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

搜索文档
温巴郎温宿大米 | 自获得“STC 香港优质正印”认证推进产业升级
中国食品网· 2025-07-07 14:36
公司经营提升 - 公司获得"STC 香港优质正印"认证后,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1] 产地管理优化 - 成功流转水稻种植基地5000亩,推进农业现代化 [3] - 土壤改良和灌溉设施升级投入加大,稻谷每亩产量提高10% [3] - 与200户农户签订合作协议,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 [3] 生产线升级 - 引进智能化设备,每小时大米加工量从8吨提升至10吨 [5] - 生产流程规范化,严格遵循质量标准 [5] - 产品质检增加农药残留、重金属检测,合格率达99%以上 [5] 销售渠道拓展 - 获证后年销售量从5000吨增长至8000吨 [7] - 电商渠道销量占比从20%提升至40% [7] - 与高端超市、精品粮油店建立长期合作 [7] 推广模式多样化 - 参加5场大型农产品展会,吸引专业买家和消费者关注 [9] - 专家和美食博主推荐后,销售额增长15% [9] - 开展线下互动活动,平均每场参与人数超200人 [9] 认证详情 - 产品符合香港法例金属杂质含量、有害物质及防腐剂标准 [10] - 认证有效期至2026-09-18 [10]
第七届雁栖湖论坛举行 探讨综合能源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新趋势
证券日报· 2025-07-05 04:14
论坛主题与核心观点 - 第七届雁栖湖论坛主题为"能源综合化 农业现代化" 聚焦综合能源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新趋势 [1] - 农业本质是通过光合作用将能源转化为人类可吸收能量 能源与农业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1] - 阿拉丁集团提出以能源驱动为核心 工业温室为载体 整合全球农业科技 发展不依赖自然条件的工业农业模式 [1] 阿拉丁集团战略布局 - 国内布局覆盖新疆石河子 喀什 内蒙古巴彦淖尔 甘肃张掖 云南文山等地区 [1] - 国际布局延伸至中亚哈萨克斯坦 非洲 中东等地 建立现代农业与文旅产业创新中心 [1] - 战略目标包括推动工业农业规模化 土壤农业工业化 中国农业现代化 实现从土壤农业1 0向工业农业2 0的跨越 [1] 能源转型技术实践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专家分享《我国能源转型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展望》主题报告 [2] - 宁夏银星能源提出"融合互动数智赋能"方案 实践能源综合化与绿色低碳发展 [2] - 荣信汇科展示新型电力系统核心装备技术创新成果与工程实践案例 [2] - 固德威技术探讨"源网荷储智"模式在低碳能源与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2] 农业科技前沿突破 - 朱健康院士团队专注于基因编辑技术开发 表观遗传学 植物逆境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研究 [2] - 论坛授予朱健康"2025雁栖湖论坛·鸿雁奖" 表彰其在生物技术创新领域的贡献 [2][3] - 朱健康发表《展望农业工业化》主旨演讲 阐述农业科技发展方向 [3] 行业发展趋势 - 论坛共识显示能源与农业融合是具备前瞻性和开创性的发展方向 [3] - 工业农业模式通过科技手段突破传统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1] - 农文旅融合成为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1]
建行山东省分行以金融之笔绘就丰收画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4 08:24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链 - 建行山东省分行创新推出"核心企业+供应商"产业链融资方案,以核心企业信用为依托解决上游供应商融资难题,为6家供应商提供1200万元信贷资金[2] - 该模式帮助梨花面业稳定原料供应,带动周边优质小麦种植推广和订单农业发展,形成"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格局[3] - 公司计划将服务链条向上下游延伸,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闭环式金融服务生态[5] 高标准农田建设 - 建行山东省分行贷款支持鱼台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1.392亿元,改造4万亩农田[4] - 项目内容包括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工程,建成后将实现节水节肥、地力提升30%、亩均增产100KG[4] - 公司通过三级联动创新融资模式,快速投放7400万元贷款支持项目建设[4] 数字化三农服务 - 公司推进"三农"数字化生态建设,搭建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整合农业生产托管服务[6] - 截至6月29日,公司已投放裕农贷款近60亿元[6] - 未来将继续通过平台化、数字化模式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普惠化和农业产业现代化[6] 整体战略成效 - 公司金融服务覆盖从原料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环节,形成"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的服务模式[1][5] - 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促进粮食安全保障和乡村振兴[1][4] - 服务足迹遍布山东省多个农业重点区域,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5]
