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

搜索文档
工信部召开座谈会聚焦“十五五”工信规划编制
证券时报· 2025-09-10 18:06
会议背景与参与企业 -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9月9日召开"十五五"规划企业座谈会 中国石化 鞍钢集团 中国稀土集团 国机集团 中国中车集团 东软医疗 上海电气 美的集团 小米集团 用友网络 智元机器人 武汉锐科激光等企业负责人参会 [1] 企业现状总结 - 与会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显著 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1] 行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 "十五五"时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1] - "十五五"时期行业发展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 需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2] - 行业具备四大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优势 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 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 [2] 政策导向与发展重点 - 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产业基础能力 [1] - 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稳妥有序推动产业海外布局 破除非理性竞争 [1]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目标 推动中国产品高端化 通过优质优价实现价值创造 [2] -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鼓励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2] - 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 拓展"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落地 [2] - 提升重点行业治理水平 加强行业自律 防范非理性竞争行为 有序引导企业海外布局 [2]
震荡行情下,投资者如何持仓布局?
国际金融报· 2025-09-10 14:12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呈现急跌后反弹的震荡格局 多数指数收红但个股涨少跌多 仅2442只个股上涨 2769只下跌[1][2] - 市场成交额缩至2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减少超过1500亿元 但两融余额增至2.32万亿元[1][2] - 创业板指收涨1.27%报2904.27点 科创50涨逾1% 沪指微涨0.13%报3812.22点[2] 科技板块表现 - 科技股成为市场反弹主要动力 通信板块大涨3.49% 电子板块涨1.78% 传媒板块涨1.68%[4][5] - CPO概念反弹3.3% 中际旭创涨7.16% 新易盛涨6.23% 天孚通信涨4.16%[9][10] - 英伟达概念大涨6.32% 工业富联 博杰股份 景旺电子等多只个股涨停[8][9] - 电子板块总市值达12.2万亿元 成交额3189亿元 年初至今涨幅30.75%[6] 行业板块分化 - 通信板块表现突出 年初至今涨幅55.31% 20日涨幅16.96%[5] - 电力设备板块下跌1.18% 有色金属跌0.87% 煤炭跌0.76%[7] - 国防军工板块涨0.82% 计算机板块涨0.76% 社会服务板块涨1.07%[4][5] 资金流向与市场情绪 - 资金进行高低切换 从估值偏高板块流向产业趋势明确领域[11][13] - 科技股存在交易拥挤和估值高企问题 部分资金选择获利了结[13][14] - 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 反弹力度有限 板块分化明显[1][11] 机构观点与后市展望 - 市场正在为下一轮大幅上涨做准备 不会出现系统性大幅回调[1][11] - 中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政策预期偏暖与流动性平稳构成支撑[12][14] - 建议关注有产业政策支持及景气度向上的细分领域 避免盲目追逐热点[13][14]
武汉:规上工业总值突破1.67万亿 培育6个千亿产业
第一财经· 2025-09-10 13:35
经济总量与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跃升一个千亿台阶 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10和中部城市第1 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规模与增速均排名第5位[1] - "十四五"前四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7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7.1%[1] 工业发展指标 - 全部工业增加值达5070亿元 位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1] - 制造业和软件对全市税收贡献超过40%[1] - 工业投资总量突破2000亿元 占全市投资比重接近25%[1] - 2024年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4% 工业投资增速11.1%且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 科技创新体系 - 建成2家国家级和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 - 打造21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其中7家入选国家级培育名单[2] - 培育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2] - 在高端芯片、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形成世界领先创新成果[2] 产业集群建设 - 光电子信息与汽车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进入"国家队"[2] - 6个主导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2]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65万家 较三年前实现翻倍增长[2] 产业转型升级 - 传统产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2] - 软件业务收入增速近三年在全国14座软件名城中稳居第一[2]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突破90%[2] - 