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

搜索文档
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4%——透过科创板看“硬科技”积厚成势
人民日报· 2025-08-18 01:45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成立6年共有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上市公司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1]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是整体归母净利润的三倍多,同比增长6.4% [2] - 科创板企业拥有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三成 [2] - 去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2] - 三成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 [2] - 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产业创新与集群发展 - 超六成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 [3] - 近三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近三成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 [3] - 近四成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3] - 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公司达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等全产业链环节 [3] - 生物医药领域有110多家企业,在肿瘤、心脑血管、罕见病等重点治疗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3] - 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领域约180家公司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3] 国际化发展 - 173家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 [4] - 63家公司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或地区 [4] - 58家公司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4] - 110家公司在37个国家或地区建设产能 [4]
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4%—— 透过科创板看“硬科技”积厚成势
人民日报· 2025-08-17 21:45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成立6年共有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上市公司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1] 研发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是整体归母净利润的三倍多,同比增长6.4% [2] - 科创板企业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三成 [2] - 全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2] - 三成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 [2] - 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产业创新与集群发展 - 超六成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 [3] - 近三成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近四成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3] - 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公司达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等全产业链环节 [3] - 生物医药领域110多家企业,在肿瘤、心脑血管、罕见病等重点治疗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3] - 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领域约180家公司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3] 国际化发展 - 173家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63家公司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或地区 [4] - 58家公司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10家公司在37个国家或地区建设产能 [4]
小米汽车和北汽新能源享界两座超级工厂见证北京智造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6 23:43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生产与技术 - 工厂关键工序100%自动化 实现整车装配仅需数十名工程师指挥数百台机器人 [2] - 采用9100吨巨型压铸机生产车身大部件 精度达到一根头发丝的误差 [2] - 平均每76秒有一辆新车下线 一年多时间已生产3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 [2] - 工厂环境整洁安静 配备多种功能机器人负责压铸件制造 车门装配和货物搬运 [1] 工厂参观与市场反响 - 小米工厂上半年累计接待9.3万人次 单日参观报名达4600人 中签率仅0.4% [2] - 社交平台参观者普遍称赞工厂智能化水平 形容为"科幻片里的未来城市" [1][2] - 工厂开放参观直接促成订单转化 有参观者现场体验后立即决定购车 [1] - 暑期将增加参观场次并举办亲子快闪活动 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5] 北汽享界超级工厂技术特色 - 关键工序实现100%自动化 涵盖冲压 车身 涂胶 喷漆等核心工艺 [4] - 采用全球顶尖冲压线 加工精度达正负0.3毫米 配备可抓取1吨重车身的重载机器人 [3] - 工厂实现零重金属排放和废气100%处理 符合严格生态标准 [4] - 半年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 获得订单线索 合作机会及品牌美誉度提升 [5] 工业旅游与区域经济协同 - 工厂参观带动周边消费 游客会顺道体验密云当地美食和景点 [5] - 正试点"工业+生态"旅游线路 整合汽车试驾与水库 农业科技园等景点 [5] - 工业旅游成为教学实践平台 高校组织留学生参观了解中国汽车制造前沿水平 [3] - 工业旅游实现工业生产与旅游消费双向赋能 为汽车品牌积累流量价值 [5]
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三场专题会议在广州召开 黄楚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力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6 01:20
产业科技创新战略 -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变量 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破解产业转型难题 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1] - 广东省科技创新实力稳居前列 产业发展"根技术"实现多点突破 粤港澳开放型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 [1] - 广东省正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目标在攻克"卡脖子"技术和产出重要科技成果方面走在前列 [2] 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 利用国家实验室和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 - 依托"广东强芯"等重大科技工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等未来领域技术研究 [2] - 加快在低空经济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等新技术领域实现立法突破 [2]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依托雄厚制造业基础 从企业产业发展中凝练项目选题 [2] - 贯通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链条 以"链长制"+"链主制"为抓手 [2] - 健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协同创新体系 支持企业基础研究投入体系 [2] 创新生态建设 - 优化"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生态 鼓励校企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和订单式培养 [2] - 通过国资基金撬动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和优质资本投入科技研发 [2] - 携手港澳建设紧密型创新共同体 推进科技创新领域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2] 创新主体角色 - 企业应发挥产业创新主力军作用 自主创新前沿技术和核心产品 [3] - 专家学者应开拓科技前沿 将科技成果研发应用融入科技强省建设 [3] - 人大代表应推动完善产业科技创新制度机制建设 [3]
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人民网)
