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控制权争夺

搜索文档
*ST新潮百亿油气资产大战,从北京办公室打到了美国法院
第一财经· 2025-09-03 11:32
公司控制权争夺 - 新管理层在接收北京办公场所时遭遇原管理层拒绝交接资料和办公设备 [1][3] - 伊泰B通过要约收购取得50.1%股份并于5月27日完成过户成为控股股东后通过临时股东大会取得董事会和监事会多数席位 [3][8] - 原管理层通过股权变更将境外油气资产控制权转移至个人关联公司并设计复杂境外股权结构 [1][4] 境外油气资产控制 - 公司总资产362.04亿元中境外油气资产占比超过99%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 [3] - 资产通过宁波鼎亮79%和浙江犇宝21%持有Xinchao U.S. Holdings Company并通过多层子公司控制Howard、Borden和Hoople油田 [4] - 原管理层以100万元对价将宁波鼎亮0.01%财产份额转让给Surge Energy Capital从而获得全部决策权和管理权 [5] 美国法律诉讼进展 - 三起关键诉讼分别于6月30日、8月4日和8月8日在德克萨斯州商事法院、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和内华达州法院审理 [7] - 特拉华州衡平法院颁布维持现状令要求美国子公司维持正常经营但限制重大交易和资产处置 [12][15] - 诉讼焦点包括董事罢免程序合规性、原董事信义义务违反以及新董事任职资格 [16][17] 资产审计问题 - 美国铁路委员会披露油井数量为911口但公司账目显示1662口存在重大差异 [20] - 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指出油井弃置义务明细表与官方披露不一致 [20] - 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因内部控制存在循环授权问题在任职34天后辞任年审机构 [21] 油田资产详情 - Moss Creek油田资产交易金额约10.6亿美元经营Howard、Borden和Hoople油田共有40口产井 [18] - Grenadier资产交易金额4.2亿美元持有1.8万英亩页岩油气资产 [18] - 其他资产包括Apache3750万美元、Cordero5200万美元和EOG1200万美元 [18]
新旧势力交接遇阻美国资产诉讼缠身*ST新潮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新浪财经· 2025-09-02 21:06
控制权变更 - 伊泰B股通过竞争性要约收购成为新潮能源控股股东 持股比例50.10% [1] - 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以81.49%表决权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提前换届议案 [2] - 新当选董事会成员包括张钧昱、刘春林、张晶泉、廉涛等4位伊泰B股背景候选人 [3] 管理层交接困境 - 新管理层8月13日接收北京办公室时遭遇原管理层集体缺席 未进行任何工作交接 [4] - 公司99.99%资产位于海外市场 所有油气资产均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 [4] - 控制权争夺焦点在于美国子公司实际控制权 国内主体基本为空壳结构 [3][4] 法律诉讼进展 - 目前共有3起关键案件正在美国法院审理 包括资产保全诉讼 [5] - 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发出"维持现状令" 要求美国子公司维持正常经营 [5] - 法院指令明确要求美国子公司必须配合提供财务报告所需信息文件 [5] 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股票因2024年度审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5] - 新管理层正积极整改2024年度非标准审计意见涉及事项 [5] - 公司坐拥近80亿元未分配利润但连续15年未进行分红 [3] 行业背景 - 2025年半年报系伊泰系入主后首份财务报告 [1] - 公司经营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 [1] - 伊泰B股具有近30年上市公司管理经验 [3]
新旧势力交接遇阻,美国资产诉讼缠身 *ST新潮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14:30
