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风险化

搜索文档
523票赞成!欧盟议会抗议稀土管制,中国使团一句话戳中问题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7-13 04:36
欧盟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立场 - 欧洲议会以523票高票通过决议要求中国取消稀土出口管制 指责该措施扰乱全球供应链稳定[1] - 欧盟立场复杂 一方面要求中国体谅欧洲企业困难 另一方面指责中国管制措施[1] - 欧盟加紧布局本土稀土产业 同时限制欧洲稀土外流 显示其对战略安全的重视[3] 中国对稀土管制的回应与战略考量 - 中国明确反对欧盟决议 强调稀土为军民两用物资 管制符合国际法且旨在维护全球安全[1] - 中国驻欧盟使团敦促欧洲议会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呼吁摒弃"双重标准"[1] - 稀土管制被视为对美国贸易战的战略反制 旨在保护经济利益和供应链平衡[3] 欧盟供应链安全政策动向 - 欧盟公布三项新提案 聚焦化学工业计划 医疗对策战略和储备战略 意图增强关键物资掌控力[4] - 储备战略提案虽未点名中国 但"武器化"措辞明显指向中国稀土管制[6] - 其他两项提案侧重减少对华依赖 推动"去风险化"政策[6] 美欧贸易谈判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 美欧可能在美国新关税通告前达成协议 美方提议非关键领域商品仅征10%关税[6] - 欧盟或暂停数字税征收 此举被视为对美让步 数字税原是欧盟反击美国的重要工具[6] - 欧盟政策受美国影响显著 4月关税战后对华立场持续摇摆 最终向美靠拢[6] 中欧关系近期动态 - 中欧建交50周年原计划举行北京峰会 但欧盟兴趣减弱[8] - 中方警告若欧盟继续单边行动 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8]
“大摊牌”,冯德莱恩竟还在对中国大放厥词
观察者网· 2025-07-09 03:28
中欧贸易争端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指责中国向全球市场"倾销补贴过剩产能"并抨击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许可证制度 [1] -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 [4] - 中国商务部最终裁定欧盟白兰地存在倾销并自7月5日起征收反倾销税 [4] - 欧盟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 [5] - 中国采取对等限制措施针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产品 [5] 中欧关系现状 - 冯德莱恩称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正加剧欧洲不稳定 [1] - 中俄关系成为中欧交往中的最大症结 [3] - 中欧电动汽车谈判技术部分已基本完成 [4] - 欧盟推迟与中国签署气候行动联合声明的计划 [6] 中国立场 - 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不是乌克兰问题当事方 [3] -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中欧应加强交往深化了解增进互信 [7] - 中国商务部表示愿与欧方通过对话磋商妥处分歧 [5] - 中国对军民两用物项实施必要管制是各国行使主权 [4] 行业动态 - 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至17.9% [6] - 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超过34% [6] - 欧盟和中国在清洁技术领域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5]
印太稀土联盟已成,四国在美牵手,中方做了个29年来的重大决定
搜狐财经· 2025-07-04 07:14
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 - 中国目前供应全球近60%的稀土原材料并掌握超过80%的稀土加工能力 [3] - 稀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军用雷达、航天通信等关键领域 [3] - 美国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组建"印太关键矿产倡议"旨在建立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3] 四国联盟面临的挑战 - 日本在谈判中因农业保护问题与美国存在分歧 [5] - 印度对加入遏华联盟持保留态度并坚持保护本国农业市场 [5] - 澳大利亚虽表面跟随美国但私下仍与中国保持互动 [5] - 西方国家面临成本高昂、环保标准限制和技术门槛高等多重障碍 [7] 中国稀土产业战略调整 - 中国稀土集团进行高层大换血新团队更年轻化、国际化 [9] - 中国实施新版《矿产资源法》首次设立"战略性矿产目录" [9] - 新法明确将"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写入立法目的 [9] - 中国对稀土、锂矿等关键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管理 [9] 稀土产业竞争本质 - 稀土之争实质是产业链主导权与国家战略安全的较量 [12] - 竞争结果将影响新能源汽车普及、智能手机价格和军事科技突破 [12] - 全球稀土产业链建立需要数十年研发积累和产业协同 [10] 美国战略意图与局限 - 美国试图建立从开采到制造的完整稀土产业链闭环 [7] - 但全球除中国外几乎没有国家具备稀土全产业链能力 [7] - 美国曾多次尝试稀土本土开采但因成本和技术问题失败 [5]
罕见,25年来第一次,中国退居全球第三,背后信号很不寻常
36氪· 2025-05-22 00:55
