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2025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广州举办 大湾区正在成为国家重要创新策源地
深圳商报· 2025-05-21 20:26
论坛主题与背景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广州举办 主题为"锚定'一点两地'战略定位 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1] - 论坛设置四大圆桌论坛 包括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教育和人才高地 国际金融枢纽 [1] 大湾区建设进展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6年多来在产业科技创新 新兴产业培育 未来产业布局 区域产业协同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1] - 推动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整体性 系统性跃升 [1]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路径 - 提出"四个融合"思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区域协同与产业链融合 产业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融合 数字/绿色/文化与产业融合 [1] - 目标为提升产业竞争力 增强发展韧性 拓展国际影响力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1] 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 大湾区成为国家重要创新策源地 形成广深港-广珠澳科创走廊为主轴 深港河套-粤澳横琴为极点的空间格局 [2] -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2017-2023)全国第一 [2]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 [2] 创新平台与研发投入 - 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第三代半导体中心 新型显示中心 量子科学中心 智能计算平台等 [2] -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链条创新体系 [2] - 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R&D比重达94.9%(全国最高) 新兴产业占比41.9%(全国最高) [2]
经济实力、科研能力竞速跑,粤港澳大湾区凭何成为国际一流湾区?
搜狐财经· 2025-05-21 09:03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 - 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GDP有望跨越新的万亿台阶 2023年GDP总量已达1.99万亿美元 经济总量超越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 和东京湾区并驾齐驱 [2] - 大湾区内地9市2024年GDP达115365.1458亿元 占广东全省GDP超八成 [2] - 香港2024年GDP预估同比上升2.5% [2] 产业集群发展 - 大湾区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 绿色石化 智能家电 汽车等8个超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还有3个5000亿级 7个千亿级和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2] - 华为 腾讯 比亚迪等行业领军企业成为中国科创名片 [2] - 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 [2] 科技创新投入 - 2023年大湾区R&D经费支出近5000亿元 比2018年增加2100多亿元 平均年增速超过30% [6] - 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研发费用突破4000亿元 专利授权有效发明专利应用量全国第一 [7] - 大湾区正在成为国家重要创新策源地 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突飞猛进 [7]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围绕协同创新 产业升级 人才培养三大维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初步构建起基础研究 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和科技金融加人才支撑的全链条创新局面 [7] -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确定 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7] 国际合作与金融发展 - 加强粤港澳三地人流 物流 资金流 信息流互联互通 吸引国际要素高效配置 [5] - 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创造条件让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枢纽 [5] - 大湾区金融中心城市需通过制度创新 优化营商环境 降低要素流动成本 吸引全球金融资源集聚 [5] 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采取类似斯坦福大学模式 培养高端人才带动产业发展 [1][8] - 广州市政府推进"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建设 助力广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8] - 创新区以"AI技术策源核 产教科教融合创新园 粤港澳青创示范园 数字化未来产业孵化园"组成"一核三园"架构 [8]
大同—香港直飞航线首航 千年古都与国际都市搭建“空中丝路”
中国民航网· 2025-05-21 07:42
航线开通 -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与香港大湾区航空合作开通"大同—香港"直飞航线,首航航班HB932于5月20日17时48分成功降落,载客184名 [1] - 该航线每周二、周六执飞,香港起飞时间12:50(16:20抵大同),大同起飞时间17:15(20:40抵香港),实现"朝发夕至" [2] - 航线开通标志着大同市对外开放进程取得新突破,成为提升城市开放度的重要标志 [2] 运营影响 - 航线网络多元化拓展预计将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到大同旅游,促进当地文化体验和特色美食消费 [2] - "朝发夕至"的时刻编排同时满足商务出行和旅游需求,大幅提升两地人员往来效率 [2] - 首航香港游客表示专程来感受北魏文化,凸显大同历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 [2] 战略意义 - 航线架起两地便捷空中桥梁,推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等领域的深度互动 [2] - 助力大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区域合作交流 [2] - 通过文旅融合实现"双向奔赴",为大同经济转型注入新动力,奠定两地合作基础 [2]