核心观点 - 新潮能源控制权争夺持续 尽管完成董事会换届 但新旧管理层交接陷入僵局 核心矛盾围绕美国油气资产的实际控制权 已引发多起诉讼 同时公司面临业绩下滑及退市风险 [1][5][7][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9.73亿元 同比下滑8.85% 归母净利润9.58亿元 同比下滑18.22% [1] - 公司坐拥近80亿元未分配利润 但连续15年未分红 [3] 控制权变更 - 伊泰B股通过竞争性要约收购成为控股股东 持股50.10% [1][2] - 2025年7月24日临时股东大会以81.49%表决权通过董事会改组 选举4名伊泰系候选人担任非独立董事 张钧昱当选董事长 [3] - 原管理层拒绝配合交接 新管理层接收北京办公室时无人在场 未进行工作交接 [7] 诉讼进展 - 共3起关键诉讼在美国审理 伊泰B股提起1起诉讼要求资产保全及获取财务文件 原管理层刘珂等人提起2起诉讼反对罢免决定 [7] - 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发出"维持现状令" 要求美国子公司维持正常经营 限制重大交易支出和资产处置 并强制配合提供财务文件 [8] 资产结构 - 99.99%资产位于海外市场 所有油气资产均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 国内基本为空壳结构 [4][7] 退市风险 - 因2024年度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若2025年审计意见未改善将面临终止上市 [8] - 新管理层已采取措施整改非标准审计意见涉及事项 [9]
新旧势力交接遇阻 美国资产诉讼缠身 *ST新潮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14:23
核心观点 - 新潮能源控制权争夺持续 新任董事会虽完成换届但未能实现管理层顺利交接 公司运营和资产控制陷入僵局 [2][4][7] - 公司上半年业绩承压 营业收入39.73亿元同比下滑8.85% 归母净利润9.58亿元同比下滑18.22% [2] - 控制权争夺焦点在于美国油气资产 相关诉讼已诉诸美国法院 目前有三起关键案件审理中 [7][8] 控制权变更 - 伊泰B股通过竞争性要约收购成为持股50.10%的控股股东 [3] - 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以81.49%表决权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提前换届议案 [4] - 新任董事会选举张钧昱为董事长 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张钧昱 [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9.73亿元 同比下降8.85% [2] - 归母净利润9.58亿元 同比下降18.22% [2] - 公司存在近80亿元未分配利润但连续15年未分红 [4] 管理层交接 - 新管理层8月13日接收北京办公室时遭遇原管理层集体缺席 未进行工作交接 [7] - 公司99.99%资产位于海外市场 所有油气资产均在美国 [7] - 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发出"维持现状令" 限制美国子公司重大交易和资产处置 [8] 法律诉讼 - 三起关键诉讼在美国法院审理:伊泰B股提起资产保全诉讼 原管理层刘珂等人提起罢免异议诉讼 [8] - 法院指令要求美国子公司必须配合提供财务报告所需文件 [9] - 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9] 公司治理 - 新管理层承诺提高投资者回报 严格执行新"国九条"要求 [4] - 公司正积极整改2024年度非标准审计意见涉及事项 [9] - 控股股东伊泰B股拥有近30年上市公司管理经验 [5]
投资人,抢了我的公司
36氪· 2025-09-01 10:46
文章核心观点 - 投资机构正通过诉讼手段争夺被投企业控制权 从传统财务投资转向实业控制 这一趋势在募资寒冬和退出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加速发展[4][8][22] - 资本与创始人的关系从相互成就转向对抗 对赌协议和复杂条款成为资本争夺控制权的法律工具 导致创始人出局案例频发[9][20][31] - 控制权争夺集中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 涉及上市公司和初创企业 通过司法冻结股份实现快速控制[16][26][23] 行业趋势变化 - 全球私募股权募资金额创七年新低 截至2025年6月的十二个月内仅募集5920亿美元 较2021年峰值缩水近三分之一[22] - 私募基金退出率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仅向投资者返还行业资产的11% 导致大量资金被困在项目中[22] - 投资机构策略从财务投资转向实业控制 通过直接掌控优质资产寻求稳定回报 部分VC合伙人转投实业或加入创业公司[23][26] 控制权争夺手段 - 利用对赌协议条款发起诉讼 在业绩未达标时以"隐瞒经营风险"等理由冻结创始人股份并接管公司运营[4][6] - 通过董事会席位更换管理层 在诉讼过程中安排高管进入关键岗位 逐步稀释创始人股权[5][7][14] - 采用关联交易和债务手段稀释股权 最终实现彻底控制 典型案例中创始人虽保留部分股权但已出局[7][18] 上市公司案例 - 劲嘉股份控股股东因6785万元借款纠纷被起诉 5.01亿股被司法冻结 占所持股份99.72%和总股本34.52%[15][16] - 司法冻结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上市公司因控股股东债务问题易主 