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固态电池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日经BP精选:全固态电池量产竞争:日本出光征途过半,中企入局掀起风暴
日经中文网· 2025-08-19 02:31
全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出光兴产与丰田联合开发的全固态电池已接近实用化阶段,计划通过丰田新一代EV推向市场并收集反馈以确定量产条件 [5] - 中国企业如比亚迪正加速布局全固态电池领域,目标在2027年尝试为车辆配备该技术 [5] 全固态电池技术优势 - 全固态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而非液体,能量密度显著高于传统锂电池,可大幅延长EV续航里程 [5] - 该技术在缩短充电时间和提升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被视为弥补当前EV短板的新一代解决方案 [5] 行业动态 - 全固态电池作为新一代EV技术备受关注,日本与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5]
广汽集团股价微涨0.67% 冯兴亚建言全固态电池技术攻关
金融界· 2025-08-15 19:5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5日15时0分,公司最新股价为7.55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涨0.05元,涨幅为0.67% [1] - 当日开盘价为7.49元,最高触及7.59元,最低7.49元,成交量为257771手,成交额1.95亿元 [1] - 8月1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03.78万元,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12.77万元 [1] 公司业务 - 公司是国内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涵盖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 [1] - 拥有广汽传祺、广汽埃安等自主品牌,并与本田、丰田等国际车企建有合资公司 [1] 战略布局 - 公司董事长建议广东应集中资源攻克全固态电池技术难点,培育相关产业链 [1] -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但在算力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等领域自主能力仍较薄弱 [1] - 公司通过旗下广汽埃安向华望汽车增资6亿元,后者是广汽与华为合作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载体 [1] - 华望汽车计划推出定位30万元级市场的纯电与增程式车型,预计2026年面世 [1]
民生证券: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在即 产业链迎来新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02:38
全固态电池技术优势 - 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 显著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1] - 采用固态电解质 具备不可燃性和更高耐热极限 有效解决热失控问题[1] - 负极采用高比例硅基或锂金属材料 成为提升能量密度的关键[1] 固态电解质分类 - 电解质分为聚合物 氧化物 硫化物 卤化物四大类[2] - 硫化物离子电导率最高 被丰田 华为 宁德时代等企业作为重点攻关方向[2] - 硫化物存在电化学稳定性欠佳问题 但工艺突破后有望成为主流路线[2] 技术挑战 - 固固界面润湿性问题导致电化学稳定窗口窄和元素扩散困难[2] - 物理界面接触不良和体积变化引发阻抗增加及锂枝晶生长[2] - 循环寿命缩短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难题[2] 产业链变化 - 干法电极工艺因适配硫化物电解质成为关键生产技术[2] - 等静压设备作为核心增量环节可增强界面接触性能[2] - 正极材料短期沿用高镍三元 长期向锰系材料发展[2] - 负极从中期硅基转向远期锂金属 集流体采用镍铁合金路线[2] 产业化进程 - 工信部2024年投入约60亿元支持头部企业研发[3] - 消费领域2025-2026年实现规模化应用[3] - eVTOL领域2026-2028年打开市场 动力领域2027年后量产装车[3] - 2030年后实现全面规模化应用 市场空间广阔[3]
孚能科技获国内某头部新能源商用车客户定点,SPS产品市场拓展再迎突破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12:17
公司动态 - 孚能科技收到国内头部新能源商用车客户项目定点通知 将于2026年开始供货 采用SPS超级软包动力电池解决方案设计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1] - SPS超级软包动力电池是公司明星产品 兼容三元 磷酸铁锂等多种材料体系 具备长续航 高安全 长寿命 低成本 适配广 快升级等优势 [1] - 2024年SPS大软包产品正式量产 已获广汽 东风 吉利 江铃等客户定点 [1] - 公司收到广汽集团某车型零部件定点通知 将于年内开始供货 采用SPS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2] 产能布局 - 赣州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期)和广州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15GWh)均有产线投产 产能利用率与产品良率稳步提升 [2] - 预计2025年将成为SPS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大规模出货元年 [2] 技术进展 - 2024年底建成全固态电池小试线 目前进度由实验室走向中试生产交付阶段 [3] - 预计2024年底建成设计产能0.2GW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并向战略客户交付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3] - 计划2026年将全固态电池产能放大至GWh级别 [3] 行业趋势 - 未来液态电池 半固态电池与全固态电池将共存 分别适用于成本导向型应用 需要绝对安全场景和大部分市场 [3]
全球首款全固态电池电摩预售,42999元!
