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

搜索文档
【西咸新区】扎实推进“科创自贸”建设
陕西日报· 2025-05-07 22:50
国际合作与科创平台建设 - 西咸新区建立国际合作基地52个,海外布局离岸创业平台6个,落地国际合作项目26个 [1] - 获批建设无人机、氢能、智能网联、机器人4个聚集区,数量居全省第一 [1] - 启动西北首个智能驾驶商业化试点,建设完成氢能、太阳能光伏、智能网联汽车3个重点产业链数据库 [1] 科创企业支持与要素改革 - 发布涵盖296个条款的科技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包,布局29个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 [2] - 推动38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五上企业序列,培育新增市级以上瞪羚企业32家 [2] - 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350.3亿元,同比增长56.4%,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878家,同比增长38.4% [2] - 引进高层次人才544名,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 [2] - 线上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累计为科技企业实现融资65亿元 [2] 跨区域协同与技术出海 - 组建未来农业方向科技企业"技术出海"创新联合体,成立西北首个"技术出海"专业服务团 [3] - 推动5项国际合作项目在中俄丝路创新园落地 [3] - 与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济南片区签署"跨省通办""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 [3] - 与杨凌自贸试验区片区共建涉农法律服务中心 [3] - 落地霍尔果斯秦创原中亚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中心 [3]
如何让14亿人“愿消费”?这场对话揭示三大破局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06 09:43
信任突围 - 国产奶粉市占率从不足30%提升至68% [2] - 君乐宝实施"百亿自建牧场"战略,国产奶粉菌落总数仅为欧盟标准1/10,蛋白质含量高出20% [2] - 消费券政策通过政府信用背书重建市场信任 [2] 供给突围 - 中国仅20%消费者喝奶达标,超10亿人未养成奶制品消费习惯 [3] - 君乐宝开发A2蛋白奶粉和零蔗糖酸奶等创新产品,打开潜在市场 [3] - 湖南推动"夜经济"和"演唱会经济",江苏布局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创新 [3] 制度突围 - 62%消费者认为辨别质量成本过高 [9] - 湖南实施"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动态调整最低工资 [9] - 央行加大消费贷款投放,育儿补贴试点减轻家庭负担 [11] 破局措施 - 浙江推出文旅消费券,北京打造"首发经济"培育爆款 [4] - 京东物流解决西藏墨脱"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5] - 3000亿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汽车报废范围扩至国四标准 [6] 行业影响 - 个税改革使居民消费提升12% [11] - 拖欠企业账款清理释放万亿流动性 [11] - 市场监管总局打击价格欺诈,升级12315平台功能 [10]
十年 从712亿到5379亿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立10周年
广州日报· 2025-04-28 19:21
文章核心观点 2015年4月27日挂牌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构建“五自由一便利”开放体系,以制度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重要区域,未来将继续发挥示范作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8] 贸易自由 - 货物贸易方面实施海关总署18条措施,深港“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模式常态化,通关便利化措施深化,2024年前海综合保税区海关总署绩效评估升为A类全省第一,2015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从712亿元升至5379.8亿元年均增长超25%,2024年跨境电商集聚区引进平台企业进出口1210.30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同比增长104% [2] - 服务贸易自由化成果丰硕,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与港澳衔接,推广“国际版”医院评审标准,“深圳·前海e站通”汇聚出海服务商,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和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交易额创新高,2024年分别达1047.1亿元和905.01亿元,后者同比增长64.6% [3] 投资自由 - 简化企业登记流程,2019年企业登记“秒批”试点,内资自然人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审批从一天缩至几十秒,“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让港澳投资者异地办理深圳商事登记 [4] - 投资保障服务升级,2020年发布自贸片区立法,2023年完善并出台投资者保护立法,目前前海总体营商环境接近新加坡、中国香港,开办企业等达全球一流水平 [4] 资金自由 - 强化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支持前海30条”落地九成,形成14项全国“首创”“首批”成果 [5] - 跨境金融创新显著,“六个跨境”金融创新品牌影响力扩大,前海FT账户跨境收支累计超8500亿元,与香港跨境收支占近八成,深港国际金融城吸引436家金融机构入驻,多家金融机构落地 [5] 运输自由 - 