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贵州精准监督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环环相扣 改治发力
"针对巡察反馈的代储企业代储量不足问题,应采取切实措施保障代储企业库存足量的储备粮。"近日,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纪委监委联合区粮储公司到有关企业走访查看成品粮代储情况,对巡察整改提出 明确要求。 今年以来,钟山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委涉粮问题巡察组开展联动监督,聚焦巡察"回头看"反馈的粮食购销 领域腐败问题,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抓好整改,推动保障粮食安全。 仓廪实,天下安。贵州省纪委监委把监督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政治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聚焦粮食购销、 物资储备、农资打假、农作物种植、涉粮补贴政策落实等方面,通过调研督导、统筹调度、实地走访等 多种方式强化监督,切实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 加强统筹协调,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整治成果。贵州省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主动加 强与省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协作,推动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与行业主管部门管理责任贯通协同、同向发 力。统筹制发《关于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的通知》,聚焦粮食主管监管部门和 国有粮食企业自查自纠、储备粮管理相关政策落实审计调查指出问题整改以及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发 现问题整改、办结问题线索案件等情况,分自查梳理、集中抽查、督促整 ...
中国大米超越日本“米王”,释放哪些信号?
环球时报· 2025-08-10 22:56
日本大米政策调整 - 日本首相宣布大米政策从限产转向增产,以应对"米荒危机"和米价上涨 [1] - 日本将罕见地进一步向美国开放大米市场,大米成为日美关税谈判重要议题 [1] 中国大米品质提升 - 中国五常大米在广岛食味品鉴会上超越日本越光大米,荣获"最优秀奖" [1][2] - 2009至2023年中国稻米全国平均食味评分值从74.9分提升至80.3分 [4] - 中国稻米专家指出中国稻米整体米质明显提升,包括外观、形态和口感 [4] 中国大米技术创新 - 益海嘉里集团自主研发"6步鲜米精控技术",对鲜度进行严格把控 [6] - "鲜割"技术可减少约5%田间损失,同时提升食味值 [6] - 公司首创"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价值更大化和产业链绿色循环 [6][7]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 - 2024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人数超过2.95亿,比2023年增加近1400万 [6] - 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深陷大米危机,米价波动明显 [7] - 中国大米年产量突破2亿吨,库存充足保障价格稳定 [7] 中国大米出口趋势 - 中国对日本大米出口量约为每年6万吨,主要用于深加工原料 [8] - 中国东北等地正打造高端大米,品质持续提升 [8] - 中国大米在日本市场存在感增强,正在迈向"品质时代" [8]
加大信贷投放 增强粮食安全金融保障
证券日报· 2025-08-09 14:42
政策导向与金融服务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文件强调增强粮食安全金融保障 提出加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投入等四方面具体措施 [1] - 文件要求深化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金融服务 加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金融供给 [1] - 优化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金融服务被列为重点措施之一 [1] 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 - 农发行方正县支行累计投放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2581.63万元 最新一笔39.98万元贷款落地 [2] - "龙江粮仓示范区"项目将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 打造数字系统应用示范区和农业大数据管理中心 [2] -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探索"农地+资金供应链"模式 累计投放高标准农田建设流动资金贷款7.7亿元 [3] - 农地贷款投放实现全省39个国家黑土地保护重点县全覆盖 累计投放120亿元 余额241.4亿元 [3]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探索"农地+供应链"模式支持黑土地保护与耕地质量提升项目 [3] - "农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在齐齐哈尔市依安县落地 支持土地托管和规模经营 [3] - 为五常市稻米企业提供"定制金融服务"累计达2.5亿元 