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

搜索文档
光伏ETF基金(159863)上涨超1%!中广核巴西首个绿地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
新浪财经· 2025-06-30 02:46
光伏产业指数表现 -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931151)强势上涨1 54% 成分股爱旭股份(600732)上涨4 67% 大全能源(688303)上涨4 06% 罗博特科(300757)上涨3 99% 通威股份(600438)和固德威(688390)等个股跟涨 [1] - 光伏ETF基金(159863)上涨1 38% 最新价报0 44元 [1] 中广核巴西光伏项目 - 中广核在巴西首个自主建设绿地光伏项目——巴西Lagoinha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投运 预计年发电量约4亿千瓦时 可满足约24万户当地家庭的用电需求 [1] 东吴证券行业观点 - 531抢装结束后 国内终端需求支撑偏弱 排产端暂时小幅下降 主链价格基本跌到现金成本 硅料有望再次成为主要抓手 [2] - 1-5月国内装机198GW超预期 修订今明年全球光伏装机增速为15%/5% 欧洲分布式和新兴市场持续需求好 [2] - 看好逆变器环节 以及可能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硅料、玻璃、电池和组件等 [2] - 25年电网投资确定增长 海外AI数据中心旺盛需求持续 国内AI数据中心新一轮基建 推荐AI电气、出海、特高压、柔直等方向龙头公司 [2]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成分 -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从主营业务涉及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上市公司证券中 选取不超过50只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2] - 截至2025年5月30日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6 2% 包括隆基绿能(601012)、TCL科技(000100)、阳光电源(300274)、特变电工(600089)、通威股份(600438)、TCL中环(002129)、正泰电器(601877)、德业股份(605117)、晶科能源(688223)、晶澳科技(002459) [3] 光伏ETF基金信息 - 光伏ETF基金(159863) 场外联接A:021084 联接C:021085 联接I:022862 [4]
风电强势半年报大幕开启,关注固态液相法、特高压核准开工提速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6-30 01:26
风电行业 - 广大特材Q2业绩同比增长230% 环比增长69% 拉开风电板块强势半年报序幕 关注零部件业绩弹性释放 [1][2] - 国内5月新增风电装机26.3GW 同比+801% 环比+393% 下半年需求有望持续强势 [1][2] - 风电板块具备短中长期三重投资逻辑 持续重点推荐 [2] 锂电行业 - 液相法锂金属工艺可制备更薄锂层 相比压延法工艺更简单 是可行发展路径 [2] - 液相法硫化锂纯度较高但成本偏高 电解液企业提纯优势有望推动成本下降 [2] 光伏&储能行业 - 5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93GW创单月新高 1-5月装机/出货差额达70GW 部分组件需求将延后释放 [3] - 美国"大漂亮法案"或放宽新能源税收补贴 关注输美储能/光伏标的预期修复机会 [3] 电网行业 - 川渝/陇电/疆电/藏东南-粤港澳等特高压项目加速推进 7-8月或迎密集核准开工 [3] - 南网信息类软硬件框架中标20.2亿元 同比+30.5% 创历史新高 全年投资有望高增 [3] - 1-5月电网工程投资2040亿元 同比+19.8% [6] 新能源车行业 - 小米YU7上市3分钟订单达20万辆 27日锁单24万辆 预计26年维持满产满销 [4] - 理想下调Q2销量指引 [7] 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 - 工信部将制定氢/甲醇/合成氨碳足迹核算标准 明确绿氢认证边界 [5] - 上海港绿色船舶升级需求将拉动船舶动力系统/液氢储运装备/绿色甲醇氨燃料产业 [5] - 珠三角-粤西"氢车万里行"项目启动 中核汇能180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获批 [7] 行业重要事件 - 三北沙漠光伏治沙规划/上海海洋产业规划印发 国信大丰850MW海风项目并网 [6] - 大金重工筹划赴港上市 华电工业天然气掺烧绿氢项目投运 [6][7]
广信科技:特高压叠加新能源双轮驱动,绝缘纤维材料量价齐升成就行业标杆
梧桐树下V· 2025-06-25 15:08
