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飞行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重大突破!天成自控牵手川渝头部eVTOL制造商,eVTOL座椅业务再下一城
全景网· 2025-06-06 00:53
公司业务进展 - 天成自控全资子公司天成航空eVTOL座椅业务已获国内川渝地区某头部低空整机厂商订单,将为该客户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抗坠撞座椅项目进行产品开发研制、适航审定并供货,标志着公司eVTOL座椅业务进入实质落地阶段 [1] - 公司航空座椅产品已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美国航空管理局(FAA)的适航认证,子公司Acro Aircraft Seating Limited是波音和空客的合格供应商 [1] - 公司在碳纤维及铝合金复合材料航空座椅产品方面具备国际领先的竞争优势,具有丰富的适航取证经验 [1] - 公司与峰飞航空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将围绕eVTOL零部件及材料在技术研发和产品量产等方面开展合作 [2] - 公司控股子公司广东天成与广东高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eVTOL零部件及材料开展合作 [3]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家大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叠加,城市交通、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正加速重构 [2] - 以eVTOL为核心的"飞行汽车"赛道成为全球航空与交通领域的新焦点,吉利、小鹏、广汽等头部车企纷纷布局 [2] - 据预测,2023年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为5.52亿美元,预计将从2024年的22.06亿美元增长到2040年的1.53万亿美元,2024-2040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0.5% [2] - 峰飞航空与宁德时代合作研发eVTOL航空电池,宁德时代将独家投资数亿美元 [3] - 广汽集团孵化的飞行汽车品牌高域GOVY推出两款飞行汽车,其中多旋翼飞行汽车GOVY AirCar已启动适航认证 [3] 公司订单情况 - 公司获国内头部车企两个乘用车座椅总成项目定点,预计分别于2025年9月和2025年10月开始量产,项目周期分别为2年和5年,合计配套乘用车总量约21.58万辆 [4] - 子公司郑州天成成为国内知名车企乘用车座椅总成项目定点供应商,项目预计2025年10月开始量产,配套乘用车总量7.56万辆 [4] - 公司被确定为知名合资车企乘用车座椅核心零部件定点供应商,项目于2025年12月量产,预计配套乘用车43.35万辆 [4] - 公司接连获得乘用车座椅总成项目定点,项目分别预计于2025年1月、2026年1月、2025年6月量产,分别配套乘用车5万辆、50万辆、45万辆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39亿元,同比增长46.74%;归母净利润2091.93万元,同比增长108.77% [5] - 公司现金流健康稳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519.12万元,同比增长207.20% [5] 公司发展前景 -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为业绩持续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5] -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持续繁荣、全球航空业强势复苏以及低空经济异军突起,公司有望凭借在座椅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迎来广阔市场发展空间 [5]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连续7日“吸金”,为何资金开始布局港股汽车板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03:09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5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 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涨超1 5%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持仓股中 阅文集团 快手 美团 商汤 阿里巴巴等涨幅居前 阿里巴巴一度涨近3% [1] -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小幅回调 持仓股中理想汽车 零跑汽车 比亚迪股份 吉利汽车等下跌 小鹏汽车逆势上涨超1% [1] 汽车行业趋势 - 