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

搜索文档
一轻控股亮相2025年服贸会 多领域奏响轻工强音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06:29
公司参展概况 - 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携旗下老字号品牌与科技企业亮相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通过四大主题展区集中展现绿色制造 人工智能 新材料研发及民生服务领域的创新成果 [1] 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 - 北冰洋通过"桔的一生"特色展台全景呈现红桔产业完整链条 从田间选果 精深加工到资源循环利用 体现"全果物尽其用"的资源高效利用理念 [1] - 北冰洋外场设置100平米天坛特装展位 通过老北京搓冰 雪泥冰沙机等特色体验项目展示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融合 [1]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人形机器人"聪聪"与机器狗"笨笨"搭载一轻研究院自主研发识别算法 通过语音指令精准执行任务 展示人工智能在轻工产业广泛应用 [2] - 大豪科技A15云智能刺绣系统融合云制版 图像识别与物联网技术 实现"所见即所得"个性化刺绣服务 可将北冰洋熊IP形象或个人照片转化为刺绣图案即时缝制 [2] - 兴汉网际DeepSeek AI智算一体机支持文本 图像 语音 视频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 具备一体化设计 便捷部署及安全运维特性 [2] 民生服务创新 - 义利公司现场展售休闲食品 熟食 烘焙及冰品四大类产品 并举办"投沙包" "上上签"互动活动提升展区热度 [1] - 星海集团推出智能乐器"星海弹弹" 通过APP与键盘灯光交互实现"一键弹唱" 打破传统音乐门槛 [2] - 玻璃集团创新打造"行走的眼镜店" 旗下北京六零八厂赛欧特眼镜品牌派出国家级验光师团队提供一站式验光配镜服务 [3] 技术研发突破 - 一轻研究院对机械臂进行深度二次开发 赋予视觉识别 精准抓取与定量倾倒能力 为传统生产场景注入科技活力 [2]
我国纺织行业单位产值能耗近20年下降超65% 再生纤维年使用量突破300万吨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1 02:02
行业循环经济转型进展 - 纺织行业单位产值能耗从2005年到2024年下降超过65% [1] - 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量年均增长12% 再生纤维年使用量突破300万吨 [1] - 2024年棉花产量超600万吨 化纤产量近7000万吨 布产量超300亿米 废旧纺织品回收量达515万吨 [2] 政策目标与实施路径 - 国家设定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25% 再生纤维产量200万吨量化目标 [1][2] - 政策聚焦标准统一 数据共享 金融支持三大方向 完善回收体系与拓展再生纤维应用场景 [2] - 行业循环发展从自发探索进入政策驱动与市场响应协同新阶段 [2] 回收利用现状与挑战 - 2023年废旧纺织品回收量增速达15.7% 但回收总量相对行业规模仍不足 [2] - 仅约2%废旧纺织品用于工业回收 1%实现闭环循环 73%被焚烧处置 [3] - 涤纶和棉制品占比最高 涤棉混纺因组分复杂分离困难成为再生利用难点 [3] 技术创新与系统解决方案 - 主流处理以物理法为主 化学法回收受成本高和流程复杂限制未大规模产业化 [3] - 产品数字护照(DPP)作为数字化工具记录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 [3] - 需跨学科协同创新 从设计端提高产品可回收性和耐用性 实现科技与时尚双向赋能 [4]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服装完全可回收且可多次回收 每次回收赋予新功能 [4] - 新能源新材料重塑产业架构 新设计新制造改写生产模式与形态 [4]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全链条颠覆性解决方案 [4]
云南昆明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9-11 01:58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 昆明市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下降[1] -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基地通过提升废弃物再生利用率实现固废约20%返用于生产 近80%转化为产品 已完成6个大类固废产品认证[1] - 基地将高炉水渣研磨成矿渣微粉作为水泥和混凝土原材料 废旧耐材认证后下游再利用 煤气用于发电 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模式[1] 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 - 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创新催化滤渣直供焦化流程 将每年3000吨滤渣转化为高价值石油焦产品 实现废滤渣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2] - 公司炼油装置投产后安全平稳绿色运行 中间品深加工形成汽柴油等70种产品并出口东南亚国家[2] - 天安化工开发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 分级利用磷酸 依托完整产业链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技术创新[3] 绿色产业链建设 - 安宁产业园区形成企业间绿色产业链 云南杉杉年产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工厂2024年1月全面投产[3] - 园区围绕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液 电芯 电池组件进行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布局[3] - 园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产业集聚 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升产业间耦合效应 推动跨企业跨行业副产品和原材料闭路循环就近供应[3] - 昆明市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探索粉煤灰 冶炼废渣 磷石膏 建筑垃圾等固废综合利用典型模式 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聚[3]
科技创新赋能 实现变废为宝
人民日报· 2025-09-10 22:13