公司概况 - 广信科技是国内绝缘纤维材料及成型制品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覆盖全电压等级输变电设备配套需求[1][4] - 公司于2009年成功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绝缘纤维材料,打破瑞士魏德曼、ABB等国外企业垄断[1][2] - 产品应用从变压器延伸至电机、电容器、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军工装备等领域[2][4] - 2024年6月26日在北交所上市,发展进入新阶段[1] 市场地位与客户 - 与特变电工、山东电工电气集团、保定天威保变等变压器头部企业建立长期稳固合作关系[4] - 2022-2024年绝缘纤维材料产量CAGR达15.3%,成型制品产量CAGR高达54.2%,产销率维持在93.8%-99.5%[4] - 2024年绝缘纤维材料销量37,122.22吨(+18.31%),成型制品销量6,716.14吨(+49.65%)[10][1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CAGR为37.77%,从30,428.93万元增至57,754.18万元[6] - 归母净利润CAGR达180.89%,从1,472.36万元跃升至11,617.18万元[6] - 毛利率从18.06%阶梯式提升至33.50%,ROE从4.32%大幅增长至25.51%[11][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3,941.19万元改善至9,911.01万元,资产负债率降至13.59%(低于行业均值37.84%)[12][13] 核心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薄型绝缘纤维板材技术(国际先进水平)和厚/超厚绝缘纤维板材关键技术(国际领先水平)[9] - 突破无胶粘制造技术,解决传统胶粘工艺的层间放电和油浸渍不充分问题,两项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10] - 国内少数具备750kV及以上超/特高压等级绝缘纤维材料生产能力的企业[10] - 截至2024年底拥有有效专利67项(发明专利13项)[17] 行业前景与政策支持 - 国家电网2025年投资有望突破6500亿元,2023-2025年特高压新增投资规模预计超万亿元[14] -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推动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催生变压器和电机需求[15] - 2023年国内变压器产量20.75亿千伏安(+6.5%),2024年预计超21.6亿千伏安[15] - 政策持续支持绝缘材料国产化,高端市场80%份额仍被外企占据[17] 未来发展规划 - 拟募集2亿元用于电气绝缘新材料扩建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8] - 研发方向涵盖无人机、特高压设备、风力发电装备及高铁等前沿领域应用[20] - 目标推动国产高端绝缘材料规模化应用,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18]
广信科技(920037):新股报告:聚焦高端绝缘材料,国产替代稳步推进
银河证券· 2025-06-19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对广信科技的投资评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广信科技是专注绝缘纤维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股权集中,董事长魏雅琴和董事魏冬云父女合计持股60.80% [1]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增长,毛利率33.49%,净利率20.11%,费用率从2018年的19.39%降至2024年的9.64% [1] - 研发投入增大,2024年研发投入1548万元,占收入比重2.68%,新授专利6项,2009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1] - 市场需求增长,政策助力行业发展,公司作为关键配套供应商有望受益 [1] - 计划募集2亿元用于扩产及研发,扩建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均新增营收1.27亿元,税后净利润1405.50万元 [1] - 可比公司估值差异大,考虑公司优势可持续关注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深耕于电力绝缘材料,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 - 公司实控人为魏雅琴和魏冬云,股权结构稳定,下设2家全资子公司 [8] - 产品分绝缘纤维材料和成型制品两大类,绝缘纤维材料以木浆为原料,成型制品用于电力设备结构安装和电气隔离 [12] - 绝缘纤维材料分薄、厚绝缘天然纤维材料等,成型制品按工艺分机加工、模压、异型件加工和出线装置生产成型件 [13][14] - 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直销面向大型输变电设备制造商,经销借助经销商拓展市场 [14] 营收利润双增长,研发投入比重增大 - 2024年营收5.78亿元,同比增长37.49%,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增长28.18%,2018 - 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01%和43.46% [16] - 2024年毛利率33.49%,净利率20.11%,费用率从2018年的19.39%降至2024年的9.64% [21] - 公司有多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2009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是多个行业相关单位,与高校建立产学研用体系 [23][24] - 2024年研发投入1548万元,同比增加1.91%,研发人员51人,占比5.37%,新授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24] - 核心技术与主营业务紧密相关,带来收入占比超99%,具备创新性和盈利能力 [24]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多项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行业概况 - 广信科技在绝缘材料行业重要,随着电力系统升级和新能源建设,高性能绝缘材料需求上升,国家政策拓展其应用场景 [31] - 2018 - 2023年我国绝缘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864亿元增长至1206亿元,复合增长率6.9%,2024年约1305亿元,同比增长8.2% [32] - 2024年我国电力行业主要发电企业投资总额17770亿元,同比增长18.86%,电源和电网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0.80%和15.32% [32] 下游需求增长,面临流动资金的压力 - 电力行业投资增长带动绝缘纤维材料需求上升,2024年电力行业主要发电企业投资创近十年新高 [36] - 产品上游为木浆制造业,下游为电力设备生产商,应用于多个领域,不同变压器选用不同成型制品 [37] 竞争格局 - 广信科技是少数具备750kV以上特高压等级绝缘纤维材料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牵头或参与制定多项标准 [44] - 主要竞争对手有瑞士魏德曼控股集团等,选取东材科技等4家公司为可比公司,公司与可比公司经营数据有差异 [46][48]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绝缘材料行业欧美领先,我国起步晚但发展快,公司是国内龙头企业之一,产品覆盖全电压等级 [50] - 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少数具备超/特高压等级产品生产能力和覆盖所有电压等级的企业 [51] 相关政策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电力装备和绝缘材料行业发展,广信科技有望受益 [52] - 列举2020 - 2025年多项电力行业相关政策及内容 [53][54][55] 募投项目 电气绝缘新材料扩建项目 - 拟投资1.3亿元,缓解产能瓶颈,提升供货和市场竞争力,项目建成后完善生产体系,提升智能化程度和盈利能力 [56][57][58] - 投资预算包括建设投资、租赁费用和铺底流动资金等 [59]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 拟投资4000万元,提升研发水平,满足业务扩展需求,政策支持绝缘材料行业发展 [60] - 公司有人才保障,投资预算包括场地装修、设备购置和研发费用等 [61][62] 估值对比 - 东材科技和神马电力市盈率均值约35倍,民士达约56倍,考虑公司优势可持续关注 [1][63] - 列出可比公司估值情况 [64]
研判2025!中国悬式绝缘子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特高压输电网络的扩张,为悬式绝缘子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7 01:27
悬式绝缘子行业概述 - 悬式绝缘子是支撑和绝缘高压电线的关键组件,由绝缘材料和金属构件组成,用于架空输电线路[3] - 主要类型包括玻璃钢悬式绝缘子、陶瓷悬式绝缘子和复合材料悬式绝缘子,玻璃钢悬式绝缘子最常见[3] - 行业可追溯至20世纪初,21世纪后因特高压技术突破和环保需求推动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0-2022年市场规模持续上涨,2023年同比下降25.85%,2024年恢复至41.34亿元,同比上涨78.86%[1][12] - 2024年电网投资达6083亿元,2025年1-4月投资额1408亿元,同比上涨14.60%,直接拉动悬式绝缘子需求[10] - 中国绝缘子以出口为主,2025年1-4月出口11.12万吨,进口仅0.09万吨[14]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为钢材、氧化铝、硅橡胶等原材料,中游为制造,下游应用于发电、变电、输配电等领域[8] - 本土企业数量众多,大连电瓷、南京电气、金利华电等在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市场由技术领先企业主导[16] - 大连电瓷2024年悬瓷绝缘子营收12.26亿元(同比+84.31%),海外新签订单超7亿元[17] - 创元科技2024年高压瓷绝缘子营收7.58亿元(同比+29.90%),产品覆盖40-840kN悬式瓷绝缘子[19] 发展趋势 - 智能化:集成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参数,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21] - 高性能产品:特高压需求推动大尺寸、高强度绝缘子研发,优化电场设计[22][23] - 国际市场:"一带一路"沿线电力基建需求旺盛,企业加速本地化布局[24]
2025年中国柔直换流阀行业报告:柔直换流阀部件国产化提速,智能升级能否引领特高压新时代?
