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

搜索文档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宋敏:“制度先行”有助于香港探路稳定币发展路径 应锚定跨境贸易等实体经济“主战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22:58
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时间与监管框架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并同步开放牌照申请 [1] - 监管框架采用"制度先行、场景落地、分步推进"的中国路径 强调货币主权与国际化协同发展 [1][7] 稳定币发展的核心驱动与路径差异 - 稳定币兴起是技术驱动的必然结果 依托区块链及Web3.0技术提升交易效率并降低跨境结算成本 [4] - 美元稳定币呈现"先发展后监管"的野蛮生长形态 而中国选择"先立规后放行"以控制风险 [5][6][7] - 香港因监管框架简洁且由金管局统筹 成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试验的最佳起点 [7] 稳定币应用场景与实体经济链接 - 香港稳定币将优先服务于跨境贸易结算 当前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规模约1万亿元 占全球离岸人民币三分之二 [9][12] - RWA(现实世界资产数字化)成为重要场景 案例包括蚂蚁集团在香港发行1亿港元新能源充电桩数字化产品 [9][10] - 数字化金融产品(如华夏基金推出的基金)可通过稳定币实现7×24小时碎片化交易 降低投资门槛 [10] - 币圈投机性交易是当前稳定币主要应用场景 但未渗透实体经济 [10] 人民币国际化与香港战略角色 - 香港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市场 处理全球80%的离岸人民币交易 资金池规模约1万亿元人民币 [12] - 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口在于跨境贸易结算 需在离岸市场推出更多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以沉淀资金 [13] - 离岸人民币汇率利率风险及资产供给不足可能冲击跨境资金流动 需丰富投资与避险工具 [14] 发展路径与风险控制 - 稳定币推广需分步推进:从香港试点到自贸区离岸业务 再逐步全面放开 [8] - 内地推广需限制币种 优先使用人民币稳定币 严格限制美元或欧元稳定币以维护货币主权 [8][11] - 零售支付场景在高通胀地区(如非洲、拉美)已有应用 但在中国需严防冲击货币主权 [11]
Cheer Holding Reports 2025 Half Year Results
Globenewswire· 2025-07-30 12:0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7100万美元 与2024年同期的7110万美元基本持平[9] - 净利润1120万美元 较2024年同期的1240万美元下降9.7%[11] - 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390万美元 较2024年同期的-670万美元实现显著改善[8][2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2.032亿美元 较2024年底的1.977亿美元增长2.8%[12][18] 收入结构分析 - 广告服务收入占比99.9% 为主要收入驱动因素[9] - CHEERS App互联网业务收入6550万美元 占总收入92.26%[8] - 传统媒体业务收入550万美元 占比7.74%[8] - 电商平台服务收入减少10万美元 受直播购物等多元化模式影响[9] 运营成本结构 - 营业成本2080万美元 同比增长9.99% 主要因广告收入增长[14] - 销售与营销费用3530万美元 同比减少230万美元 因推广服务费用降低[14] - 行政费用80万美元 同比减少80万美元 主要因股权激励费用减少60万美元[14] - 研发费用230万美元 同比增长64.3% 持续投入IT基础设施和内容驱动战略[14] 用户运营指标 - CHEERS视频累计下载量4.4亿次 同比增长1.85%[8] - CHEERS视频月活用户5110万 日均使用时长54.3分钟[8] - 电商平台累计下载量7040万次 同比增长16.07% 月活用户690万[8] - 电商平台复购率达38.8%[8] - CHEERS Telepathy月活用户330万 同比增长263.33% 月访问量380万次[8] 技术平台发展 - API数量达101个 同比增长9.8%[8] - 日活跃集成次数超47万次 同比增长46.9%[8] - 公司持续开发5G+VR+AR+AI共享宇宙空间 整合区块链、云计算和数字孪生技术[13] - 产品组合包括CHEERS开放数据、CheerReal、CheerCar等线上线下融合应用场景[15] 资产负债表状况 - 总资产3.627亿美元 较2024年底增长4.7%[19] - 应收账款8620万美元 较2024年底增长11.9%[19] - 营运资本2.845亿美元[12] - 股东权益3.222亿美元 留存收益2.183亿美元[19]
2025全球RWA数据产业大会在港召开 香港稳定币新规促数链金融创新
搜狐财经· 2025-07-30 07:14
(央链直播报道)2025 年 7 月 30 日时,全球 RWA 数据产业大会在香港数码港会议大厅启幕。参会嘉宾陆续签到入场,为这场聚焦 RWA 数据产业生态的 行业盛会预热。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创始人兼执行会长、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产业委共同主席、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数智文教分会共同会长、全球元宇宙 大会发起人兼主席、香港RWA全球产业联盟名誉主席 倪健中 霍英东基金永远董事、RWA研究院名誉主席 霍振宇 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创会会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容永祺 香港原立法会议员、联交所 副主席、黄金交易所永远名誉会长、香港 东盟经济 合作基金会 副会长 冯志坚 香港城市大学 副监督、十三届 全国政协委员、原特区政府 行政会议 成员、摩根怡富 中国主席 钟瑞明 长远控股 董事局主席、MINAX创始人、执行主席 刘小鹰 MINAX交易所CEO 邓迪 富通资本 投资管理 有限公司 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港岛 各界联合会 会长 蔡毅 中国计算机学会 区块链专委会 荣誉主任、科技部"十四五" 区块链 重点专项专家组 组长 斯雪明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人工智能与元 ...
