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发展格局
icon
搜索文档
构建新发展格局故事回访记
人民日报· 2025-05-15 22:08
新发展格局战略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1] - 宁波舟山港作为"硬核"力量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2] - 海南自贸港建设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8] 宁波舟山港发展 -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线路通达16省份67市,箱量年增速超10%[2] - 港口连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拥有"一带一路"航线超130条[2] - 2024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较2020年分别增长17.5%和36.8%[7] - 远控技术实现30公里外码头接卸作业,40万吨矿船接卸仅需60小时[4] - "浙江e港通"平台覆盖全国20个站点,实现"五位一体化"管理[6] 海南自贸港建设 - 洋浦港新增1个15万吨级和1个20万吨级泊位,年通过能力达360万标箱[12] - 航道扩建完成后集装箱通过能力将提升至500万标箱[13] - "并行港"物流模式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11] - 洋浦港口岸封关项目总面积达23.3万平方米,智能设备已完成调试[14]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 - 园区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集聚企业超1800家,产值突破1100亿元[18] - 人工智能领域累计上市企业达20家[18] - 思必驰研发的国产吸顶麦性能远超国外产品[17] - 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实现"组团作战"式研发[17] 中国—东盟数字合作 - 广西对东盟进出口从2017年3912.4亿元增长至2024年7556.3亿元[20] - 2024年一季度广西对东盟进出口达1015.1亿元,同比增长16.5%[20] - 跨境贸易数字平台实现一网通关,累计申报金额达1881亿元[21] - 中国东信在9个国家落地近20个合作项目,获得254项专利[21] 电池材料产业发展 - 巴斯夫杉杉长沙生产基地二期投产后年产能将达10万吨[25] - 公司4.5伏及以上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获关键客户认可[24] - 科研人员中30岁以下占比超50%,与多所科研机构开展合作[24] - 2024年一季度销量较去年同期实现显著增长[25]
李强:把做强国内大循环作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
证券时报· 2025-05-15 12:47
做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举措 - 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是大国经济的独有优势 需将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突出位置 统筹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升经济循环质量和层次 [2] - 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高效联通 以国内大循环牵引国际循环 现阶段重点体现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完备、供需动态平衡四个方面 [2] 资源要素配置与市场建设 - 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打造新产业新赛道 [2] 产业链与供需优化 - 发挥各地优势加强专业化分工和地区协作 持续补链强链拓链 增强产业发展韧性 [2] - 加快补齐消费短板 推动经济政策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 以优质供给满足需求 [2] 经济循环薄弱环节突破 - 精准帮扶外贸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应对外部冲击 千方百计稳定就业 支持企业稳岗并扩大服务业就业 [3] - 深挖消费潜力 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 激发服务消费和新兴消费 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 [3] 地方发展与风险防范 - 支持地方打造发展亮点 通过科技创新培育产业亮点 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品牌亮点 [3] - 统筹发展与安全 防范化解风险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强化政策实施和工作协同 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3]
李强:把做强国内大循环作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
第一财经· 2025-05-15 12:37
做强国内大循环 - 核心观点: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把发展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是大国经济的独有优势,需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经济循环的质量和层次 [1] 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点方向 - 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 [1]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1] - 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完备 [1] - 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 [1] 夯实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 - 精准有效帮扶外贸企业 [1] - 千方百计稳定就业 [1] - 深挖潜力提振消费 [1] - 扩大有效投资 [1] - 支持地方打造更多发展亮点 [1] 各部门各地区的工作要求 - 奋发进取、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及浙江省、江西省、甘肃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 [3]
李强: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深挖潜力提振消费
快讯· 2025-05-15 12:23
国内大循环战略 - 将做强国内大循环作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 突出内需为主导和内部可循环的大国经济优势 [1]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提升经济循环质量和层次 重点体现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完备、供给需求动态平衡四个方面 [1] 经济支持措施 - 精准有效帮扶外贸企业 千方百计稳定就业 深挖潜力提振消费 [1] - 扩大有效投资 支持地方打造更多发展亮点 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1]
李强:要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快讯· 2025-05-15 12:17
政策导向 - 将做强国内大循环置于更突出位置以应对国际循环不确定性 [1] - 通过国内大循环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1] - 重点实现资源要素高效配置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完备 供给需求动态平衡 [1] 经济措施 - 精准有效帮扶外贸企业并千方百计稳定就业 [1] - 深挖潜力提振消费并扩大有效投资 [1] - 支持地方打造更多发展亮点 [1] 执行机制 - 各部门各地区需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及三省省政府代表在会上发言 [3]
天津:在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等领域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点事项
快讯· 2025-05-15 05:30
天津:在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等领域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点事项 智通财经5月15日电,天津市委常委会5月14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立足"十五五"谋好篇,把握天津在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优势,发挥政策综合效应,在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等领域抓紧谋划一批重大 项目、重点事项,注重站产城融合发展,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好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 局。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交通出行便利化水平,加强公共服务、 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协同,唱好京津"双城记",筑牢首都政治、安全"护城河"。统筹好做优增量 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建好用好滨海新区等重点功能承接平台,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因地制宜发展 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链群。完善协同机制,强化联系沟通,加强统筹调度,推动项 目化、清单化落实。 ...
