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投资理念

搜索文档
“三投资”方法论 | 保险资管篇二 险资怎么投硬科技领域?
第一财经· 2025-05-15 02:58
核心观点 - "三投资"理念能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引导资金投向有长期发展前景的企业[1] - 硬科技领域具有高成长潜力、高技术风险、高市场不确定性的"三高"特性,融资面临挑战[1] - 险资可通过PE、S基金、并购等方式构建"风险可控、期限适配、综合赋能、接力接续"的新型投资通路[1] 投资理念与实践 - 价值投资本质是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不仅体现在传统财务指标,更体现在未来供给迭代和需求创造上[2] - 科技策源地是投资热土,公司以上海为根据地,在硬科技、国产替代等方向进行全产业链布局[2] - 半导体产业链具有显著带动效应,公司近年来在该领域直接投资已超50亿元[3] 投资挑战与解决方案 - 硬科技企业技术迭代呈现"摩尔定律"特征,保险机构投研体系难以匹配[4] - S基金适合险资配置,底层资产清晰且能缩短投资期限,可能取得更高年化收益率[5] - REITs作为资产证券化工具,在新能源发电等领域规模超30万亿元,但证券化率不足0.6%[5] 新型投资工具布局 - 公司正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上布局REITs产品,如星链、IDC机房、GPU算力中心等[6] - 部分另类投资需5~10年培育周期,需重视宏观政策稳定性、产业研究前瞻性等因素[6] - 公司拥有17类工具,可在投资决策中建立多维匹配模型[6]
“三投资”方法论 | 券商资管篇二 投资者如何与理性投资做朋友
第一财经· 2025-05-15 02:58
投资者情绪与行为 - 投资者情绪在极度悲观和极度乐观之间摆动,导致非理性投资行为发生[1] - 投资产品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加决策难度,部分投资者因缺乏专业知识陷入盲目跟风困境[1] - 市场短期波动带来巨大心理压力,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引发情绪波动和非理性行为[1] "三投资"理念实践 - 投资者需树立理性投资理念并提升认知水平,同时找到值得信赖的投资管理人[1] - 理性投资最重要的是了解自身回报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并对市场阶段和行业方向有基本观察[2] - 投资者需认识到自身是投资结果第一责任人,需了解投资对象和管理人,按重要性匹配原则投放精力[2] - 投资者应持有"发下等愿,结中等缘,享上等福"的投资心态[2] 投资管理人选择 - 选择管理人如同"交朋友",既要看是否从客户利益出发的"人品",也要看投资能力[2] - 优秀投资管理人需主动承担有价值风险,偏离舒适区发现机会,在极度悲观时调整锚点[3] - 管理人需做减法,放弃竞逐之心和平庸机会,聚焦高品质生意并尊重常识[3]
“三投资”方法论 | 公募基金篇一 破解信任危机,提升基民获得感
第一财经· 2025-05-15 02:58
公募基金行业信任危机与转型 -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从2021年历史高位6.16万亿元缩水至2024年底的3.43万亿元,降幅达44% [3] - 2024年一季度近七成正收益主动权益类基金遭遇净赎回,净赎回份额达693.04亿份,反映"微涨就走"现象 [1][4] - 行业正从规模导向转向投资者回报导向,需解决"高位发行""追求爆款"等历史遗留问题 [4]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行为 - 2020年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达53.57%,但2022-2023年连续两年亏损(-19.2%和-11.78%) [3] - 正收益基金占比从2020年99.65%(2285只)骤降至2022年3.42%(119只) [3] - 2024年一季度75%产品实现正回报,平均收益率3.86%,但未能扭转赎回趋势 [4] "三投资"理念的实践意义 - 理性投资是基础(减少非理性交易),价值投资是方法(关注企业内在价值),长期投资是目标 [4][5] - 该理念可降低市场波动性,促进资本有效配置,增强市场稳定性 [2][4] - 需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如将"客户持有期""复购率"纳入KPI,弱化短期规模考核 [7] 投资者信任重建路径 - 需解决时间/风格/业绩/持有期四类错配,例如通过逆周期服务和市场周期培训 [7] - 金融产品收益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要求建立合理预期管理 [6] - 监管部门拟将投资者获得感纳入分类评价体系,推动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7][8] 行业转型具体措施 - 推广定投工具、历史估值分位数据等辅助决策手段 [7] - 调整销售策略,在市场低迷时加强投资者教育而非追逐热点 [6][7] - 部分公司已实施考核变革,强调持有体验而非短期规模 [7]
“三投资”方法论 | 信托篇一 回归本源、发挥制度优势,信托业加大权益市场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5-15 02:58
