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市场改革

搜索文档
【每周经济观察】破立并举铲除“萝卜招标”
搜狐财经· 2025-09-06 02:11
招投标市场改革背景与现状 - 招投标市场存在"萝卜招标""明招暗定""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潜规则 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所有制歧视现象屡禁不止 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并损害公共利益[2] -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5月印发《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 针对违法乱象隐形变异、市场交易壁垒难破等问题开展前所未有治理力度[2] -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一年来近2000起违法案件被公开曝光 3.8万余名违法专家被清理出全国评标专家库 市场环境得到有效净化[2] 改革核心方向与措施 - 需通过制度创新与数智赋能双轮驱动 实施评标专家管理"新国标"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 制定央企采购"新指引"推动综合成本最优采购 明确公平竞争"新标尺"[4] - 运用数字技术穿透信息黑箱 推动从单一制度约束向多元技术治理转变 压缩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腐败空间 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和透明度[4] - 需构建长效治理机制解决监管滞后问题 当前存在处罚力度不足(如数百万元项目违规仅罚款几千元)和隐蔽性地方保护等监管难点[5][6] 市场影响与成效 - 招投标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核心枢纽 其改革成效直接影响市场经济公平活力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3] - 2024年前7个月工程建设领域中标民企数量超36.6万家 同比增长11.9% 民企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达76% 显示民营企业参与积极性增强[6] - 需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发力巩固改革势头 虽然深层次问题仍需解决 但通过制度创新突破可加快构建公平高效的阳光化招投标市场[3][6]
破立并举铲除“萝卜招标”
经济日报· 2025-09-05 22:14
行业改革背景与问题 - 招投标市场存在萝卜招标 明招暗定 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潜规则 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和公共利益受损 [1] - 地方保护 市场分割 所有制歧视现象屡禁不止 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4] - 监管滞后问题突出 某案例显示数百万元项目违规仅罚款几千元 违法成本过低 [4] 政策治理成效 - 202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创新完善招投标体制机制意见 治理力度前所未有 [1] - 一年来公开曝光近2000起违法案件 清理3.8万余名违法评标专家 市场环境有效净化 [1] - 工程建设领域民企参与度提升 前7个月中标民企数量超36.6万家同比增长11.9% 中标项目占比达76% [5] 制度改革方向 - 实施评标专家管理新国标 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 [3] - 制定央企采购新指引 以性价比和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为目标 [3] - 明确公平竞争新标尺 落实招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 [3] 技术赋能措施 - 利用数字技术穿透信息黑箱 推动从制度约束向技术治理范式转变 [3] - 通过新技术压缩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腐败空间 斩断利益输送链 [3] - 重塑市场交易机制 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和透明度 [3] 深层次问题与挑战 - 隐蔽性地方保护仍存 某省环境工程资质要求使达标企业仅3家且2家关联 [4] - 设置近3年类似项目 投资额2亿元以上等门槛 排斥中小企业参与 [4] - 需要构建长效治理机制以实现规范有序发展 [4] 市场定位与发展意义 - 招投标市场是资源配置核心枢纽 改革成效直接影响市场经济公平活力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需通过制度创新与数智赋能双轮驱动 构建公平高效的阳光化招投标市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