在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13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加快布局[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5G基站数量达5.65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4.5倍[3] - 算力总规模突破5300P 运载力指数居全国前3[3] - 建成300条数字化生产线、122个智能化车间、30个标杆智能工厂和3个数字领航企业[3] 人工智能应用 - 培育垂直行业模型超40个[3]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制造、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3]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企业总数突破117万户 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3] -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4% 较"十三五"末提升8.1个百分点[3] - "十四五"期间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701家 较"十三五"末净增752家[3] - 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8家 国家级单项冠军22家 分别净增336家和12家[3] - 新增首批"未来之鹰"企业30家[3]
武汉:规上工业总值突破1.67万亿,培育6个千亿产业
第一财经· 2025-09-10 13:04
"十四五"实现了复元打平、重回主赛道、跨越2万亿 在科技产业融合上,武汉已建成2家国家级、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了21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7家入选国家级培育名单,培育11家产业创新联合 实验室。在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医工交叉、人形机器人、北斗通导遥一体化、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形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 产业转型上,光电子信息、汽车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跻身"国家队",6个主导产业产值过千亿元。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 达1.65万家、实现三年翻番。汽车、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的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0%。软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绿色船舶等产业 规模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其中,软件业务收入增速近三年在全国14座软件名城中稳居第一。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年均16%的高速增长,对规上工 业增长贡献率突破90%。在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13个未来产业的细分领域加快布局。 实数融合上,武汉5G基站达到5.65万个,较"十三五"末增长4.5倍;算力总规模突破5300P,运载力指数居全国前3。数字化转型全国领先,建成300条数字化 生产线、122个智能化车间、30个标杆 ...
北交所市场点评:缩量回调2.1%,关注近期盘整中的结构性机遇
西部证券· 2025-09-10 11:0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4] 核心观点 - 北交所市场短期缩量回调但存在结构性机会 北证50指数下跌2.10%至1612.41点 成交额环比减少107.8亿元至339.4亿元 中长期仍看好政策驱动下具备技术壁垒的细分领域龙头 [1][2][4] - 政策面支撑强劲 工信部拟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方案 市场监管总局推进15项人形机器人国标研制 中国联通获发卫星移动通信牌照 与北交所公司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技术属性高度契合 [4] - 个股层面呈现分化 275家公司中仅46家上涨 涨幅前三为三维股份(11.4%)、华阳变速(11.0%)、凯大催化(10.5%) 跌幅前三为宏裕包材(-14.7%)、华洋赛车(-11.4%)、卓兆点胶(-9.4%) [2][16] 行情复盘 指数表现 - 北证50指数收盘1612.41点 下跌2.10% PE_TTM为78.81倍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下跌2.15%至2745.93点 [2][8] - 成交金额339.4亿元 较前日减少107.8亿元 日换手率5.8% 高于科创板(2.6%)和创业板(4.3%) [2][14] - 北交所市场调整幅度大于主板 主要受科技板块情绪拖累及风险偏好下降影响 [4] 个股表现 - 上涨个股46家 平盘1家 下跌228家 上涨比例仅16.7% [2][16] - 涨幅居前个股多属基础化工、汽车、机械设备领域 三维股份成交额1.1亿元且环比增37.6% 华阳变速成交额4.9亿元且环比增125.3% [18] - 跌幅居前个股成交额普遍萎缩 宏裕包材成交额3.7亿元环比降18.9% 华洋赛车成交额2.3亿元环比降32.7% [17] 重要新闻与产业动态 - 兆瓦级充电技术突破 奔驰AMG GT XX概念车实现1041千瓦峰值充电功率 可持续1兆瓦充电约2.5分钟 华为在四川投运重卡兆瓦超充站 [3][19] - 光通信技术重大进展 微软支持团队研发的空芯光纤实现史上最低信号衰减 成果发表于《自然·光子学》期刊 [3][20] 重点公司公告 - 志晟信息聘任证券事务代表并拟清算注销子公司北京熊启科技以优化资源配置 [3][21][22] - 云里物里聘任新任证券事务代表 [3][26] - 新赣江拟使用不超过1.65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23][24][25] - 七丰精工24,750股限售股将于9月12日解禁 占总股本0.0303% [27] 数据与图表摘要 - 北证A股成交额趋势显示2025年1月至9月波动区间为100-600亿元 [10][15] - 北交所涨跌家数分布图直观显示228家公司下跌 [11][12] - 重点指数对比显示北证50(-2.10%)跌幅大于科创50(-2.38%)和创业板指(-0.96%) [13] - 板块成交对比表中北交所换手率5.8%显著高于上证主板(1.2%)和深证主板(2.9%) [14]
东阳光(600673.SH):拟与关联方共同增资合资公司用于收购秦淮数据中国100%股权
格隆汇APP· 2025-09-10 11:02