2017年获批“中国前海”和“中国深圳”船籍港,2023年船舶转籍登记“不停航办证”实施,两项成果全国复制推广 [6] - 深圳国际船舶登记中心(筹)挂牌推进海员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湾区组合港”开通36条线路,首家外商独资海员外派机构落户,首艘五星旗豪华邮轮开通跨境航线,国际航运枢纽功能增强 [6] 人员从业自由 - 推动深港人员从业便利化,26类港澳专业人士可直接或备案后在前海执业,截至2025年4月1066名港澳专业人士便利执业 [7] - 实施开放人才政策,建设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率先实施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税优惠政策,推荐外籍高层次人才可申办永久居留资格,多例永久居留资格案例落地前海 [7] 信息快捷联通 - 创新数据管理机制,开展数据经纪人试点,落地创新中心,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入选优秀案例和推广经验 [8] - 通信服务方面发布“前海卡2024”推进一体化,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和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算力超10000P,电信领域开放扩大,获批建设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实时接入257家用户,峰值流量2.51Tbps,业务量跻身全球五十强 [8] 十项数据见证发展 - 2024年进出口占广东自贸试验区72%、全省近6%,实际利用外资占广东自贸试验区61%、全省12% [9] - 前海自由贸易账户累计交易额破万亿,与香港跨境收支占比近八成,发放贷款862.7亿元 [9] - 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从2015年994万标准箱增至2024年1598.9万标准箱,累计达1.17亿标准箱 [9] - 上线全国首个内地香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助力在港小微企业批核贷款超1亿港币 [9] - 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82项,全国复制推广104项,2022 - 2024年三年蝉联制度创新指数第一 [9] - 前海法院适用香港法裁判案件全国最多,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案件总争议金额连续3年超千亿元,居全球前列 [9] - 港资企业数8048家,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孵化创业团队1450家,其中香港团队943家 [9] - “深圳·前海e站通”线上平台注册用户1.4万家,与32个海外合作园区运营商合作 [10] - 率先落地港澳居民内地工作免办就业证和境外高端人才个税补贴政策,实现26类港澳专业人士便利执业 [10] - 落地全省首位积分评定外籍技术人才和首位外籍华人博士永久居留,“五星卡”办理数量居广东省自贸区第一 [10]
潍坊非遗食品首航新西兰:农业开放新高地新跨步
搜狐财经· 2025-04-28 05:04
潍坊农业对外开放成果 - 黄元御(潍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黑芝麻丸等食药同源食品首次出口新西兰,标志着潍坊农业对外开放领域新增成果 [1] - 潍坊国家农综区促成多项农产品首次出口,包括密州酒业清香型白酒出口韩国、阳春啤酒出口古巴、惠发鸡肉出口尼日利亚等,并在全国首次实施葡萄糖出口"批次检验"业务 [3] - 潍坊涉农产品出口额从2019年的170.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4.6亿元,年均增速达12.1% [5] 非遗文化与现代农业融合 - 潍坊通过"非遗+产业"模式,将传统养生文化与国际贸易对接,如安丘绢花年出口创汇超8000万元,远销欧美20余国 [3] - 圣川食品的牛蒡茶、华涛食品的粉皮粉条等"手造"产品凭借非遗技艺成功打入日韩、欧美市场 [3] - 非遗食品出口案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出海"的典范 [3] 制度创新与通关便利化 - 潍坊国家农综区优化实施45条支持政策,设立种质资源进口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推行"即报即放"等创新举措 [4] - 进出口业务办理时间从1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快2小时,企业成本降低30% [4] - 实现中日农食产品检验检测第三方结果互认,推出促进农食产品扩大出口新十条措施 [4] 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 - 潍坊举办中国—拉美农业部长论坛、盐碱地综合利用国际大会等高规格活动扩大国际"朋友圈" [5] - 引进荷兰温室技术、以色列滴灌系统等国际先进农业科技,推动本土创新成果如西瓜基因组研究、鸡屠宰ISO国际标准"走出去" [5] - 已与14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农产品贸易往来,40多家农业企业在境外建设产业园区 [5]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 开放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经济日报· 2025-04-26 22:58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经济数据 - 外贸进出口总值从712亿元增至5379.8亿元,年均增长超25% [1] - 固定资产投资由117.2亿元升至711.35亿元 [1] - 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210.30亿元,增长104% [7] - 2024年1-3月新增外资企业502家,其中港资企业416家,同比增长89.1% [8] 制度创新成果 - 累计推出882项制度创新成果,104项全国复制推广 [2] - 连续3年蝉联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第一名 [2] - 首创"境外不落地购汇"等14项全国首创成果 [7] - 实现深港"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模式 [3] - 创新"二线合环+联络"接线技术,实现停电"零感知" [3] 深港融合举措 - 推出"深港澳办税易""深港通注册易"等创新举措 [5] - 26类港澳专业人士可直接在前海执业 [5][6] - 深圳湾游艇会成为广东省首个免担保入境码头 [6] - 港澳游艇通关时间压缩至20分钟左右 [6] 企业服务与案例 - "深圳·前海e站通"集聚180家出海服务商,提供60余项服务 [3] - 招商港口为企业提供全球仓储、通关优化等解决方案 [3] - 大洋物流2024年服务进出口贸易货值达400亿元 [4] - 诚天国际供应链每日运输包裹量超百万件 [8]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电信、医疗、教育领域试点政策落地 [9] - 打造高品质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9] - 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最佳联接点 [9]
