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

搜索文档
事关存钱取钱!超过5万元或将全面尽调
中国经营报· 2025-08-09 05:51
反洗钱监管新规要点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联合起草《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取消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的要求,但保留客户尽职调查及身份信息留存要求 [1] - 新规适用范围扩展至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单笔人民币5万元以上或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要求金融机构登记客户基本信息并留存证件复印件 [2] 监管系统性升级 - 《管理办法》更具系统性和穿透性,强调对客户身份及交易的持续追踪,并与2025年实施的《反洗钱法》紧密衔接,细化高风险客户尽职调查操作标准 [1] - 要求金融机构以电子化方式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至少10年,需确保数据完整、可追溯且能依法提供给监管机构 [4] 金融机构应对策略 - 银行需优化分层管理策略:对低风险客户简化流程,对高风险客户强化调查,应用数字化工具(如手机银行信息更新模块)提升效率 [3] - 通过技术替代人工、精准分级管理及透明沟通,实现反洗钱合规、客户体验与隐私保护的三重目标 [2][3] 合规成本与挑战 - 短期将增加银行系统升级、人力投入及第三方数据采购成本,长期通过标准化与智能化降低人工误差及违规风险 [5] - 跨境业务合规难度提升,需同时满足国际反洗钱标准与国内新规,对银行技术投入、数据治理及内部流程制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5]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新规征求意见:建立动态精准洗钱风险防控机制
经济日报· 2025-08-09 03:14
政策背景与目的 -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起草《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落实反洗钱法和迎接2024年底的国际评估 [1] - 2024年11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已于今年1月1日施行,明确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原则 [1] - 交通银行内控合规部副总经理戴浩然指出,《管理办法》与国际反洗钱标准和通行做法一致,评估结果关乎金融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 [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2007年《反洗钱法》施行后,金融机构持续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但近年案例显示部分机构尽职调查有效性不足,存在"一刀切"措施或忽视业务存续期风险变化等问题 [2] -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新认为,《管理办法》通过细化差异化风险措施,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动态精准的风控机制,避免"机械化"操作 [2] 政策核心内容 - 要求金融机构结合风险状况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禁止与风险明显不匹配的措施,低风险情形可简化流程,仅高风险情形需强化调查 [2] - 未强制要求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核查资金来源,仅对高风险情形强化调查,避免干扰民众日常金融活动 [3] - 跨境汇款沿用20余年国际规则,1000美元以上需传递真实汇款人信息,非新增要求 [3] 行业影响与意义 -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管理办法》为金融机构提供操作指南,提升行业风险管理水平和合规性,减少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风险 [3] - 政策平衡风险防范与金融服务便利性,强化金融安全的同时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3]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新规征求意见 建立动态精准洗钱风险防控机制
经济日报· 2025-08-09 01:44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新规 -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机构起草《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落实2024年修订的《反洗钱法》并迎接国际评估 [1] - 新规明确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原则,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特征、交易性质及风险状况差异化执行 [1] - 交通银行指出新规与国际反洗钱标准接轨,我国将于年底接受反洗钱国际评估,结果影响金融业高水平开放进程 [1] 行业实践与问题改进 - 2007年《反洗钱法》实施后金融机构持续完善内控制度,但近年案例显示部分机构存在尽职调查有效性不足问题,如风险分类"一刀切"或忽视动态风险 [2] - 新规强调"基于风险"原则,细化差异化措施,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动态精准的风控机制,避免机械化操作 [2] - 对低风险情形允许简化流程,仅在高风险情形(如洗钱或恐怖融资)下强化调查,平衡风控与业务便利性 [2] 公众服务与跨境监管 - 新规避免过度干预普通金融活动,如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仅在高风险时核查资金来源,未全面设限 [3] - 跨境汇款沿用20年国际规则,1000美元以上需传递真实汇款人信息以保障身份准确性,非新增要求 [3] - 专家认为新规体现中国履行国际义务的决心,为金融机构提供操作指南,提升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3]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新规征求意见——建立动态精准洗钱风险防控机制
经济日报· 2025-08-09 01:38