刘宁会见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
河南日报· 2025-05-10 10:45
政府支持与投资环境 - 河南省政府积极欢迎东方希望集团在豫投资合作,并肯定其对河南经济发展的贡献[1] - 河南省定位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综合交通枢纽,正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新型材料、先进装备、现代食品)和千亿级产业链(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1] - 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承诺以实际举措优化企业投资条件,特别是在电解铝及氧化铝、清洁能源、低空经济、现代农业等领域[1]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东方希望集团计划在河南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布局更多优质项目[2] - 公司目前在豫投资项目进展顺利,未来将结合河南资源禀赋和营商环境优势,拓展合作领域[2] - 集团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电解铝及氧化铝产业、清洁能源、低空经济和现代农业[1][2] 合作前景与行业机遇 - 河南省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东方希望集团等企业提供发展舞台[1] - 中国品牌日背景下,政府鼓励公司发挥示范作用和品牌效应,深化产业链延伸[1] - 河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和产业集群规划为企业在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投资创造协同机会[1][2]
据央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向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稳步推动共同富裕。
快讯· 2025-05-09 11:23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点 - 深入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1]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 - 促进经济持续向好 [1]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稳步推动共同富裕 [1]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旗帜》刊文:大力提振消费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商务部网站· 2025-05-08 08:03
消费提振政策核心方向 -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和国内大循环关键环节,需通过专项行动刺激需求,重点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场景 [2]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提振消费作为实现5%经济增长目标的关键举措,需补足内需短板以应对外部环境挑战 [2] - 中国人均GDP突破9.5万元、城镇化率超60%背景下,消费提质升级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 [3] 商品消费升级措施 - 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达1.3万亿元,2025年将加码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补贴品类从家电"8+N"类扩展至"12+N"类 [5] - 首次将手机等数码产品纳入购新补贴范围,优化汽车报废更新标准及补贴申领流程 [5] - 推动外贸优品内销渠道建设,通过"老字号嘉年华"等活动打造国货"潮品"消费增长点 [5][6] 服务消费扩容计划 - 实施"服务消费季"活动,重点开放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试点,扩大健康养老等民生服务供给 [6] - 家政服务业开展技能升级行动,餐饮业推出"中华美食荟"促消费活动,银发旅游列车服务将优化扩容 [6] 新型消费培育路径 - 鼓励国际品牌首店经济,建设首发经济集聚区,推动数字产品、绿色回收、健康医疗等消费创新 [7] - 促进"人工智能+消费"融合,培育AI消费品牌,打造IP消费商业地标及沉浸式体验路线 [7] 消费场景创新部署 - "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整合购物、美食、旅游、展演四大板块,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 [8]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优化离境退税及支付便利化,改造"百街千圈"步行街和县乡村三级流通设施 [8] - 实施零售业"一店一策"升级,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农村消费双提升 [8]
拓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5-07 22:15
交通物流行业的重要性 - 交通物流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维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1]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1] - 降低物流成本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降低物流成本的意义 -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能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增强经济韧性和战略纵深 [2] - 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和效率可促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创新、加强协同衔接和要素保障 [2] - 物流成本下降可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全方位扩大内需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2] 交通物流发展成就 - 截至2024年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600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超16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9万公里 [3] - 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超6.7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超260个,国家物流枢纽总数增至151个 [3] -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从2003年21.4%降至2024年14.1% [3] - 交通物流领域已形成超大规模设施网络、服务市场、技术装备体系和配套生产能力 [3] 交通物流体系短板 - 枢纽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制约多式联运发展,大型铁路、公路客运枢纽功能体系和布局有待优化 [4] - 综合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需增强,跨交通方式联动协调发展机制待完善 [4] - 运输结构体系不健全,绿色低碳运输发展缓慢,交通领域减排难度较大 [4] - 行业数字化程度较低,企业物流设备和作业系统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不高 [4] - 应急物流体系不完善,应急预案和跨区域组织协调能力不足 [4] 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 -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推进物流枢纽智慧化建设,建设环大中型城市、环重要交通枢纽的物流圈 [5] - 布局高覆盖率物流仓储系统及集疏运配套设施,加强跨区域物流信息协同和联程运输设施建设 [5] - 支持物流细分行业组成联盟,优化基于供应链全链条的物流服务,降低运输成本和库存水平 [5] - 加快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促进多式联运发展 [5] - 鼓励发展商贸流通新业态,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 [6] - 完善立体化物流运输网络,设立各级应急供应链中心,建设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