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

搜索文档
青岛港总经理张保华: 以AI重构港口基因 再造一个青岛港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21:07
公司运营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94亿吨和集装箱吞吐量3217万标箱 分列全球第四和第五大港 [2] -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2.3亿元 每股收益0.81元 净资产收益率12.65% 总资产收益率9.32% [2] - 2025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2%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 [2] - 计划新开工6大重点工程 包括专业化码头集群和港口生产配套设施 以提升通过能力和堆场面积 [2] 智能化建设与技术突破 - 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62.62自然箱/小时 第13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1][3] - 智慧平台接入国产大模型 实现决策层面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升船舶靠泊效率并降低堆场翻箱率 [3] - 应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模型减轻安全监管压力 研发自动系泊技术解决系解缆环节本质安全难题 [3] - 通过AI算法实现无人水平运输车动态路径规划和堆场智能规划 [4] - 完成干散货码头数据资产入表 列入无形资产-数据资源科目 成为全国港口行业首例实践案例 [4] 绿色能源与低碳转型 - 全球首艘大功率氢电混合动力拖轮"氢电拖1"采用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模式 实现氢能应用由陆向海延伸 [6] - 首创氢动力轨道吊 AGV和氢能热电联供系统 建成国内港口首座加氢站并购置20辆氢能集卡 [6] - 配套9座换电站 新能源水平运输车辆达700辆 集装箱码头港内短捣车辆全部实现清洁能源替代 [6] - 岸电实现100%全覆盖 2024年岸电接电量超1000万kWh [6] - 完成绿色甲醇码头及储罐改造 落地中国北方港口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 [7] - 碳足迹核算平台通过船级社认证 成为全国首个提供集装箱碳足迹核算服务的港口 [7] 战略布局与竞争优势 - 前湾港区集装箱升级工程将打造全球首个"三千万箱级"码头 董家口港区承接老港区件杂货转移 [2] - 区位优势位于黄海之滨 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经济出海口 山东腹地提供丰富工业制成品及蔬果货源 [7] - 利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和上合示范区政策支持 在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7]
以AI重构港口基因 再造一个青岛港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21:02
青岛港业绩与产能扩张 - 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9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217万标箱,分列全球第四、第五大港 [1] -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2.3亿元,每股收益0.81元,净资产收益率12.65%,总资产收益率9.32% [1] - 2025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 [1] - 计划新开工6大重点工程,包括专业化码头集群项目、港口生产配套设施等,目标再造一个青岛港 [1] 智能化转型与技术突破 - 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62.62自然箱/小时,第13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1][3] - 自主研发智慧平台"玉衡",接入国产大模型实现决策优化、安全监管和作业智能化三大跃升 [3] - 应用AI算法实现无人水平运输车动态路径规划、堆场智能规划,数据资产入表成为行业首例 [4] - 自动系泊技术打破传统模式,解决系解缆环节本质安全难题 [3] 绿色能源与零碳布局 - 全球首艘大功率氢电混合动力拖轮"氢电拖1"采用"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动力模式 [4] - 首创氢动力轨道吊、AGV和氢能热电联供系统,建成国内港口首座加氢站,投用20辆氢能集卡 [4] - 岸电100%全覆盖,2024年岸电接电量超1000万kWh,自主研制高压岸电接电机器人 [4] - 完成绿色甲醇码头改造,落地北方港口首单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研发碳足迹核算平台 [5][6] 战略定位与竞争优势 - 前湾港区集装箱升级工程将打造全球首个"三千万箱级"码头 [2] - 区位优势显著,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的经济出海口,腹地货源丰富 [6] - 利用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政策,在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方面持续突破 [6]
广东推动超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7-31 09:51
广东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展 - 广东累计推动超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1] - 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全国率先启动14个省级试点城市建设 [1] - 推动轻工纺织、家电、食品饮料等30多个细分行业加快数字化改造 [1] 传统产业经济地位与结构变化 - 广东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4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大部分来自传统产业 [1] - 该省产量居全国第一的160多种工业产品大部分来自传统产业 [1] - 传统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 产业政策与竞争力提升 - 推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汽车、石化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1] - 多数产业领域资产及营收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体现较强产业韧性和升级态势 [2] 产业链协同转型挑战与建议 - 美的作为家用制冷设备、厨房电器等产业链"链主"企业 面临上下游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系统互不兼容问题 [2] - 建议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提供低成本模块化数字化解决方案 [2] - 建议打造产业链协同统一数字化平台 实现信息共享与流程优化 [2]
