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轻量化

搜索文档
星源卓镁:24年业绩增长,加速镁合金海内外产能扩张-20250605
天风证券· 2025-06-05 07: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星源卓镁业绩增长,2025Q1收入进一步增长,但归母净利润承压,考虑此情况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94/1.19/1.5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5 - 27年P/E 40.06/31.62/24.78倍,维持“买入”评级 [1][4] 报告各部分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9亿元,同比+16.01%;归母净利润0.80亿,同比 +0.31%;扣非归母净利润0.74亿,同比+10.35% [1]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88亿元,同比+7.28%;归母净利润0.17亿,同比-4.08%;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同比-6.46% [1] - 2024年公司净利率19.66%,同比-3.08pct;2025Q1净利率约19.18%,同比约-2.27pct [1] - 2025Q1期间费用率为13.23%(YOY+1.54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2.68%(YOY-0.01pct),管理费用率为6.10%(YOY-0.75pct),研发费用率为6.65%(YOY+1.63pct),财务费用率为-2.20%(YOY+0.66pct) [1] 产品营收 - 2024年镁合金压铸件营收2.83亿元,占比69.49%,同比+9.16pct;铝合金压铸件营收1.02亿元,占比24.91%,同比-6.98pct;模具类营收0.19亿元,占比4.77%;其他营收0.04亿元,占比0.92% [2] 市场与产能 - 2024年内销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12.66%;外销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4.74% [3] - 公司通过宁波奉化年产300万套汽车高强度大型镁合金成型件生产基地建设及泰国孙公司布局,加速全球化产能扩张 [3] 客户与产品 - 主营产品用于新能源与传统汽车等领域,有宝马、奥迪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及新势力车企客户群 [3] - 已成功设计开发多款镁合金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壳体等大中型镁合金汽车零部件并成功运用,正加速融入上汽、广汽等车企轻量化战略 [3] 财务预测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52.22|408.60|506.61|637.44|812.26| |增长率(%)|30.16|16.01|23.99|25.83|27.42| |EBITDA(百万元)|125.92|149.42|160.22|195.50|241.7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80.08|80.33|94.27|119.44|152.40| |增长率(%)|42.42|0.31|17.35|26.70|27.60| |EPS(元/股)|0.72|0.72|0.84|1.07|1.36| |市盈率(P/E)|47.16|47.01|40.06|31.62|24.78| |市净率(P/B)|3.59|3.41|3.12|2.92|2.70| |市销率(P/S)|10.72|9.24|7.45|5.92|4.65| |EV/EBITDA|26.75|21.67|20.55|16.88|13.86| [4]
星源卓镁(301398):24年业绩增长,加速镁合金海内外产能扩张
天风证券· 2025-06-05 06: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业绩增长,2025Q1收入进一步增长,但归母净利润承压,考虑此情况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94/1.19/1.5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5 - 27年P/E 40.06/31.62/24.78倍,维持“买入”评级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9亿元,同比+16.01%;归母净利润0.80亿,同比 +0.31%;扣非归母净利润0.74亿,同比+10.35%;净利率19.66%,同比-3.08pct [1]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88亿元,同比+7.28%;归母净利润0.17亿,同比-4.08%;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同比-6.46%;净利率约19.18%,同比约-2.27pct;期间费用率为13.23%(YOY+1.54pct) [1] 产品营收 - 2024年镁合金压铸件营收2.83亿元,占比69.49%,同比+9.16pct;铝合金压铸件营收1.02亿元,占比24.91%,同比-6.98pct;模具类营收0.19亿元,占比4.77%;其他营收0.04亿元,占比0.92% [2] 市场与产能 - 