鑫椤锂电· 2025-08-01 02:21
产品技术亮点 - 虔途01 GT搭载11kWh全固态电池 成为全球首款量产实装全固态电池的高速电摩 [1] - 电池在WMTC工况下续航不低于240公里 GB工况续航达300公里 [1] - 采用无易燃液体电解质设计 热稳定性显著提升 工作温度范围-10℃至60℃ [1] - 支持交流桩快充 20%-80%电量仅需40分钟 电池寿命较常规锂电池提升180% [1] 动力性能 - 配备峰值功率17kW高性能凸极电机 最高时速120km/h [2] - BOOST模式下0-50km/h加速3.5秒 性能接近450cc燃油踏板车 [2] - 中高速段动力输出稳定 操控系统实现毫秒级响应 [2] 车辆设计与安全 - 采用中型ADV级电动踏板车定位 延续战甲式外观设计 [1] - 接近50:50重量分配 提升骑行稳定性与操控体验 [1] - 配备汽车级笼式双层钢管车架 大直径刹车盘及全铝合金单摇臂后悬架 [2] 市场定位与定价 - 目标用户为大排量燃油车主 系列车型以骑行质感著称 [2] - 官方定价42999元 前100台预售价39999元 [2]
年底交付!锂电巨头披露全固态电池最新进展
鑫椤锂电· 2025-07-23 07:04
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 - 公司全固态电池已从实验室阶段进入中试生产交付阶段,预计2023年底建成设计产能0.2GW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向战略合作伙伴交付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1]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采用高镍三元正极和高硅负极/锂金属,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已进入实测阶段且电芯循环稳定 [1] - 公司开发的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全固态电池采用锂金属负极和高镍正极,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已完成兼容材料的开发及超薄电解质层制备工艺研发 [2] 客户合作与产能规划 - 公司作为全固态电池进度领先企业,已获多家知名新能源车企青睐,后续计划送样并实现头部客户卡位 [1] - 根据客户反馈与战略规划,公司计划2026年将全固态电池产能扩大至GWh级别 [1] 技术路线与安全性 - 全固态电池研发采用高镍三元+软包+叠片工艺路线,硫化物体系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 [1]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通过针刺、剪切、热箱等安全测试,具备热失控自关断能力 [1]
从底层逻辑上看全固态电池难点和产业节奏
材料汇· 2025-07-14 15:48
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起源于上世纪,在锂金属锂枝晶安全问题上面临液态锂离子电池和固态锂电池两条技术路线选择,目前固态电解质突破使全固态电池成为关注重点 [2]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5年5月发布的《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规定,样品需通过无液体渗出目视检测和120℃真空干燥6小时后失重率<1%的定量检测才能判定为全固态电池 [2] 技术路线与核心难点 - 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已初步收敛,硫化物成为主要发展方向,性能完善和降本是产业重点 [3] - 固固界面问题是最大技术难点,需要解决离子传输、界面应力、副反应和电阻等问题,主要通过材料和设备改进如引进卤化物/聚合物复配电解质、加压设备等解决 [3] - 电池"呼吸"膨胀效应带来持续接触难题:充电过程中钴酸锂体积收缩1.9%,NCM变化2%,磷酸铁锂变化7%,石墨膨胀10%,硅基负极膨胀率高达300% [4][5] 材料挑战 - 硫化物电解质存在空气敏感性和硫化氢毒性问题,需在手套箱惰性气体环境下操作,未来需建设低露点生产线 [10] - 硫化锂是硫化物电解质降本关键,当前实验室阶段价格达1000元/g,50万元/吨是产业化拐点,纯度需达99.99% [11] - 硫化锂制备工艺中,碳热还原法原材料成本低但参数控制严苛,液相法工艺简单但有机溶剂危险,球磨法环境友好但转化率低 [12] 设备与工艺突破 - 全固态电池需要两种压力:制造端压力(几十至几百MPa)和运行时堆叠压力(<10MPa),商业化要求2MPa与全固态10MPa需求存在差距 [13] - 等静压是制造端加压方案,压力通常超过400MPa,但面临规模化、大型化挑战及材料破坏风险 [19] - 干法电极技术可消除溶剂残留,提高安全性,特斯拉2019年收购Maxwell获得相关专利,2024年Q4将量产双干法4680电池 [22] 产业化进展 - 行业标准要求动力电芯循环寿命1000-1500次,电池组800-1000次,当前实验室良品率60-70%,中试线仅40-50% [24] - 国内产业化进展:比亚迪2024年中试60Ah电池,2027年示范装车;国轩高科2025年建成0.2GWh实验线;亿纬锂能2025年投运百MWh中试线;宁德时代2027年小批量生产 [32] 发展阶段类比 - 全固态电池当前发展阶段类似新能源车2009-2010年的产业元年阶段,后续将经历政策推动、场景落地、规模放量和平价爆发等阶段 [25][31]
从AI驱动到安全进阶:动力电池研发迈向智能化
新华网· 2025-07-11 03:32