中国汽车市场从电动汽车高增长阶段转向自动驾驶汽车新机遇 AI成为关键变革性力量 [1] - AI推动城市级自动驾驶功能快速推出 是纯视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根源 也是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基 [1] - 小鹏汽车聚焦全栈自研技术 认为智能化是终极差异性 AI是未来出行的基本构成 [1] 智能驾驶发展 - 中国企业ADAS和机器人领域的AI举措或将提升整车厂商产品竞争力 [2] - L2/L2+级别驾驶辅助系统在中国渗透率为14% 预计两年内达到40% [2] 港股通汽车ETF资金流向 -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连续7个交易日净流入3720万元 [2] - 该ETF标的指数聚焦港股整车板块 乘用车含量领先 包含A股稀缺的造车新势力 [2] - 前五大权重股为比亚迪股份 理想汽车 小鹏汽车 吉利汽车 零跑汽车 合计权重近65% [2] - 指数覆盖汽车零部件和智能化领域 受益于智能驾驶和机器人科技浪潮 [2]
同台竞“技”,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凸显“价值”底色
新华社· 2025-06-01 10:26
行业趋势 - 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竞争焦点转向"价值"而非"价格",安全出行和智慧出行成为家庭购车主要考量因素 [1] - 行业盈利水平下降,无序"价格战"是效益下降重要因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议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1] - 用户对汽车需求超越交通工具属性,追求个性化、智能化和便捷性出行体验 [2] 展会数据与亮点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首日观众达18.3万人次,同比增长16.6%(去年15.7万人次) [1] - 展会汇聚112家整车品牌、1039款车型及50场新车发布会,主题为"面向科技、面向未来、面向市场" [1] - 比亚迪展出兆瓦闪充区,鸿蒙智行馆发布尊界S800车型,红旗汽车展示首款豪华飞行汽车"天辇1号" [1] 企业动态与研发投入 - 小鹏汽车单季度研发投入近20亿元,重点布局AI汽车、飞行汽车和AI机器人领域 [1] - 广汽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超550亿元,聚焦高品质产品和高价值服务 [2] - 华为2024年汽车智能化领域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推动核心技术突破 [2]
“极客”何小鹏回归
财富FORTUNE· 2025-05-30 11:01
公司战略转型 - 何小鹏从互联网技术极客逐步转型为制造业CEO角色,并重新聚焦公司技术内核,以MONA M03 Max的发布为标志 [1] - MONA M03 Max定价不到13万,搭载双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508TOPS)和27个纯视觉传感器,实现城市/高速NGP功能,智驾能力比肩50万级旗舰车型 [1] - 公司推进"增配降价"策略,MONA M03系列以11.98万元起售价切入主流消费层,上市7个月达成10万辆下线,2025年Q1连续4个月交付超1.5万辆 [2] 技术布局与行业展望 - 何小鹏强调算力是智能辅助驾驶的第一标准,高算力可降低视觉感知延迟与误判,预计2027年初行业对纯视觉和激光雷达路线分歧将消失 [2] - 公司计划2025-2030年实现准L4级自动驾驶,2025年每季度推出新车型,包括第二季度5款车升级、第三季度交付G7/P7新车、第四季度推出增程式车型 [3] - 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据称将3-7倍于行业主流车端芯片,支撑产品迭代 [3]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5年Q1公司单车均价降至15.3万元(环比下滑0.7万元),营收环比微降1.8%至158.1亿元,但毛利率逆势攀升至15.6%的历史新高 [3] - 净亏损同比收窄51.5%至6.6亿元,现金储备达452.8亿元,目标在Q4实现盈利并达成全年销量翻倍 [3] - 2025年Q1总交付量同比激增330%至9.4万辆,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 [2] 增长曲线规划 - 核心AI汽车曲线以"智能化+性价比"推进智驾民主化,加速向L3和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迈进 [4] - 全球化曲线依托Q1海外销量370%增速,未来三年海外业务将成为驱动销量与利润增长的关键引擎 [4] - 第三曲线人形机器人IRON已亮相上海车展,目标2026年推出工业和商业场景产品 [4] 生态合作与资本运作 - 小鹏汇天启动赴美IPO,计划登陆纳斯达克,募资投向智能飞行汽车技术研发、量产落地及全球化布局 [5] - 与大众汽车合作已带来4.62亿元收入,计划未来24个月内实现首款合作车型量产 [5] - 何小鹏2022年G9车型危机后转向客户导向,裁撤10名高管,重构经营逻辑,推动产品价格下探 [5] 出海与行业挑战 - 智能驾驶技术在海外推广滞后,需向本地政府证明符合标准并制定监管措施,但海合会国家和东南亚政府态度积极 [6] - 公司需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盈利模式,应对价格战与生态竞争 [6]
