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搜索文档
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即将发布
国际金融报· 2025-05-07 09:25
政策动态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正在抓紧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及相关监管指引 进一步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措施 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1] - "并购六条"主要修订内容包括推动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落地 批文有效期延长至48个月 提高对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包容度 新设重组简易审核程序 完善锁定期规则 鼓励私募基金参与并购重组 [3] - 沪深交易所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 新增简易审核程序相关机制 对符合条件的重组项目精简审核流程 缩短审核注册时间 [5] 市场表现 - 自"并购六条"发布以来 沪深两市披露重组项目近1400单 同比增长40% 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160单 同比增长2.4倍 [1] - 2024年沪深交易所共审核15起并购重组项目 2025年前4个月已审核9起 达到2024年全年的60% 过会率为100% [6] - 2024年10月至今 沪深交易所共受理23起并购重组项目 其中上交所17起 深交所6起 [7] 行业趋势 - 政策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 围绕产业逻辑提升创新能力及风险抵御能力 [1] - 并购重组活跃度明显提升 发布并购计划的上市公司显著增加 上会项目数量相应增长 [5]
Goheal:谁说并购一定能做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反而“做瘦”的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5-07 09:09
并购重组现状与问题 - A股市场过去三年中超过64%的并购重组案例未实现市值和营收双增长 呈现重组即衰退现象 [1] - 跨界并购存在战略不协同问题 例如光伏企业并购新能源 白酒企业投资元宇宙 传统制造厂并购AI算力企业 导致市场不认可且管理混乱 [4] - 并购后整合问题突出 出现团队离职率飙升和核心IP合同纠纷等状况 造成营收为零的极端案例 [4] 并购失败核心原因 - 企业高估自身整合能力并低估协同落地难度 缺乏强运营驱动和强组织韧性导致并购标的成为负担式资产 [5] - 并购产生盈利错觉 业绩承诺期结束后出现业绩变脸 商誉减值和资金链断裂问题 例如预计三年盈利8亿元标的第二年即暴雷 [5] - 高杠杆并购模式引发信用危机 当并购杠杆率超过1.8倍且主业ROIC低于10%时 未来两年发生流动性危机概率高达64% [6] - 部分公司通过并购掩盖财务问题 将并购作为财报美颜工具 导致财务结构空洞化和管理层战略短视化 [6] 成功并购关键要素 - 成功企业遵循战略主航道不偏离原则 所并购领域与主业高度相关 [7] - 并购资金结构清晰并以现金为主 确保财务稳健性 [7] - 整合机制早期介入和深度绑定 例如某医药公司通过四次产业链上下游并购实现两年内营收翻倍和净利率提升至21% [7] 并购本质与行业启示 - 并购重组具有双刃剑特性 既能快速打开企业天花板也可能导致急剧衰退 [9] - 做大规模不等于做强能力 账面增长不等于实际价值创造 企业应注重瘦身做强而非盲目扩张 [9] - 资本市场监管趋严和投资者眼光日益精明 要求上市公司更理性看待并购重组 [9]
支持上市公司应对美加征关税,证监会明确四方面工作
搜狐财经· 2025-05-07 04:01
资本市场功能发挥 - 证监会将继续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发挥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努力传递监管温度 帮助受影响企业应对美加征关税的冲击 [1] - 从去年到今年3月底 证监会会同地方政府累计走访2352家上市公司 帮助企业解决了3300多项痛点难点问题 [1] 监管优化安排 - 对于受关税政策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 在股权质押、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增强监管包容度 [2] - 将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豁免相关规则 引导上市公司加强与投资者有效沟通 [2] 并购重组支持 - 去年"并购六条"发布以来 沪深两市披露重组项目近1400单 同比增长40% 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160单 同比增长2.4倍 [3] - 正抓紧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及相关监管指引 进一步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措施 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3] 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 - 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股、债、REITs等多种工具开展直接融资 [4] - 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 增强全球市场拓展能力 [4]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吴清说了三个“靠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02:29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新闻发布会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发展、宏观政策和制度保障为市场注入确定性 有信心实现股市稳定健康发展 [1] - A股上市公司具备强大韧性和适应能力 超大规模内需是底气 近9成收入来自国内 [2] - 一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 6% 实体经济类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4 3% [2] A股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 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全球经贸秩序 对美出口占比较高公司受影响较大 [2] - 监管将增强包容度 在股权质押、再融资等方面帮助受关税影响较大公司纾困解难 [3] 资本市场改革措施 - 正在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完善并购6条配套措施 