中国国新董事长徐思伟拜会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
快讯· 2025-05-21 06:07
5月19日,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思伟率队在广州拜会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黄坤明说,广东正 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希望中国国新发挥国有资本运营专长,积极参与进来,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国企 的对接联动,聚焦开发优质项目、提升资产运营效率等强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叠加,促进国有资本合 理流动和保值增值。徐思伟表示,广东经济活力足、市场空间大,一直是公司经营发展的战略重点区 域。中国国新将积极推进在粤设立区域总部,聚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壮大广东实体经 济,进一步用好基金、证券、保理、保险、融资租赁等多种工具,持续加大金融供给力度,发挥优势深 度参与国资国企改革,合力引进导入更多优质产业项目,努力为广东发展作出新贡献。(人民财讯)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穗举办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1 01:39
粤港澳大湾区论坛背景 - 由国务院参事室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承办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广州举办 [1] -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高雨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1] - 论坛汇聚150余名代表包括政府参事、专家学者及三地机构负责人 [2]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论坛主题为"锚定'一点两地'战略定位,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 - 广东正落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聚焦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和居民"心联通" [2] - 目标包括打造世界级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及现代化产业体系 [2] 重点议题与产业规划 - 设置四大圆桌论坛:现代化产业体系、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教育人才高地、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2] - 强调在高质量发展示范地和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上实现突破 [1] - 提出需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1] 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 - 国务院参事室将持续发挥智力优势支持大湾区建设 [1] - 广东省政府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视为深化改革开放的核心机遇 [2] - 多方协作机制涉及国家职能部门、三地机构及智库专家 [2]
香港全国人大代表赴广东开展专题调研
快讯· 2025-05-20 02:52
金十数据5月20日讯,2025年5月9日至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组织33名香港特别行政区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赴广东开展专题调研,重点了解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粤港交 流合作有关情况。代表们表示,香港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中的作用,广泛参与广东建设和发展,为促进粤港两地交流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5月 13日上午,调研组在广州召开专题调研情况交流会。 (证券时报) 香港全国人大代表赴广东开展专题调研 ...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与挑战:以开放创新应对全球不确定性
北京商报· 2025-05-19 14:08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状与机遇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走过6年时间 以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为标志 目前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1]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聚焦该主题 粤港澳三地嘉宾探讨增强经济韧性及应对贸易不确定性的策略 [1] 广东的深度融合举措 - 深圳成立四个金融合作专班 覆盖企业出海 金融科技 前海 河套 推动与香港合作项目化 清单化 [3] - 支持优秀深圳及大湾区企业赴港上市 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香港H股企业回归深交所 [3] - 加强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合作 降低企业跨境交易成本 [3] - 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黏性增强 香港澳门将作为中国企业出海基地发挥重要作用 [4] 香港的金融中心角色强化 - 香港发展"四个金融"领域 创新金融 绿色金融 民生金融 丝路金融 [5] - 通过18A上市规则吸引生物科技企业 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未来可服务大湾区7万家科技企业 [5] - 推动企业设立国际总部 提供PPP融资 国际专业服务 并打造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心 [5] - 香港"超级联系人"功能因法律优势及专业队伍将更突出 助力内地企业出海 [5] 澳门的精准定位与互联互通 - 澳门定位"精准联系人" 聚焦9个葡语系国家市场 实现内外企业双向引流 [6][7] - 重点发展中医药大健康 现代金融 高新科技 文化体育四大产业 [7] - 计划10月完成数字澳门元核心系统 测试后与数字港元 数字人民币互联互通 [7] 开放创新应对挑战的共识 - 应对贸易战需强化双循环枢纽功能 扩大内需市场联动 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8] - 深化制度型开放 推进数据跨境流动试点 增强产业链韧性 [8] - 香港应稳住欧美市场 融合东亚 拓展"一带一路"合作 [8] - 大湾区需以国家战略确定性应对全球不确定性 打破利益藩篱形成统一大市场 [9]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召开,大咖齐聚论道大湾区建设