2024年内销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12.66%;外销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4.74%,公司通过宁波奉化基地建设及泰国孙公司布局,加速全球化产能扩张 [3] 客户资源 - 主营产品用于新能源与传统汽车等领域,有宝马、奥迪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及新势力车企客户群,正加速融入上汽、广汽等头部及新势力车企轻量化战略 [3] 财务预测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52.22|408.60|506.61|637.44|812.26| |增长率(%)|30.16|16.01|23.99|25.83|27.42| |EBITDA(百万元)|125.92|149.42|160.22|195.50|241.7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80.08|80.33|94.27|119.44|152.40| |增长率(%)|42.42|0.31|17.35|26.70|27.60| |EPS(元/股)|0.72|0.72|0.84|1.07|1.36| |市盈率(P/E)|47.16|47.01|40.06|31.62|24.78| |市净率(P/B)|3.59|3.41|3.12|2.92|2.70| |市销率(P/S)|10.72|9.24|7.45|5.92|4.65| |EV/EBITDA|26.75|21.67|20.55|16.88|13.86| [4]
超捷股份(301005) - 2025年06月0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4 11:58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长期从事高强度精密紧固件、异形连接件等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应用于汽车关键零部件连接紧固,在新能源汽车上应用于多个模块,还应用于电子电器、通信等行业 [2] 汽车业务 业务增量 - 海外市场是战略重点,与国际一级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为海外拓展提供基础 - 国内业务增长动力包括新客户开发(蔚来、比亚迪等)、产品品类扩张、行业集中度提升、国产化替代 [3] 竞争格局与优势 - 汽车紧固件领域入门门槛低、中小规模企业多,但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 - 公司优势在于优质客户资源、丰富技术积累、品质管控能力、稳定产能供应、良好客户服务、金属件与塑料件结合符合轻量化需求 [3] 一体化压铸影响 - 一体化压铸使底盘紧固件用量减少,但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其他方面紧固件用量增加,公司紧固件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量比燃油车增加 [3] 产能情况 - 已完成汽车零部件业务产能布局(上海、无锡、镇江等基地),可满足未来三至五年产能需求,业务将稳定增长 [3] 单车价值量 - 中级乘用车单车紧固件价值量市场预估2千元左右,公司中小尺寸紧固件连接件单车价值量预估800元左右 [4] 人形机器人业务 - 是公司重要业务方向,可提供多种产品,已取得部分客户小批量正式订单,还有给其他客户打样,因人形机器人未到产业规模化阶段,未取得大批量订单 [5] 商业航天业务 业务进展 - 业务主要为商业火箭箭体结构件制造,2024年完成产线建设,已批量交付整流罩、壳段等产品,会同步建设燃料贮箱产线 [5] 产品价值量 - 主流尺寸商业火箭成本中结构件占比25%左右,目前公司可做的结构件产品价值量约1500万左右,完成燃料贮箱产线建设后,单枚火箭结构件价值量约2500 - 3000万 [5] 业务优势 - 人才优势,有专门商业航天业务团队,部分人员经验丰富 - 资金优势,可依靠上市公司资金进行设备购买和产线建设 [6] 可回收火箭影响 - 国内商业航天火箭可回收技术不成熟,现阶段利用国内工业基础实现盈利市场,未来即便可回收预计部分零部件可回收且需修复,公司会同步布局 [6][7] 航天紧固件研发 - 凭借汽车紧固件领域技术积累研发航天紧固件产品,已取得国内若干家头部客户批量订单 [7] 低空经济领域业务 - 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领域,已拓展包括飞行汽车等低空经济领域,该业务在公司营收端占比较低,对业绩未构成重大影响 [7]
2025-2031年铝合金汽车零部件行业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评估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4 02:00
铝合金汽车零部件行业概述 - 铝合金汽车零部件主要采用铸造工艺和挤压工艺两种成型技术,铸造工艺用于形状复杂的结构件和壳体件,挤压工艺主要用于汽车结构件[3] - 挤压成型工艺技术水平体现在高性能铝合金新材料、先进加工工艺、轻量化终端产品设计三个方面[3] - 铝合金材料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轻量化材料,因其工艺成熟、生产效率高且适应汽车结构件对性能、价格等多重要求[3] - 铝合金(6061-T6)密度为2.70 g/cm3,抗拉强度为310.28 MPa,减重效果达30%-60%,综合性价比高于高强度钢、镁合金等材料[4] 行业技术发展 - 挤压铝合金在车身零件及结构件应用广泛,如保险杠、门槛梁、电池托盘等,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功能集成度高等特点[4] - 先进加工工艺包括弯曲工艺、机加工工艺、连接工艺,需针对产品设计研发专用加工设备以提高精度和性能[5] - 