政策背景与目的 -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机构起草《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落实2024年1月施行的《反洗钱法》并迎接2024年底国际反洗钱评估 [1] - 新规强调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原则,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特征、交易性质及风险状况动态调整措施 [1] - 政策制定与国际反洗钱标准接轨,关乎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 [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2007年《反洗钱法》实施后金融机构持续完善内控制度,但近年案例显示部分机构存在尽职调查有效性不足问题 [2] - 部分机构对客户风险采取"一刀切"措施或忽视业务存续期风险变化,导致资源错配和风险隐患 [2] - 新规通过差异化风险措施要求,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动态精准的风控机制,避免机械化操作 [2] 政策具体措施 - 金融机构需匹配风险状况开展尽职调查,低风险情形可简化流程,仅高风险情形需强化调查 [2][3] - 现金存取业务中,仅对洗钱高风险情形(如5万元以上)核查资金来源和用途,避免过度干预普通金融活动 [3] - 跨境汇款沿用国际规则:1000美元以上需传递真实汇款人信息,非新增要求但强化身份真实性 [3] 行业影响与意义 - 政策为金融机构提供操作指南,提升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和合规性 [3] - 通过精准风控机制减少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与社会稳定 [3]
建立动态精准洗钱风险防控机制
搜狐财经· 2025-08-08 22:27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新规 -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起草《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 - 制定《管理办法》是落实2024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必然之举,该法明确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原则 [1] - 《管理办法》关于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要求与反洗钱国际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一致,我国将于今年底迎来新一轮反洗钱国际评估 [1] 金融机构实践与问题 - 2007年《反洗钱法》施行以来,金融机构持续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但近年部分机构尽职调查有效性不足,存在"一刀切"措施和忽视业务存续期间风险变化的问题 [2] - 《管理办法》强调"基于风险"原则,细化不同风险情形下的差异化措施,促使金融机构建立动态、精准的洗钱风险防控机制 [2] - 《管理办法》要求金融机构结合风险状况开展客户尽职调查,不得采取与风险状况明显不匹配的措施,对低风险情形采取简化措施,仅在洗钱或恐怖融资高风险情形下采取强化尽职调查措施 [2] 公众金融服务与跨境汇款 - 《管理办法》注重保障公众正常金融服务需求,未要求对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一律核查资金来源和用途,仅对洗钱风险较高的情形强化尽职调查 [3] - 在跨境汇款领域,《管理办法》重申执行20余年的国际规则,1000美元以上跨境汇款需传递真实汇款人信息,确保身份真实准确 [3] - 《管理办法》为金融机构提供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行业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合规性,减少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风险 [3]
反洗钱宣传|贯彻落实《反洗钱法》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8-08 09:17
新修订《反洗钱法》施行 - 202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正式施行 明确了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的权利和义务 [1] - 法律有效落实需要金融机构、办理金融业务的单位或个人积极参与和协同配合 [1] 节目《反洗钱大家谈》核心内容 - 节目以"平衡三对关系"为主线:金融机构与客户的关系、管理洗钱风险和优化金融服务的关系、风险防控与交易自由的关系 [1] - 创新采用"情景再现+理论探讨"形式 通过三部微电影《恪尽职守》《您别嫌我们话多》《账户里的温度》多角度探讨反洗钱工作参与方的配合方式 [1] - 节目由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反洗钱处处长刘丽洪主持 主讲嘉宾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张怡副处长、北京金融法院廖钰法官、交通银行内控合规部戴浩然副总经理 [1] 节目影响力 - 《反洗钱大家谈》持续六年陪伴金融从业者和社会公众 以专业内容传递行业价值并凝聚反洗钱共识 [3] - 节目成为金融机构合规经营与社会公众理解配合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 [3]
依法防范 贵金属和宝石交易洗钱风险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7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 理办法》)。《管理办法》明确,从业机构开展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 的,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 "《管理办法》所指的从业机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从事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的交易 商。这是结合我国贵金属和宝石行业洗钱风险评估报告和国际标准要求,充分考虑我国贵金属和宝石从 业机构现状确定的。"业内专家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根据《管理办法》,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 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从业机构应当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 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满足国际评估和现实需求 《管理办法》应时出台 《管理办法》要求,单笔或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 义务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在交易发生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需要强调的是,本条规定仅针对10万元以上的现金交易。"实践中,非现金支付更加常见,大额现 金交易比较少见。报告大额现金交易作为洗钱预防措施,并非限制或者禁止正常的零售、回 ...