研判2025!中国微耕机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丘陵山地机械化提速,轻便高效微耕机助力小农经济转型[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2 01:26
行业概述 - 微耕机是一种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的小型农业机械,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灵活等特点,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及大棚等场景,可完成旋耕、犁耕、培土、施肥、播种、除草等多种作业 [2] - 按动力来源,微耕机可以分为汽油微耕机、柴油微耕机和电动微耕机 [2] - 2024年中国微耕机行业市场规模为183亿元,同比增长3.98% [1][13] 行业发展历程 - 1978年至1999年为起步阶段,中国从日本引进手扶式微耕机技术,早期机型以汽油机为主,功能单一 [4] - 2000年至201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微耕机从单一旋耕功能向多功能拓展,新增培土、开沟、覆膜等附件,柴油机微耕机成为主流,占据市场70%份额 [4] - 2011年至2018年为品质升级阶段,行业洗牌加速,电动微耕机技术突破,在温室大棚等场景快速渗透 [5] - 2019年至今为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阶段,智能微耕机兴起,搭载GPS定位、自动避障、数据监控等功能,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 [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及零部件,原材料包括钢材、有色金属、橡胶、塑料等,零部件包括动力系统、传动部件、刀具与附件等 [8] - 中游为微耕机生产制造环节 [8] - 下游主要应用于农业领域,包括家庭农场、果园、茶园、蔬菜种植基地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8] 市场规模与政策 - 2024年中国耕整地机械补贴消费规模为56.37亿元,同比下降8.79%,补贴政策向智能化、绿色化装备倾斜 [15] - 2024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支持智能化、绿色化装备 [15]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威马农机是山地丘陵农业机械领域的领军企业,微耕机产品稳居全国销量榜首,出口量连续多年领跑行业,境外收入占比超75%,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79亿元,同比增长1.03% [17][19] - 重庆鑫源农机是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丘陵农机分会会长单位,微耕机、小型收割机产品连续多年全国销量与市占率双第一 [21] - 其他主要企业包括重庆宗申、重庆合盛等,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17]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发展:电动微耕机凭借零排放、低噪音、节能环保等优势逐步替代传统燃油机型,智能化技术如GPS导航、自动驾驶、远程监控等功能成为高端机型标配 [23] - 市场需求多元化:丘陵山区机械化率不足50%,微耕机需求旺盛,用户需求从单一旋耕向除草、开沟、施肥等扩展,推动产品功能多样化 [24] - 政策红利释放与行业整合: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农机装备升级方向,农机购置补贴向微耕机倾斜,单台补贴比例达30%,政策红利加速行业整合 [25]
从“一骑红尘”到“荔行天下” 电力赋能广西智慧农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30 13:20
智慧农业应用 - 灵山县荔枝产业采用水肥一体智能控制系统和虫情测报灯实现"地块监测、数据分析、问题处理"生产管理闭环 [1] - 数字大棚配备温度调节、通风换气、补光等设备依赖稳定供电为荔枝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1] - "光驱避"蛀蒂虫绿色防控技术在灵山县推广应用面积达两万亩 [3] 电力保障体系 - 南方电网广西钦州灵山供电局实施"双首席"服务机制定期对600多个规模标准化荔枝种植园开展用电检查 [3] - 供电局建立荔枝电商台账组织专业服务队提供冷库用电报装、安全用电技术指导等服务 [3] - 2024年广西第一产业用电量达24.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2%反映农业现代化加速 [3] 产业链升级 - 昊扬荔枝物流配送中心配备5000平方米智能化冷链仓储中心旺季日发货量最高达2万单 [3] - 广西园林水果总产量近3400万吨连续7年全国第一推动"桂字号"品牌建设 [3] - 农业算力提升带动田间传感器数据分析、AI病虫害诊断等场景推动电力需求指数级增长 [4]
小麦大规模机收需金融机构细致化支持
证券日报· 2025-06-30 05:32