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 [4] - 鼓励符合条件境内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 增强全球市场拓展能力 [5] - 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内地和香港市场 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6]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稳步推进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 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机制 [7] - 大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7] 市场反应 - 央行推出多项利好政策 A股集体高开 超4000只个股上涨 [8] - 央行实施降准、降息、降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等政策 [8]
吴清:证监会“四步走”支持上市公司应对美国关税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02:17
监管支持措施 - 证监会将继续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发挥 加强监管同时传递监管温度 帮助受影响企业应对美加征关税冲击 [1] - 加大走访帮扶力度 去年至今年3月底证监会会同地方政府累计走访2352家上市公司 帮助企业解决3300多项难点痛点问题 [1] - 优化监管安排 对受关税政策影响较大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 再融资募集 资金使用等方面增强监管包容度 完善信息披露豁免规则 引导加强投资者沟通 [1] 并购重组支持 - 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 去年并购六条发布后沪深两市披露重组项目近1400单 同比增长40% [2] - 重大资产重组超160单 同比增长2.4倍 正在抓紧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及相关监管指引 [2] - 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措施 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产业逻辑开展并购重组 提升创新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2] 融资渠道拓展 - 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产品和服务支持 鼓励上市公司利用股债 REITs等多种工具开展直接融资 [2] - 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 增强全球市场拓展能力 [2]
关税如何影响A股公司?吴清,最新回应!
券商中国· 2025-05-07 02:01
关税将如何影响A股的上市公司?刚刚,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了最新回应。 A股上市公司具备强大韧性和适应能力 吴清表示,针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不少上市公司通过公告、业绩说明会等方式进行了披露,总体来看,美国的关 税政策冲击了全球的经贸秩序,上市公司的经营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不少对美出口占比较高公司影响较大。A股上市 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优秀企业群体代表,有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超大规模的内需和潜在的需求是底气,A股上 市公司近9成收入来自国内。一季报显示,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步增长3.6%,实体经济类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了4.3%。 在加强监管同时传递监管温度,帮助受影响企业应对关税冲击 吴清表示,4月7日以来,35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增持计划,体现了上市公司对自身价值和发展充满信心。下一步 证监会将继续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发挥,在加强监管同时传递监管温度,尽力帮助受影响企业应对关税冲击。 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助力纾困解难 吴清表示,对于受关税影响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方面进一步增强监管,帮助纾困解 难,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豁免 ...
吴清: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快讯· 2025-05-07 01:49
监管政策动向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转型 [1] - 证监会正在抓紧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1] - 将进一步完善并购重组配套措施并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1]
Goheal: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不止是交易,更是一场无声的权力战争!
搜狐财经· 2025-05-06 09:35
"兵者,诡道也。" 孙子兵法中这句看似用来描述古代战场的名言,如今却在资本市场的战局中,被反复印证。 并购重组,看似是两个企业之间的商业互换,实则是控制权、话语权与未来发展主导权的无声角力。一纸协议的签署背后,或许是董事会高层的换血,是创 始人股份被稀释后的"失声",是市场对"谁才是主导者"的再度投票。 如果说财务指标和市盈率是表面风浪,那么控制权的争夺就是资本暗涌。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每一次签约,每一次换届,每一次估值调整,都意味 着一方权力版图的扩张。 Goheal 曾协助一家跨境智能制造企业并购一家中东上市公司,表面是纯粹的产业整合,但背后通过"协议控制+董事席位限制+利润兜底协定",让中方在未 控股的情况下实现实质控制。这不是魔术,而是资本博弈的战略设计。 重组的本质:不是换块地,而是重新分配军权 我们常听说"资产重组",但你是否真正理解这背后的能量转移? 有时候,所谓的"剥离非主营业务",并不只是为了财务优化,而是为了解构原有的权力结构——谁掌控最赚钱的部门,谁拥有现金流,就谁有话语权。 Goheal 在一起A股公司剥离物流板块的交易中就曾观察到,原CEO虽保留职位,却因核心盈利资产被并表至控 ...