从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 念,到新"国九条"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再到市场参与者纷纷落地实践,"三投资"理念在培育耐心资本、 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步显现。 近年来,信托行业持续推进业务转型,在权益市场的布局明显提速。目前约20万亿元资金信托中,已有 超过8万亿元投向证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上一股重要的资管力量,信托公司将如何更好地践行"三投 资"理念? 聚焦信托行业,自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以来,信托公司持续压降融资类和通道类信托业务,加速回归信 托本源,积极向主动管理转型。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信托资产规模首次突破27万亿元。在19.95万亿元资 金信托中,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的规模已达8.34万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了3.28万 亿元,同比增幅达64.9%。 陈兵提到,在信托三分类新规政策引导下,信托公司更加注重回归本源,持续向资产服务、资产管理、 慈善信托三方面转型,不少信托公司加大了在投研体系、专业人才团队培养和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 "需要看到的是,依托信托制度优势的家庭服 ...
“三投资”方法论| 以时间丈量价值,以理性锚定未来
第一财经· 2025-05-15 01:46
资本市场的潮汐涨落,从不是短线的浮光掠影,而是长期主义的静水深流。 近期,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和第一财经共同推出的"资管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系列访谈,描摹了资管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 创造转型的集体实践,既是对改革部署的及时回应,也是对行业实践的深入观察。 公募行业以"逆周期服务"缝合信任裂痕,汇添富将"客户持有期"嵌入考核,万家基金在市场冰点鼓励定投。银行理财不再困守固收,以"低波稳健+"策略 重构竞争力,交银理财、浦银理财将产品久期拉长,通过红利策略、ETF工具与跨市场配置平衡风险收益。保险资管刀刃向内革新机制,太平资产推动长 周期考核权重提升至60%,以"偿二代"风险因子调降释放科技投资空间。信托行业在转型中发挥制度优势,上海信托以"财富账户信托"打通代际传承与长 期投资,将居民储蓄转化为"耐心资本"。券商资管则聚焦"买方视角"重塑生态,中泰资管构建三年长周期考核,国君资管以量化归因工具动态纠偏投资动 作。 理念的落地同时需要可量化的实践标准。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发布的18项量化指标,为"三投资"理念提供了可落地的评价框架,评价机构推出的"能力—运 气"分离模型、倡导的"规模—业绩" ...
精彩抢先看|秒懂金融·资管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系列访谈之国泰君安资管
第一财经· 2025-05-07 07:38
核心观点 - 首届资产管理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展示活动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指导,上海资产管理协会组织,旨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 [1] - 上交所、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和第一财经联合打造《秒懂金融·资管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系列访谈》专题节目,邀请资管领域优秀机构分享实践经验 [1] - 国泰君安资管的三位高管将分享公司如何践行"三投资"理念,为持有人创造价值 [1] 活动背景 - 活动背景是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新"国九条"部署要求 [1] - 活动时间为2024年,由上海资产管理协会组织会员单位中的资产管理机构参与 [1] 节目内容 - 节目将邀请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信托公司、券商资管等领域的优秀实践展示机构分享"三投资"理念和实践经验 [1] - 节目将探讨"三投资"理念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以及券商资管如何通过践行该理念应对市场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满足投资者需求 [1] 播出信息 - 完整节目将于5月9日15:00在第一财经官网/APP"秒懂金融"专题上线 [2] - 节目还将于5月10日17:00在第一财经电视"秒懂金融"栏目播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