农业机械化与金融支持 - 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已基本收官,除零星种植地块外基本实现机械化收割,联合收割机成为麦收主力军 [1] - 小麦机收资金需求具有"短、频、急"特点,银行创新推出"农机贷""夏收快贷"等专项产品,通过优化授信模型实现资金快速投放 [1] - 针对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银行将更多资产纳入抵押范畴,结合种植面积、往年收益等数据构建"大数据信用评分",实现从申请到放款的"当日办结" [1] 金融科技应用 - 银行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农业"试点,农机手可通过数字钱包实时收取跨区域作业款项,规避现金交易风险 [1] - 农机经销商依托银行搭建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以未来订单为质押获取融资,保障农机零配件供应不断档 [1] 产业链金融协同 - 银行以产业链金融思维支持"研发—生产—流通—服务"全链条,向农机制造企业提供经营贷款支持智能化改造,提升高端农机国产化率 [2] - 针对农机维修、燃油供应等配套服务主体,银行推出"应收账款池融资"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压力 [2] 风险保障机制 - 银行联合保险公司开发"农机作业保险+信贷"产品,将自然灾害、机械故障等纳入保障范围,保险赔付可优先偿还部分贷款降低农户违约风险 [2] - "信贷+保险+科技"组合拳构建覆盖小麦大规模机收全流程的风险缓冲带 [2] 农业现代化转型 - 银行支持直接推动农业机械化率攀升,创新推出"农机+智慧农场"综合服务方案,引导农户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型 [2] - 金融活水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加速形成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 [2] 金融服务路径 - 银行从田间地头的金融服务站到数字化农业金融平台,勾勒出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清晰路径 [3] - 金融机构将持续深化场景化服务、强化生态化布局,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 [3]
2025年中国防雹网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图谱、供需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冰雹、大风等极端天气频发,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30 01:35
按网孔形状不同,防雹网可分为月牙形防雹型、菱形防雹网、长方形防雹网等类型;按架设形式不同, 防雹网可分为平面式防雹网、单面坡式防雹网、波浪式防雹网等类型;按网目孔径不同,防雹网可分为 6mm、8mm、9mm等类型。 内容概要: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我国冰雹灾害频发,使得农业种植领域对防雹 网的需求成为刚性,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了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近年来,我国不断加 大防雹网的使用力度,带动防雹网市场需求与日俱增,此外,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家庭农 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他们对农业防灾减灾设施的投入意愿和能力较强,更愿意采用防 雹网等先进设施来保护高价值的经果林、设施蔬菜等作物,另外,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高 附加值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些作物对雹灾更为敏感,进一步推动防雹网需求增长,庞大的市场需 求带动我国防雹网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据统计,2024年我国防雹网行业市场规模达325.0亿元,同 比增长2.80%。 相关企业:河北春禾防雹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合肥新大唐工贸有限公司、安徽海义源进出口有限公司、 安平县增达丝网制品有限公司、江苏华昌织物有限公 ...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房山区良乡镇夏收小麦平均亩产达422公斤
新京报· 2025-06-27 05:51
良乡镇将农科指导贯穿在小麦生产的各个周期。播种前,良乡镇组织农机安全培训,确保农户规范操作 农机设备,生长周期内,则定期开展病虫害监测,通过线上线下(300959)结合的方式,及时发布防治 预警,并手把手指导农户科学用药。 良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小麦丰收是良乡镇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体现。下一步, 良乡镇将继续围绕粮食安全核心任务,不断探索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乡 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力量。 新京报讯(记者陈璐)记者从房山区良乡镇获悉,良乡镇已完成夏收工作,小麦平均亩产达422公斤。良 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小麦丰收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近年来,良乡镇通过土地平整、水利设 施完善等工程,为小麦生长创造条件。同时,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凭借其优良的抗倒 伏性和高适应性,成为农户的"心头好"。 近年来,良乡镇加大对现代化农机装备的推广与应用力度,大规模引进大型联合收割机等设备。相比以 往人工收割,机械化作业使生产效率提升了数倍,护航田间生产。良乡镇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通过科 学施肥,结合土壤检测数据按需供给养分,节水灌溉系统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先进种植技 ...