交易结构 - 东阳光与深圳东阳光实业共同向东数一号增资75亿元 其中东阳光增资35亿元 深圳东阳光实业增资40亿元 [1] - 增资完成后东阳光持有东数一号46.6654%股权 深圳东阳光实业持有53.3332%股权 [1] - 东数一号通过全资子公司东创未来获得银团并购贷款 并进一步出资至东数三号完成收购 [1] - 东数三号作为最终交易主体以280亿元收购秦淮数据中国100%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东阳光成为东数一号参股股东 间接持有秦淮数据中国参股股权 [1] 战略动机 - 交易响应国务院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大决策部署 [2] - 基于对数据中心行业前景的战略研判与价值认同 [2] - 是公司拓展业务边界 培育新增长曲线的关键举措 [2] - 助力公司快速切入高景气数据中心赛道 优化资产和资源配置结构 [2] 行业前景 - 中国数字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 - 数据中心及配套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算力基础设施 市场需求呈现持续快速扩容态势 [2] - 行业增长前景广阔 [2] 标的公司优势 - 秦淮数据中国是数据中心领域头部企业 [2] - 具备领先的数据中心核心技术框架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能力 [2] - 拥有稳定的头部客户资源矩阵 [2] - 在服务大型互联网企业过程中形成深厚市场壁垒与品牌溢价能力 [2] - 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2] 协同效应 - 双方将在区域布局 技术 产品 需求四大维度实现深度协同赋能 [2] - 通过产业协同推动东阳光在液冷技术 电子元器件 智能机器人等核心业务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 [2] - 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2] - 为长期发展构建坚实的产业护城河 [2]
小米、中石化、中国稀土等参会!工信部召开座谈会
证券时报· 2025-09-10 09:11
工信部"十五五"规划企业座谈会 -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9月9日召开"十五五"规划企业座谈会 中国石化 鞍钢集团 中国稀土集团 国机集团 中国中车集团 东软医疗 上海电气 美的集团 小米集团 用友网络 智元机器人 武汉锐科激光等企业负责人参会 [1] - 与会企业表示"十四五"以来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显著 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1] - 企业代表认为"十五五"时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阶段 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1] - 企业就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推动产业海外布局 破除非理性竞争等方面提出建议 [1] 行业治理与政策方向 - 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治理新能源汽车 光伏等重点行业非理性竞争 已初具成效 [2] - 下一步将完善制度机制 优化产业生态 提高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2] -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电信 道路机动车等重点领域立法 支持行业协会完善自律规范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规范企业营销宣传 健全工业产品产能监测预警机制 [2] -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强调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 发挥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优势 产业体系配套供给优势 高素质人才优势 [2] 企业发展战略重点 - 编制"十五五"规划需企业支持 要把握制造业合理比重目标 通过优质优价推动产品高端化 [3] - 持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鼓励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3] - 加快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 拓展"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 [3] - 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加强行业自律 防范非理性竞争 有序引导海外布局 维护良好市场环境 [3]
“十四五”这五年丨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50%以上
机器人圈· 2025-09-10 09:07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展 - 现代化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基础和核心 [2] - "十四五"以来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明显成效 [2] -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果 - 传统产业占制造业增加值、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约80% [3] - 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 [3]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3] - 钢铁、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世界先进水平 [3] - 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3] - 18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品牌500强 [3] 新兴产业发展成就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9.5倍 [4] - 光伏和风电装备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4] - 累计培育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4] - 创建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4] - 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具有国际竞争力 [4] 未来产业布局进展 - 