消息刺激!一个板块掀起涨停潮——道达投资手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11:14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暂停特朗普政府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生效 [1] - 该政策曾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大幅震荡 A股一度调整但后续修复 [1] - 法院裁决刺激短线市场风险偏好回暖 但政策仍存不确定性 [1] A股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上证指数涨0.70% 深证成指涨1.24% 创业板指涨1.37% [5]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1854亿元 较昨日放量1755亿元 [5] - 个股涨多跌少 4472只上涨 831只下跌 中位数涨幅1.36% [6] 板块行情分析 - EDA概念 数字货币 跨境支付CIPS涨幅居前 EDA概念受海外消息刺激大涨 [7] - 数字货币概念近20只个股涨停或涨超10% 但面临去年11月至今年3月的三重顶压力 [8] - 医药板块创去年12月以来新高 食品饮料等蓝筹板块表现强势 [9] - 通信设备板块涨2.86% 英伟达产业链个股平均涨幅约3% [9] 蓝筹板块机会 - 蓝筹方向经过4年调整 筹码出清 盈利拐点已现 [3] - 政策力度空前叠加银行定存利率低于1% 可能驱动存款搬家引发大行情 [3] - 医药 食品饮料等蓝筹板块是未来拉升指数的潜在主力 [9] 技术面与策略 - 上证指数突破5分钟级别箱体 需关注能否突破5月21日高点3394点 [7][12] - 突破3394点则意味4月8日以来的反弹周期延续 否则视为调整 [12] - 中期策略聚焦蓝筹 短期策略关注概念题材但需快进快出 [13] 其他行业动态 - 中办 国办发文推进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 涉及碳排放权交易 节水工程等 [10] - 宇树科技等成立具身智能中试基地科技公司 [11] - 高盛建议未来五年超配黄金 低配原油 [12]
一季度营收增长141.5%,小鹏汽车全面押注AI
犀牛财经· 2025-05-28 07:35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达9.4万辆 同比增长330.8% [2] - 营收158.1亿元 同比增长141.5% [2] - 净亏损6.6亿元 亏损规模收窄 [2] - 汽车毛利率10.5% 连续七个季度改善 [2] - 研发投入19.8亿元 同比增长46.7% [5] - 现金储备重回历史高位 自由现金流超百亿元 [5] 运营进展 - 建立全面高上限的全栈自研技术体系 [5] - 销售网络和充电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5] - 海外销量同比增长超3倍 新增超40家海外门店 [7] - 美股股价上涨7.31% 资本市场反馈积极 [2] 战略方向 - 定位AI科技公司并追求全球化发展 [5] - 技术研发覆盖芯片、端到端、智驾等关键领域 [6] - 布局具身智能和飞行汽车等前沿赛道 [6] 面临挑战 - 产品结构依赖20万元以下车型 盈利能力有限 [6] - 中高端车型采用降价策略 利润空间受挤压 [6] - 高端MPV产品X9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6] - 研发投入回报周期长 需平衡利润增长 [6] 发展前景 - 海外市场成为潜在利润增长点 [7] - 2025年是实现盈利的关键之年 [6] - 需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与研发利润平衡 [7]
面向“十五五”,各地汽车业转型——急不得、慢不得、虚不得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8 03:22
汽车产业总体发展态势 -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汽车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前4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 [2] -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版图重构,传统汽车重镇优势减弱,新兴汽车城市崛起 [3][4] - "十五五"期间多地将汽车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行业进入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 [3] 区域竞争格局变化 - 2017年汽车产量前五省市为广东、上海、吉林、湖北、重庆,2024年变为广东、安徽、重庆、江苏、山东,2025年一季度前五为安徽、广东、山东、重庆、江苏 [4] - 吉林汽车产量从2017年282万辆下滑至2024年150万辆,排名从全国第三降至第九 [4] - 重庆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5.32万辆,增速领先全国平均水平60个百分点 [5] -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7年3.40万辆增至2024年137.61万辆,占全国10.5%,形成完整产业链 [5] 产业转型典型案例 - 重庆发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规划,目标2025年产销量占全国10%以上,依托长安汽车、赛力斯等企业建立成熟产业集群 [5] - 合肥通过引进蔚来、比亚迪、大众安徽等整车企业及国轩高科等零部件企业,实现从53.79万辆(2017年)到137.61万辆(2024年)的跨越式发展 [5] 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 部分地方政府受短期利益驱动盲目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高峰时期近300家企业现仅存寥寥数家 [9] - 地方保护主义表现为:补贴本地企业、设置地方检测许可、充电设施准入限制、采购倾斜等五种形式 [10] - 云南楚雄、江西赣州等地存在违规设置充电桩特许经营权等市场准入壁垒行为 [9] 政策监管与市场规范 - 2020年四部委联合发文遏制新能源汽车盲目投资 [10] - 2022年商务部等17部门出台措施破除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 [11] - 2024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明确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要求 [11] "十五五"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增速将从高速增长转为快速增长 [12] - 行业将迎来大洗牌,多数企业未来几年确定去留 [12] - 全固态电池、线控底盘、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将实现产业化 [12] - 产业区域布局向泛集聚化发展,部分区域确立领先优势 [12] - 产业链向规模化、低碳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12] - 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等领域融合将实现商业化突破 [12] 地方发展建议 - 各地应结合禀赋在整车制造、零部件、设备软件、电池回收等环节培育新增长点 [13] - 需避免盲目跟风,参考杭州(科技创新)、合肥(产业链整合)等差异化发展路径 [13] - 需吸取"大干快上"教训,科学规划氢能等新兴领域布局 [13]
广汽高域GOVY AirCar多旋翼飞行汽车亮相第三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
北京商报· 2025-05-27 08:35
产品发布 - 广汽高域在第三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上展示了GOVY AirCar多旋翼飞行汽车,该产品是行业首创的陆空解耦分体式构型飞行汽车,支持垂直起降和灵活转向,可将城市内1小时的地面通勤压缩至15分钟 [1] - GOVY AirCar旨在改善地面拥堵痛点,实现"山林湖海田江岛"的跨越式绿色交通 [1] - 另一款核心产品GOVY AirJet是三座高性能复合翼飞行汽车,最高时速可达250公里,可实现200公里内的城际出行,40分钟穿梭粤港澳大湾区 [1] 技术特点 - 高域飞行器搭载"双目视觉+激光雷达+红外相机"感知系统,结合广汽自研端到端模型,能在百米外识别5x10厘米微小物体 [1] - 采用广汽高密度液态锂离子电池,支持30分钟快充,未来将应用能量密度更高的全固态电池 [1] 商业规划 - 公司抢先布局适航证申领,着重规划Robo AirTaxi服务,未来将与如祺出行等生态伙伴合作,实现"RoboTaxi + Robo AirTaxi"双模式出行 [2] - 计划2025年在广州推出示范运行站点,2027年将服务扩展至大湾区8座城市 [2] - 将拓展文旅观光、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行业解决方案,打造低空出行全链路服务体系 [2] 市场推广 - 公司将于今年6月中旬在香港作最新构型的首次发布,同步落地产线和开启预订 [2]
小鹏汽车-W(9868.HK):毛利率持续改善 看好新车周期
格隆汇· 2025-05-23 09:43