打造高水平 对外开放“门户标杆” 前海书写中国自贸区开放引领的“深圳样本”
深圳商报· 2025-04-26 17:06
文章核心观点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开放体系,形成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并推广,累计使用外资可观,从制度创新策源地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标杆,在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深港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1] 打造“价值链枢纽”门户标杆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总值从712亿元跃升至5379.8亿元,年均增长超25%,新业态蓬勃发展,如西门子医疗设备保税维修中心落地、芯片生产商依托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供应链 [2] - 2022年海关总署发布支持前海18条措施,推动货物贸易通关便利化,前海提出多种跨境电商新型业务模式,2024年前海综合保税区首次升为A类,全省排名第一 [2] - 前海跨境电商集聚区引进平台企业,集聚供应链龙头,进出口增长104%,累计引进超175家跨境电商企业,推动从“贸易通道”升级为“价值链枢纽” [3] 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 2022 - 2024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连续三年蝉联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第一,“金融支持前海30条”落地形成多项全国首创成果和“六个跨境”金融创新品牌,截至2024年底,前海QFLP、QDIE试点机构占全市八成,港资机构占九成以上 [4] - 前海高标准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实现多项法律创新举措,形成“双终局”架构,已有254家法治机构集聚 [5] - 前海发布“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落地多家知名机构,启动18个产业集聚区建设,搭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5] 深港共筑自贸新高地 - 规则衔接上,前海率先实现“港资港法港仲裁”,医疗领域有突破,降低港人执业门槛,推动26类专业人士在前海执业 [7] - 民生互通方面,“港澳e站通”让政务服务香港“就近办”,发行“前海卡”“互通行”卡,集聚多所国际学校,提供跨境支付方式 [7] - 创业方面,“深港通注册易”等改革让港澳投资者便捷登记,首创企业开办“双录签名”,每年为企业节省约3800万元,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孵化众多团队,推出“1510”模式,基金首批项目签约落地 [8]
厦门自贸片区挂牌十周年:探索落地“厦门实践” 持续贡献“自贸力量”
证券日报网· 2025-04-23 12:50
核心观点 - 厦门自贸片区十年来以制度创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核心 形成全国性示范经验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2] 制度创新成果 - 首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贸易便利化降本增效 [1] - 全国率先建设航空货运电子信息化平台 [1] - 成立面向全球的厦门自贸国际基金港 吸引母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集聚 [1] 对外开放举措 - 打造海丝中央法务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1] - 构建"丝路海运"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平台 [1] - 建设远海全自动化码头作为国际物流关键支点 [1] 两岸产业融合 - 聚焦两岸共同产业与市场 加强产业链融合发展 [2] - 推动进口航材免征关税政策 支持航空维修企业抢占全球市场 [2] - 首创跨关区调机维修业务 建成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 [2] 特色产业培育 - 建成全国最大二手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区 [2] - 打造全国最大燕窝产品深加工基地 [2] - 形成全国产业链最完整的燕窝产业集聚区 [2] 未来发展定位 -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路径 [2] - 为全国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厦门实践"经验 [2]
我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 金融、医疗等多领域明确155项试点任务
央广网· 2025-04-22 01:18
