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

搜索文档
对话先正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利润并不矛盾 绿色产品可更盈利
新浪财经· 2025-09-27 23:08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植保业务全球第一 种子业务全球第三[1] - 公司目标将环境友好型产品比例从30%提升到60%[5]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框架 - 公司于2024年推出PSF(产品线可持续框架) 用于评估全线植保产品 生物制剂和种子品种的可持续性表现[4] - PSF综合评估产品的经济效益 碳足迹和环境影响 并给予1至3级评级[4] - 可持续评级为1级的产品毛利率显著高于评级为3级的产品 目前集团毛利最高的产品都是环境友好度最高的[4] 研发投入与创新特点 - 农业投入品创新周期漫长 从发现新化合物到完成测试需要10至15年 投入动辄高达2至3亿美元[1] - 研发需前瞻性布局 如7年前已开始关注土壤健康问题 当时该概念几乎未被重视[1] - 研发战略需展望未来10-15年 思考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及市场法规演变[3] 技术成果与产品优势 - TYMIRIUM技术历时10年研发而成 极低剂量即可发挥杀菌 杀线虫效果[4] - 该技术在中国上市的制剂产品"克来傲®"用量仅为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4] - 微生物研究可改善土壤健康 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约三成通过根系释放到土壤形成化学信号[3] 财务与融资表现 - 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好融资条件 2024年发行亚洲最大规模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定期贷款达45亿美元[5] - 绿色产品不仅环境友好 也是利润更高的业务 实现低碳与盈利双赢[4] 行业挑战与机遇 - 农业生产与减少碳排放存在天然矛盾 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1] - 行业需在不断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碳足迹 这是农业科技公司的机遇和挑战[1] - 可持续发展已是行业共识 但如何量化衡量仍缺乏统一标准[4]
全球农创客齐聚杭州:数字技术赋能小农户 智慧方案破解农业痛点
搜狐财经· 2025-09-10 23:13
全球农创客大赛获奖项目 - 坦桑尼亚SafeSip团队凭借五级仿生超滤系统结合太阳能IoT监测技术获得金奖 其方案针对东非七国禽类养殖水生病原体问题 可使家禽死亡率从58%大幅降低[3] - 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开发AI视觉识别与多传感器融合装备获得银奖 系统通过识别猪咳嗽类型可提前7天预警呼吸道疾病 已处理20多万条养殖数据[3] - 美国PlanPulse Patch团队采用纳米材料VOC传感器获得铜奖 通过捕捉植物染病前释放的微量气体 可在病害症状出现前2-3天发出警报[5] 其他参赛创新方案 - 匈牙利团队利用高空智能气球搭建低成本农田监测系统 实时观测灌溉和病虫害情况[5] - 乌干达团队通过太阳能技术支持农田灌溉与冷链仓储解决方案[5] - 泰国团队结合卫星遥感与AI技术 精准预测秸秆焚烧风险[5] 农业创新技术特点 - 所有获奖方案均采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监测预警[3][5] - 创新方案注重包容性设计 特别关注资源有限的小农户需求 太阳能技术确保无电网地区可用性[3][5] - 解决方案呈现小型化精准化特征 能针对特定农业痛点提供定制化解决路径[3][5] 行业支持与发展趋势 - 拼多多宣布未来三年依托千亿扶持计划 支持全球农业创业者和工作者[6] - 公司将持续加码农研创新最初一公里 将农业作为长期核心战略[6] - 数字化创新方案正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气候变暖和资源减少等挑战提供新路径[5][6]
新农人代表石嫣现场观礼阅兵:我热泪盈眶
南方农村报· 2025-09-04 03:31
农业行业发展趋势 - 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成为当代核心议题 [15][16] - 科研与实践结合在社会科学领域尤为重要 理论指导实践并建立理论自信 [16][17][18] - 生态农业实践已持续17年 未来计划将中国农业文化传统和天人合一价值观国际化输出 [19][20][21] 新农人角色定位 - 新农人代表认为使命超越企业经济利益 聚焦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荣辱结合 [9][10][11] - 博士扎根乡村实践体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理念 [11][12] - 反对为金钱地位内卷 强调避免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 [13][14] 农业文化价值 - 农业传统文化和天人合一价值观被视为和平内涵的终极阐释 [20][21] -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三农问题曾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15]
多国专家齐聚新疆共商盐碱地治理
新华社· 2025-08-25 14:49
会议概况 - 中国-中亚盐碱地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新疆昌吉市举行 近200名来自中国 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科研院所 高校 企事业单位专家和代表参会[1] - 会议聚焦盐碱地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合作议题[1] - 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主办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承办[2] 盐碱地资源现状 - 中国盐碱地面积约5亿亩 其中新疆盐碱地面积占全国盐渍化土壤总面积的36.8%[1] - 新疆与中亚国家地理相邻 生态相似 在盐碱地改良 耐盐作物育种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1] 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 -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壤科学与农业化学研究所 哈萨克斯坦土壤科学与农业化学研究所签署谅解备忘录[2] - 中外科学家将在盐碱地治理 畜牧养殖 食品安全和国际教育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2] - 中国农业科学院未来将立足昌吉 辐射全疆和中亚 聚焦盐碱地改良 生物育种 智能灌溉等关键技术[1] 战略目标 - 会议旨在促进中国-中亚盐碱地资源科学高效利用 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2] - 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2] - 以更低的治理成本获得更高的产量[2]
构建市场化轮作休耕生态补偿机制
经济日报· 2025-08-23 22:18