头豹研究院· 2025-06-16 13: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近年来中国柔直换流阀产业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期,国产化进程显著加快,2024年国内柔直换流阀关键部件自主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报告深入剖析行业发展现状,研究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智能化升级路径及应用前景,分析产业链、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格局,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战略建议,对“十五五”期间机遇与挑战进行前瞻性判断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 源于1990年McGill大学研究,通过VSC技术实现有功无功独立控制,2003年MMC技术突破解决IGBT均压难题,损耗降至1%且具备直流故障清除能力,从1997年±320kV/10MW发展到2020年±800kV/5,000MW特高压水平,克服传统直流输电限制,在多方面表现优异,中国出台政策推动其在新型电力系统发挥更大作用 [4] - 采用电压源换流器、可控关断器件及脉宽调制技术,突破传统直流输电技术局限,具备有功、无功功率独立解耦控制能力,可向无源网络供电,无需换流站通讯运行,易构建多端直流系统,能在紧急状态提供功率支援,提升电网稳定性与输电效能 [10] - 经历五代演进,从两电平SPWM到具备直流故障清除能力的第五代多电平技术,MMC技术通过子模块级联替代器件串联,实现谐波含量、开关损耗和系统可靠性全面优化,但控制较复杂且需直流电容电压均衡控制,半桥和全桥是当前工程应用主要子模块类型 [13][17] 柔性直流市场规模 - 换流阀投资占比从传统直流工程27%提升至57%,单个项目价值量达数十亿元,半桥MMC结构为主流,IGBT突破6.5kV/5kA性能指标,IGCT凭借更高容量和低损耗优势在超大容量输电领域占主导地位,随着国家电网“十四五”规划和海上风电项目推进,柔直技术应用比例提升,单位造价下降,从特高压线路5.4亿元/GW到海上风电项目5.0亿元/GW [5] 2024 - 2030年中国柔直换流阀市场 - 发展前景呈分化,乐观预计增长至168亿元(海上风电占比55%),中性预计在120 - 130亿元区间波动,悲观可能降至104亿元,关键取决于特高压领域IGCT应用及电网压价影响程度以及海上风电领域增长的对冲效果 [6] 柔直换流阀 - 按技术方案分为两电平、三电平、半桥MMC及基于IGCT交叉箝位的MMC换流阀等多种类型,国内高压柔性直流工程普遍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阀,除昆柳龙工程采用全半桥混合结构外,多采用半桥结构,半桥子模块由多种器件和部件组成,国内已着手制定国家标准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24][25] 传统直流输电和柔性直流输电投资分布 -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阀投资占比达57%,较传统直流输电提升30个百分点,变压器投资占比从54%降至29%,其他设备投资占比从19%降至14%;具体项目中,柔性换流阀价值量从陇东 - 山东常规直流工程的零配置攀升至甘肃 - 浙江全柔直工程的43.46亿元,其他核心设备价值量有不同变化趋势 [30] 柔直换流阀产业链 - 由上游IGBT/IGCT、电容等核心器件,中游换流阀及换流站制造,下游特高压柔直工程等三大领域构成,IGBT在成本结构中占比最大为33%,其次为电容等,IGBT厂商对中游企业议价能力较强,鸡山II换流站采用IGCT交叉箝位MMC方案可节省10%占地面积,造价略低 [33] IGBT与IGCT国产化进展 - 中国在柔性直流输电核心装备国产化取得显著突破,IGBT领域2025年2月完成6.5kV/3kA IGBT柔性直流换流阀研制,较4.5kV/3kA方案可降低损耗23%;IGCT技术路线2025年2月全球首款6.5kV/4kA IGCT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换流阀通过技术鉴定,可减少30%功率模块使用量及设备占地面积,整体制造成本降低约20%,预计将全控型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100%,运行可靠性提高4%;柔直用直流支撑电容器领域,赛晶科技技术获6项专利,2021年11月实现国产产品首次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38][39][40] 市场竞争格局 - 近年主要柔直项目换流阀中标数据显示,国电南瑞在特高压领域占主导地位,许继电气和荣信汇科在海上风电和背靠背工程中表现突出,但行业换流阀系统仍存在设计问题 [43][44] 特高压建设规划 - 国家电网“十四五”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总投资3,800亿元,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38项特高压工程,构建全球最大规模特高压输电网;特高压直流工程中柔直占比显著提升,2024年开工的4条线路中3条采用柔直技术,占比达75%;已完成招标工程中,全柔直线路换流阀单位价值量约5.4亿元/GW [49] 海上风电柔直项目 - 中国海上风电柔直项目加速推进,从2021年江苏如东项目到2025年阳江项目再到2027年上海崇明项目,规模扩大,单位价值量从6.77亿元/GW降至5.00亿元/GW [51] 行业发展趋势 - 基准情形下,中国柔直换流阀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2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168亿元,增长主要来自海上风电领域(占比提升至55%)和特高压领域(稳定在120亿元),各细分市场单位价值量呈结构性变化,反映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优化 [55]
