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

搜索文档
农产品溯源系统让农产品供应链更可靠
搜狐财经· 2025-07-21 06:32
农产品溯源系统核心价值 - 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整合种植环境数据、农资使用记录、加工参数等关键信息,形成不可篡改的"数字档案",实现全流程透明化 [4] - 某蔬菜种植基地记录土壤湿度、光照时长、施肥数据,消费者扫码可查看"成长日记";某肉类企业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养殖、屠宰、冷链等环节信息上链 [4] - 快速定位问题环节,如农药残留超标可追溯至具体种植地块、施肥时间及操作人员,为召回和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7] 技术支撑与效率提升 - AI图像识别技术在分拣环节自动筛查瑕疵果实,同时上传检测数据至溯源系统,实现质量管控与追溯双重保障 [8] - 数据分析优化库存管理,冷链物流实时监控降低损耗率15%-20% [10] - 物联网设备(如土壤传感器)确保信息源头真实,区块链技术防止数据篡改,大数据分析挖掘潜在风险点 [10] 品牌溢价与消费升级 - 溯源系统赋予农产品"数字身份证",某有机大米品牌通过可视化种植过程实现30%产品溢价率提升 [10] - 现代消费者更愿意为"看得见的安全"买单,企业通过展示种植标准、检测报告增强品牌可信度 [10]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构建 - 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助力企业调整种植策略,减少化肥农药过度使用 [12] - 政府可利用溯源大数据制定科学农业政策,消费者通过"碳足迹"追溯功能选择低碳农产品 [12]
沃尔玛副总裁公布山姆会员店选品标准 已建立食品捐赠网络 链博会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8:11
公司战略与会员体系 - 沃尔玛旗下山姆会员商店采用高端会员制模式,中国市场普通会员年费260元,卓越会员年费680元 [2] - 公司成功核心在于与数千家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提供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商品 [2] 可持续发展与供应链转型 - 公司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因食品类商品占比提升且多品类原料依赖自然资源 [2] - 设定"再生型"供应链转型目标,通过供应商协作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 - 在棕榈油、牛肉、大豆等大宗商品领域推行"零毁林"标准,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虫害管理方案及淡水资源保护措施 [3] - 亚洲和南美地区推动海洋保护倡议,重点支持三文鱼、金枪鱼可持续渔业 [3] 环保措施与能源管理 - 全球超3300万英亩土地与海洋生态通过公司举措获得保护与修复 [3] - 门店部署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优化照明、空调及制冷设备能效 [3] - 配送中心加速采用屋顶太阳能系统生产清洁能源 [3] 社会公益与运营优化 - 中国区建立常态化食品捐赠网络减少零售环节食物浪费 [3]
保障秋粮丰收 银行业大有可为
证券日报· 2025-07-13 15:44
秋粮生产形势与金融支持需求 - 全国进入主汛期和农业灾害高发期 7-9月降水呈现"北多南少"特征 区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 [1] - 秋粮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据大头 夺取秋粮丰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1] - 农业农村部启动奋战100天行动 聚焦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环节 紧盯关键农时、技术、要素 [1] 银行金融服务具体措施 - 加大对秋粮种植户信贷支持力度 针对受灾地区推出专项贷款产品 简化审批流程降低门槛 [1] - 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 满足规模化种植需求 [1] - 结合秋粮生产季节性特点创新金融产品 针对绿色技术应用、节水灌溉等项目开发绿色金融产品 [2] 金融科技赋能秋粮生产 -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建立农业客户数据库 实现精准营销和风险防控 [2] - 通过移动支付、线上贷款简化业务流程 提高金融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 [2] - 借助卫星遥感、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生产情况 为信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多方协同合作机制 - 与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 共同制定金融服务方案 [3] - 与农业企业合作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保障产业链稳定运行 [3] -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农业金融创新研究 探索适合秋粮生产的金融支持模式 [3]
金正大:以缓控释肥技术方案助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
人民网· 2025-07-11 07:23
公司技术成果 - 公司展示了生物基包膜缓控释肥技术的最新研发和应用成果,该技术融合了中国3项国家科技奖的缓控释肥技术和德国施诺德增效技术2.0 [1] - 该技术具有环保易降解、养分释放精准、肥料利用率高、省工省肥等优点 [1] - 技术还具备养分防漏技术、植物疫苗技术、菌群激活技术三重叠加功能,能改善土壤微环境并提升肥料利用率 [1] 产品开发 - 公司针对小麦、玉米、水稻、大蒜、香蕉、花生等10余种作物开发了专用缓控释肥产品 [1] - 这些产品全面应用了公司三获国家科技奖的缓控释肥技术和德国施诺德增效技术2.0 [1] 国际合作 - 公司希望其技术方案能成为联合国"一国一品"项目的"样板",并在全球范围内复制推广 [1] - 公司计划借助联合国粮农组织平台在全球推广缓控释肥技术 [2] - 公司希望通过技术支持帮助项目国农民提高收入,带动当地产业升级,促进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建设 [2]
