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务重组
icon
搜索文档
百亿级港资房企路劲,宣布正式违约
36氪· 2025-08-14 06:35
公司债务违约事件 - 路劲基建于2025年2月延期支付3亿美元永续债利息 并于8月14日宣布暂停所有离岸银行债务 票据及永续证券的本金和利息支付 正式违约 [1] - 公司对一笔2029年7月到期的美元票据申请实物付息替代现金付息 但遭持有25%否决权的债权人团体反对 最终未在8月12日宽限期截止前支付利息 [1][4] - 涉及五笔美元票据:2029年7月到期利率5.2% 2028年3月到期利率6.7% 2028年9月到期利率5.9% 2029年3月到期利率6.0% 2030年1月到期利率5.125% [4] 债务规模与结构 - 离岸债务总额约24亿美元 包括15.1亿美元银行债务及票据 以及8.905亿美元永续证券 每年应付利息总额超9亿元人民币 [4] - 2024年底总贷款额162.27亿港元 其中一年内到期债务291.2亿港元 一年后两年内到期64.1亿港元 两年后五年内到期828亿港元 超过五年到期439.4亿港元 [12] - 2025年内需偿还29.12亿港元债务 2027年开始三年内需偿还82.8亿港元 [11] 财务状况恶化 - 营业收入从2020年246.78亿港元降至2024年55.37亿港元 累计下跌77.5% [9] - 2024年税后亏损33.08亿港元 股东应占亏损41.22亿港元 亏损额与期末现金42.74亿港元相当 [11] - 融资渠道萎缩:新增贷款从2021年198.7亿港元降至2024年12.02亿港元 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23.05亿港元恶化至-79.94亿港元 [11] 核心业务变化 - 收费公路业务收入贡献持续上升:2021年占比11.26% 2022年15.31% 2023年21.66% 2024年29.87% 2024年收入24.4亿港元 [8][9] - 2022年后收费公路业务收入已超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0] - 2023年11月出售四条内地高速公路收费业务回笼44.12亿元 2024年4月出售最后一条内地公路 仅保留印尼4条高速公路 [11] 资产处置与重组策略 - 持有4条印尼高速公路总里程335公里 2024年路费收入17.65亿元 占总营收约1/3 [14] - 债权人认为印尼公路资产估值超50亿美元 足以覆盖债务 但公司选择保留资产并推进债务重组 [14][16] - 公司明确表示不会按强制回购承诺赎回票据或永续证券 将用出售指定资产所得进行全面重组 [16] 行业整体风险 - 新世界发展延迟支付34亿美元永续债利息 为上市以来首次债务风险 [21] - 太古地产2025年中期股东应占亏损12.02亿港元 为2010年以来首次中期亏损 [23] - 九龙仓置业2025年上半年亏损扩大至24.06亿港元 瑞安房地产28.71亿元非受限现金无法覆盖82.64亿元年内到期债务 [23] 经营绩效表现 - 2024年物业销售额124.62亿元 较2023年下跌55%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再跌28.37%至52.32亿元 [13] - 2024年偿还68.03亿港元等值贷款 净权益负债比率降至55% [11] - 印尼两条高速公路将于2025年下半年大幅上调通行费率 预计路费收入及股息贡献将增长 [14]
路劲跌超10% 决定暂停所有离岸债务付息 拟启动全面债务重组
智通财经· 2025-08-14 04:04
股价表现 - 股价单日下跌10.13%至0.71港元 成交额159.49万港元 [1] 债务违约事件 - 因部分票据系列未达同意门槛 导致无法动用指定资产支付2029年7月及2030年1月票据到期利息 [1] - 暂停支付所有离岸银行债务、票据及永续证券的到期本金及利息 涉及未付利息总额约2262万美元 [1] - 离岸债务总额约15.1亿美元 永续证券约8.905亿美元 递延分派约5646万美元 [1] 现金流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市况进一步低迷 销售疲弱 行业融资愈趋困难 [1] - 现金流恶化程度超出预期 2024年共偿还68.03亿港元等值贷款 [1][2] - 净权益负债比率降至55% 暂停土地拍卖以保留现金流 [2] - 印尼收费公路权益出售受全球关税不确定性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负面影响 [1] 重组方案 - 拟推动全面重组方案 包括出售指定资产部分所得用于偿付重组费用 [2] - 目前未收到债权人提前兑付要求 但暂停付款可能触发相关条款 [2]
港股异动 | 路劲(01098)跌超10% 决定暂停所有离岸债务付息 拟启动全面债务重组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04:01
