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非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对非政策的核心优势在于对非洲需求的积极响应”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19 09:27
中非合作论坛成果 -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 贸易额接近3000亿美元 [1] - 中非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1] - 中国对非政策核心优势在于对非洲基础设施需求的积极响应 [1] 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 中国企业在非洲修建近10万公里公路和1万公里铁路 [3] - 非洲政府目标2030年新增10万公里公路 2063年新增7.5万公里铁路 [3] -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更具耐心的长期资本支持 [3] 经贸合作发展 - 非洲制造产品在中国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 [2] - 上海时装周展示12个非洲国家22位设计师作品 [2] - 非洲各国希望融入全球价值链 在本地进行更多加工 [3] 投资与债务状况 - 投资非洲具有双重好处:既是外包目的地又是新兴市场 [3] - 中国在G20框架下提供的债务减免比其他成员国更多 [3] - 肯尼亚基础设施建设年需150亿美元投入 但年出口收入仅80亿美元 [3] 未来合作方向 - 需要建立富有韧性透明且真正双向的关系 [4] - 全球南方国家应在全球治理领域发挥更多领导力 [4] - 非洲将与中国共同设计合作菜单而非被动参与 [4]
中国始终是促进非洲大陆发展的真诚朋友
人民日报· 2025-08-18 03:55
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谈及非中合作时炒作所谓"债务陷阱"论调,这是毫无根据的。中国始终是促进非洲 大陆发展的真诚朋友,总是在非洲国家最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切实增强非洲国家的内生发展动力。 当非洲国家面临困难时,中国支持减轻非洲国家的债务负担,积极落实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 务偿付倡议"。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中国的缓债金额是最大的。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的推动下,非洲和中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已 成为全球南方合作的典范。在去年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非中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 天候非中命运共同体,非中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非中之间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拓 展,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曾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副主任,负责推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我注意到,随着共 建"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大陆的推进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不断焕发活力,非洲国家与中国在基础设 施建设、经贸往来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随着大批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越来越多非洲国家以更加积 极的姿态参与非中合作。2024年,非中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 ...
一条“梦想之路”,促进喀麦隆发展繁荣(新时代中非合作)
人民日报· 2025-08-16 21:38
项目概况 - 雅温得-杜阿拉高速公路由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是喀麦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被称为该国梦想之路 [1] - 项目分为两期建设 一期从雅温得市郊西侧高乐古姆到毕博迪已建成通车 二期全长约135公里于2023年10月正式开工 [2] - 全线采用中国标准建设 设计为双向6车道 设计时速达110公里 配备现代化控制中心集成收费系统 超限检测和监控功能 [3] 交通效率提升 - 通车后雅温得到杜阿拉通行时间从5个多小时缩短至3小时 未来全线贯通后车程将缩短至两小时以内 [2] - 公路连接喀麦隆重要港口杜阿拉港 该港辐射中非 乍得等内陆国家 是周边各国物资进出口主要通道 [2] - 项目串联区域交通网络 一期建设涵洞108道 上跨桥6座 地下通道8个 大型互通立交完善交通体系 [3] 技术创新与工程管理 - 建设团队创新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技术 使沥青层厚度从32厘米降至25厘米 节约原材料并减少施工污染 [3] - 针对当地海拔落差大 雨季水土不稳等地质挑战 因地制宜推进科学 高效 绿色的建设方案 [3] - 项目配备智能化设备与高效作业系统 为喀麦隆高等级公路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4] 经济社会效益 - 为当地创造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 培养大量工程机械操作 设备维护 测量设计等专业技能人才 [3] - 促进两个区域走廊(杜阿拉—恩贾梅纳走廊和杜阿拉—班吉走廊)的交通往来 助力地区经济增长 [4] - 极大提升物流效率 解决农产品运输损耗问题 原先200公里路程颠簸导致果蔬变质问题得到根本改善 [2] 社区发展与民生改善 - 项目为沿线修建27处饮水井 7处教室 向22间教室捐赠桌椅 向10个卫生中心捐赠药品 [5] - 带动沿线学校开通校车服务 使学生上学更加方便安全 改善偏远地区居民出行条件 [2] - 改变村庄闭塞落后状况 连接外部发展资源 整体提升区域面貌和发展水平 [5]