智研咨询发布:仓库行业报告(附市场竞争格局、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
搜狐财经· 2025-07-31 02:33
行业定义与功能 - 仓库行业提供货物存储、保管、分拣、配送及相关增值服务,是现代供应链的核心环节 [3][5] - 核心功能是通过科学空间规划和运营管理实现安全存储、高效周转、降低供应链成本并保障稳定性 [3][5] - 行业与物流业、制造业、零售业深度绑定,是支撑实体经济高效运转的基础设施 [3][11] 行业分类体系 - 按运营主体分为第三方仓储、企业自营仓、公共仓储、平台型云仓 [5][9] - 按功能用途分为存储型仓库、流通型仓库、专用型仓库(含恒温恒湿/冷藏/危险品/保税仓库) [5][9] - 按技术等级分为传统平面仓、自动化立体仓、智能无人仓、数字孪生仓 [5][9] - 按建筑结构分为平房仓库、楼房仓库、立体仓库、露天仓库 [5][9] 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 2023年仓库竣工面积3296.12万m²,较2022年增加417.15万m² [3][6][11] - 2024年竣工面积2508万m²,同比下降24% [3][6][11] - 2024年通用仓储总面积达10亿m²,较2023年增加5.17亿m² [3][6][11] - 可租面积54898万m²,在建面积1722万m²,仓库园区总数40274个 [3][6][11] 市场需求分布特征 - 面积需求分布:0-999m²仓库需求占比33.33%,>10000m²与1000-1999m²仓库各占19.3% [6] - 租赁类型占比:仓库租赁需求达75.44% [6] - 区域分布:东部地区仓库租赁占比63.16%,东北地区暂无租赁需求 [6] 市场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为全国性综合物流巨头(京东物流仓、顺丰速运、菜鸟网络、中国外运),优势在于资本实力与网络覆盖 [7] - 第二梯队为专业物流地产商(普洛斯、万纬物流、宝湾物流),优势在于标准化资产与基金管理能力 [7] - 第三梯队为垂直领域专业运营商及区域性中小仓储企业 [7]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转型,头部企业通过技术投入和并购整合巩固优势 [3][7] - 区域市场与细分领域呈现差异化竞争态势 [3][7] - 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将成为未来竞争核心 [3][7] 研究背景与方法 - 智研咨询发布《2025-2031年中国仓库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4] - 报告基于最新产业链数据,融合官方统计、企业调研、资本市场洞察及全球信息 [19] - 采用智能处理与独家算法验证确保分析结论可靠性与可追溯性 [19]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仓库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代表企业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仓库需求越来越大,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为仓库的竞争核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30 01:30
仓库行业定义及分类 - 仓库行业提供货物存储、保管、分拣、配送及相关增值服务,是现代供应链的核心环节,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安全存储和高效周转[2] - 按运营主体分为第三方仓储、企业自营仓、公共仓储、平台型云仓;按功能分为存储型、流通型、专用型仓库;专用型包括恒温恒湿、冷藏冷冻、危险品及保税仓库[2] - 按技术等级分为传统平面仓、自动化立体仓、智能无人仓、数字孪生仓;按建筑结构分为平房仓、楼房仓、立体仓及露天仓库[2] 行业发展现状 - 仓库服务对象包括生产企业、贸易商和物流企业,提供集中存放、库存管控及配送衔接服务,是连接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关键节点[4] - 2023年仓库竣工面积达3296.12万m²,同比增加417.15万m²;2024年竣工面积2508万m²,同比下降24%[4] - 2024年通用仓储总面积约10亿m²,较2023年增加5.17亿m²,其中可租面积54898万m²,在建面积1722万m²,仓库园区数量达40274个[6] 市场需求结构 - 2024年底0-999m²仓库需求占比最高达33.33%,大于10000m²及1000-1999m²仓库各占19.3%[8] - 仓库租赁需求占比75.44%,区域分布中东部分布最集中达63.16%,东北地区暂无租赁需求[8]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包括仓储基础设施与设备供应,涵盖建筑、土地及仓储设备;信息技术服务商提供管理系统、物联网及云服务[10] - 中游为仓库服务运营主体,包括自营仓库、第三方仓储及公共仓库运营商[10] - 下游需求方涵盖制造业、零售业、电商、生鲜、医药及跨境贸易等行业,主要用于货物存储与周转[10]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呈现多层级分化:第一梯队为京东物流、顺丰、菜鸟网络等全国性综合物流巨头;第二梯队包括普洛斯、万纬物流等专业物流地产商;第三梯队为冷链仓、化工仓等垂直领域运营商及区域性中小仓储企业[12] 代表企业运营表现 - 中储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631.44亿元同比减少6.13%,归母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减少48.76%,实施"两商两网三支撑"战略聚焦仓储网络与智慧运输[15] - 密尔克卫2024年营业总收入121.18亿元同比上升24.26%,归母净利润5.65亿元同比上升31.04%,自建管理超60万m²化学品仓库并提供全国流通交付网络[17]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转型,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成为竞争核心,头部企业通过技术投入与并购整合巩固优势[19]
研判2025!中国液氨储罐行业分类、发展背景、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前景展望: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带动液氨储罐产业蓬勃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9 01:24