田埂上的“高材生”——杭州“新农人”种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杭州日报· 2025-06-27 02:42
现代农业转型 - 杭州乡村正经历从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由高学历人才组成的"新农人"队伍成为推动变革的核心力量 成员包括海归硕士 IT工程师 金融从业者等跨界人才[3] - 新农人通过整村运营模式激活乡村经济 如鲁松在萧山区欢潭村策划特色文旅活动 并引入自媒体网红产业 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3][4] - 杭州已累计培育4.8万名新农人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显著增长[9] 乡村产业创新案例 - 鲁松通过整合10镇14村资源推出"萧山本味"旅游护照 串联30余个乡村业态 创造超200万元消费增量 探索"区级统筹+国企开发+市场运作"的全域运营机制[4] - 苏鸿将土木工程专业背景应用于茶机企业 研发扁形茶智能生产线 实现茶叶加工连续化 并提出覆盖六大茶类的系统解决方案[5] - 陈雨霞开发玫瑰衍生产品链 包括纯露 护手霜等 创立线上会员店 并与高校合作提取抗衰成分 推动产品附加值提升[6][7] 人才培育体系 - 杭州实施"5050"学历提升计划 每年支持50名新农人免费就读涉农专业 并设立专项资金推进"春雨计划"等政策扶持[9] - 浙江农林大学作为省级培育基地 2022-2024年培养700名产业带头人 计划扩大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招生规模[10] - 建议成立省级农业技能人才评价中心和乡村运营协会 强化技能认证与行业协同 形成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经验[10] 技术赋能农业 - 智能插秧机等设备实现水稻种植精准化 茶产业通过机械化设备提升加工效率与品质 推动茶农收益增长[2][5] - 陈雨霞结合茶叶种植经验 为玫瑰定制低碳生态种植标准 苏鸿研发茶园管理智能化设备 目标实现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6][5]
当好科技与田野的桥梁(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6-26 22:00
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农业现代化 - 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行20多年来,通过将知识、技术、管理经验带入乡村,拉近农民与科技的距离,促进农业科技接地气[1] - 科技特派员开展多样化服务,包括套种技术示范(张焰)、数字农业推广(黄献光)、牧草品种培育(余成群)、乡村文化品牌设计(陈力全)等[1] - 该制度通过田间地头教学和实操指导,解决农民实际需求,增强农业生产发展底气[1] 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转型与产业升级 - 数十万科技特派员从单纯农技问答转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目标是"把科技成果转变成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2] - 特派员注重引入产业发展新思路,创新生产模式,挖掘特色产业经济潜能,实现农民增收和村庄环境改善[2] - 推动农业成为有奔头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职业[2] 农业科技发展现存挑战与未来方向 - 当前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2] - 未来需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和产业发展思路的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 - 强调从"帮扶"转向"培育",重点培养本土人才,使农民成长为驻守生产一线的乡土人才[2] 乡村振兴的人才战略 - 人才与乡村需共同成长,最终目标是让农民从依靠科技特派员转变为成为"科技特派员"[2] - 培育本土人才将激发田野新活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