记者手记|从南非高原到撒哈拉沙漠——中国援非“冰与火之歌”唱响合作前景
新华网· 2025-08-10 07:22
中国援非基础设施项目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牵头承建莱索托高地供水项目二期工程 核心工程为一条长达38公里的输水隧洞 该项目为非洲最长引水隧道 [2] - 项目累计为当地创造1800个就业岗位 并制定完备的职工技能培训计划 已有500余人次接受培训后返岗 [2] - 莱索托高地供水项目是莱索托和南非最大的双边基础设施项目 将莱索托山区水资源引入南非豪登省及周边地区 体现区域互联互通与绿色发展理念 [2] 中国援非农业合作项目 - 中国援毛里塔尼亚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合作项目于2017年启动 筛选适应沙地环境的牧草 培训当地农牧民科学种养 [3] - 项目与中国企业合作改良奶牛品种 提高存活率和产奶量 推动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 - 中国引种的紫花苜蓿 菌草等草种在毛里塔尼亚沙地中成功生长 形成绿色奇迹 [3] 中国援非医疗合作项目 - 中国援毛医疗队自1968年以来已派出800余人次医疗人员赴毛服务 [3] - 2023至2024年间 医疗队完成10778人次门诊和2077台手术 覆盖多个城市 [3] - 中国医生教授当地医生掌握新技术和新材料使用方法 为当地医疗系统培养人才 [4]
盖茨基金会非洲掌门人巴辛加:全球援助资金削减,中国商品在非洲市场有巨大潜力
第一财经· 2025-08-08 11:13
巴辛加说,他认为中国在降低制造成本、应用成本以及推动创新方面的经验都值得非洲国家深入学习和 合作。 今年欧美国家接连大幅削减对非洲援助,生于斯、长于斯的盖茨基金会非洲区主任巴辛加(Paulin Basinga)坦言"今年是非常有挑战的一年"。 不过长期从事科研和基层工作的经历,让巴辛加养成了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的态 度,他尤其看好中国在非洲所起到的作用。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包括医药产品在内的很多中国商 品"物美价廉",在当下全球经济环境不佳和官方发展援助(ODA)削减的背景下,拥有宝贵的优势, 在非洲市场拥有巨大潜力。 中国经验 巴辛加出生于卢旺达,在卢旺达内战结束后,进入卢旺达最高综合性学府——卢旺达国立大学攻读医学 学位,在2000年毕业后,他从农村卫生中心负责人做起,后担任卢旺达国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管科研 的副院长,在2012年以高级项目官身份加入盖茨基金会,长期在非洲耕耘。 巴辛加对中国可谓熟门熟路,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已去过中国两三次了。提起在非洲合作过的中国伙伴, 他更是如数家珍。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他家乡卢旺达建设的天康医疗卢旺达工厂(TKMD Rwanda),这座工厂大幅提升了 ...
“零关税”彰显中非深入合作决心(开放谈)
人民日报· 2025-08-04 19:05
中非零关税政策的核心观点 - 中方宣布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政策,深化中非"互利共赢"合作原则 [1] - 政策旨在重塑中非贸易格局,提升非洲在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1] - 2024年底33个非洲国家享受零关税后,中国自这些国家的进口额实现明显增长 [1] - 政策覆盖范围将扩大至南非、尼日利亚等主要非洲经济体,进一步推动其工业化发展 [1] 政策对非洲经济的直接影响 - 非洲咖啡、可可豆等特色产品对华出口显著增长 [1] - 科特迪瓦、卢旺达等地将获得稳定出口通道,推动"订单农业+本地加工"模式升级 [1] - 帮助非洲国家摆脱"资源输出型"经济模式,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1] 政策对中国经济的联动效应 - 为中国企业提供产品创新能力提升机会,推动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共同发展 [1] - 丰富中国国内消费者选择,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作用,统一贸易合作标准 [3] -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尼探索人民币—奈拉直接兑换机制 [2] 全球南方合作意义 - 强化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抗衡单边主义和霸凌行为 [2] - 推动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营造更有利于全球南方的贸易投资环境 [2] - 打破"非洲=贫困大陆"刻板印象,展示其多元发展潜力 [2] 中非长期合作框架 - 配合蒙内铁路、吉布提自贸区等基建项目,构建"贸易—金融—物流"循环体系 [2] - 改善非洲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内部国家间贸易往来,实现内外市场联动 [3] - 提升非洲居民生活水平,共促经济社会繁荣 [3]