反映控制权争夺复杂性[16][17] - ST路通起诉第一大股东限制表决权 就违法改选董事会行为索赔250万元 显示司法对抗白热化[26] 初创企业案例 - 智能家居公司创始人因未达50%年复合增长目标 被要求无偿转让20%股权并接受董事会改组[4] - 固态电池企业创始人被资本以10亿元投资获取专利控制权 最终被迫以低于市场价格转让专利并退出[18][19] - 协议约定创始人离职后专利须以"公允价格"转让给公司 实际由投资人控制公司执行[18][19] 资本策略转型 - 投资机构从"赌桌"转向"棋盘" 每一步都为控股、并购、整合做准备 通过诉讼实现战略性"以诉谋变"[10][24] - 在长期陪伴企业过程中 投资人对公司价值判断与创始人产生分歧 认为创始人能力存在瓶颈时通过诉讼夺取控制权[25] - 选择诉讼因司法途径能快速冻结股份并施加压力 为谈判创造有利条件 相比传统创投更具确定性和控制力[23][26] 创始人困境 - 面临"不签对赌融不到资 签了对赌沦为资本奴隶"困境 资本与实业共生关系难以实现[20] - 企业不仅是生意更是"孩子" 资本要求的理性决策造成情感撕裂 创始人失去梦想和心血[14][37] - 无力支付巨额回购款时陷入法律困境 另起炉灶可能构成对老股东利益侵害 这些问题缺乏标准答案[41][42] 关系演变与反思 - 投资人与创始人关系从蜜月期转向深水区 对簿公堂案例增加 包括罗永浩郑刚、朱啸虎张予彤等知名案例[31][32] - 单个诉讼引发"诉讼挤兑"群体效应 导致企业难以维持经营甚至破产 机构即便胜诉也可能无法回款[33][34] - 专业机构开始设计更灵活退出机制 注重投后沟通与预期管理 创业者更理性评估价值观契合度[43][44]
伊泰系拿下董事会,*ST新潮控制权争夺战却刚开场?半年报揭示交接僵局与退市危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1 11:31
公司控制权争夺 - 新任董事会虽完成换届但控制权交接仍存障碍 原管理层拒绝配合工作交接[1][7][8] - 控股股东伊泰B股通过竞争性要约收购获得公司50.10%股权 并主导临时股东大会完成管理层改组[4][5] - 控制权核心争议集中于美国油气资产 三起相关诉讼正在美国审理中[6][9]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9.73亿元 同比下滑8.85%[1] - 归母净利润9.58亿元 同比下滑18.22%[1] - 业绩波动主要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1] 公司治理状况 - 2024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10] - 新管理层承诺改善治理水平 积极整改审计涉及问题[10] - 公司连续15年未分红 但未分配利润近80亿元[5] 资产结构特征 - 99.99%资产位于境外 全部油气资产集中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9] - 国内主体基本为空壳公司 实际控制取决于美国子公司[6][9] 法律诉讼进展 - 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发布维持现状令 限制美国子公司重大交易和资产处置[9] - 法院要求美国子公司必须配合提供财务报告所需文件 保障新董事会知情权[10] - 诉讼包括伊泰方面提起的资产保全请求以及原管理层提起的任职争议[9]
ST路通监事会主席再“开炮”:无法保证半年报真实、准确、完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5:4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275.66万元 同比下降25.88%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2186.68万元 亏损额同比收窄 [1] 监事会异议事项 - 监事会主席曾庆川与监事符玉霞对半年报投反对票 质疑报告真实性 [1] - 整改情况披露内容与事实不符 [1] - 未决诉讼仲裁披露不完整 [1] - 原控股股东破产清算影响未充分揭示 [1] 公司治理争议 - 董事会未披露第五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内容 [2] - 江苏证监局6月23日对公司出具警示函 [2] - 股东表决权法律效力及会议地点存在分歧 [2] - 监事会7月27日通过对董事长邱京卫提起诉讼议案 董事会未披露 [2] 控制权争夺 - 吴世春通过拍卖获华晟云城持有7.44%股份 成为第一大股东 现持股8.03% [3] - 原控股股东华晟云城接受一致行动人贾清表决权委托 对应6.28%股权 [3] - 吴世春协议收购6.4%股份 二级市场增持2.54%股份 [6] - 公司指控吴世春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收购协议 [6] - 双方对控制权争夺已进入司法程序 [4][7] 资金占用问题 - 林竹及关联方未全额清偿1.56亿元资金占用款及利息 [7] - 公司已向华晟云城破产管理人申报剩余债权 [7] 诉讼披露情况 - 顾纪明、尹冠民与公司存在股东知情权纠纷 已于8月4日立案 [5] - 公司称半年报已披露该诉讼 监事会认为披露不完整 [1][5]
汇源控制权争夺战升级,国民果汁何去何从?