文章核心观点 - 农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是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 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激励相结合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民收入平衡 [1] - 构建市场化多元化农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机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 - 政府政策与市场化手段结合 碳交易市场潜力开发和生态服务支付机制推广是提升生态补偿效果的关键 [1] 国际实践经验 - 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政策法规和市场化手段推动农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体系完善 例如美国和欧盟采用碳信用交易和生态服务支付手段推动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1] - 东南亚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步探索市场化补偿机制 农业生态补偿体系处于初期阶段 正逐步引入市场机制解决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矛盾 [1] - 发展中国家在碳市场绿色金融等领域取得初步进展 [1] 机制建设方向 - 国际合作与绿色金融可引入更多外部资金和创新经验 [1] - 碳交易市场潜力开发是提升生态补偿效果的关键环节 [1] - 生态服务支付机制推广有助于提高农民参与轮作休耕积极性 [1]
哈萨克斯坦减少粮食作物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新华财经· 2025-08-21 06:14
农业政策调整 - 哈萨克斯坦政府正积极调整农业发展路线 减少粮食作物和耗水量大作物的种植面积 增加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作物的种植面积 实现作物品类多元化和种植比例均衡化 [1] - 2025年全国总耕作面积达2360万公顷 比去年增长逾32万公顷 [1] - 谷物和豆类作物种植面积减少近63万公顷 达1600万公顷 [1] 作物结构变化 - 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约105万公顷 达400万公顷 [1] - 向日葵播种面积达到创纪录的180万公顷 比上年增加48万公顷 [1] - 减少水稻等耗水量大作物的种植面积 并在棉花种植中深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1]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 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实现作物多样化均衡种植 减少对单一作物的依赖 [1] - 此举将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强化粮食安全 提高农民收入 [1] - 政府要求各类农产品在供应量和价格上均需保持安全稳定 [1]
农废变“金肥” 杭州以智慧农服绘就绿色“丰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19:19
核心业务模式 - 公司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 年处理规模超1万亩农田产生的废弃物[1][3] - 采用"以废换肥"模式惠及农户 上半年已为超200家种植户提供有机肥[3] - 业务覆盖临安区天目山镇 於潜镇 昌化镇等区域[3] 技术革新与效率提升 - 微生物发酵技术将传统堆肥周期从45天缩短至7天左右[3] - 数字化调度平台使废弃物处理效率提升30% 服务响应速度提升50%[5] - 智能调控设备实时监测发酵过程的温度与湿度参数[5] 运营体系优化 - "测土配肥+精准配送"系统通过土壤数据库生成专属配方 实现48小时内偏远山区定制肥料配送[5] - 县乡村三级共享仓储资源降低30%物流成本[5] - 乡镇服务网点实时采集需求 构建"技术指导+物资供应"服务闭环[5] 产能扩展规划 - 公司正规划扩建工程以提升产能 将引入更多智能化设备[6] - 有机肥生产 检测 配送全链条资源整合使配送效率提升40%[5]
农发行吴江区支行科创学院项目发放1515万元贷款助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江南时报· 2025-08-05 02:56
贷款发放 - 农发行吴江区支行向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科创学园项目发放1515万元政策性贷款 [1] - 贷款主要用于科创学园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1] 项目目标 - 以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为核心目标 [1] - 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1] 战略实施 - 农发行积极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1] - 优化信贷流程 精准对接项目需求 确保资金高效落地 [1] - 助力区域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时间深度融合 [1] 未来规划 - 该行将继续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 [1] - 聚焦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 [1] - 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1]
《科学》发表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新成果:调控植物-土壤反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环球网资讯· 2025-07-26 09:46
农业绿色发展研究 - 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在《科学》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调控植物-土壤反馈"的创新理论,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范式 [1] - 研究将生态学中的"植物-土壤反馈"思想引入农田生态系统,建立作物高产与土壤健康协同的系统化研究框架 [1] - 成果源于团队长期驻扎科技小院的生产实践,结合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研究进展,系统阐述植物-土壤反馈的原理、机制与调控过程 [1] 农业现状与挑战 - 长期忽视土壤健康导致土壤生态系统失衡,土壤多功能性难以发挥,威胁耕地质量和农业绿色发展 [2] - 当前农业科学研究需改变范式,融合自然生态系统解决方案,解析土壤组分耦合作用及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机制 [2] 技术路径与实践方向 - 需发展土壤健康管理技术,强化土壤多功能性对耕地产能的贡献,减少外部依赖,实现绿色增产增效 [2] - 实践层面需兼顾有益生物利用与有害生物防治,统筹短期生产与长期健康,结合用地与养地,推动作物生产与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协同 [2] 研究团队与支持 - 中国农业大学王光州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张福锁院士和张俊伶教授为通讯作者,荷兰皇家科学院、加拿大皇家学会专家参与合作 [2] - 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 [2]
先正达集团聚焦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变革
经济网· 2025-07-21 10:00
公司动态 - 先正达集团连续第三次亮相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成为焦点 [1] - 公司展示再生农业项目成果 包括以天然海藻为核心原料的生物制剂产品 [1] - 推出厚圃"大方"土壤与作物健康综合解决方案品牌 熊猫指南首次发布"绿星榜单" [2] 技术成果 - 展示从实验室创新到田间应用的农业全产业链优势 [1] - 构建"良种+良品+良田+良法"系统性解决方案 [1] - 研发绿色高效农业投入品 能减少使用量同时提升产量 [2] 行业影响 - 推动再生农业落地 以土壤健康为核心理念获得国际认可 [1] - 通过服务平台构建推动生态农业形成闭环路径 [2] - 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实践经验 树立行业榜样 [2] 产品布局 - 覆盖生物技术 绿色植保 数字农业等领域 [1] - 包含人工智能赋能的精准种植方案 [1] - 在产地与市场两端发力 推动标准构建与价值转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