轻量化终端产品设计采用多学科理论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具有周期短、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6] - 未来铝合金材料及零部件生产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集成多种功能并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5] 市场现状与规模 - 2019-2024年中国铝合金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持续增长,市场饱和度逐步提高[12] - 2019-2024年行业产能、产量、供给量、需求量均呈现上升趋势[12] - 2025-2031年行业产能、产量、市场规模预测将继续保持增长[12] - 行业区域市场分析覆盖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东北、西南七大区域,各区域产销、盈利、偿债、营运能力数据完整[14] 政策环境与机遇 - 国家政策支持是行业发展有力保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汽车轻量化发展方向[7] - 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熟推动技术门槛提高,要求企业具备材料开发、产品设计、模具制造等核心技术能力[8] - 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战略关系优化,向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方向发展[8] - 汽车轻量化能提高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和燃油车节能减排效果,铝合金零部件应用带来巨大经济和环境效益[7] 竞争格局与趋势 - 行业竞争现状表现为中外企业竞争力对比和品牌竞争,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15] - 2025-2031年行业发展趋势包括品牌格局变化、渠道分布调整、需求趋势演进等[19] - 重点企业分析涵盖企业概况、经济指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等多维度数据[16] - 行业发展战略涉及技术开发、业务组合、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品牌战略等多个方面[19]
探寻低碳新赛道发展与合作|第十七届IALTA(中国)汽车技术创新大会于5月14日在中国·淮安隆重召开
DT新材料· 2025-06-03 15:34
行业趋势与大会背景 - 全球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链正经历绿色转型升级,低碳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轻量化成为关键技术融合方向 [2] - 新能源汽车"双碳"关键技术与低碳生态价值链创新被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2] - 2025年国际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及低碳新材料创新大会聚焦产业链协同创新,吸引500多位来自整车厂、零部件、科研院所的专家参与 [16] 大会核心活动 - 设立"国际汽车轻量化绿色科技联盟(淮安)科创中心",定位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产业链生态孵化平台 [13] - 专题论坛讨论双碳驱动下产业链重构路径,涉及低碳材料解决方案、中欧合作机遇等议题 [18] - 54家核心成员签署《中欧智能汽车供应链低碳可持续发展倡议(淮安)宣言》,推动上下游协同创新 [18] 技术发展与市场数据 - 2024年全球汽车轻量化市场规模达12418.6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将突破50000亿元 [44]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目标:2025年减重20%、2030年减重35%,亟需突破低碳材料技术瓶颈 [44] - 联盟计划加强整车厂、材料商与零部件企业的协同创新,推进中欧产业链国际化合作 [44] 企业参与与展示 - 赢创、东风汽车、CONNEN等企业高管发表主旨报告,涉及未来出行、轻量化技术等方向 [5][7] - 49家企业参观比亚迪淮安生产基地等产业链项目,强化实地合作 [37] - 精超力模塑、利德尔复合材料等企业展示轻量化低碳材料创新成果 [22] 主办方与战略方向 - 国际汽车轻量化绿色科技联盟(IALTA)联合中欧机构推动技术交流与孵化 [26][28] - 大会强调AI大模型赋能产业链协同创新,加速低碳生态链重构 [16][18]
淳厚欣享C(009939)近一年回报达14.85%,淳厚基金调研上市公司星源卓镁
新浪财经· 2025-06-03 05:38