预计未来3年定制农田达4万亩 [4] - 创新"定购贷""订单贷"等产品 向中粮集团、北大荒等客户投放贷款256亿元 [5] 金融支持成效 -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向土地规模化经营、黑土地保护等领域投放贷款近49亿元 [5] - 累计投放各类备春耕贷款696.2亿元 构建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支持格局 [5] - 创新"种植贷""竞采贷""中储e贷"等业务 已审批贷款2亿元 投放1.8亿元 [5] - 该分行累计投放贷款458.8亿元 贷款余额5306.3亿元 [6] 企业案例 - 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运用"智慧稻田物联网监控平台"实现数字化精准田间管理 [4] - 该企业带动周边4万户农民增收近亿元 获得农发行资金支持扩大生产规模 [4]
金融赋能 助力“湘米”更“香”
金融时报· 2025-08-08 08:02
文章核心观点 - 湖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 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金融体系通过信贷投入和保险保障全面支持粮食产业链[1][2] - 金融监管机构通过政策引领 重点领域支持和创新服务三大维度 构建粮食安全金融保障体系 2024年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达1535.3亿元 同比增长20.7%[2][3][4] - 种业金融支持成效显著 2024年向4.2万户次经营主体发放种业贷款124.3亿元 推动育繁推一体化发展[6] 粮食产业金融政策支持 - 明确粮食全产业链金融保障目标 确保产粮大县涉农贷款持续增长 2024年末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535.3亿元[2] - 建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 指导银行投放保证基金模式信用贷款超4亿元[2] - 2024年水稻保险金额460.1亿元居全国首位 2023年出台基金管理办法强化资金保障[2] 高标准农田建设金融支持 - 创新投融资机制解决抵押不足问题 通过"高标准农田+"多元模式形成现金流覆盖[3] - 截至2024年末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余额413.6亿元 同比增加94亿元[3] - 保险机构探索工程质量险和安责险 覆盖农田损毁及管护风险[3] 农业科技装备金融支持 - 推行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融资 2024年向1.1万户次经营主体发放农机贷款52.6亿元[3] - 发展农机装备融资租赁 满足丘陵山区智能农机技术改造融资需求[3] 农业保险服务创新 - 建立大宗农产品生产地域风险地图 将14个市州划分为5类风险区域[4] - 联合气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建设保险气象服务标准体系[4] - 全面推行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 创新水稻收割期降雨指数保险等全生命周期产品[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 - 推进信用建档评级工作 开展"百行联万户"融资对接 基本实现信贷需求主体建档全覆盖[4] - 通过信贷支持改善种植条件延长产业链 发挥新型主体联农带农作用[4] 农业生产序时金融服务 - 2025年一季度发放春耕备耕贷款205亿元 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贷款审批[4][5] - 督促银行加强政银企协同 制定各环节信贷计划并及时兑付款项[4] 种业振兴金融支持 - 建立差异化评估体系 将创新能力和成长性作为信贷评审重要参考[6] - 支持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链条式综合服务[6] - 2024年种业贷款发放124.3亿元 覆盖4.2万户次经营主体[6] 未来金融工作重点 - 持续发挥监管指挥棒效应 保障粮食生产信贷和保险需求[7] - 加快产品服务创新 推出更多接地气的金融产品[7] - 加强部门协作推动政策合力 完善地方风险补偿机制[7]
外媒称美国欲限制中国人买地:批评人士:此举将进一步阻碍中国对美投资
环球时报· 2025-08-07 22:50
彭博社称,未来20年,受农民退休潮影响,美国约40%的国内农田将易主,这为国内外投资者带来巨大 机遇,确保土地成功转让才是保障美国国家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当务之急,而这完全可以在不限制投资者 国籍的前提下实现。彭博社认为,外来者在农业地区寻求经济机会反而有助于增强粮食安全,理应受到 欢迎。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青桂】路透社6日报道称,美国正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为由,加大对中国实体及 个人在美土地所有权的限制力度。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上月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中国等 外国买家购置美国农田,还暗示可能收回中国投资者已持有的土地。批评人士称,此类举措不仅会加剧 对亚裔的歧视,还将进一步阻碍中国对美投资。 报道称,美国政府呼吁外来投资助力美国工业振兴之际,美联邦及州立法机构针对中国企业的限制性法 令数量却创下新高。今年全美已提出129项联邦或州法案,旨在限制中国等竞争国实体及个人在美拥有 土地或财产,其中11项已正式立法。美方政客纷纷声称中国可能利用这些土地从事间谍活动,但目前尚 无任何相关案例。 俄亥俄州华人协会主席王文奎及其团队正游说该州修改一项法案,该法案拟禁止美国华裔永久居民在该 州军事设施及关键基础设 ...