一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25Q1收入158亿元 同比增长141% 环比下降2%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6 6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7 0亿元 环比收窄6 7亿元 符合预期 [1] - 25Q1销售新车9 4万辆 同比增长331% 环比增长3% 带动营收创新高 [1] - 25Q1毛利率15 6%创历史新高 同比提升2 7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1 1个百分点 [1][2] 盈利能力与成本控制 - 汽车毛利率10 5% 同比提升5 0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0 5个百分点 连续七个季度改善 [2] - 单车ASP 15 3万元 同比下降40% 环比下降5% 主要因产品结构变化 [2] - 单车毛利1 6万元 同比增长15% 环比下降0 5% [2] - SG&A费用率12% 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13% 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 费用管控显著 [2] 销量与产品规划 - 4月交付3 5万台 连续6个月突破3万台 [3] - 预计25Q2交付10 2~10 8万辆 营收175~187亿元 均创新高 [2] - 5-8月将密集发布3款新车:M03 MAX(续航升级至600km 价格下探至15万以内)、P7改款(外观升级)、G7(空间与智能化亮点) [3] - 预计7-8月总月销突破4万辆 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改善盈利 [1][3] 海外市场与战略布局 - 1-4月累计出口1 1万台 同比增长330% 销量占比9% [3] - 预计25年海外销量实现翻倍增长 [3] - 推进双能路线(增程SUV)、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新增长曲线 预计增程SUV 25Q4上市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5-27年收入预测856 977 1247亿元 [3] - 销售业务估值2 1x 2025E PS 技术服务业务估值400亿港币 [3] - 目标价上调至119 99港币(前值105 27港币) 维持买入评级 [3]
飞行汽车:从科幻叙事到商业落地的“低空革命"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12 15:39
行业变革与市场机遇 - 小鹏汽车发布"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预售订单达4000台,标志着全球飞行汽车产业首个规模化商业信号 [4] - 飞行汽车产业链具有1:8的乘数效应,4000台订单将带动超过600亿元价值链重构,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35年达4.7万亿元 [13] - 行业竞争从产品转向"地面网络+低空走廊"立体生态,2030年飞行汽车后市场服务将占行业总利润62% [17] 技术突破路径 - 动力系统:亿航智能EH216-S搭载第四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20Wh/kg,宁德时代投入23亿元研发 [7];主流锂离子电池仅300Wh/kg,小鹏采用分体式设计将飞行模块续航压缩至30公里 [9] - 材料科学:广汽GOVY AirJet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率突破90%,成本从200美元/公斤降至147美元/公斤 [10] - 智能算法:小鹏端到端大模型训练数据达1.2亿公里仿真里程,结合北斗厘米级定位形成"数字领航员"系统 [11] 市场格局与资本动态 - 车企差异化布局:广汽计划部署500个垂直起降点,吉利收购Terrafugia后事故率降低37%,蔚来蜂群调度算法实现87架次/小时起降频次 [14] - 2024年中国eVTOL领域融资突破300亿元,头部企业亿航智能Pre-IPO轮获15亿元融资,估值模型转向航空器小时利用率指标 [18] - 地方政府基金设立产业捆绑条款,如深圳要求70%本地化采购率,推动供应链集聚 [18] 政策创新与标准制定 - 中国民航局对亿航EH216-S适航认证创三个"全球首次",包括双重标准、动态风险评估和运行豁免机制 [22] - 深圳"低空天路"系统通过数字围栏动态管理提升空域利用率300%,湖南试点区块链审批将时间从3天压缩至11分钟 [23] - 中国主导制定的《城市空中交通术语与分类》获ISO通过率82%,掌握"陆空两栖飞行器"分类标准定义权 [24] 商业化瓶颈与挑战 - 技术瓶颈:当前eVTOL载重200kg时续航不足100公里,低温性能衰减40%,适航认证需通过72项极端测试 [27] - 基础设施:深圳单个"天空驿站"日均服务能力仅50架次,合肥首座枢纽港因土地审批延误工期滞后6个月 [28] - 社会接受度:73%受访者对自动驾驶飞行存在安全疑虑,深圳VIP航线年卡售价98万元引发"空中特权"争议 [29] 未来城市重构 - 开发城市5%低空空域可减少地面交通流量34%,广州规划35条空中走廊可使早高峰拥堵指数下降19点 [36] - 1000架eVTOL同时充电将导致区域电网负荷波动23%,雄安试点"立体充电网"整合光伏、无线充电和储能系统 [37] - 低空交通将催生14个新职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已开设全国首个"低空经济管理"专业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