共享机遇 共促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28 21:49
南博会概况 - 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在云南昆明举行,主题为"团结协作 共谋发展",构建开放合作、经贸往来、产业协作、人文交流、消费促进五大平台 [1] - 展馆从首届6个增至16个,展览面积从5万平方米扩容至16万平方米 [4] - 7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2500多家企业参展,覆盖南亚、东南亚所有国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知名企业120余家,较上一届增长36% [4] 国际合作与签约 - 斯里兰卡作为主题国设91个标准展位和360平方米沉浸式展区,希望与中国深化绿色能源转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合作 [4] - 马来西亚31家企业和2家商协会参展,计划加强与中国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医疗康养等领域合作 [4] - 实际签约商贸合同项目153个,合同金额84.79亿元;绿色能源项目21个,投资金额超220亿元;投资洽谈活动签约30余个项目,金额超130亿元 [5] 行业展示与合作 - 设置制造业馆、绿色能源馆、咖啡产业馆等11个专业馆,展示先进制造、清洁能源、医疗康养、现代农业等产业 [5] - 越南咖啡商通过南博会了解咖啡全产业链发展,寻求合作机会 [5] - 云南云天化花匠铺科技与中东花材供应商唯色鲜花签订1.5亿元合作协议,推动云南鲜切花对接国际标准 [5] 文化展示与交流 - 首次设立"旅居云南"展馆,每天举办特色民族、民俗表演 [8] - 咖啡产业馆集中展示云南咖啡产区企业,吸引国内外展商和观众 [8] - "丝路云裳·南博时装周"展示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越南等国及中国多省特色服装服饰 [8] 友城合作与未来展望 - 云南省与37国缔结116对友城关系,深化"友城+展会""友城+经济"联动 [8] - 罗马尼亚蒂米什省达成明年参展及推动高校合作意向 [8] - 缅甸仰光市计划与昆明等友城加强城市发展、可再生能源、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合作 [9]
中国农业科学院携手福斯,用NIR赋能小麦育种,成立联合实验室
仪器信息网· 2025-06-26 06:01
合作背景与核心内容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福斯FOSS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ICS, CAAS-FOSS联合实验室" [2] - 实验室将整合FOSS近红外技术与作物育种创新,开发智能化小麦品质分析平台 [2] - 合作旨在推动小麦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 行业意义与战略价值 - 中国是全球最大小麦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17%,提升小麦品质对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至关重要 [4] - 联合实验室将依托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资源超50万份,居全球第二)与福斯先进分析技术,推动小麦育种技术升级 [5] 技术整合与未来展望 - 合作将结合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的种质资源与福斯在农业食品检测领域的技术,实现育种智能化与精准化 [5] - 福斯中国区销售副总裁表示合作快速推进,将为行业提供更卓越的分析解决方案 [5]
研判2025!中国残膜回收机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集中度较高[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5 01:38
概述 - 残膜回收机主要用于回收农田中残留的地膜,解决土壤板结、阻碍作物根系生长等问题,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装备 [1] - 地膜覆盖技术可起到保温、保墒、抑制杂草等作用,但传统聚乙烯地膜难以自然降解,长期残留会造成"白色污染" [1] 分类 - 按作业方式可分为整地前回收机、整地中回收机、播种后苗期回收机 [2] - 按动力类型可分为牵引式、自走式、电动/液压驱动残膜回收机 [2] - 按残膜处理方式可分为单纯回收型、回收-处理一体型 [2] - 按作业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残膜回收机 [2] 市场政策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包含残膜回收机在内的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发展 [4][7]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持续实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7] - 《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重点支持有助于粮油增产减损的农业机械 [7] - 单台农机报废补贴额最高不超过2万元 [7] - 政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 [7] 产业链 - 上游包括钢材、橡胶、塑料等原材料及发动机、电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8] - 中游为残膜回收机研发、生产环节 [8] - 下游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客户包括农业生产单位、种植大户等 [8] - 目前棉花、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主产区使用较为广泛 [8] 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19319.1千公顷,同比增长0.3% [9] - 