股价表现 - 路劲股价单日跌幅达10.13%至0.71港元 成交额159.49万港元 [1] 债务危机 - 公司因部分票据系列未达同意门槛 导致无法动用指定资产款项支付2029年7月及2030年1月票据的到期利息 [1] - 决定暂停支付所有离岸银行债务、票据及永续证券的到期本金及利息 涉及暂停支付款项2262万美元 [1] - 公司离岸债务总额约15.1亿美元 永续证券约8.905亿美元 递延分派约5646万美元 [1] 经营困境 - 2024年市况低迷导致销售疲弱 行业融资困难 现金流恶化超出预期 [1] - 全球关税不确定性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影响印尼收费公路权益出售进程 [1] - 2024年已偿还68.03亿港元等值贷款 净权益负债比率降至55% [2] 应对措施 - 暂停土地拍卖以保留现金流 [2] - 拟推动全面重组方案 包括出售指定资产部分所得用于偿付重组费用 [2]
5年累计亏损超44亿,000056或触发强制退市风险警示
第一财经· 2025-08-13 05:20
核心资产拍卖 - 公司全资子公司融发投资名下核心资产深圳皇庭广场将于2025年9月被司法拍卖,起拍价30.53亿元 [2] - 深圳皇庭广场账面价值57.5亿元,占公司总资产71.57%,2024年营收3.7亿元,占总营收56.03% [3] - 拍卖源于2016年抵押融资逾期,截至2021年剩余27.5亿元本息未偿还,触发司法查封 [3] 债务重组进展 - 公司2022年两次挂牌转让融发投资100%股权未果,挂牌价从74.93亿元降至56.2亿元 [3] - 2022年与丰翰益港签订债权置换股权框架协议,但截至2024年7月仍未达成一致 [3][4] - 债权人选择7折拍卖抵押资产,评估价43.6亿元,起拍价30.5亿元 [4] 财务状况恶化 - 2020-2024年累计亏损超44亿元,其中2024年亏损6.4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预亏1.4亿至2亿元,财务费用达2.94亿元 [4]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账面现金仅9193万元,短期负债40.13亿元,资产负债率97.12% [5] 业务经营情况 - 房地产主业持续萎缩:2024年商业运营收入3.5亿元(同比降1.95%),物业管理收入2.3亿元(同比降21.43%) [4] - 半导体转型失败:收购的意发功率2023-2024年合计亏损2523万元,收入从2022年1.51亿元骤降至2024年7267万元 [5] - 融资能力枯竭: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4.49亿元,同比下滑128% [5]
苏宁拟支付2.2亿元与家乐福达成债务和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3:56
苏宁与家乐福股权纠纷和解 - 苏宁国际以2.2亿元一次性解决剩余16.67%股权收购尾款、知识产权欠费及多项仲裁索赔,实现100%控股家乐福中国 [1] - 和解后苏宁甩掉逾13亿元潜在债务包袱,获得11亿元债务重组收益 [1] - 家乐福2024财年净利润7.9亿欧元同比下降18%,继续在中国消耗诉讼资源不划算 [1] 并购历史与纠纷升级 - 2019年苏宁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2022年持股比例升至83.33% [3] - 剩余16.67%股权交易款因经营恶化和资金紧张未能支付,累积高额利息 [3] - 家乐福在香港、巴黎等地提起仲裁索赔超10亿元,并终止苏宁使用品牌商标许可 [3] - 家乐福中国拖欠商标使用费被索赔736.87万欧元,旗下公司遭冻结5亿元资产 [4] 资产处置与经营困境 - 苏宁以4元"白菜价"出售四家资不抵债的家乐福子公司,合计净资产-13.63亿元 [5] - 交易预计增加ST易购归母净利润约5.72亿元 [5] - 家乐福中国门店数量从数百家缩减至个位数 [7] - 传统大卖场客流下滑、亏损扩大,转型会员店、社区店收效有限 [8][9] 品牌切割与未来展望 - 和解后家乐福中国全面停止使用"Carrefour"品牌及相关知识产权 [7] - 苏宁表示将聚焦家电3C核心业务,通过资产盘活、债务重组化解流动性压力 [9] - 业内人士分析家乐福门店网络仍具价值,可能改造为苏宁自有零售品牌 [9]
核心资产将被司法拍卖 皇庭国际或触发 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
搜狐财经· 2025-08-12 17:09