中原粮仓 太难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6:42
河南旱情现状 - 河南多地迎来久违降雨,局部旱情明显缓和,但驻马店、漯河等多地旱情仍未解除 [1][4] - 7月以来河南平均气温创64年来新高,41%气象监测站点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为2000年以来最严重旱情 [1][3] - 7月河南平均降水量79.5毫米,较常年同期减少五成以上,驻马店7月降水仅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6% [3][4] 粮食生产格局 - 河南以不足全国1/16耕地贡献全国近1/10粮食、1/4小麦,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 [1][6] - 全国粮食生产呈现"北上中移"趋势,2000-2022年生产重心向东北移动301.18千米,主要在河南境内 [6] - 2023年周口、驻马店等五市贡献河南近六成粮食产量,其中周口和驻马店占全省超1/4 [7] 旱情影响与应对 - 高温干旱对玉米穗发育和花生果实膨大造成不利影响,成为"保秋"最大挑战 [3][4] - 河南统筹115万眼机井抗旱,周口、驻马店打应急井1.29万眼,水利部门调引黄河水11亿立方米支援 [4] - 周口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2023年夏粮总产量达110.30亿斤,较上年增长0.01% [7][8] 长期应对措施 - 河南建立气象水文动态追踪机制和分级预警系统,形成"监测-预警-响应"闭环管理 [9] - 周口协调河道调水1.45亿立方米,完成20.94万眼机井排查维修,累计完成抗旱浇水1615万亩次 [10] - 专家建议提升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功效,建立智慧灌溉决策方案应对极端气候 [10][11] 全国粮食安全挑战 - 河南、山东、河北地表水资源仅占全国4%却生产全国24%粮食,对极端干旱敏感 [11] - 气候变暖将使中国种植北界北移500千米,三熟制区域面积从13.5%扩大至35.9% [11] - 需制定完善极端气候农业应对战略,提升长期抵御灾害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11]
中原粮仓,太难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6:32
河南旱情现状 - 河南近期迎来降雨,局部旱情有所缓和,但整体仍严峻,是2000年以来最严重旱情[1] - 7月以来河南平均降水量79.5毫米,较常年减少五成以上,驻马店7月降水仅6毫米,较常年偏少96%[5] - 周口、驻马店等地35℃以上高温连续15-31天,部分站点超过30天无有效降雨[5][2] - 平原地区平均地下水位11.87米,较上年同期下降3.57米[5] 粮食生产格局 - 中国粮食生产呈现"北上中移"趋势,河南成为全国粮食生产重心[7][9] - 河南以全国6%耕地贡献10%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占全国小麦产量1/4[1][9] - 2023年周口、驻马店等五市贡献河南近六成粮食产量,其中周口和驻马店占全省超1/4[10] -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前十省份合计占比近七成,黑龙江、河南、山东位列前三[9] 旱情影响与应对 - 玉米和花生等秋作物关键生长期受干旱影响,玉米穗发育和花生果实膨大受阻[5] - 河南统筹115万眼机井抗旱,周口、驻马店打应急井1.29万眼,调引黄河水11亿立方米[6] - 周口完成抗旱浇水1615万亩次,2023年夏粮产量110.30亿斤,连续三年稳定[10][15] - 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种植结构和灾害预警等组合拳缓解旱情影响[11] 长期应对策略 - 建立气象水文动态追踪和分级预警系统,形成"监测-预警-响应"闭环管理[13] - 提升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功效,构建智慧灌溉决策方案[15] - 需加强东北地区谷物政策倾斜,巩固中部小麦水稻生产地位[15] - 未来需提升长期抗灾能力,制定极端气候农业应对战略[16]
守护良田沃土 筑牢大国粮仓(建言)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20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核心资源 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加剧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凸显其战略价值 [1] - 行业实行最严格保护制度 包括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和建立永久基本农田机制 [1] - 耕地安全面临城市化扩张和违规占用威胁 需通过法律约束和占补平衡制度强化保护 [1] 高标准农田建设 - 国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过土地平整和灌溉设施完善提升产能 