绿色工厂建设与固废循环利用 -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基地积极建设绿色工厂 生产环境焕然一新[1] - 高炉水渣被研磨成矿渣微粉 成为生产水泥及混凝土的原材料 矿渣水泥具有耐热性强 水化热低 抗硫酸盐侵蚀能力优异和环保效益好的特点[1] - 基地通过提升废弃物再生利用率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 高炉水渣作为水泥原料 废旧耐材产品经认证后在下游产业继续使用 煤气用于发电[1] - 固废产品已完成6个大类产品认证 固废实现约20%返用于生产 近80%转化为产品[1]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 昆明市2024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下降 促进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缩影[1] - 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每年面临3000吨滤渣处理问题 滤渣因黏度高 易沉积导致回炼困难[2] - 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创新催化滤渣直供焦化流程 将滤渣转化为价值更高的石油焦产品 实现废滤渣减量化 资源化和再利用[2] 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 - 企业内部打造绿色可循环发展产业链 开发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 分级利用磷酸以综合提升资源利用价值[3] - 天安化工具备相对完整产业链 这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创新绿色技术的优势[3] - 安宁产业园区内企业间形成绿色产业链 云南杉杉年产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工厂于2024年1月全面投产[3] - 园区聚焦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布局 涵盖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液 电芯和电池组件等环节[3] - 园区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绿色产业集聚 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升产业间耦合效应 推动跨企业 跨行业副产品和原材料闭路循环与就近供应[3] - 昆明市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探索粉煤灰 冶炼废渣 磷石膏 建筑垃圾等固废综合利用典型模式 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聚[3] 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成效 - 在新能源 绿色燃料开发 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 科技创新赋能循环经济成效显著[1]
云南昆明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科技创新赋能 实现变废为宝
人民日报· 2025-09-10 21:53
工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 -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基地通过提升废弃物再生利用率实现高炉水渣研磨成矿渣微粉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生产 固废产品完成6个大类认证 其中20%返用于生产 80%转化为产品[1] - 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创新催化滤渣直供焦化流程 将每年3000吨滤渣转化为高价值石油焦产品 实现废滤渣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2] - 昆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2024年进一步下降 科技创新在新能源 绿色燃料开发及金属资源循环利用领域赋能循环经济成效显著[1][3] 绿色产业链构建 - 企业内部形成绿色可循环发展产业链 开发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并分级利用磷酸以提升资源价值 天安化工凭借完整产业链优势发展循环经济[3] - 安宁产业园区围绕新能源电池全生命周期布局 云南杉杉年产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工厂2024年1月全面投产 覆盖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液等环节[3] - 园区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升产业间耦合效应 推动跨企业跨行业副产品和原材料闭路循环与就近供应 昆明市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并探索固废综合利用典型模式[3]
天津静海区拟加快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合作区
中国经营报· 2025-09-10 18:24
静海区发展改革委主任陈秀峰介绍,"十四五"期间,静海区大刀阔斧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激活发 展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区民营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24%,超过4.15万户,贡献了全区86% 的税收、66%的增加值,成为助力静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陈秀峰表示,借助国家级经开区管理制度改革契机,静海区率先推动子牙经开区、合作示范区实施"小 管委会+大公司",推动有关社会管理职能向园区外应转尽转,建立匹配的KPI绩效考核体系,让园区持 续健康发展、轻装上阵。其中,子牙经开区高新产业园改革成效显著,到位资金连年跃升,从2022年 13.5亿元增至2024年18.6亿元,今年上半年更是突破13.34亿元,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主阵地的支撑作用持 续凸显。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经记者孙丽朝杜丽娟天津报道 9月10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静海区专场。静海 区委书记殷学武在发布会上表示,静海区将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子牙经开区作为全国首 个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国家级园区特色优势,加快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合作区。 殷学武表示,将从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综合物流枢纽、健 ...