系统谋划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重点方向 [4] - 部署"揭榜挂帅"攻关任务100多项 [4] - 指导地方建设63家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4] - 超导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优越性验证 [4] - 激光制造技术整体水平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4] - 人形机器人具备全产业链制造能力 [4] - 脑机接口应用向教育、工业等领域拓展 [4] - 生物制造技术在医药健康、日化美妆、绿色能源等行业广泛应用 [4]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表现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营收5821亿元 [8]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盈利301亿元 [8]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 [8] - 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中报显示行业洗牌加剧 [8] 人形机器人发展动态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引发价格战 [8] - 人形机器人具备从关键芯片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 [4] - 越疆科技市值翻三倍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8] - 西木科技拓宽人形机器人研究新角度 [8] 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 - 超导量子计算机和光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优越性验证 [4] - 激光制造技术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4] - 五眼联盟推动AI合作法案 [8] - 国际快讯显示机器人技术在多领域取得突破 [8]
小米、中石化、中国稀土等参会!工信部召开座谈会
证券时报· 2025-09-10 08:58
核心观点 - 工信部召开"十五五"规划企业座谈会 聚焦新型工业化推进和行业治理优化 强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1][3][5][6] -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行业非理性竞争治理已初具成效 后续将通过立法、行业自律和产能监测等机制系统化推进 [4][5] - 规划编制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要求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加速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有序引导海外布局 [3][5][6] 参会企业构成 - 涵盖能源(中国石化)、冶金(鞍钢集团、中国稀土集团)、装备制造(国机集团、中国中车集团、上海电气)、医疗设备(东软医疗)、消费电子(美的集团、小米集团)、软件(用友网络)、机器人(智元机器人)、激光设备(武汉锐科激光)等关键领域企业 [1] 企业发展现状 - "十四五"期间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显著 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3] 规划重点方向 -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产业基础能力 [3] - 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 拓展"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3][6] - 稳妥有序推动产业海外布局 破除非理性竞争 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3][5][6] 政策实施路径 - 加强电信、道路机动车等重点领域立法 完善行业自律规范 [5] -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规范企业营销宣传行为 [5] - 健全重点工业产品产能监测预警机制 加强政策解读引导预期 [5] -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6]
港迪技术涨3.31%,成交额1.50亿元,近3日主力净流入1675.59万
新浪财经· 2025-09-10 08:03
公司业务与定位 - 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 核心业务包括设备自动化驱动产品和设备智能操控系统 [2][3][7]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智能操控系统63.66% 自动化驱动产品35.26% 管理系统软件0.57% 其他0.51% [7] - 公司入选工信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产业 [2] 市场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0日股价涨3.31% 成交额1.50亿元 换手率13.07% 总市值46.25亿元 [1] - 当日主力净流入1613.41万元 占成交额0.11% 行业排名9/85 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增仓 [4] - 主力持仓分散 成交额2810.10万元占总成交额5.98%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79.66元 [5][6] 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10亿元同比减少1.82% 归母净利润1841.86万元同比减少16.02% [8] - 股东户数9336户较上期减少5.74% 人均流通股1491股较上期增加6.09% [8]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568.00万元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等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8] 行业属性与上市信息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工控设备 概念板块包括小盘、新型工业化、次新股等 [7] - 于2024年11月7日上市 注册地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 [3][7] - 业务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分类 属于创新性产品且科技属性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