【国金电新 周观点】风电板块内强外盛坚定看好,SNEC聚焦提效与场景差异化竞争
新兴产业观察者· 2025-06-15 12:43
风电 - 菲律宾启动3.3GW海风项目招标,要求2028-2030年完成交付,开发周期远短于正常海外项目的7-11年,利好国内风机、基础、海缆企业出海[4] - 英国Inch Cape项目首批单桩完成生产,大金重工和东方电缆的订单确收有望年内兑现[5] - 国电投2.5GW陆风集采开标,5.XMW机型投标均价2039元/kW,环比3月上涨17%,整机环节盈利改善趋势明确[6][7] 光伏&储能 - SNEC展会聚焦工艺提效与应用场景创新,TOPCon组件主流功率达630W,头部企业年内目标670W;xBC技术效率突破25%,HJT组件适配垂直安装场景[9][10][11] - 2025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预计270GWh(同比+43%),中国/美国/欧洲分别贡献150GWh/48GWh/18GWh,大储和工商储增速领先[12][13] - 钙钛矿-晶硅叠层技术成为行业共识,单结钙钛矿应用场景多样化;HJT设备降本转向OPEX优化,单线产能提升至1.2GW[11] 电网 - 国网25年第三批变电设备招标579个标包创年内新高,750kV变压器招标量同比+155%[14][17] - 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投产,金上-湖北等2条直流即将投产,全年预计核准4-5条新线路[15] - 电力变压器出口高景气,1-4月出口额16亿美元(同比+51%),750kV设备招标金额同比+26%-40%[16][17] 锂电 - 复合铜箔产业化临近,Q3或迎量产突破;全固态电池6-8月迎送样测试,关注硫化物电解质等增量环节[18][19] - 宁德时代发布587Ah储能电芯,系统零部件减少40%,通过GB/T 36276等安全认证[20][21] - Northvolt瑞典工厂停产,德国项目未受影响;天赐材料拟在摩洛哥投建15万吨电解液产能[23][24] 新能源车 - 6月首周新能源车渗透率55.1%,零售20.2万辆(同比+40%),批售537.3万辆(同比+39%)[27][28] - 小鹏G7预售46分钟破万,预售价23.58万元,智能化配置领先但需观望正式定价[29][30] - 10余地暂停地方以旧换新补贴,但多为资金消耗后的阶段性调整,后续政策或根据销量动态调整[31][32] 氢能 - 能源局启动11个氢能试点方向,要求电解槽规模≥100MW、液氢运输能力≥600kg/车,推动商业化模式复制[35] - 5月燃料电池车产销下滑(产量250辆,同比-37.2%),行业仍依赖政策支持[36] - 绿氢合成氨/醇技术受关注,华电科工等央国企合作公司及燃料电池系统企业亿华通等受益[36][37]
合盛硅业多措并举稳定经营,硅基材料行业周期波动下保持战略优势
证券时报网· 2025-06-13 03:09
新疆工业硅产业优势 - 新疆煤电硅产业一体化特点突出,煤炭资源丰富、电力成本较低,工业硅成本优势显著,全年生产稳定,抗周期波动能力强 [1] - 新疆大型硅企配有自备电,煤-电-硅一体化产业布局完善,如合盛硅业、东方希望、其亚硅业等 [2] 合盛硅业工业硅业务 - 公司工业硅设计产能122万吨/年,2024年生产量达187.14万吨,同比增长38.11%,市场占有率居行业首位 [2] - 2024年工业硅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自备电厂、能源布局及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带来成本优势 [3] - 部分矿热炉日均产量突破70吨,单吨工业硅冶炼电耗降至万度以下 [5] - 2024年工业硅销售价格下行,但可变现净值仍高于生产成本,无显著减值迹象 [5] 合盛硅业有机硅业务 - 有机硅单体产能173万吨/年,市场占有率行业居首 [6] - 2024年硅橡胶、硅油、环体硅氧烷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6.31%、56.66%、5.35% [6] - 有机硅产品价格下行加速对石油基材料的替代,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6] - 2024年公司有机硅毛利率20.54%,高于可比公司均值(13.22%),应对行业下行能力较强 [6][7] - 有机硅产品可变现净值高于生产成本,无显著减值迹象 [8] 碳化硅业务进展 - 成功研发12英寸导电型碳化硅晶体,启动加工技术研究 [9] - 8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实现规模化量产 [9] - 碳化硅行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公司把握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下游需求机遇 [9] 公司债券发行进展 - 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获上交所受理,拟发行不超过40亿元 [1][9] - 债券发行将优化资金来源结构和期限结构,补充营运资金,支持主营业务发展 [1][10]