液氨储罐行业概述 - 液氨储罐是储存和运输液态氨气的专用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建筑、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一般为固定式压力容器 [4] - 液氨储罐主要分为立式、卧式、球形和特殊形状储罐,其中球形储罐因结构设计独特和高性能特点成为市场热门产品,销售额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4] - 液氨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危险特性,属于危险化学品,因此液氨储罐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需注意设备安全、使用环境安全、存储量安全等方面 [6] 行业发展背景 - 氨气是重要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食品加工等领域,随着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液氨需求持续攀升 [7] - 液氨产量从2018年的4551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621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5.32%,直接催生了专业化储存设备市场需求 [7] - "十四五"规划推动新型煤化工和精细化工项目建设,以及绿色农业发展,使得大容量、高安全性液氨储罐成为化工园区和农业生产基地标准配置 [7] 市场规模与现状 - 2024年中国液氨储罐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7.88亿元,同比增长10.12% [14] - 2025年7月8日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远景零碳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建成投产,中国空分承接的液氨储罐项目成为全球首个用于储存绿氨的大型低温储罐 [14] - 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深化和工业领域需求稳步增长将推动液氨储罐行业保持稳健增长 [14]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设备,包括特种钢材、低温合金、保温材料等原材料,以及压缩机、制冷机组、安全阀等核心设备 [10] - 产业链中游为液氨储罐生产制造 [10] - 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化工、建筑、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环保、制冷等 [10] 特种钢材应用 - 特种钢材因其高强度、高硬度、耐磨耐腐蚀特性成为液氨储罐制造核心材料 [12] - 2024年中国特种钢材产量约3448.2万吨,同比增长2.71% [12] - 特种钢材产能持续释放和工艺技术创新将推动液氨储罐向更大容量、更高安全标准和更优能效方向发展 [12]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竞争呈现技术密集、区域集中度较高特点,头部厂商凭借技术优势和完善服务体系占据主导地位 [15] - 中国市场呈现本土企业主导、国际品牌补充格局,本土企业在中低端市场优势明显,国际品牌在高端大型储罐领域有一定份额 [15] - 竞争梯队划分为国际品牌第一梯队、本土头部企业第二梯队和中小型本土企业第三梯队 [15] 重点企业分析 - 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液体、液化气体集装箱化物流装备制造企业,2024年标准不锈钢液体罐箱营业收入16.72亿元,特种不锈钢液体罐箱营业收入8.28亿元 [18] -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石油石化、新能源专用设备研发生产,2024年球罐及容器技术产品营业收入1.23亿元 [20] 行业发展趋势 - 大型化:液氨储罐单罐容量将向10万立方米级别迈进,以满足行业高效、低碳需求 [22] - 智能化:通过物联网传感器、AI监控系统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实时监测与预警,大幅降低风险 [23] - 绿色化:在"双碳"目标下,储罐材料趋向低能耗、耐腐蚀复合材料,BOG回收系统普及可降低液氨损耗和碳排放 [24]
2025年中国加固材料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建筑加固改造的需求增加,加固材料市场规模近千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9 01:24
加固材料行业概述 - 加固材料是土木工程领域中对原结构件进行加固补强的关键材料,核心功能包括补强承重构件、修复结构损伤和延长使用寿命 [3] - 常见加固材料包括结构胶粘剂、裂缝注浆料、水泥基灌浆料、聚合物砂浆、纤维复合材、钢丝绳等8大类 [4] - 碳纤维布作为高性能纤维复合材的代表,具有高强度、密度小、厚度薄的特点,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77.13亿元 [14]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经历早期发展、发展和现代发展三阶段,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普及、化学灌浆材料升级和煤矿巷道支护材料变革是现代阶段的重要突破 [5] - 中国碳纤维布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现已实现自主生产能力并满足建筑加固多样化需求 [5] - 化学灌浆材料领域自1978年起步,已发展出纳米水泥、改性黏土浆材等多元复合环保型产品 [5]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碳纤维、树脂、钢材、水泥等,其中2024年中国钢材产量达14亿吨,1-5月同比增长5.2% [7][9]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涵盖建筑加固、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领域 [7] - 桥梁工程是重要应用场景,中国道路桥梁总里程从2019年575.6万公里增至2024年646.6万公里,年复合增长率2.35% [11] 市场现状与规模 - 2024年中国加固材料市场规模914.2亿元,同比增长7.7%,城镇化加速和基础设施老化是主要驱动因素 [1][13] - "双碳"战略推动加固改造替代拆除重建,交通强国建设释放基础设施维护需求 [1] - 建筑功能升级和抗震标准提高对结构加固提出更高要求,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技术持续创新 [13] 竞争格局与企业分析 - 国际品牌如Sika、HILTI、TORAY在高端市场占优,本土企业悍马、固特邦通过差异化竞争崛起 [17][20] - 上海悍马建筑科技主营碳纤维布等产品,案例超90000例,产品销往80多国 [21] - 湖南固特邦依托湖南大学技术优势,拥有多项专利并参与2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23] 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化方向:物联网传感器碳纤维布实现应力实时监测,AI算法优化材料配比 [25] - 绿色化方向:生物基树脂、再生纤维替代传统材料,低挥发性胶粘剂需求上升 [26][27] - 服务模式:从材料供应向设计-施工-维护全链条延伸,BIM技术助力全生命周期管理 [28]