央广网北京4月22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 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举行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 作方案》)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介绍,《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 在电信、金融、商贸文旅等多领域明确155项试点任务。 自2015年以来,我国分三批先后批准北京等11个省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根据最新印发 的《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合肥、福州、西 安、苏州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推动试点提速加力将 加快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制度创新成果。 凌激:这9个城市的服务业发展基础好,区域和产业代表性比较突出,同时他们的试点意愿和组织 实施能力也比较强。这次试点任务不再区分地区和任务批次,一次性向所有试点的11个省市全面铺开。 《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了155项试点任务,涵盖电 信、医疗、金融、商贸文旅、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此外,《工作方案》分类梳理了《全面与进步跨太 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
从“试验田”到“新引擎”——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探路制度型开放10年观察
新华社· 2025-04-21 12:46
核心观点 - 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 10年来推进686项制度创新举措 多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成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探索平台[1][4] - 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 包括离岸贸易"天津模式"、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保税维修扩展等 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并拓展业务范围[2][4][6] - 自贸试验区吸引全球产业要素集聚 包括GE医疗增资5亿元建设东半球总部、庞巴迪等10多家企业开展保税维修、飞机租赁业务规模全球第二[5][9][10] - 金融创新和人才政策成效显著 FT账户结算量超1.15万亿元 外籍人才永久居留流程优化 2024年以全市1%土地贡献38%进出口额和40%实际使用外资[12][14] 制度创新举措 - 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 通过多方"现场办公会"形式推出离岸贸易"天津模式" 实现资金流与物流分离[4] - 建立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和"出境负面清单" 帮助云遥宇航公司降低数据出境经济和时间成本[4] - 允许综保区外开展高端医疗器械全球保税维修 推动GE医疗探索设备绿色升级路径[6] - 保税维修从综保区扩展到自贸区外 产品从飞机拓展至船舶、运输装备等10多个品类[7][9][10] 产业与企业发展 - GE医疗天津磁共振基地成为东半球总部 全球50%磁共振产品产自该基地 计划新增投资5亿元[5] - 庞巴迪作为首个保税维修项目落户 天津海特等10余家企业开展保税维修业务[9][10] - 融资租赁领域推出出口退税、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等政策 飞机租赁业务规模居全球第二[10] - 狮桥集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为司机提供融资购车服务[14] 开放政策成效 - 成为继海南、上海后第三个开展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应用的地区 推动5款药品获批 降低患者用药成本[11][12] - 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流程优化 天津茱莉亚学院85%外籍教师通过便利政策获得永久居留身份[12] - FT账户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结算 累计结算量超1.15万亿元[14] - 2024年以全市1%土地贡献38%进出口额和40%实际使用外资[14]
多式联运“一单制”构建物流发展新路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3-31 00:28
行业趋势 - 多式联运一单制从试点探索迈向全面铺开 以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箱到底、一次结算为核心模式[1] - 制度创新推动运输链条从各自为战转向一体贯通 通过统一运单、标准化流程和全程责任主体实现一站式服务[1] - 数字化技术深度应用破解信息孤岛 数字孪生技术使车辆空驶率从28%降至12%[2] 企业合作 - 国铁集团与中谷物流等4家航运企业签署一单制协议 客户通过铁路95306平台可实现铁水联运全程追踪[1] - 铁路95306平台集成海运订舱与货物追踪功能 通过货物品名翻译解决数万条数据互认难题[2] 经济效益 - 多式联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 可降低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约0.9个百分点 节约成本支出1000亿元[3] - 河南四港联动带动沿线物流园区产值增长 云南中老铁路澜湄线推动农产品出口激增[3] - 唐山港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人管车向智能调度转型 四川新能源货轮降低能耗20%[3] 技术应用 - 曹妃甸港区智慧航道与港航平台通过数字孪生实时优化路径[2] - 信息化系统实现新疆铝棒运输全程追踪 郑州至欧洲班列开行能力显著提升[2] 业务模式 - 一单制催生物流+制造、物流+贸易等新业态 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3] - 云南至泰国农产品运输从需对接5家物流企业转变为一站式服务 减少换箱掏箱环节损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