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

搜索文档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为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和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央广网· 2025-08-24 03:27
国家种业振兴战略 - 国家将种源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高度 强调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 [1][2] - 通过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等平台开展育种科研攻关 推动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 [1][2] - 实施"以种适地"战略转变 由治理盐碱地转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 [3] 种业技术突破与成果 - 东北地区建立"6+16"农作物专家育种示范基地网络 实现良种覆盖率100% [3][4] - 水稻良种推广应用实现每亩增产50斤以上 产能和品质同步提升 [4]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95% 白羽肉鸡实现100%国产化突破 [5] 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 天津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种子银行) 配套设立种质创制与基因挖掘实验室 [5] - 国家持续夯实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基础 强化种源供应保障能力 [6] -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育种联合创新体系 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3][6]
联合国官员:加沙饥荒报告包含以方数据
央视新闻· 2025-08-23 01:17
报告发布与数据来源 - 联合国机构联合发布"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报告 采用黄金标准评估方法 [1] - 报告数据来源包括以色列政府及美以两国支持的私营组织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 [1] 国际机构参与情况 - 世界粮食计划署 粮农组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参与报告发布与说明工作 [1] 争议回应 - 联合国官员回应以色列对报告可靠性的质疑 强调数据来源的权威性与全面性 [1]
大数据观察|大国粮仓的升级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8-22 01:48
粮仓设施发展历程 - 早期土木结构粮仓容量仅3万至6万公斤 密封性差且依赖自然通风 虫害鼠害导致粮食损失巨大 [2] - 1950年代首次技术升级采用苏式仓 砖木结构实现机械化进出粮 单个仓容约2500吨但粮堆高度仅3米多 仓储效率有限且不适应高温高湿气候 [3] - 1998年前后建设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等现代化仓型 配备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的"四合一"技术 显著提升储存质量和使用效率 [4] 现代粮仓技术特征 - 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 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 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 [1] - 气膜粮仓采用三层复合结构 气密性达国标6倍以上 结合氮气气调技术对抗高温高湿环境 单个仓容达9000吨级 [6] - 新型楼房仓采用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 仓容数万吨且分区设计 配备气垫机/斗提机等高效转运设备 [6] 智能化与绿色储粮进展 - 智慧绿色粮仓配备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系统 实现24小时智能粮情监测和有害生物绿色防治 [6] - "十四五"期间加大仓储设施建设力度 建成全球最大粮食物联网体系 仓储能力达7亿多吨与年度产量匹配 [7] - 计划3年内在七大储粮生态区建设100个绿色储粮技术示范点 推进新技术新设备标准化和产业化应用 [7]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魏锋华解读早稻生产情况
国家统计局· 2025-08-22 01:47
2025年我国早稻实现增产 二、早稻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 2025年,全国早稻单产400.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5.8公斤/亩,增长1.5%,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分地 区看,10个早稻生产省(区)中,除海南受强台风天气影响单产有所下降外,其他9个省(区)单产均有不同 程度的增加。其中,江西、湖南、广东单产分别增加8.4公斤/亩、8.0公斤/亩和6.3公斤/亩,增长2.2%、 2.0%和1.6%。 今年早稻播种以来,江南、华南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良好,基本没有遭受大范围"倒春寒"、洪涝、"雨洗 禾花"等自然灾害,病虫害也较轻发生,总体有利于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进入成熟收获期后,早 稻主产区天气以晴为主,不仅有利于早稻灌浆结实和成熟收割,还有利于品质提升。各地积极推进水稻 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提高集中育秧比例,落实机插机抛、增密增穗、"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措施,助 力早稻单产水平提升。 三、早稻产量实现增长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魏锋华解读早稻生产情况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 续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多措并举促进早稻生产。2025年,全国早稻 ...
