终止合作或书面承诺阿联酋Autogo业务永不进入中国市场 移除所有品牌标识并删除宣传内容 否则将采取行政投诉及司法诉讼等措施 [4] 合作项目细节 - 百度与阿联酋Autogo于2025年3月29日达成战略合作 计划在阿布扎比部署全无人驾驶车队 采用萝卜快跑第六代车辆及Apollo ADFM大模型技术 [3] - 双方拟于2026年推进商业化运营 合作内容聚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旨在拓展中东市场 [16] 优思集团企业背景 - 优思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池俊秀 2024年员工数为0人 [7] - 公司于2022年注册AUTOGO商标 国际分类为42类网站服务 未包含自动驾驶服务类别 [10][12] - AUTOGO.CN域名目前处于出售状态 [13] 法律专业分析 - 根据《商标法》第四十八条 商标使用需具备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功能 若百度仅作事实陈述未突出Autogo标识则不构成侵权 [16] - 优思集团注册商标类别42类涵盖计算机软件设计与云计算 百度合作涉及第9类计算机软件或第12类运输工具 服务类别不构成直接冲突 [16] 市场反应与动态 - 百度宣传中明确提及"与阿联酋Autogo公司合作" 强调其为自动驾驶出行公司 合作聚焦中东市场拓展 [16] - 截至新闻发布 百度未对优思集团喊话作出任何公开回应 [19]
查办“幽灵外卖”等违法案件 “守护消费”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公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02:55
市场监管执法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部署"守护消费"铁拳行动 聚焦食品非法添加、"幽灵外卖"、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1] - 专项行动查办一批违法案件 维护消费者权益并营造安全消费环境[1] 食品非法添加案例 - 江西靖安县查处生产经营添加他达拉非露酒案 涉案产品他达拉非含量达151mg/kg 货值金额193.86万元[1] - 福建漳州市查处添加有毒有害成分肉制品案 卤制品含吗啡/可待因/蒂巴因成分 销售额超100万元[2] - 辽宁葫芦岛市查处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案 21批次样品均含亚硝酸盐(1.5-17mg/kg) 鸭肠含日落黄0.301g/kg[3] 幽灵外卖整治案例 - 广西灵山县查处伪造食品经营许可证案 当事人伪造4张证照在美团平台开展外卖业务 被罚0.7万元[4] - 安徽泾县查处无证经营外卖系列案 餐饮店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在饿了么开设多个店铺 被罚0.2万元[5][6] - 北京市查处外卖平台审核失职案 美团未审查13家商户证照 违法收取46万元技术服务费 饿了么违法所得10.63万元 两家平台各被罚没20万元[7] 商标侵权案例 - 上海嘉定区查处假冒注册商标油漆案 查获假冒立邦油漆234桶 违法经营额3.28万元 罚款1.5万元[8] - 联合公安机关捣毁3处制假窝点 查获假冒立邦/多乐士/德爱威/三棵树商品 李某某违法经营额8.04万元 陈某某违法经营额20.15万元[9][10] 检验检测违规案例 - 山东聊城市查处检测机构违法出报告案 机构在资质认定证书注销后出具308份带CMA标志报告 违法所得5.14万元 罚没款8.14万元[11] 计量作弊案例 - 甘肃庆阳市查处加油站计量作弊案 使用5台未经批准改动的燃油加油机 违法所得78.68万元 罚没款78.87万元[11][12] 产品质量安全案例 - 江苏如东县查处销售伪劣灶具案 279台燃气灶具和140根燃气管不合格 货值金额6.5万元 罚没款7.77万元[13]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5“守护消费”铁拳行动典型案例(第一批)
央视网· 2025-08-23 02:18
市场监管执法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部署"守护消费"铁拳行动 聚焦食品非法添加 幽灵外卖 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1] - 专项行动查办一批违法案件 维护消费者权益 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1] 食品非法添加案例 - 江西舒某清生产经营添加他达拉非的露酒 他达拉非含量达151mg/kg 涉案货值193.86万元 销售额3.95万元[1] - 他达拉非为处方药 非法添加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和心脑血管疾病[2] - 福建陈某顺使用复方甘草片加工肉制品卤料 含吗啡可待因蒂巴因成分 销售额超100万元[3] - 辽宁京九鸭脖店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盐含量1.5-17mg/kg 日落黄含量0.301g/kg 违法经营额超20万元[3] 幽灵外卖违规案例 - 广西敏敏姐餐饮店伪造4张许可证件在美团平台开展外卖业务[4] - 安徽泾县小谈餐饮店无证经营外卖业务 第三方平台未履行审查义务[6] - 北京市场监管局查处美团未审查13家商户证照 违法收取技术服务费46万元[7] - 饿了么平台未发现商户证照地址不一致 违法所得10.63万元[7] - 两家平台运营商均被处以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20万元[7] 商标侵权案例 - 上海明富建设公司使用234桶假冒立邦油漆 违法经营额3.28万元[8] - 上游供应商李某某生产侵权商品1915件 违法经营额8.04万元[9] - 陈某某生产侵权商品1215件 违法经营额20.15万元[9] 检测认证违规案例 - 聊城华衡检测公司在资质证书注销后出具308份带CMA标志报告 违法所得5.14万元[10] - 被处以罚没款合计8.14万元[10] 计量作弊案例 - 甘肃正周加油站使用5台改装加油机进行计量作弊 违法所得78.68万元[11] - 被没收5台加油机及10个电路板 罚没款合计78.87万元[11] 产品质量案例 - 南通楷瑞公司销售279台不合格燃气灶具和140根不合格燃气管 货值金额6.5万元[12] - 被没收278台灶具和138根软管 罚没款合计7.77万元[12]
小米起诉米系有品公司商标侵权
观察者网· 2025-08-19 00:50
商标侵权诉讼动态 - 小米科技新增多起商标侵权案件开庭公告 包括与米系有品(晋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侵害商标权案件 将于2025年9月3日在晋江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1][2] - 另有三起新增开庭公告 小米均为原告 案由均为侵害商标权纠纷 分别于2025年9月5日在福鼎市人民法院及2025年10月10日在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开庭[3] - 米系有品(晋江)智能科技成立于2024年12月9日 注册资本5万元 经营范围涵盖家用电器销售 日用家电零售等与小米重叠领域 丁鸿源持有100%股份[2] 历史商标维权案例 - 2025年5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对两起"小米"商标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 认定"小米零度""凡小米"等标识构成侵权 判决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3500万元 并认定"小米"为驰名商标[4] - 侵权案涉及马桶及花洒产品使用"小米零度"字样及近似"M"形标识 采用"小爱小爱"语音唤醒指令 侵权产品销售金额达1.3亿元[4] - 2022年小米起诉深圳市小米贸易有限公司一案宣判 认定构成恶意侵权 判赔3000万元[6] 商标布局情况 - 小米科技对"有品"系列商标布局已久 2021年8月申请注册"小米有品"商标(注册号58854256)核定使用于第12类运输工具[6] - 2024年12月申请第5类"小米有品"商标 涵盖医用消毒剂等商品 同时拥有"米家有品""集有品"等多件核心商标[6] - "有品及图"商标已在第35类广告 销售展示架出租等服务上注册[6] 诉讼规模统计 - 以小米为当事人的法庭公告累计442则 其中侵害商标权纠纷340则 不正当竞争纠纷28则 商标权权属侵权纠纷15则[3] - 侵害商标权相关公告合计344则(含"侵害商标权"4则) 商标行政纠纷4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