瑞和数智:估值修复进行时,14亿港币市值与战略升维的巨大预期差
智通财经· 2025-07-30 02:45
公司战略转型 - 市值14亿港元的瑞和数智正从金融IT系统供应商转型为数字资产交易底层架构构建者,借助香港《稳定币条例》合规通道投入8000万港元布局加密货币及RWA等合规资产 [1] - 转型核心逻辑为:以20年金融科技积淀为基础,通过链上化升级传统金融服务,开发券商与交易所链接技术,实现从IT供应商到数字金融生态构建者的角色跃迁 [2] - 战略转型获市场认可,公告发布后4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32% [7] 核心竞争力 - 业务能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9项软件著作权+64项专利,CMMI五级认证(全球软件最高等级),连续多年蝉联IDC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智能营销市场第一 [2] - 技术团队:技术人才占比89%,核心成员来自Teradata/SAS等企业,拥有20年大数据与AI解决方案经验 [3] - 客户资源:覆盖80%头部银行,核心客户复购率连续多年100%,2024-2025年连续中标国有大行核心项目 [3] 财务与资本运作 - 资金储备:5月完成1.3亿股配售(每股0.301港元)募资3860万港元,叠加东京中央拍卖投资浮盈9000万港元(持股1500万股市值升至6.8港元/股) [3] - 收入表现:2024年营收3.78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3.3亿元稳步增长,但当前市值仅为上市时的十分之一 [13] - 估值对比:市销率仅3.45倍,远低于可比公司(经纬天地PS 28.52倍/第四范式4.84倍),市值14亿港元显著低于同业百亿级水平 [11][12] 政策与市场机遇 - 香港政策红利:《稳定币条例》落地推进,已发放11张VATP牌照,数字港元/代币化债券试点启动,ASPIR路线图及《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提供清晰框架 [6] - 行业空间:全球稳定币总市值2400亿美元,2024年交易量超20万亿美元,跨境清算底层架构需求激增 [7] - 市场热度:港股稳定币指数年内涨67%,耀才证券/国泰君安国际涨幅超5倍,A股恒宝股份/四方精创等翻倍 [8][9] 战略合作与治理 - 引入OSL集团独董杨桓,嫁接香港首家上市合规平台经验,加速加密业务牌照申请 [7] - 深度绑定香港"全球数字资产枢纽"战略,定位跨境交易清算底层架构服务商 [7]
瑞和数智(03680):估值修复进行时,14亿港币市值与战略升维的巨大预期差
智通财经· 2025-07-30 02:30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以20年金融IT根基为基础 从系统供应商转型为数字资产交易底层架构构建者 [1] - 公司投资8000万港元进军Web3.0与加密货币资产领域 资金投向香港证监会许可的加密货币和RWA等资产 [1] - 公司通过链上升级传统金融服务 开发香港券商与交易所的链接技术 实现向数字金融生态构建者的角色跃迁 [1] 核心竞争力 - 公司拥有149项软件著作权及64项专利 通过CMMI五级认证 技术人才占比高达89% [1][2] - 公司覆盖80%头部银行 核心客户复购率连续多年保持100% 2024-2025年连续中标国有大行核心项目 [2]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多年蝉联IDC"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智能营销市场第一名" [1] 财务与投资表现 - 公司完成1.3亿股配售(每股0.301港元) 募资3860万港元优化资本结构 [2] - 公司投资东京中央拍卖1500万股(每股0.44港元) 按最新股价6.8港元计算 持有收益近9000万港元 [2] - 公司2024年收入3.78亿元人民币 市值仅14亿港元 市销率3.45倍为同业最低 [10][11][12] 政策环境与市场机遇 - 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落地 香港证监会已发出11张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 [5] - 全球稳定币总市值约2400亿美元 2024年全球稳定币交易量超过20万亿美元 [6] - 香港发布虚拟资产市场监管"A-S-P-I-Re"路线图 及《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升级政策框架 [5] 市场表现与估值比较 - 公司股价在4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近32% [6] - 公司市值14亿港元远低于同业 第四范式市值274.79亿港元 长亮科技市值148.94亿港元 [11][12] - 可比公司经纬天地收入2.78亿元低于公司3.78亿元 但市值达85.7亿港元为公司6倍 [10] 行业发展趋势 - 数字资产从虚拟投机向实用性和基础设施发展聚焦 人民币跨境支付适用范围扩大 [6]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仅22.2倍 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中国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13] - 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达8200.28亿港元 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13]