1至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保持增长 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金融时报· 2025-07-28 02:31
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 1至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4365亿元 同比下降1.8% [1] - 1至6月营业收入66.78万亿元 同比增长2.5% [1] - 6月单月利润7155.8亿元 同比下降4.3% 较5月降幅收窄4.8个百分点 [1] 制造业表现 - 6月制造业利润由5月下降4.1%转为增长1.4% [1] - 装备制造业利润由5月下降2.9%转为增长9.6% 拉动工业利润增长3.8个百分点 [2] - 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 较5月提升0.3个百分点 [2] 细分行业亮点 - 汽车行业利润增长96.8% [2] -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利润增长68.1% 飞机制造增长19.0%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增长17.8% [2]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利润增长40.9% 绘图计算仪器制造增长12.5% [2] - 锂离子电池制造利润增长72.8% 生物质能发电增长24.5% 环境监测仪器制造增长22.2% [2]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利润增长160.0% 计算机整机制造增长97.2% [3] - 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利润增长21.0% 家用通风电器制造增长9.7% [3] - 光电子器件制造利润增长29.6% 计算机零部件制造增长16.9% [3] 经营状况指标 - 6月末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6.69万亿元 同比增速连续4个月下降 [3] - 6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 增速与5月持平 [1] 政策影响 - 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发行推动"两新"政策实施 [2] - 电子、家电、厨卫等行业利润受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快速增长 [2][3] 前景展望 - 商品价格反弹加快去库存节奏 内需和工业物价水平有望边际改善 [4] - 三季度工业企业整体效益预计得到恢复 [4]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 装备制造业营收、利润快速增长
央广网· 2025-07-28 01:27
工业企业整体表现 -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155.8亿元 [1] - 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 [1] -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 [1] 装备制造业表现 - 6月份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较5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 [1] - 装备制造业8个行业中4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 [1] - 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增长96.8%,主要因车企促销带动销量增长及重点企业投资收益增长 [1]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中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飞机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8.1%、19.0%、17.8% [1]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计算机整机制造、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利润分别增长160.0%、97.2%、21.0%、9.7% [2]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影响 - 电子、家电、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 [2]
六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突出
经济日报· 2025-07-27 21:52
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155 8亿元 同比下降4 3% 降幅较5月份收窄4 8个百分点 [1] - 制造业利润由5月份下降4 1%转为增长1 4% [1] - 前6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 5% 利润下降1 8% [1] 装备制造业表现 - 6月份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 0% 较5月份加快0 3个百分点 [1] - 装备制造业利润由5月份下降2 9%转为增长9 6% 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 8个百分点 [1] - 装备制造业8个行业中4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 [1]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行业 -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中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利润同比增长68 1% 飞机制造增长19 0%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增长17 8% [2]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利润增长40 9% 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制造增长12 5% [2] - 锂离子电池制造利润增长72 8% 生物质能发电增长24 5% 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增长22 2% [2] 政策导向 - 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