南方都市报· 2025-05-19 05:50
大湾区建设与发展核心观点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处于全球化新形势下的关键节点,需通过创新驱动、金融合作、产业协同和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1] - 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合力增强,深圳广州的产业科技创新优势与香港澳门的制度资金国际化优势深度融合[2] -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其法律优势和高质量中介队伍在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 - 大湾区应立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发挥制造业、金融、创新三大优势,香港在吸引外资和推动内地企业走出去方面需发挥更大作用[2] - 澳门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发展中医药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科技和文化体育四大产业,推动经济多元化[5] 大湾区金融创新与合作 - 香港通过股票通、债券通、理财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成为投资功能重要平台,未来将推动内地和国际金融市场深度融合[4] - 香港推动快速支付系统连接和区块链技术应用,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和安全性[4] - 深圳与香港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是近30-50年来全球金融领域最大制度创新之一,未来将加强合作机制项目化、清单化[4] - 深圳支持优秀企业赴港上市并欢迎香港企业回深交所上市,促进两地资本市场融合[4] - 澳门构建债券市场并探索数字货币,计划2023年10月完成数字澳门元核心系统,未来与数字港元、数字人民币对接[5] 大湾区产业协同与开放策略 - 大湾区在全国开放中领先,需稳住欧美市场、融合东亚经济体、拓展"一带一路"市场,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长点推动企业设立国际总部[3] - 澳门发挥精准联系人作用,促进内地与葡语系国家企业双向对接[6] - 资本市场建设优化融资结构、促进跨境资本流通,互联互通机制增强大湾区对国际长期资金的吸引力[7] - 耐心资本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需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和税收优惠激励社会资本参与长期投资[7] 大湾区城市功能定位 - 香港:强化全球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发挥法律和中介服务优势,推动资本流动和投融资服务[2][4] - 深圳:依托产业科技创新优势,深化与香港金融合作,推动金融科技和资本市场互联互通[2][4] - 澳门:发展现代金融和数字货币,构建债券市场,发挥葡语系国家桥梁作用[5][6] - 广州:与深圳共同发挥产业科技创新优势,形成区域协同效应[2]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促进跨境资本流通 优化长期资金投资环境
证券日报网· 2025-05-19 03:07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与发展 - 深圳金融局将重点推动深港金融合作项目化、清单化 利用香港金融合作委员会机制 [1] - 支持深圳及大湾区企业赴港上市 同时欢迎符合条件的香港企业回归深交所上市 [1] - 加强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合作 降低企业跨境交易成本 [1] 香港金融业优势与创新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将继续深化与内地的金融互联互通 拓展股票通、债券通等功能 [2] - 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包括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等创新工具 [2] - 香港绿色证券发行量在过去四年已超过2000亿美元 [2] - 香港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2] 澳门金融发展定位 - 澳门将重点发展中医药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科技和文化体育四大领域 [3] - 推动债券市场、快速支付系统和数字货币的对接 加强与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 [3] - 打造"精准联系人"角色 利用与葡语系国家的联系促进双向投资 [3] 企业界视角与资本市场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应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深化制度型开放 增强产业链韧性 [3] - 优化融资结构 促进跨境资本流通 优化长期资金投资环境 [3]
深圳市委金融办时卫干:未来大湾区的深度融合会是确定性的
南方都市报· 2025-05-18 16:33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 - 粤港澳大湾区驱动发展、参与化发展、联合发展趋势愈发强劲,尽管世界不确定性加剧 [1] -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其法律优势和中坚队伍将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强大支撑 [1] - 香港的超级联系人作用将进一步强化,助力大湾区企业融入国际市场 [1] 大湾区城市协同效应 - 深圳、广州在产业和科技创新方面具备显著优势,香港、澳门拥有制度、资金、国际化及人才优势 [1] - 未来产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将增强大湾区城市协同效应,形成发展合力 [1] - 香港在助力内地企业出海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提供资金、融资及市场开拓支持 [1]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 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是近30-50年全球金融领域最大制度创新 [2] - 股票通已吸引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人买入内地股票和香港资产 [2] - 债券通、跨地理财通、ETF通、保险通、私募通等举措持续推进 [2] 深圳与香港金融合作 - 深圳金融局将加快推动香港金融合作委员会机制,发挥平台作用 [2] - 成立企业出海、金融科技、前海、河套四个专班,推动金融合作项目化、清单化 [2] - 支持优秀深圳及大湾区企业赴港上市,鼓励H股上市企业回归深交所 [2] 企业出海与金融服务 - 服务企业出海是重点工作之一 [3] - 加强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合作,为企业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交易支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