核心资产拍卖 - 深圳皇庭广场账面价值57.5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71.57%,2024年营收3.7亿元占总营收的56.03% [1][2] - 该资产将于2025年9月司法拍卖,起拍价30.53亿元,评估价43.6亿元,较账面价值折价约47% [1][3] - 拍卖缘于2016年抵押融资逾期,子公司融发投资欠中信信托27.5亿元本息未偿还 [2] 财务困境与债务危机 - 公司连续五年亏损(2020-2024年),累计归母净利润亏损44.47亿元,2024年亏损收窄至6.4亿元 [1][4] - 2025年上半年预亏1.4亿至2亿元,财务费用达2.94亿元,短期负债40.13亿元,资产负债率97.12% [4][5] - 2022年两次挂牌转让融发投资100%股权未果,挂牌价从74.93亿元降至56.2亿元 [2] 业务经营恶化 - 房地产主业持续萎缩:2024年商业运营收入3.5亿元(同比-1.95%),物业管理收入2.3亿元(同比-21.43%) [4] - 转型半导体失败:收购意发功率27.81%股权产生商誉2.11亿元,2023-2024年计提减值1.54亿元,标的公司三年累计收入不足3.5亿元且毛亏损2523万元 [5] - 现金流枯竭:账面现金仅9193万元,2024年筹资现金流净额-4.49亿元(同比-128%) [5] 潜在影响 - 若拍卖成交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可能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 [1][2] - 公司正与债权人协商债务和解方案,存在法院撤销拍卖的可能性 [3]
欠花旗国际23.9亿港元,这家知名房企被下令清盘!去年巨亏89亿港元,负债609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3:09
清盘事件 - 公司于2024年8月11日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盘 [1] - 清盘申请由花旗国际于2025年1月27日提出 涉及2024年4月到期的3.06亿美元(约23.9亿港元)美元债违约 [1] - 债务重组谈判失败导致清盘 此前5月19日法庭聆讯已押后至8月11日 [1] 财务恶化状况 - 2024财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89.86亿港元 为上市以来首次大额亏损 [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4114万港元 无法覆盖157.42亿港元违约借款 [2] - 总资产875.51亿港元 总负债609.44亿港元 有息债务302.2亿港元 [2] - 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28.48亿港元 即期有息债务达182.41亿港元 [2] - 融资成本高达15.23亿港元 严重侵蚀利润 [3] 审计与持续经营风险 - 安永审计师对财报"无法表示意见" 认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问 [4] 股权结构变化 - 2020年引入深圳国资背景特区建发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 [5] - 2022年5月特区建发以19.095亿港元认购33.5亿股新股 获29.28%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6] - 特区建发后续通过"维好协议"协助完成五笔美元债展期 并以50亿元收购西安华南城69.35%股权 [6][7]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0.107港元/股 市值约12.2亿港元 [7] - 特区建发当初19.095亿港元投资额已高于公司当前总市值 [7]
港交所重磅出手,负债高达2.39万亿元的中国恒大遭退市!许家印曾拒绝披露个人资产,已为儿子设立23亿美元信托,并与丁玉梅技术性离婚
金融界· 2025-08-12 12:50
港交所退市决定 - 联交所于2025年8月8日通知中国恒大取消上市地位 因公司未满足任何复牌指引且股份未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买卖 [1] - 中国恒大上市地位将于2025年8月22日结束 并于8月25日上午9时正式取消 [1] - 公司自2024年1月29日停牌 已接近联交所规定的18个月摘牌期限 当前股价0.163港元/股 总市值21.5亿港元 [1]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 中国恒大总负债达2.39万亿元 处于资不抵债状态 [1] - 2009年至2021年6月 恒大集团累计净利润1733.88亿元 但分红总额接近700亿元 [7] - 许家印自2011年起通过分红套现499.81亿元 即便2020年债务危机显现仍持续分红 [7] 实际控制人资产处置 - 许家印与丁玉梅于2022年技术性离婚 