合盛硅业董事长罗立国:有机硅需求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中国化工报· 2025-06-10 02:51
行业需求与前景 - 2025年晶硅光伏产业链启动行业自律措施并主动调整产能 铝合金和有机硅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工业硅需求端增速预计放缓 [1] - 有机硅行业扩产周期已近尾声 市场逐步消化新增产能 行业阶段性供需错配趋向平衡 [1] - 受益于新能源 5G 特高压等新兴产业高速发展 2025年有机硅行业需求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1] - 有机硅行业新兴领域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 增长动能来自取代传统石油基材料及新兴应用场景拓展 [1] - 室温胶和高温胶受新能源市场需求驱动 液体胶和硅树脂因新应用场景拓展而需求增长迅速 [1] 公司运营与产能 - 公司工业硅2025年一季度期末库存维持一个月左右水平 [2] - 工业硅生产成本受电价及原材料硅石 还原剂等多方面影响 各地区存在差异 [2] - 公司具有自备电厂 能源布局及产业链一体化业务模式 在产品成本上具有优势 [2] - 2024年工业硅 有机硅及多晶硅行业呈现供需双增但阶段性错配状态 市场价格单边下行趋势逐步扭转 [2]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工业硅产能122万吨/年 有机硅单体产能173万吨/年 [2]
中天科技20250603
2025-06-04 01:50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天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财务表现** - 2024 年营业收入 480 亿元,归母净利润 28 亿元,扣非后净利润 25.45 亿元[4]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97.55 亿元,同比增长 18%;扣非归母净利润 5.97 亿元,同比增长 20%[2][7] - **各板块收入与毛利率** - **电力板块**:2024 年收入 198 亿元,增速显著且毛利率改善,受益于国内特高压建设及欧洲能源互联建设,未来几年将保持良好增速[4][5][19] - **通信板块**:2024 年收入 80 亿元,稳定,毛利率约 25%;光通信业务传统光棒占 40%-50%,OPW 和泄漏电缆占 30%,新兴产品占 20%且增速快[2][5][12] - **海洋板块**:2024 年收入 36 亿元,海缆贡献 27 - 28 亿元,毛利率约 40%;海工贡献近 9 亿元,毛利率负 8%,2025 年有望回升到 10%-15%[2][5][17] - **国内外市场表现** - 80%收入来自国内,国际市场占比不到 20%;2024 年海外收入未增长,但毛利率提升 2 个百分点,今年海外交付量预计达 15 亿左右,未来计划海外海缆占比提至 20%-30%[2] - 欧洲海上风电建设加速,为高压电缆在土耳其等市场带来机遇[2][6] - **订单情况** - 海洋能源板块在手订单 312 亿元,截至 2025 年 4 月 23 日,海洋板块 134 亿元,电力 140 亿元,新能源近 40 亿元[2][7] - 国内订单约 60 - 70 亿元,70%将在 2025 年交付,含三山岛和两个 500 千伏超高压项目[3][15] - **项目交付与收入确认** - 江苏盐城国信项目处于密集交付阶段,预计二、三季度确认大部分收入[2][8] - 三山岛 9 亿元项目需在 2025 年底前交付,具体时间待业主通知[3][9] - **业务发展趋势** - 光通信业务除漏缆外均有增长预期,公司有将普通产能转向特种光纤趋势[12][23] - 深远海项目布局集中在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等省份,多个项目预计 2025 年启动[13] - 新能源业务新光伏材料有望重新进入市场,储能出货量提升,江东电子材料减亏[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核聚变、超导等领域非公司重点关注领域,仅提供过少量超高温光模块[10] - 移动普通光缆招标价格下滑,但原材料价格下降,预计毛利率影响不大[11] - 不同电压等级海缆毛利率:220kV 约 36%-40%,330kV 超 40%,500kV 以上超 50%,已获两个超高压项目近 20 亿元[4][16] - 电力板块产品分带绝缘层导线类电缆和布缆,特高压占 20%左右,海外市场占比 15%-17%,未来有望提升[20] - 多模光纤在数据中心光纤业务增速不错,但在通信业务中占比较小[21] - 海底光缆业务总体业务量一两个亿,公司主要生产无施工能力,关联方集团有施工能力[22] - 移动光缆新价格预计三季度执行,对通信业务影响较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