中国减持美债动态 - 2024年3月中国抛售189亿美元美国国债 持有规模降至7654亿美元 被同期增持290亿美元的英国超越 25年来首次退居全球第三 [1][2] - 中国持有美债占比从2008年巅峰期的23 2%降至2025年的8 46% 占美债总规模比例仅剩2 1% [2][4][5] - 2025年4月日本两周内抛售超200亿美元外国债券 创20年来最大规模 市场认为大部分为美债 [6] 美债市场压力分析 - 2024年6月到期美债规模达6 5万亿美元 占全年70%以上 创战后纪录 其中多数为利率仅1 8%的低息债券 [8] - 当前美债利率接近5% 相比1 8%旧债利息支出将飙升超2000亿美元 [9] - 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升至18% 远超10%的国际安全标准线 [11] 国际评级与政策影响 - 2024年5月穆迪首次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从Aaa降至Aa1 打破105年维持最高评级纪录 [10] - 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减税法案或使美国债务未来十年再增3~5万亿美元 [10]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4月1日4 17%攀升至4月11日4 48% 创2月21日以来新高 [6] 中国资产配置调整 - 中国央行连续6个月增持黄金 4月末黄金储备达7377万盎司 环比增加7万盎司 [19] - 中国持有美债规模从2015年峰值1 3万亿美元降至2023年不足8000亿美元 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18][19] - 俄罗斯案例显示美债可能被"金融武器化" 其持有量从1763亿美元骤降至2023年0 31亿美元 [21] 全球金融格局变化 - 美债总额从2008年10万亿美元飙升至当前36万亿美元 人均负债约10万美元 [4][21] - 全球央行增持黄金置换美元资产 动摇美元避险属性 [14] - 中国7000多亿美元美债成为经贸谈判中的重要战略筹码 [22]
默茨时代开启,专家详解中德经贸结构互补性|全球贸易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5-12 11:37
中德贸易关系 - 中国自2016年起连续8年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1] - 2024年德企在华新增投资57亿欧元 较上年增长25% [6] - 92%在华德企会员希望继续留在中国市场 [6] - 许多德企在华营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6] 德国新政府政策动向 - 德国新政府施政纲领强调中德合作必要性 提出"在符合共同利益的领域深化合作" [5] - 新政府更务实 因经济界施压且预计2025年德国经济零增长 [5] - 德国采取"战略自主"策略 不偏向美国或其他经济体 [5] - 此前对华投资加强审查计划已全部推翻 [4] 中德产业互补性与竞争 - 中德产业结构仍具较强互补性 如航空航天 光学和医疗技术工业 [2] - 在机械制造等细分行业双方各自保持优势 [2] - 中国在机动车及零部件 机械制造 电子电气装置 化工领域竞争力迅速提升 [7] - 德国规划九大创新产业包括汽车 机械制造 电气信息技术等 [7] 德国产业政策 - 德国产业政策聚焦促进未来技术和产业 强调科研成果应用转化 [8] - 启动人工智能 区块链 量子计算 氢材料等战略计划 [8] - 传统结构政策重点扶持中小企业 [7] - 采取"中国+"多元化战略应对经济对华依赖认知 [8] 德企在华态度 - 36家在华德企联合建议德国政府"需对中国加大投入 而非减少" [1] - 德企认为对华扩大投资是区域风险控制重要措施 [4] - 德企强调技术竞争非零和博弈 中国在电池技术 自动驾驶等领域引领 [1] - 德企认为与中国研发合作对了解市场保持技术领先至关重要 [6]
越南韩国对华加征关税!为什么越来越多国家害怕中国制造?
搜狐财经· 2025-04-14 10:40
全球贸易摩擦加剧 - 越南对产自中国和韩国的普碳及合金钢镀层板卷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税率分别为0至37.13%和最高38% [3] - 韩国对中国厚板征收最高38%关税 应对低价倾销式钢铁出口 [3]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无法消化全球产能过剩 不会接受市场倾销行为 [3][4] 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提升 - 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从2000年6%增至32% 且持续上升 [20] - 过去五年中国新增石化炼油产能超过欧洲、日本和韩国二战以来新增产能总和 [29] - 过去四年中国国有银行向工业借款人额外放贷13.6万亿元 推动新工厂建设和自动化升级 [10] 出口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动力 - 2023年中国出口增长13.3% 2024年增长17.3% 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12][13] - 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马车 大量产品流向消费能力最强的美国和欧盟 [11][13] - 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偏低 导致商品高度依赖欧美市场销售 [11][16] 汽车产业贸易冲突显著 - 美国对华汽车关税提高至100% 彻底杜绝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 [24] - 中国汽车在墨西哥市场份额从2017年0.3%增至2024年超过20% [26] - 2018年特朗普将汽车纳入25%关税范围 导致广汽等取消进军美国计划 [22] 工业战略地位与竞争加剧 - 工业对欧美就业、安全和军事至关重要 俄乌冲突和疫情凸显工业战略价值 [20] - 比亚迪国内两座工厂产能各为德国大众工厂两倍 体现制造业规模优势 [10] - 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存在工业竞争关系 逐步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21] 社会保障与内需结构问题 - 中国农村老人月均退休金仅200元 制约国内消费能力提升 [34] - 欧美经济学家建议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以刺激家庭消费 减少出口依赖 [33] - 投资侧重工业基础设施而非社会保障 引发欧美观念偏见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