人民网· 2025-08-15 08:17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1][7]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团队揭示固态电池短路机理,为新型固态电池开发提供理论依据[1] - 国内固态电池研究取得多项进展,包括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开发和锂元素可视化检测技术突破[2] 高质量科技供给与成果转化 - "十四五"期间重大科技成果包括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中国空间站"天宫"、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等[2] -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7%,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501万件(同比增长13.2%)[2] - "科大硅谷"集聚超7000家科技企业,基金规模突破2500亿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4][5] - 上半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超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5]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 - 柳钢集团通过AI助手优化生产成本,研发投入强度达3.6%,形成203件核心专利[7] - 商业航天领域实现批量卫星研制,银河航天承担国家重大发射任务,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8][9] - 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达147.2万件("十三五"末的2.2倍)[9] - 中电信量子集团推出"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推动量子技术规模化应用[9] 消费新业态与城市更新 - 宝马全球信息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南京,探索AI及固态电池技术[11] - 京东MALL北京双井店引入数字娱乐公园等新场景,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0%[12]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电影票房超292亿元(同比增长20%)[12] - 浙江台州官河古道通过AR技术打造元宇宙街区,单日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13] - 上海浦东、山东潍坊等地通过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功能[13]
向新、向好、向未来!一组数据见证中国经济“含新量”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5 07:24
新质生产力发展 - 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投入强度达2.68%,超欧盟整体水平,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1] - 7月规模以上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6.9%和21.7% [2] - 7月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80.8%和21% [3] 绿色产业发展 - 7月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1%和29.4%,碳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产量分别增长43.8%和19.8% [4] - 7月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5] 高端行业投资 - 1-7月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9%,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6%,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2.8% [6] - 1-6月规模以上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8] 数字经济与智能化转型 - 1-7月文化体育服务平台头部企业交易额增长超10% [8] - 1-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2.8%和8.6% [9] - 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带动服务器产量大幅增长 [10] 消费与出口表现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服务零售额增长5.2% [8] - 1-7月货物出口增长7.3%,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3% [8] -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比上年全年提升7.5个百分点 [11] 宏观政策效果 - 1-7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4%和22.9% [13] - 1-7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水利、电力投资快速增长 [14]
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召开
苏州日报· 2025-08-15 00:29
政策方向 - 全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聚焦"1030"产业体系核心技术堵点和卡点突破 [1] - 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 出台《关于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1] - 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 探索"双高协同"新路径 [1] 企业支持 - 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 实施研发机构赋能专项行动 [1] - 精准施策三大人才来源梯度:大型企业骨干 高校院所专家 国际顶尖人才 [1] 战略规划 - 抓紧形成高质量的"十五五"规划 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1]
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人民日报· 2025-08-14 22:10
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实验正进入关键环节——经透射电镜5000倍放大,固态电池内部短路的全过程被精准捕捉。今年7月,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王春阳带领团队成功揭示固态电池短路机理,为新型固态电池的开发提供 了理论依据。 "我们发现,在锂离子输运过程中,固态电解质中的缺陷会诱导锂枝晶生成,并贯通形成微米级导电通 道,使'软短路'最终演变为'硬短路',导致电池失效。"王春阳说。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创新中国,活力澎湃;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 造。" 打造新引擎—— 向新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城市更新……这些都是向新向好之"表"。细究其"里",则是发展理 念之新、发展格局之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 局"。 近期,国内固态电池研究取得 ...
华丰集团:在高端纸市场另辟“新”径
每日商报· 2025-08-12 22:56
商报记者徐歆婷 卷烟纸、汉堡包装纸、纸吸管、奢侈品包装纸……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特种纸制品,很可能都来自"华 丰"这个百年品牌。作为杭实集团旗下企业,华丰集团的前身是创立于1922年的华丰造纸厂——浙江省 第一家机械造纸企业。这家百年老字号不仅是国内卷烟纸生产的先驱,更长期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华丰集团进军高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源自对技术创新的极致追求。 走进湖州安吉的华丰集团生产车间,一套精密复杂的造纸工艺正在高效运转:水力分解、皱化、成分混 合、木浆匀整、自然脱水、挤压……十余个步骤的精密控制,得以造就一张高端特种纸。 车间工作人员说,根据用纸需求的不同,他们会将针叶材、阔叶材等不同成分的木浆,按比例精心调配 混合。如果生产卷烟纸,工作人员会在制作过程中给纸张涂上硝液。"硝液是助燃剂,有了这个试剂, 香烟才会燃烧,燃烧进度的快慢,需要科研人员反复调试把握时间。"工作人员介绍。 深耕主业 破壁立新 在2024年行业整体承压的大环境下,华丰集团逆势上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营收突破30亿 元,净利润超3000万元,实现业绩大幅增长。更令人瞩目的是,2025年企业卷烟纸销量预计将突破1.6 万吨,有望创下历史 ...
中国经济圆桌会丨银河航天:科技和产业“双链”融合,建设科技强国未来可期
新华网· 2025-08-12 06:10
公司发展现状 - 公司已组建中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并构建星地融合试验网络"小蜘蛛网" [1] - 公司从2018年成立至今供应链合作伙伴从100多家增长至1000多家 [2] - 公司通过校企合作与北京邮电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验证海量终端直连接入及星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 [2] 行业政策环境 - 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 [1] - 国家持续提供政策支持与创新环境推动商业航天发展 [1]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开放合作创新生态促进行业发展 [2] 技术创新方向 - 公司专注于面向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 [1] - 新型太空基础设施建设呈现星座化、规模化、批量化与低成本化特征 [1] - 通过产学研融合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合力 [1][2] 生态合作模式 - 大学、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共同参与生态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2] - 运用产业链思维联动创新端与产业端打造互利共赢生态 [2] - 合作伙伴数量增长8倍体现生态规模扩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