AI赋能动力电池研发 - 清华新能源动力系统团队构建基于AI的电池研发平台,涵盖电池垂类大模型、智能研发系统及专家智能体等核心模块[1] - 团队提出AI数据驱动的热失控预测方法,支持多体系、多工况、多尺度的热失控特性仿真[2] - 国产电池仿真与研发平台"易来科得"已服务中欧多家电池企业与整车厂,是国内使用量最大的电池工业仿真软件之一[2] 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硫化物体系全固态电池有望五年内成为主流赛道,产业资源加速聚集[3] - 研究聚焦材料体系、界面机制、工程路径等维度,推动全固态电池安全性提升[2][3] - 团队在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安全性能提升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安全电解液材料[2] 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升级 - 揭示600安时以上超大容量储能电池"两段式"热失控机理,提出智能电池技术方案[2] - 研发热蔓延电弧诱导防控方法、新一代热蔓延仿真技术及"隔热—吸热—传热"防火墙技术[2] - 基于AI与多维传感的电池管理技术覆盖电热安全估算、故障诊断、寿命评估等关键环节[3] 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 - 商业模式聚焦电池金属提取回收和梯次利用,研究溶剂萃取实现高选择性金属提取[3] - 学界探索退役电池高镍正极材料的直接回收与性能提质再生技术[3]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产业深化"智能+绿色"融合,动力电池技术向智能化、系统化、可持续方向演进[1][4] - 技术突破覆盖材料创新、AI工具赋能、安全监管全链条,推动高质量发展[4]
全球竞争白热化!为何说TA距离上车还差“最后一公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30 07:54
全固态电池技术竞争格局 - 全球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入白热化阶段,多国企业宣布技术进展,2026-2027年成为量产关键时间节点 [2][3] - 丰田计划2026年量产全固态电池,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2030年目标年产能9GWh,拥有1300项专利 [3] - 本田、松下、索尼等日本企业积极布局全固态电池,推动技术落地 [3] 韩国企业动态 - 三星SDI计划2027-2030年量产全固态电池,LG新能源目标2026年量产,SK On与车企合作开发技术 [4] - 现代汽车投资73亿美元研发电池技术,包括全固态电池,示范生产线接近完工,目标2030年前量产 [4] 欧美企业进展 - 美国Factorial Energy研发FEST技术,硫化基电解质支持-30°C至45°C宽温域工作 [2] - 大众汽车集团目标2026年量产全固态电池,德国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基础研究 [5] 技术优势 - 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望突破400Wh/kg,远超传统锂电池的200-300Wh/kg [8] - 固态电解质不可燃、无腐蚀,从根本上解决锂枝晶问题,提升安全性 [8] - 宽温域适应性(如-30°C至45°C)拓展电动汽车使用场景 [2][8] 量产挑战 - 技术路线未统一: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电解质各有优劣,硫化物生产需无水无氧环境 [9] - 成本高昂:硫化物电解质材料价格是碳酸锂的5-10倍,硅碳负极工艺复杂 [10] - 量产工艺不成熟:电解质成膜技术、专用设备(涂布机、叠片机)稳定性不足,良品率低 [10][11]
固态电池概念股再掀涨停潮,多家公司已相继发布公告并提示风险
第一财经· 2025-06-26 02:28
固态电池板块市场表现 - 6月26日固态电池板块延续强势,中伦新材、派特尔、普路通等10股涨停,星源材质、福德科技、华盛锂电等涨幅居前 [1] - 派特尔涨幅达+30.00%现价19.76元,中仑新材涨幅+20.01%现价25.85元,星源材质涨幅+14.66%现价12.83元 [2] - 德福科技涨幅+14.09%现价20.32元,华盛锂电涨幅+11.27%现价36.15元,东方错业、普路通等个股涨幅均超10% [2] 概念股风险提示与业务澄清 - 龙蟠科技、诺德股份、天际股份等概念股披露公告澄清固态电池业务:诺德股份铜箔业务应用于固态电池领域收入占比不足1% [3] - 湘潭电化控股子公司与部分固态电池企业合作研发锰酸锂在半固态/固态电池应用 [3] - 天际股份控股子公司获硫化锂专利授权但产业化仍在推进中,龙蟠科技固态电池三元前驱体处于研发试用阶段 [3] 产业链公司业务布局动态 - 赣锋锂业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同步推进硅基与锂金属负极双路线 [3] - 德福科技半/全固态电池负极集流体解决方案已批量供货,中钢天源部分产品应用于固态电池正极材料 [3] - 德尔股份与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的固态电池合作项目持续技术对接,宏源药业固态硫化物电解质完成公斤级实验 [3] 机构对固态电池产业化展望 - 申港证券认为全固态电池技术将重塑能源存储格局,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核心方向 [4] - 开源证券预测2025-2026年为中试线落地关键期,2027年半固态电池商业化、全固态电池上车验证,2030年迎产业化拐点 [4] - 广发证券指出固态电池颠覆性优势明确,预计2027年为量产元年,未来固液同价后将重塑竞争格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