淳厚欣享C基金概况 - 淳厚欣享C(基金代码009939)为混合型基金,成立于2020年9月15日,由基金经理陈文和杨煜城共同管理,陈文自成立日起任职,总管理规模17.26亿元 [1] - 基金投资策略聚焦企业基本面研究,挖掘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和估值优势的上市公司,目标实现资产长期稳定增值 [1] - 截至2025年5月30日,近一年回报14.85%,跑赢比较基准增长率(10.05%)和中证混合型基金指数回报(5.81%) [1] - 近三年最大回撤30.46%,优于同类平均水平,最大回撤修复天数246天,排名同类前15%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基金规模0.74亿元,份额0.51亿份 [1] 星源卓镁调研核心信息 产品与应用 - 公司主营镁合金压铸产品,包括汽车显示系统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零部件、汽车座椅扶手结构件、中控台骨架、车灯散热支架等汽车零部件 [2] - 奉化工厂规划产品以汽车用大型镁合金精密成型件为主 [2]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4年全球原镁产量112万吨(同比+12%),中国产量102.58万吨(同比+24.73%),镁合金产量39.68万吨(同比+14.95%) [2]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驱动镁合金应用,其密度为铝合金2/3、钢铁1/4,具有阻尼性能和电磁屏蔽优势 [2] - 汽车行业通过使用镁合金减轻重量,可提升续航里程和能源效率,单车用镁量目标持续提高 [2] 技术工艺 - 公司提供产品设计优化、模具制造、压铸精加工、表面处理等一体化服务,形成完整产业链布局 [2] - 同时采用半固态压铸(成形温度低、模具寿命长)和高压铸造(成本低、设备成熟)工艺,发挥各自优势 [2] 项目进展 - 2025年上半年承接新项目主要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零部件和汽车显示系统零部件 [2] -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类项目重大定点情况将通过后续公告披露 [2]
文灿股份:重庆新工厂预计下半年开始试生产 已获得第一款镁合金产品客户定点
快讯· 2025-05-30 09:49
公司新工厂建设进展 - 重庆新工厂主要配套赛力斯汽车 预计2024年下半年开始试生产 [1] - 安徽和广东新工厂建设也在紧张有序推进中 [1] 镁合金产品研发突破 - 已获得第一款镁合金产品的客户定点 [1] - 后续将根据研发进展及客户需求 进一步开拓汽车轻量化新产品系列 [1]
爱柯迪: 关于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9 08:19
业绩说明会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5年5月29日通过上证路演中心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及独立董事出席并与投资者互动 [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6.66亿元,同比增长1.41% [2]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10.94% [2] - 行业整体业绩稳健增长但营收增速收窄,盈利能力承压 [2] 战略发展 - 设立全资子公司瞬动机器人技术(宁波)有限公司,布局机器人零部件、可穿戴装备终端产品研发及工业自动化领域 [2] - 着力拓展镁合金压铸工艺技术研发,切入汽车轻量化与机器人前沿赛道 [2] - 收购卓尔博后保留原管理层30%股份,并通过业绩激励绑定利益以提升竞争力 [2] 资金管理 - 为保持现金流稳健运营,公司选择募集配套资金而非仅依赖自有财务能力 [2] 股价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认为股价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及市场情绪多重因素影响,强调将推动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协同发展 [3] - 未明确提及增持回购计划,但表示如有相关安排将及时披露 [3] 行业展望 - 公司未直接回应行业前景问题,建议投资者查阅《2024年年度报告》管理层讨论章节 [4]
A柱埋管内嵌防滚架 热气胀工艺是什么?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8 07:06
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 - 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持续创新,车身组件从多冲压焊接转向一体化压铸件,简化生产线并降低成本,同时提升车辆性能 [1] - 小米YU7采用"热气胀工艺"将2200MPa超强钢内嵌至A、B柱,A柱承载能力提升35%,B柱提升70.5%,形成"内嵌式防滚架"结构 [3] 热气胀成型工艺原理 - 热气胀成型工艺通过高温气体(约900℃)对管材加压成型,使材料奥氏体化后注入高压气体膨胀,快速冷却形成高强度马氏体结构 [5] - 该技术可制造复杂闭合截面零件,应用于汽车A柱、B柱、防滚架等车身强化结构 [5][6] 管状零件优势 - 相比传统500MPa强度2mm厚钢板(10kg),热成形部件强度达1400MPa且厚度减至1mm(5kg),实现减重同时提升强度 [8] - 热气胀成型工艺具备1500MPa全马氏体结构、可变横截面、材料特性一致、残余应力低、自重轻等优势 [10] - 应用于A柱可缩小横截面扩大视野,同时提升结构强度,并为挡风玻璃提供更大设计自由度 [12] 轻量化技术发展 - 汽车重量每降低10%可提升燃油效率6%-8%,管梁结构轻量化是车身制造重要方向 [12] - 封闭管梁结构设计借鉴航空航天技术,可提升车身刚度强度和安全性 [14] - A柱埋管技术通过精确设计可实现减重同时保证碰撞安全性,并提升高速行驶稳定性 [16] - 宝马7系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车架,相比前代最大减重130公斤 [18]
政策赋能供给优化,需求结构持续升级