玉米播种面积达44740.7千公顷,同比增长1.2%;棉花播种面积达2838.3千公顷,同比增长1.8% [9] - 2024年有9省区可查到残膜回收机补贴数据,合计补贴4229台,其中2024年补贴销量2156台 [11] - 补贴省区从西北6省区扩大到包括陕西、山西和河南的9省区,说明补贴范围在扩大 [11] 竞争格局 - 2024年有50多家企业有残膜回收机补贴销量数据,前10家企业占比超70% [13] - 固原鑫宇农以461台补贴销量位居第一,市场占比21.38% [13] - 永登禹铭和环县海明并列第二,各销售293台,市场占比各为13.59% [13] 代表企业 - 固原鑫宇农主导产品包括11FMJS-170型残膜捡拾机等,已获得国家专利12项 [15] - 公司产品通过鉴定已在六个省推广销售并纳入国家购置补贴机具 [15] - 宁夏海原国华农机制造生产1FML-130型残膜回收机等产品,在陕、甘、蒙、青有较高知名度 [17] 发展趋势 - 未来将融入智能技术如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调节 [19] - 向多功能集成方向发展,例如集成深翻、施肥、播种等功能,实现土地综合利用 [19]
美国农学大学生遇见中国农业大省
河南日报· 2025-06-09 23:36
农业交流与合作 - 来自美国15个州16所高校的22名农学专业学生访问中国农业大省河南,深入田间地头、参观高校农学专业、走访食品加工企业 [1] -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展示了农作物育种、高产高效栽培、精准农业等方面成果 [1] - 美国学生对中国农业实践表示赞赏,认为中美农业运作模式和研究方式不同但可实现互补合作 [2] 农业技术与工程 -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是标志性工程,通过两条内径7米的隧洞从黄河河床下穿过 [1] - 美国学生对中国水资源调配工程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和高效执行力表示惊叹 [2] 农产品与品牌发展 - 蜜雪冰城门店数量已居全球现制饮品企业首位,构筑了"从农田到餐桌"的产业链布局 [2] - 蜜雪冰城计划在美国开设门店,引发美国学生的强烈兴趣 [2] - 美国学生对中国特色品牌与美国当地原料结合的可能性表示期待 [2] 中美青年交流 - 中方计划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目前已实现1万余名美国青少年赴华交流 [2] -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 [2]
2025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杨凌分论坛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5-20 00:34
论坛概况 - 2025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杨凌分论坛于5月19日在杨凌示范区举行,主题为"共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共谋减贫发展合作" [1] - 论坛汇聚上合组织国家的政府官员、农业专家及企业代表,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与减贫合作 [1] 论坛议题与成果 - 主要议题包括上合农业基地平台作用、乡村振兴与减贫双循环实践、旱作农业技术交流、光伏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智能农业创新与机械化减贫 [1] - 中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杨凌示范区在农业技术、旱区种植、水资源处理等领域经验先进 [1] -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肯定论坛将为成员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1] 农业技术交流成果 - 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累计培训成员国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2400余名 [2] - 基地举办49期农业技术远程培训讲座,覆盖在线学员超5万人 [2] - 基地持续输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上合国家农业发展 [2] 实地考察活动 - 与会嘉宾考察杨凌种业创新中心、智慧农业示范园、旱区农业节水技术田间展、王上村及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等项目 [2]
“看见土地的回馈,让人满心喜悦”(中拉是天然合作伙伴)
人民日报· 2025-05-17 21:52
中国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项目进展 - 项目位于苏里南首都帕拉马里博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处,一期项目由蔬菜引种专家刘德军带领团队开展果蔬种植技术指导 [6] - 中方团队设立果蔬、食用菌、农机等多个专业组,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引种试验示范和培训工作 [7] - 创新引进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等新品种和新技术,培养了一批有种植基础的示范户 [7] 技术培训与推广成果 - 累计开展入户技术指导200余次,培训学员近350名,学员来自苏里南各地 [8] - 培训内容涵盖病虫害识别与绿色防控、科学施肥、精量播种育苗、节水灌溉、高产栽培、品种选择等 [7] - 重点指导的果蔬农场规模已达100多公顷,推广作物32种,惠及农户逾6500人次 [8][9] 当地农业转型成效 - 改变了苏里南农民传统种植观念,从依赖自然到掌握现代种植技术 [7] - 当地农业产量与质量显著提升,农民开始尝试种植以前未接触过的蔬菜品种 [8] - 苏里南政府计划借助该项目推动农业现代化,打造有机蔬果品牌并走向国际市场 [8] 项目战略意义 - 这是中苏两国建交以来首个农业援助项目 [9] - 项目目标是通过技术转移实现苏里南农业自给自足和可持续发展 [8] - 项目不仅带来水肥一体化、营养诊断等现代技术,还系统性提升了当地农业"造血"能力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