目标2030年建成12亿亩 [2] - 盐碱地和撂荒地改良成为重要方向 耐盐碱作物育种等技术可转化边际土地为新增产能 [2] - 耕地建设需遵循生态系统规律 确保粮食生产可持续性 [2]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精准灌溉和无人机施肥等技术显著提高耕地利用率 数字农田和智能农机是未来重点 [2] - 基因育种技术培育抗逆性强作物 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挑战 [2] 政策协同机制 - 行业形成"保护+建设+科技"三位一体政策体系 完善农民利益补偿机制激发保护积极性 [3] - 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结合 通过轮作休耕补贴构建多元协作模式 [3]
别把“陈粮”与“陈化粮”混为一谈
经济日报· 2025-08-06 22:04
储备粮轮换机制 - 陈粮与陈化粮存在本质区别 陈粮储存超过1年但品质良好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而陈化粮因霉变或黄曲霉素超标仅限非食用用途[1] - 现代储粮技术使陈粮演变为陈化粮的可能性极低 通过规范管理确保粮食安全[1] - 粮食轮换周期因品种而异 稻谷2-3年 小麦3-5年 玉米2-3年 年度轮换量控制在储备总量20%-30%[2] 技术发展与质量管控 - 中央储备粮宜存率从60%提升至95%以上 得益于现代粮仓和智能监测系统应用[2] - 入库环节实行食品安全指标"一票否决" 检测水分/杂质/容重/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3] - 存储期间部署数百传感器实时监测粮温湿度 采用AI图像识别虫害和近红外设备检测品质变化[3] - 出库实施双盲检测或第三方机构独立取样 配备电子身份证实现全链条质量追溯[3] 轮换粮食流向与体系价值 - 优质轮换粮通过交易平台竞价销售或定向供应食品加工企业[4] - 临近保质期粮食经检测后用作饲料或工业原料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4] - 轮换机制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和质量良好 保障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1][4]
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2300亿元,现有百亿企业10家——上半年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发展网· 2025-08-06 08:13
粮食产业经济表现 - 山东省上半年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2300亿元 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 [1] - 全省年产值过百亿企业集团达10家 过30亿企业42家 过10亿企业百余家 [1]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 - 2025年粮油加工设备更新项目27个 重点支持储备粮库新建扩建 绿色仓储升级改造和智慧粮库建设 [1] - 首轮粮食流通提质增效项目总投资5.76亿元 包括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中心等 [1] - 应急物资采购预算资金5000多万元 采购物资14万余件 [1] 产业政策与标准化建设 - 4家粮油加工企业入选国家粮油适度加工标准化首批试点 [2] - 实施粮食初加工用电价格政策助力降本增效 [2] - 牵头制定2项国家标准 6项行业标准 [2]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建立齐鲁粮油活动对接交流群 通过展会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 [2] - 山东渤海实业深化品牌建设 拓展销售渠道 [2] 粮食收储供应体系 - 准备夏粮收购仓容265.7亿斤 信贷资金近300亿元 [2] - 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累计发放贷款190多亿元 [2] - 夏粮收购进度快于去年同期 [2] 农户服务与技术创新 - 配备移动式烘干设备实现地头湿粮处理 解决粮食积压发霉问题 [3] - 种粮大户反馈收粮效率提升 资金结算及时 [3] 下半年重点工作规划 - 推进《山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实施 加快储备体制机制改革 [3] - 全面应用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系统 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 [3] - 推进粮油加工设备更新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等项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