香港金管局公布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 目前尚未发出任何牌照
广州日报· 2025-07-29 16:58
"我们早前已明确表明,在初阶段充其量只会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7月23 日撰文表示,即使取得牌照,基于希望稳步发展的考虑,加上初期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对公司短期盈利 的贡献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希望投资者在消化市场"利好"消息时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 参与稳定币可以有多种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表示,稳定币体系的核心取决于能否提供高质量、高 流动性、高信用等级金融资产,尤其是本币国债的能力。此外,它还取决于一个国家是否愿意提供金融 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意愿。"中国如果发展人民币稳定币可借助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自带场景优 势,在离岸市场与上海临港试点并行推进,与数字人民币互补,显著扩展人民币海外使用并助力国际 化。"张明说。 余伟文表示,以中国香港的经验为例,至今已经有数十家机构主动接触金管局团队,有的明确表示有意 申请稳定币牌照,有的属于初步探路性质。总结这些接触的经验,很多只停留在概念阶段,如提出要提 升跨境支付效率、支持Web3.0发展、提升外汇市场效率等愿景,但缺乏实际的应用场景,无法提出切 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和落实计划,更遑论具备管控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一部分 ...
“疯狂”的赴港RWA
经济观察报· 2025-07-29 14:27
RWA概念与市场背景 - RWA指现实世界资产上链开展代币化融资交易,核心是将实体资产收益权以数字代币形式在区块链网络实现募资、交易与流转 [3] - 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生效后,稳定币与RWA结合为内地资产赴港上链融资创造发展空间,民生证券报告指出该闭环生态或成Web3时代重要突破口 [4] - 协鑫能科、朗新集团已试水新能源RWA融资,近期文旅潮玩、房地产、光伏新能源、充电桩等领域企业也积极探讨赴港RWA可行性 [5][6] 行业应用与资产类型 - 房地产企业对RWA热情高涨,希望通过成熟商业地产项目租金收益上链融资以偿还贷款及降低债务压力 [7] - 赴港RWA资产集中于三类领域:存量类资产(如商业地产租金、基础设施使用权)、供应链金融资产(如央企国企应收账款)、绿色资产(如碳排放配额) [7] - 不同行业诉求差异明显:房地产/充电桩/光伏企业侧重改善现金流,文旅潮玩/消费品企业则希望通过RWA提升品牌年轻客群粘性 [11] 操作门槛与中介乱象 - 内地资产需满足规模超2亿元人民币、年收益分红超5%等条件才适合RWA,否则发行成本过高或缺乏投资者吸引力 [12] - 中介机构夸大RWA便利性,回避跨境合规、信息披露等核心问题,导致企业误判操作难度,前期辅导费可达百万元(含尽调30万、技术开发30万等) [14][15][16] - 部分中介缺乏实操经验,仅以"赚快钱"为目的,专业团队需在资产建模、法律适配、链上治理等环节提供实质性支持 [15] 合规挑战与解决方案 - 跨境资产结构需符合两地监管标准,避免"名义外迁、实质不合规",香港市场对信息披露透明度要求极高(如估值、兑付路径等) [17] - 企业需系统性评估法律结构、运营能力与技术支撑,重点解决KYC/AML监管差异、资产上链真实性验证、智能合约与法律执行衔接等问题 [21] - 专业机构建议企业建立独立RWA逻辑判断力,40%咨询工作聚焦合规操作建议,逐步引导企业理性看待可行性 [21][22]
“疯狂”的赴港RWA
经济观察网· 2025-07-29 12:59