东莞证券· 2025-05-27 08:27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以来铜价整体震荡上行,新能源需求提振,传统需求分化,全球铜矿供应或持续紧张,我国精炼铜产量增长动能预期减弱,电力电子及新能源领域为主要铜材需求来源 [6][98] - 2025年以来铝价先扬后抑逐步企稳,供应端总体趋稳,需求结构加速转型,新能源领域需求强劲增长,叠加地产等领域需求逐步回暖,有望驱动铝价企稳回升 [6][99] - 建议关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且具备产量增长潜力的企业,如紫金矿业、西部矿业、天山铝业、洛阳钼业、豪美新材、兴业银锡 [6][100] 铜 基本面逻辑偏强,宏观扰动减弱,铜价上行得到支撑 - 2024年铜价先扬后抑,价格中枢抬升,LME铜均价9269美元/吨,同比涨8.73%,上期所阴极铜均价74958元/吨,同比涨10.00% [13] - 2025年全球铜矿产量预计微增,但供应或持续紧张,1 - 2月铜价上行,3月初因关税预期上涨,3月末暴跌,后因豁免清单及新能源需求回升 [14] 铜行业供给端 冶炼费持续低位,精炼铜增长动能或减弱 - 2024年国内精炼铜产量1364.4万吨,同比增4.1%,2025年4月产量125.4万吨,同比增10.4%,1 - 4月累计478.1万吨,同比增5.6% [24] - 2025年以来产量维持较高态势,因再生铜补充及冶炼技术提升,但冶炼费低,亏损增加,产量增长动能或减弱 [24] 累库速度渐缓,亟待下游需求提速 - 国内1 - 2月库存累积,3月以来去化;海外2月以来COMEX库存累积,LME库存去化,截至5月20日,COMEX铜库存17.2万短吨 [29] 铜行业需求端:新能源需求稳中有升 能源及电力电子用铜需求有望持续景气 - 中国精炼铜消费结构中电力占比47%,2025年1 - 4月电源工程投资1933亿元,同比增1.10%,电网工程投资1408亿元,同比增14.56% [35][36] - 2025年4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417亿块,同比增10.85%,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05亿台,同比增1.53% [40] 新能源汽车产销双旺,提升铜材需求 - 2025年1 - 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增48.3%和46.2%,新车销量占比42.7% [43] - 政策补贴与优惠力度加大,新技术普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持续增长 [43] 家电出口维持高位,地产市场边际好转 - 2024年家电产量高,2025年1 - 4月空调产量1.05亿台,同比增6.23%,冰箱产量3220.40万台,同比降1.99% [46] - 2024年家电出口44.8亿台,同比增20.8%,2025年1 - 4月累计出口14.57亿台,同比增9.45% [46] - 2025年1 - 4月房屋施工面积同比 - 9.70%,新开工面积同比 - 23.80%,4月70城新房和二手房价格降幅缩窄,房地产市场筑底企稳 [47] 铝 先扬后抑,逐步企稳 - 2024年铝价波动,2025年以来先扬后抑,截至5月20日,A00铝锭现货价20210元/吨,较年初涨340元,LME铝现货价2458.50美元/吨,较年初跌58美元 [54] - 电解铝行业供给受4500万吨“天花板”约束,《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控制供给,需求端回暖有望驱动铝价企稳回升 [54] 铝行业供应端预计持续充足 铝土矿 - 2024年国内产量约6420万吨,进口15877万吨,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占比94.75% [64] - 2025年初至3月末价格下跌,截至5月20日,几内亚铝土矿到岸价降至71美元/吨,国内矿价降至600元/吨 [64] - 2025年新增产能或释放,国内产量预计恢复,需求端提供支撑,需关注几内亚局势和国内政策 [65] 氧化铝 - 2025年初至4月价格低迷,截至5月20日均价3071元/吨,较年初跌2612元,5月以来回升 [70] - 2025年一季度产量2277万吨,同比增9.40%,4月产能利用率81.70%,一季度进口8.88万吨,大幅下降 [70] - 《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或制约产能释放,需求端关注新旧需求交替 [73] 电解铝 - 2024年全球原铝产量7302万吨,消费量7277万吨,中国产量4346万吨,消费量4518万吨,分别占全球59.5%和62.1% [79] - 2024年末全球产能利用率约92.8%,中国约97.7% [79] 铝行业需求端:新旧需求接替发力 汽车及新能源用铝需求稳中有升 - 2023年国内原铝终端消费中建筑占比24%,交通占比23%,汽车和新能源用铝需求提升 [87] - 2025年1 - 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增12.9%和10.8%,拉动铝材需求 [88] - 2025年1 - 3月风电新增装机1462万千瓦,同比降5.68%,光伏新增装机5971万千瓦,同比增30.54%,拉动铝材需求 [91] 地产及其他用铝需求 - 2025年1 - 4月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降16.90%,降幅扩大,房地产市场边际改善,关注政策落地 [94] - 电子产品、家电、包装等用铝需求增长,铝合金应用领域广,市场前景大 [94][95] 投资建议 - 关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且具备产量增长潜力的企业,如紫金矿业、西部矿业、天山铝业、洛阳钼业、豪美新材、兴业银锡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