Goheal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为什么它能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4-30 09:13
核心观点 -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关键路径,通过资源重组、技术突围和资本杠杆实现从线性成长到指数级增长的跃迁 [1] - 并购重组能够突破内生增长瓶颈,在资源整合、技术获取、资本运作和协同效应等方面创造显著价值 [17] 资源整合 - 横向并购可快速提升市场份额,细分行业集中度平均提升30%以上 [2] - 纵向并购能降低15%以上的单位成本,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5] - 并购使企业从单一运营转变为掌控全产业链的"旗舰舰队" [6] 技术突破 - 技术并购可跳过长期研发过程,70%被并购企业在交易后三年内推出新产品线 [7] - 通过并购直接获取核心专利和成熟团队,实现"技术跃迁"而非闭门造车 [8][9] 资本运作 - 股权支付并购方式普遍带动市值上涨超过交易对价的200% [10] - 资本杠杆成为企业规模扩张的"火箭引擎",实现小股本撬动大并购 [11] 协同效应 - 优秀并购项目运营费用率下降5-8个百分点,显著提升利润空间 [13] - 央企并购案例中ROE平均提升2.3倍,体现管理协同的价值 [13] 周期跨越 - 多元化并购可对冲行业周期风险,如传统制造业并购新能源实现"双轮驱动" [15] - 跨境并购帮助突破技术封锁,在地缘敏感领域建立技术壁垒 [15] 政策与市场环境 - 科创板小额快速通道将并购审核周期压缩至30天,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16] - 2023年央企重组数量同比增长40%,政策推动并购活跃度 [16] - 2024年A股新陈代谢率同比提升15%,市场加速优化资源配置 [16]
Goheal:行业风云变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如何改变行业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4-30 08:55
行业并购重组趋势 - 行业格局重塑呈现跨越式跃迁,并购重组成为资源洗牌、技术跃迁和竞争格局重塑的关键手段 [1][3] - 新"国九条"政策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尤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 [4] - 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2024年并购交易金额比历史均值暴涨50%以上 [4] 政策驱动与行业集中度 - 科创板企业并购效率显著提升,小额快速审核通道使重组从立项到落地仅需四个月 [4] - 国有资本在"三个集中"战略下主导横向并购,军工、能源等行业CR5从五成跃升至七成以上 [4] - 央企和地方国企通过并购加速行业整合,头部企业市占率快速提升 [4] 技术并购与产业重构 - 人工智能领域85%的并购案例聚焦算法、算力等底层模块的补齐与加强 [5] - 头部AI企业通过并购垂直应用公司实现全链条布局,市占率从18%跃升至34% [5] - 传统制造业27%的并购涉及半导体、新能源等高附加值领域,推动产业链升级 [5] 马太效应与竞争格局 - 计算机行业TOP10企业通过并购新增专利数量占全行业82%,中小企业技术代差扩大 [6] - 半导体领域超四成并购标的为未盈利的研发期企业,通过"资本输血型并购"押注未来技术 [6] 跨境并购与全球化布局 - 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金额同比增长68%,集中在新能源车、光伏、半导体等领域 [7] - 跨境并购通过收购欧洲技术企业绕开贸易壁垒并提升全球市场话语权 [7] 行业未来展望 - 并购重组通过政策驱动、技术重构和全球化布局改写资源流动与竞争逻辑 [8] - 行业可能走向头部企业主导的寡头化,或受新技术革命与地缘政治影响重新洗牌 [10] 公司背景 -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专注于全球并购控股,业务涵盖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并购重组及资本运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