丁玉梅被列为独立第三方 [2] - 427亿元资产转移至丁玉梅名下 另设立23亿美元海外家族信托 [3] - 清盘人向丁玉梅等七名被告追讨60亿美元分红和薪酬 [6] - 法庭冻结丁玉梅约600亿港元资产(含500亿金融资产及100亿不动产) [6] - 许家印拒绝披露个人资产细节 包括空客A319/A330、湾流G450私人飞机、游艇及劳斯莱斯等被冻结资产 [6][7] 管理层动态 - 许家印于2023年9月28日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3] - 次子许腾鹤(曾任职恒大珠三角公司董事长)与许家印同期被控制 [4] - 前首席执行官夏海钧2022年中旬被相关部门控制 [3] - 丁玉梅及长子许智健(拥有加拿大永居权)尚未被控制 [4]
2.2亿元“一口价”后,苏宁、家乐福纠纷落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2:36
股权交易与和解协议 - 苏宁国际以2.2亿元一次性解决剩余16.67%股权收购尾款、知识产权欠费及多项仲裁索赔 实现100%控股家乐福中国 [1] - 和解协议豁免全部剩余股权款、知识产权费及利息 家乐福方全面撤诉并终止所有在审仲裁程序 [4] - 家乐福中国须一个月内全面停止使用"Carrefour"及相关知识产权 门店同步更换门头与标识 [4] 交易背景与历史 - 2019年苏宁国际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 约定两年后对剩余20%股权行使期权 [2] - 2022年4月苏宁国际支付2.04亿元后持股比例升至83.33% [2] - 家乐福集团2023年向香港法院提起仲裁索赔超10亿元 并终止苏宁使用品牌商标许可 [2] 财务影响与资产处置 - 和解使苏宁甩掉逾13亿元潜在债务包袱 获得账面超过11亿元债务重组收益 [1] - 2023年6月以4元对价出售四家资不抵债的家乐福子公司 预计增加归母净利润约5.72亿元 [3] - 四家子公司净资产分别为-1.46亿元、-4.32亿元、-9220万元、-6.93亿元 沈阳家乐福去年亏损2163.8万元 [3] 经营状况与市场表现 - 家乐福中国被收购时拥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和24家便利店 2018年营业收入近300亿元 [2] - 家乐福集团2024财年净利润7.9亿欧元同比下降18% [1] - 6年间家乐福国内门店数量从数百家缩减至个位数 [4] 行业分析与转型挑战 - 传统大卖场业态面临客流下滑和亏损扩大困境 家乐福试水会员店、社区店等业态收效有限 [5] - 外资零售企业面临本土化难题 供应商货款和消费者购物卡纠纷导致品牌价值大幅缩水 [4][5] - 家乐福中国现有门店网络和物业资源仍具价值 可能被改造为自有零售品牌换取现金流 [6] 公司战略方向 - 苏宁将继续聚焦家电3C核心业务 通过资产盘活、债务重组等手段化解流动性压力 [5] - 公司采取轻资产运营方式 持续精简非核心资产以化解债务负担 [3][6]
恒大突发,8月25日退市!
证券时报· 2025-08-12 12:13
8月12日,中国恒大发布公告,2025年8月8日公司收到联交所发出的信函,基于公司未能满足联交所对 其施加的复牌指引中的任何要求,且股份一直暂停买卖并未于2025年7月28日之前恢复买卖,联交所上 市委员会根据相关规则,已决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公司股份上市的最后一天为2025年8月22日,并 将于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起取消股份上市地位。 中国恒大将在8月25日从港交所退市。 公告称,在最后上市日期后,尽管股份的股票仍然有效,但股份将不会在联交所上市及不可于联交所买 卖。此后,公司将不再受上市规则规管。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显示,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直至取消上市地位。 中国恒大称,公司无意就上市委员会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决定申请复核。对于清盘进展情况,在中国恒 大取消上市地位前,清盘人拟向公司的持有者提供一份报告,概述公司在2024年1月29日至2025年7月31 日期间的清盘进度。 去年3月,中国恒大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在当时已收到联交所信函,介绍了有关恢复买卖公司股份的 复牌指引。此前,因被香港法院作出清盘令,中国恒大股票已经自2024年1月29日起暂停交易。有分析 人士表示,在香港股票市场,长时间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