强化监管补上反洗钱漏洞 8月1日起现金购买黄金超10万元需上报
经济日报· 2025-08-08 07:20
监管背景与目的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 将于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1] - 监管针对贵金属和宝石交易是因该行业交易隐蔽性强、价值评估复杂 易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操作 [1] - 新规旨在填补贵金属和宝石业务的反洗钱监管空白 防范金融风险并维护市场秩序 [1] 监管要求与标准 - 从业机构需对单笔或日累计金额达人民币10万元(含)或等值外币的现金交易履行反洗钱义务 [1] - 机构需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 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1] - 10万元现金标准平衡监管效能与成本 符合国际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要求 [2] 国际合规背景 - FATF明确将贵金属/宝石交易商列为特定非金融机构 要求履行反洗钱义务 [2] - 中国在2019年FATF评估中被指出该领域监管不足 需通过2024年第五轮评估补齐制度短板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2024年1月生效)已将贵金属交易商纳入反洗钱义务机构范畴 [2] 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 - 新规仅针对现金交易 通过刷卡或移动支付等非现金方式购买不受金额限制 [3] - 资金来源合法且通过正规渠道交易时 消费者正常投资收藏不会受实质影响 [3] - 消费者需配合机构完成信息上报 有助于增强风险意识并保障合法权益 [3] 行业影响与应对 - 从业机构面临更严格的合规要求 需投入资源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 [3] - 机构需加强数据共享和信息沟通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交易监测效率 [3] - 中小商户的落实执行与跨境监管协作成为下一步关注重点 [2]
上海农商行拒2万枚硬币兑换 银行回应客户无法说明硬币来源
新京报· 2025-08-08 07:19
事件概述 - 客户携带140多斤1角硬币前往上海农商银行兑换被拒 硬币总重140多斤 金额2000多元 涉及20000多枚硬币[1] - 硬币来源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焚烧炉灰筛选所得 经焚烧已发黑不适宜流通 需按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4] - 客户从事烟酒礼品回收生意 2024年底起累计收到几千斤硬币 总金额10多万元 已向十余家银行成功兑换[4] 银行处理情况 - 上海农商银行总行及网点均拒绝兑换 未提供具体理由[1][4] - 银行质疑客户无法说明巨额残缺人民币来源 需履行反洗钱尽职调查义务[4] - 银行指出客户提供的公司证明隐去单位名称和联系人 无法核实资金来源[4] - 银行表示硬币损坏程度不一且数量巨大 基层网点缺乏人力进行鉴定清点[6] - 银行总部提议派车送客户至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四家专业兑换网点 但遭客户拒绝[6] 监管合规依据 - 《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第三条规定金融机构应无偿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 不得拒绝兑换[4] - 按规定能辨别面额且票面剩余四分之三以上的人民币 金融机构应按原面额全额兑换[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对客户资金来源进行尽职调查[4] 后续进展 - 客户已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投诉热线12363提交投诉[7] - 客户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进一步维权[7] - 辖区警方曾到场核实 确认硬币无假币嫌疑且来源合法 但银行称未见到书面证明[6] - 银行透露当日系因客户扰乱营业秩序报警 警方未对残缺污损人民币进行鉴定[6]
扎紧“基于风险”主线 为预防洗钱筑牢屏障
金融时报· 2025-08-05 09:01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起草了《金融机构客户 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向社 会公开征求意见。 聚焦《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其亮点在于既守住了法律底线,又兼顾了实践灵活。在总体要求 上,"与风险相适应"的原则直击痛点,既避免金融机构因防控措施过度而增加不必要成本,也防止因忽 视风险而放任违法犯罪后果发生。在具体要求上,明确简化尽职调查、强化尽职调查的适用情形和措 施,构建起了一套覆盖全流程、多场景的规则框架。 制定《管理办法》是落实《反洗钱法》和迎接国际评估的必然之举。 当然,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管理办法》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既需要金融机构摒弃"打勾式合规"心 态,将尽职调查内化为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也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基于风险的反洗钱监管,督促 金融机构有效评估、监测和防控洗钱风险,平衡好管理洗钱风险与优化金融服务的关系,为金融市场的 健康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2024年11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已经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反洗钱法》专门 明确了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原则,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