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产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国常会审议通过《“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新华社· 2025-08-22 12:14
会议指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取得明 显成效。要在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实施机制,更好发挥对 扩大内需的推动作用。要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确保补贴资金用到实处、见到实效。要进一步强化财 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创新消费投资场景,优化消费投资环境,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 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体育 赛事活动,推动体育用品升级,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加快构 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要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消费场景,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实施消 费惠民举措,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要更加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 大,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 展。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锲而不舍推进工程建设,切实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强规划统 筹衔接,更好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落实财税、土地 ...
张友国:“燃烧卡路里”中有巨大增量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8-21 00:0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托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大力发展新兴体育项 目,为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激发体育消费市场的活力。鼓励各地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 引导,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创意的赛事经济,探索有利于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等小众运动 项目以及数字体育项目发展的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在丰富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带动相 关产业链的发展。 适度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的平衡发展。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技 术、人才扶持,助推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服务水平提升。鼓励这些地区结合本地历 史文化和资源优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户外探险运动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建设高质量户外运 动目的地,促进体育与文旅、康养、娱乐休闲以及特色农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多部门、多层级协同,加快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重点围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 优化,体育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培育,新兴体育项目发展,高品 质体育用品供应,人才队伍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应用等,建立健全金融、财 税、教育等领 ...
我国竞技体育获世界冠军519个
人民日报· 2025-08-19 22:46
截至2024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42.3亿平方米,较"十三五"末增加了11.31亿平方米。体育产业总规模 近5年年均增速超10%。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的3811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9700亿元,年均增长26.3%。 (相关报道见第四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0日 01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本报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孙龙飞)记者8月19日从国家体育总局获悉:截至2024年底,我国竞技体 育"十四五"以来共获得世界冠军519个,创世界纪录68次。 ...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体育产业活力十足(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8-19 22:33
群众健身空间拓展 - 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实现,群众就近健身需求得到满足 [2] - 近2万个老旧小区、5000余个城市公园配建17万多套乒乓球台等小型健身设施 [2] - 建成1300余个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公园 [2] - 国家累计投入56.5亿元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2025年补助3370个场馆 [2] 品牌赛事与青少年健康 - 2025年"全民健身日"举办2.2万余场赛事,直接参与超1100万人次 [3] - 全国全民健身大赛首次采用"大区赛"形式,举办6000余场赛事 [3] - 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连续3年举办,参赛总人次突破5800万 [3] - "奔跑吧·少年"活动举办14.5万余场,参与青少年达1.51亿人次 [3] - 12个省份试点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模式,有效控制"小胖墩""小眼镜"问题 [3] 竞技体育发展 - 跳水、举重等6个优势项目及田径、游泳等3个基础大项引领竞技体育发展 [4] - 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5场国际综合性运动会 [4] - 重拳整治足球、象棋等项目"假赌黑"乱象,修复体育政治生态 [4] 体育产业经济表现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年均增速10.3% [6] - 体育服务业占比从2020年68.7%增至2023年72.7% [6] - 体育制造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较2022年底翻番 [6] - 2024年上半年体育用品进出口总额超155亿美元 [6] 赛事经济与户外运动 - 杭州亚运会带动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40%以上 [7] - 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收入超8000万元 [7]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消费380亿元 [7] - 2024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约2亿,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7] - 全国健身步道达17.18万条,总长度40.75万公里 [7] - 滑雪场地达914个,飞行营地、汽车营地等数量达2055个 [7]
体育总局答21:体育消费火爆,碳纤维自行车等走进千家万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6:06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1] - 体育产业增加值达1.49万亿元 年均增速11.6% [1][4] -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升至1.15% [4] 政策与标准建设 - 新《体育法》增设体育产业专章 编制专项规划并出台冰雪经济、户外运动产业等系列政策 [3] - 发布84项体育标准 构建宏观引领、专项支撑、部门协同的政策矩阵 [3] 平台与区域发展 - 推出81个国庆春节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9个户外运动精品线路及26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3] - 2024年上半年体育用品进出口总额超155亿美元 [3] 产业结构升级 - 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龙头 [3] - 体育制造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较2022年底翻倍 [3] - 碳纤维自行车、智能健身器材等高新技术产品普及 [3] 细分领域表现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 [4]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4]
“苏超”“村超”火爆出圈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央视新闻· 2025-08-19 02:10
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1] - 出台冰雪经济、户外运动等政策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1] - "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模式推动文体旅融合 [1] 新兴业态与区域经济 - "跟着赛事去旅行""苏超""村超"等创新模式火爆出圈 [1] - 户外运动发展成果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1] - 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新活力 [1] 经济贡献 - 体育产业为国民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 [1] - 产业成为地方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1]
特步发布中报 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7.1%
经济网· 2025-08-18 07:22
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水波表示:"特步业绩持续增长,得益于跑步主品牌的坚实基础,以及索 康尼、迈乐等多品牌协同带来的增长动力。我们将继续保持对股东长期稳定回报的承诺,同时在跑步这 一战略核心领域加大投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8月18日,特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368.HK)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未经 审核中期业绩。2025年上半年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1%至68.38亿元,创历史新高。 展望未来,随着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持续支持和全民健身氛围的不断提升,集团预期体育用品需求将 保持增长势头。通过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强化零售管理及电商布局,特步有信心延续稳健增长轨迹,在 保持高质量盈利的同时,为股东持续创造更大价值。 根据中报,该集团于2025年上半年取得稳健业绩,期内毛利率维持在45.0%的健康水平。集团持续 经营业务的经营溢利增长9.1%至人民币13.05亿元。 编辑:侯隽 除了净利润的稳健增长,集团现金流同样保持充裕。期内经营现金流入达7.74亿元,确保了企业在 投资研发、拓展渠道和强化品牌的同时,仍能保持健康的财务结构。董事会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8.0港 仙,同比增长15 ...