孙东升:把握着力点 激发新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8-22 00:11
农业现代化发展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 加快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1] - 农业现代化仍是明显短板弱项 与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相比存在差距[1] - 加快促进农业科技深度发展 优先支持种业 农机装备 智慧农业 数字农业等技术创新 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和成果转化[2] 粮食安全保障 - 全方位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落实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1] -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统筹粮食生产和支持政策体系 调动农民和地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1] - 通过稳面积 提单产 扩产能确保粮食安全[1] 乡村振兴投入机制 - 健全财政投入 金融资本 社会资本持续投入保障体系 巩固乡村振兴投入保障长效机制[2] - 营造友好多元投入环境 充分调动各方投入积极性 提升投入效能和效果[2] - 投入需求极大 需打基础 利长远 补短板 调结构[2] 农业国际竞争力 - 推进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 形成农业生产贸易协调发展新格局[2] - 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企业 由农业贸易大国向农业贸易强国转变[2] 要素保障与产业融合 - 统筹人力投入 物力配置 财力保障 推进乡村产业 人才 文化 生态 组织全面振兴[3] -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3] - 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推进三产业融合发展[3]
把握着力点 激发新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8-21 22:12
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 - 农业现代化是明显短板弱项 需提高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以培育新动能[1] - 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统筹粮食生产和支持政策体系以稳定供给[1] - 优先支持种业 农机装备 智慧农业 数字农业的技术创新[2] 乡村振兴投入与要素保障 - 需健全财政投入 金融资本 社会资本的持续投入保障体系以提升投入效能[2] -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3] - 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挖掘多元价值实现三产业融合[3] 农业竞争力与国际合作 -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和成果转化 补上科技和装备短板[2] - 推进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 形成农业生产贸易协调发展新格局[2] - 加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企业 实现向农业贸易强国转变[2]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 大国粮仓的升级故事(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21 21:59
粮仓设施发展历程 - 早期土木结构粮仓条件简陋,仓容仅3万至6万公斤,依赖自然通风和简单防虫措施,损耗大且管理不便 [2] - 上世纪50年代首次技术升级采用"苏式仓",砖木结构实现机械化进出粮,但仓容仅2500吨且适应性有限 [3] - 八九十年代砖混仓房普及,配备通风设备提升防潮防虫能力,1998-2005年建设高潮涌现高大平房仓等现代化仓型,配套"四合一"储粮技术 [4] 现代粮仓技术特征 - 当前以高大平房仓、浅圆仓为主力仓型,配备智能管理系统,密封性与防潮防虫能力显著提升 [5] - 新一代智慧绿色粮仓采用气膜结构(如9000吨级"白胖子"仓)、楼房仓等新仓型,气密性达国标6倍以上,集成氮气气调技术 [7] - 应用物联网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24小时智能粮情监测与有害生物绿色防治 [7] 仓储规模与技术规划 - 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 [1] - 已建成全球最大粮食物联网体系,仓储能力与年度粮食产量匹配达7亿多吨规模 [8] - "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100个绿色储粮技术示范点,推进新技术设备标准化与产业化应用 [8]
吉尔吉斯斯坦发布临时禁令限制牛、马和羊出口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17:47
出口限制措施 - 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实施为期六个月的牛、马和羊出口临时禁令 [1] - 禁令旨在保障该国粮食安全并稳定食品市场价格 [1] - 措施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1] 豁免范围 - 禁令不适用于经该国境内过境运输的牲畜 [1] - 参加国际赛事的马匹以及作为礼物赠送外国国家、国际组织或个人的马匹获得豁免 [1] 监管要求 - 要求该国多个部门采取措施防止牲畜非法出口 [1]
宁愿赔钱也要把粮食卖中国!美国的粮食垄断梦,如何被中国瓦解?
搜狐财经· 2025-08-21 15:36
贸易战背景与美方行动 - 2018年特朗普政府将大豆列入对华加征关税首批商品[3] - 美国曾占据中国大豆进口市场34.4%份额 年进口量达3285万吨[4] - 美方试图通过控制大豆出口在贸易谈判中获取利益[4] 中国应对策略与产业调整 - 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扩大种植面积 三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7][9] - 国产大豆产量从1200万吨跃升至2000万吨 自给率突破20%[9] - 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 每头猪节省31公斤大豆 全国年减少豆粕用量超1000万吨[11] - 加工技术提升使损耗率降低3个百分点 年多产出30万吨豆油[13] 进口格局重构与供应链转移 - 2025年1-7月中国进口大豆65%来自巴西 6月单月美豆占比不足6%[15] - 巴西对华大豆出口从2018年6608万吨增至2024年7465万吨 占比突破71%[15] - 南美物流设施升级 中资参与港口扩建使装卸效率提升40% 海运时间缩短至21天[15] - 2025年8月中国未采购一单美国大豆 美方可能错失价值数十亿美元订单[19] 美国农业经济影响 - 美国大宗农产品价格过去三年持续下滑 生产成本不断上涨[17] - 美国农民仓库积压700万吨大豆 面临43亿美元收入蒸发风险[19] - 美国农业经济状况比2018年贸易战期间更艰难[17] - 农业运输联盟称危机已全面爆发[20] 全球农业合作新格局 - 中国在非洲培育12个百万亩级大豆种植基地[22] - 与日韩重启农业部长级会议 日本计划2030年大米出口量翻三番[2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日本越光米增长19.4%[22] - 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占全球总量41% 金砖机制下农业合作深化[23]
哈萨克斯坦减少粮食作物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新华财经· 2025-08-21 06:14
农业政策调整 - 哈萨克斯坦政府正积极调整农业发展路线 减少粮食作物和耗水量大作物的种植面积 增加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作物的种植面积 实现作物品类多元化和种植比例均衡化 [1] - 2025年全国总耕作面积达2360万公顷 比去年增长逾32万公顷 [1] - 谷物和豆类作物种植面积减少近63万公顷 达1600万公顷 [1] 作物结构变化 - 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约105万公顷 达400万公顷 [1] - 向日葵播种面积达到创纪录的180万公顷 比上年增加48万公顷 [1] - 减少水稻等耗水量大作物的种植面积 并在棉花种植中深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1]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 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实现作物多样化均衡种植 减少对单一作物的依赖 [1] - 此举将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强化粮食安全 提高农民收入 [1] - 政府要求各类农产品在供应量和价格上均需保持安全稳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