赵江平大使出席布隆迪首批输华咖啡豆发运仪式
商务部网站· 2025-08-02 15:47
中布咖啡贸易合作 - 布隆迪首批输华咖啡豆正式发运 这是该国首次直接享受100%零关税待遇的产品 [1] - 合作背景源于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布隆迪12月投资圆桌会议的成果 [1] - 河南国际合作集团布隆迪公司作为主办方 组织发运仪式并获政府高层参与 [1] 行业经济影响 - 咖啡行业被定位为布隆迪实现"2040 2060"国家发展愿景的经济支柱产业 [1] - 该产业是布隆迪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 对国民经济具有战略意义 [1] - 布隆迪政府官员强调中布政企合作对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作用 [1] 活动规格 - 发运仪式获得总统府战略办主任 农业部规划司长 咖啡局官员等政府高层出席 [1] - 活动吸引50余位中资企业和机构代表参与 [1] - 当地主流媒体对事件进行广泛报道 显示项目重要性 [1]
【环球财经】中企“希望农场”在纳米比亚播种振兴“曙光”
新华社· 2025-07-29 13:43
项目背景与目标 - 中广核铀业斯科有限公司通过斯科基金会与纳米比亚农业、渔业、水利与土地改革部联合发起"希望农场"项目,旨在通过系统性支持帮助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和脱贫脱困 [1] - 项目采用"造血式"帮扶模式,每年捐赠1000头羊,并提供畜牧养殖培训、疫苗接种、兽医服务、经验共享和销售渠道保障等全方位支持 [1] - 项目预计在未来十年内覆盖纳米比亚14个省区,使超过50个合作社和500个家庭受益 [2] 项目实施与机制 - 受益农户需在15个月后向基金会返还半数羊仔,以帮助更多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形成可持续的帮扶循环 [2] - 项目不是简单的捐赠,而是被纳米比亚政府称为"赋能社区、改变命运"的切实之举,旨在助力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 [3] - 纳米比亚政府呼吁更多企业与政府部门和中广核铀业斯科有限公司合作,复制和拓展这一合作模式 [3] 社会影响与农户反馈 - 严重旱灾导致纳米比亚中西部埃龙戈省乌萨科斯地区牧场干枯龟裂,牲畜因缺水和饲料断供死亡,农户生计几近崩溃 [1] - 充足雨水缓解旱情后,许多农户面临无牲口可放的困境,"希望农场"项目为当地社区带来重启新生的信心与希望 [1][2] - 首批30名受益农户之一莱娜·高塞斯表示将努力扩大养殖规模并为更多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另一位受益农户罗纳德·卡霍罗强调项目对恢复生计的意义重大 [2]
综述丨中国经验助力非洲发展——津巴布韦媒体人士谈中非合作
新华网· 2025-07-15 01:13
中非经贸合作 -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办,展示中非经贸合作成果 [1] - 中国进一步向非洲国家开放市场,分享先进技术和发展经验 [2] - 中非经贸合作加速非洲大陆工业化进程 [2] 中国发展经验对非洲的启示 - 中国高质量发展经验对非洲国家探索自主发展道路具有借鉴意义 [1] - 长沙的城市基础设施和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体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 - 中国发展模式以人民幸福安康为追求,非洲可借鉴以推动经济良性发展 [2] 中非基础设施合作 - 中国在津巴布韦参与建设发电站、公路、大坝、医院等项目 [2] - 全球南方国家从中国高质量发展成果中获益 [2] 非洲发展愿景 - 非洲正快速向非盟《2063年议程》目标迈进 [2] - 中国发展模式为非洲实现发展目标提供重要助力 [2]
军情时间到丨我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八周年 八年来基地执行了哪些任务?
央视新闻· 2025-07-12 08:05
驻吉布提保障基地的设立背景与战略意义 - 吉布提地理位置关键,连接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是印度洋与大西洋的重要通道,全球10%贸易经此[10] - 吉布提是多国军事基地集中地,15个国家在此驻军,中国部署可增强地区稳定与反恐能力[10] - 港口条件优越,便于护航、维和及人道主义救援任务保障,维护国际战略通道安全[3][10] 基地的主要职能与任务执行 - 为非洲和西亚方向护航、维和、撤侨、联演联训等任务提供后勤支持[3][23] - 参与科摩罗独立50周年阅兵(2024年7月)和马达加斯加独立65周年阅兵(2024年6月),展示军事形象[4][5][8] - 与吉布提军队开展联合反恐训练(如"协作-2025.04.FAD"和"协作-2024.10.FAD"),涵盖陆上火炮协同、海上护航等实战课目[13][15][19][21] 中非合作与基地的长期发展 - 中国与非洲20多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24年与科摩罗、马达加斯加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7][12] - 2017年中非贸易额达1700亿美元,军事合作包括院校培训、联合演练等深度项目[12] - 基地未来可能扩大分布范围,以支持海军远洋行动和陌生环境训练需求[25] 基地的社会贡献与地区影响 - 2019年启动"光明行动",为吉布提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手术,并定期为中企员工义诊[24] - 8年内累计为护航编队及维和部队(南苏丹、马里等)提供高效保障,提升国际航道安全[23] - 吉布提曾多次为中国护航舰队补给,基地建成后进一步强化人道主义救援能力[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