RWA行业发展趋势 - 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8月生效推动稳定币与RWA结合 为内地资产赴港代币化融资创造发展空间 [2] - 业界认为稳定币与RWA构建的闭环生态有望成为Web3时代重要突破口 提供低风险稳定收益链上金融产品 [2] - RWA会议出现文旅潮玩 房地产 光伏新能源 充电桩等领域企业积极探索资产赴港融资 [3] 内地企业参与动因 - 房地产企业热情高涨 希望通过成熟商业地产项目租金收益代币化融资偿还银行贷款降低债务压力 [3] - 文旅潮玩与消费品企业希望通过RWA实现数字资产运营 提升年轻客群知名度和粘性 [6] - 协鑫能科 朗新集团已率先试水新能源RWA融资 [3] 重点发展领域 - 存量类资产如商业地产应收租金 基础设施使用权 能源类合同收入具备稳定周期与清晰收益模型 [3] - 供应链金融资产特别是央企国企背景的应收账款 仓单 保理结构透明度和信用等级较高 [3] -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资产如碳排放配额 绿色电力采购合同在政策支持下具备强估值基础 [3] 实施条件与挑战 - 资产规模需超过2亿元人民币以覆盖数百万元资本运作费用 否则发行成本偏高 [7] - 资产需创造可持续可观收益 如光伏发电或充电桩项目每年提供逾5%分红回报 [7] - 实际操作中真正符合条件的内地资产不多 多数企业资产规模与收益状况不理想 [7] 操作流程与成本 - 需先将境内资产通过国内联盟链确权 后在香港设立SPV公司持有资产并上链融资 [7] -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产尽调与审计评估需30万元 项目规划与方案设计需20万元 [9] - 资产上链技术与界面开发需30万元 系统安全评估需20万元 市场推广路演需30万元 [9] 中介机构乱象 - 部分中介机构向企业强调短期融资便利 无需复杂审批等优势 对关键合规环节轻描淡写 [8] - 缺乏项目操作经验的中介机构趁市场火热赚快钱 通过勾画便利操作前景收取逾百万元费用 [8][9] - 企业需警惕资产合法性 跨境结构合规性 链上机制实现难度等核心问题被刻意回避 [8] 专业能力要求 - 企业需具备对数字资产底层逻辑的足够认知 包括链上发行机制 链下兑付安排 资产锚定路径等 [4] - 需具备较强的法务与合规运作能力应对跨境治理架构 监管要求 信息披露机制等挑战 [4] - 企业内部需建立对RWA代币化逻辑的独立专业判断力以决定项目成败 [12]
港股异动丨盛业放量拉升涨近6%,设立新加坡国际总部及探索Web3
格隆汇· 2025-07-29 08:33
股价表现 - 盛业(6069 HK)尾盘拉升涨近6%报15 2港元 [1] - 截至目前成交额达7 3亿港元 [1] 战略布局 - 公司决定设立新加坡国际总部以加强国际业务发展 [1][3] - 将探索Web3生态系统及稳定币创新应用场景 [1][3] - 目的是提升技术能力和业务扩展 [1] 发展预期 - 通过新加坡总部利用当地金融科技优势推动业务全球化 [1] - 此举有望加速数字化领域战略布局 [1] - 为未来创新项目提供支持 [1]
战略布局构建新增长极,瑞和数智(3680.HK)锚定数字资产价值机遇
格隆汇· 2025-07-29 02:31
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全球主流机构增持数字资产成为趋势 香港证监会已发出11张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4] - 香港政策提供战略支撑 包括《稳定币条例草案》和"A-S-P-I-Re"路线图 以及《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将"虚拟资产"更正为"数字资产"[4] - 数字资产定位从投机叙事向实用性和基础设施发展聚焦 预示全球资产数字化浪潮将持续涌现新投资机会[4]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拟投资8000万港元进军Web3.0和加密货币资产领域 顺应香港打造全球数字资产中心的趋势[1] - 长远规划涵盖三大方面:布局合规数字资产 构建链上金融基础设施 探索链上服务实体的混合生态[4] - 通过投资赋能实现外延式扩张 例如参与联合要约收购东京中央拍卖获得1500万股 每股成本0.44港元[8][9] 核心竞争力 - 长期服务于政企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覆盖国内80%以上头部银行 核心客户实现连续多年100%复购率[5] - 技术团队实力突出 技术人才占比高达89% 核心团队来自Teradata和SAS等企业 拥有超过20年行业经验[5] - 具备金融科技基因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有深厚积累 能与Web3技术深度融合[4][5] 投资案例与收益 - 投资东京中央拍卖1500万股 截至7月28日股价升至每股6.4港元 带来近9000万港元持有收益[9] - 通过投后深度赋能企业发展 实现战略升级 推动自身估值中枢上移[10] 估值分析 - 公司总市值13.05亿港元(约人民币12.0亿元) 2024年收入3.78亿元人民币 PS估值约为3.17倍[13] - 对比同业 第四范式PS估值3.9倍 长亮科技PS估值8.5倍 公司估值水平偏低[13] - PSG估值远低于1(假设G在10%-20%区间) 显示估值未充分反映未来潜力[13] - 市值在十亿级别 而同业均在百亿级别 存在明显被低估可能[13] 市场定位与发展前景 - 香港锚定"全球数字资产枢纽"目标 为公司创造得天独厚优势 构成价值提升的最大底层催化剂[12] - 公司将受益于港股科技板块整体估值长期提升 有望享受估值溢价[12] - 业务发展迈入成长加速期 是颇具性价比的投资标的 可能打开数倍价值成长空间[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