观察者网· 2025-08-15 08:05
公司治理争议 - 汇源公司对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的合法有效性提出异议 指控会议召集主体不合法、程序违反公司章程、审议内容超权限且表决权份额存疑 [1] - 职工监事在会议中被强行关闭麦克风阻止发言 公司唯一监事依法出席但未能行使监督职能 [1] - 汇源工会委员会呼吁全体职工不承认该股东会合法性及决议 拒绝承认选举结果 [2] 资本运作与股东动机 - 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提议以北京汇源资本公积弥补亏损 被律师解读可能为后续利润分配铺路 [3] - 诸暨文盛汇未履行半数投资义务 已投入资金由其直接管控 未用于北京汇源经营运转 [1] - 诸暨文盛汇母公司文盛资产资金链紧绷 被南洋商业银行申请强制执行888.3万元 实控人周智杰于2025年3月17日被限制高消费 [3] 控制权争夺动态 - 董事长鞠新艳起诉北京汇源 要求确认公司决议效力 案件定于2025年9月15日开庭审理 [4] - 汇源创始人朱新礼疑似重返公司 2025年6月实习生座谈会照片中出现其身影 2024年3月以集团董事长身份出席公开活动 [8][10] - 朱圣琴作为集团副董事长出席2024年5月营销培训 被解读为创始人家族试图稳定内部秩序 [10] 潜在法律与经营风险 - 律师指出若诸暨文盛汇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 公司可通过董事会决议剥夺其股权并依法转让或减资 [4] - 资本公积补亏可能降低债权人信任 被认定为权利滥用行为 或引发信用评级下降及控制权争夺 [3][4] - 公司陷入无有效资金、无稳定治理、无权威领导的状态 资本方未能推动企业正常运转 [10]
中炬高新董事会任命3名新高管 火炬集团系董事投反对票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公司高管变动 - 公司总经理李翠旭因个人原因辞职 同时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张弼弘被免职 [1] - 董事会聘任邓祖明为公司总经理 聘任孔令云和秦君雪为公司副总经理 [1] - 新任高管均具有宝能系背景:邓祖明现任宝能集团总裁助理 孔令云任宝能集团融资管理中心副总经理 秦君雪任宝能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助理 [3] 董事会分歧 - 火炬集团系董事余健华和万鹤群对高管提名投反对票 理由包括程序不符合公司章程、不利于公司稳定以及新高管缺乏调味品行业经验 [3] - 独立董事甘耀仁同样投反对票 认为被提名人缺乏实体公司管理经验和相关履历证明 [4] - 反对意见指出副总经理聘任需总经理提名 但董事会直接聘任违反规定 [3] 控制权争夺 - 宝能系可能失去公司实际控制权 临时股东大会将审议罢免四位宝能系董事事项 [5] - 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19.65%股权(15433.58万股)为第一大股东 宝能系旗下中山润田持股9.64%(7569.28万股)为第二大股东且持股比例持续下降 [6] - 双方已进行多轮公开对抗 中山润田实名举报火炬集团涉嫌虚假诉讼和操纵证券市场 [7] 公司经营影响 - 公司预计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3.92亿元至14.92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 [7]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99亿元 同比下降0.84% [7] - 控制权争夺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不稳定 可能加剧日常经营风险 [7]
*ST新潮董事会“变天”,伊泰B接管后仍有大挑战
第一财经· 2025-07-27 06:01
控制权变更 - 临时股东大会高票通过董事会及监事会改组方案,伊泰B提名的董事候选人全部进入管理层,投票结果显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同意票占比超90%,独立董事候选人得票数占比超80% [1][2] - 伊泰B持有*ST新潮50.1%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出席股东代表81.487%有表决权股份 [2] - 改组后的10名董监事中6人具有伊泰系背景,新任董事长张钧昱曾任伊泰香港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3] 收购与股东行动 - 伊泰B于2024年4月溢价20%发起要约收购,最终以115.8亿元完成50.1%股权收购 [3] - 管理层改组由6名中小股东发起,提案先后遭董事会和监事会否决后自行召集临时股东大会 [4] 核心资产与争议 - 公司总资产353.93亿元,境外资产占比超99%,主要为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常规油田及页岩油气资产 [5] - 境外资产2024年营业收入83.62亿元,净利润2.03亿元 [6] - 资产控制架构复杂,通过宁波鼎亮和浙江犇宝持有美国子公司股权,但2023年宁波鼎亮执行事务合伙人变更为刘珂控制的Surge Energy Capital,引发控制权转移争议 [6][9][10] - 公司称变更目的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但审计机构指出子公司管理制度执行存在重大缺陷 [11] 公司治理与风险 - 连续两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2024年因内控问题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2025年7月因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2] - 原董事长刘珂被举报通过股权变更转移资产控制权至个人关联公司,市场担忧伊泰B能否有效掌控核心资产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