世运会带火小众运动,年轻人盯上体育裁判新赛道
36氪· 2025-08-15 01:59
小众体育裁判行业兴起 - 体育舞蹈裁判谢尔盖·辛金斯因世运会转播镜头获得广泛关注 体现裁判职业形象对公众的吸引力 [1][4] - 滑板 腰旗橄榄球 飞盘等小众运动通过社交媒体推广实现破圈发展 滑板从8年前359名注册运动员发展为上千万爱好者 腰旗橄榄球在成都半年内形成超3000人社群 飞盘全国爱好者超200万且20-35岁人群占比超80% [3] - 三级裁判员认证门槛较低 年满18周岁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 无需专业运动背景 [6] 年轻群体参与裁判职业的驱动因素 - 小众运动参与存在装备费用高 训练场地有限 技术门槛高等障碍 裁判成为替代性参与方式 [7][8] - 裁判证提供专业身份认同和赛事话语权 年轻人通过考证深度参与运动项目 并在社交媒体分享成果 [9][12] - 裁判资格可向国际赛事裁判和技术委员会发展 助力中国争取小众运动国际话语权 [15][16] 行业人才短缺与年轻裁判的价值 - 大众体育项目长期面临裁判短缺 如中超联赛2022年出现裁判因伤病连续执裁情况 CUBAL八强赛判罚被批业余 [17] - 小众运动因裁判资源紧俏制约赛事落地 飞盘 腰旗橄榄球等草根赛事受限于专业人才短缺 [19] - 年轻裁判占比提升 伯明翰世运会2022年首次执裁年轻裁判达20% 成都世运会选拔35岁以下裁判并开展专项培训 [19] - 年轻裁判提供赛事组织基础 促进规则普及和文化传播 并为体育产业储备跨界复合型人才 [19][21]
共襄盛举办好全运会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29
粤港澳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 十五运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走进香港和澳门 [1] - 香港回归后参加7届全运会,澳门自2001年起累计参加6届,此次以东道主身份承办将激发爱国热情并促进大湾区体育融合 [1] - 赛事布局体现"广东为主、港澳优先"原则,香港承办击剑、场地自行车,澳门承办乒乓球、女排等热门项目 [1] - 珠海/香港/澳门共同承办公路自行车赛,深圳/香港共同承办马拉松赛,开创全运会首次跨境赛事先例 [1] 大湾区融合发展与体育产业协同 - 联合办赛需协调跨境通关、物资调配等,三地首创"一赛事一次跨三境"和"无感通关"等创新模式 [2] - 广东体育产业实力突出,146家国家级体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占30家,覆盖气膜场馆、VR竞技、运动康复等领域 [2] - 香港2024-2025年度体育预算达79亿港元,澳门拥有格兰披治大赛车等国际赛事经验 [2] - 赛事将推动三地体育科技、人才培养和产业优势互补 [2] 文化符号与青少年影响 - 会徽融合广东木棉、香港紫荆、澳门莲花,吉祥物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象征三地同心 [3] - 开闭幕式将同步举行三地升旗仪式,展示粤语、粤剧等特色文化元素 [3] - 赛事活动为港澳青少年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场景,强化国家认同感 [3]
港股异动丨“业绩+政策”双引擎驱动 361度涨超7%创历史新高 近一年股价已翻倍!
格隆汇· 2025-07-30 07:07
公司表现 - 股价创历史新高至6.45港元 单日最高涨幅7.5% 市值突破133亿港元 年内累计涨幅超55% 跑赢恒指同期25%的涨幅[1] - 自去年7月30日收盘价3.095港元起 一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超1.08倍[1] - 董事会将于8月12日审议中期业绩及建议中期股息[1]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主品牌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长约10%[1] - 童装品牌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长约10%[1] - 电子商务平台整体流水同比增长约20%[1] - 全国361度超品店数量增至49家 开店速度快于预期[1] 机构观点 - 国信证券指出上半年行业消费环境充满挑战 公司流水仍保持双位数增长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1] - 中泰国际预计上半年收入保持双位数同比增长 符合预期 维持"买入"评级[1] 行业政策 - 国家发改委提出三方面重点工作:拓展全民健身空间载体 推动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2] - 广东省政府强调以"三大球"振兴为抓手深化竞技体育改革 培育体育装备制造业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2] - 湖南省体育局印发《2025年湖南省足球联赛竞赛规程》 计划9月至12月举行"湘超联赛" 重点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