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品质才是电商竞争的护城河
北京商报· 2025-09-10 18:10
9月10日,以"数智引领·品质创新"为主题,2025电子商务大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当前,全 球电子商务正步入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动力的新发展阶段,数智化转型与品质化升级已成为推动 行业持续增长的两大核心引擎。电商不仅仍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枢纽,更正在成为服 务消费扩容、跨境贸易畅通和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 "品质电商"逐渐成为行业共识。与辉同行董事长、总经理董宇辉指出,品质电商不仅仅是提供优质产 品,更要注重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赋予产品文化和情感价值,以此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让电商产 业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从而推动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52TOYS 等企业通过IP内容与产品设计的情感闭环,拓展了新消费的边界,显示出文化附加值对品牌忠诚度的显 著提升。 与此同时,数智驱动正在重构电商全链路。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平台代表强调,AI技术已全面渗透至 选品、营销、客服等电商运营关键环节,实现降本增效与体验升级。AIGC等新兴技术正在进一步降低 商家运营门槛、激发创新潜能。人工智能不再仅是工具,而是成为下一代电商生态的基础设施。 服务电商正在崛起为行业新增长极 ...
2025电子商务大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品质是护城河
北京商报· 2025-09-10 17:37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电子商务进入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动力的新发展阶段 数智化转型与品质化升级成为推动行业持续增长的两大核心引擎 [1] - 电商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枢纽 以及服务消费扩容 跨境贸易畅通和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 [1] - 未来电商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与模式创新 强调品质与价值 AI全面赋能 服务消费深度融合 跨境与产业电商协同发展 绿色低碳转型 [2] 品质电商发展 - 品质电商成为行业共识 注重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赋予产品文化和情感价值 提升购物体验 满足精神需求 [1] - 52TOYS等企业通过IP内容与产品设计的情感闭环拓展新消费边界 文化附加值显著提升品牌忠诚度 [1] 数智技术应用 - 阿里巴巴 亚马逊等平台代表强调AI技术全面渗透选品 营销 客服等电商运营关键环节 实现降本增效与体验升级 [1] - AIGC等新兴技术进一步降低商家运营门槛 激发创新潜能 人工智能成为下一代电商生态的基础设施 [1] 服务电商扩张 - 美团 京东家政等企业通过数字化整合生活服务资源 实现从商品电商向服务电商的战略扩展 [2] - 集餐饮 旅游 家政 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零售迅速改变城市消费形态 成为电商扩容的新蓝海 [2] 跨境电商发展 - 跨境电商在不确定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展现强大韧性 尽管面临国际关税政策与AI转型等多重挑战 [2] -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规则对接 跨境电商仍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核心路径 [2] 绿色低碳转型 - 转转集团通过建立标准化二手交易与质检体系推动闲置资源高效流转 [2] - 电商平台加速实践循环经济与绿色消费 显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2]
联手住友化学合并重组!三井化学,发布新市场战略
DT新材料· 2025-09-10 16:05
业务整合与股权架构 - 三井化学、出光兴产、住友化学就整合聚烯烃业务公司Prime Polymer达成谅解备忘录,计划通过业务转让和股权调整形成三井52%、出光兴产28%、住友化学20%的股权架构 [2][3] - 整合后PRM公司产品涵盖聚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总产能达159万吨/年PP和72万吨/年PE,年净销售额约3873亿日元(约186.9亿元人民币) [4] - 整合计划于2026年4月实施,旨在实现每年超过80亿日元的成本优化,并增强日本国内聚烯烃业务的竞争力 [4] 市场背景与战略目标 - 聚烯烃占日本塑料需求约50%,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材料和医疗设备等领域,对日本工业至关重要 [4] - 整合旨在解决国内供应过剩问题,应对因人口下降和生活方式变化导致的PO需求减少,同时增强与进口产品的竞争力并减少环境影响 [4] - 通过强强联手重组互补,节省成本和降低碳排放,反内卷,提升高性能和环保产品能力,加速可持续绿色化学品业务发展 [5]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PRM公司将依托三大投资方的绿色原料优势,包括生物基石脑油、废塑料热解油和化学回收石脑油,开发生物基及再生聚烯烃产品 [5][9] - 通过化学回收与机械回收并行,推动塑料闭环循环,开发高附加值再生材料,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6] - 优化裂解装置能效,推动氨燃烧等脱碳技术,与区域多企业合作降低整体碳足迹 [7] 公司战略与业务规划 - 三井化学发布最新业务战略规划,通过整合聚烯烃业务加速向绿色、高附加值化学公司转型,聚焦医疗、汽车、半导体等高增长高利润产业 [12] - 公司计划在2027年左右将基础与绿色材料业务(B&GM)分拆为独立运营的绿色化学实体,以应对本土经济安全与碳中和目标 [18] - B&GM业务涵盖石化产品、基础化学品和聚氨酯原料,预计通过聚烯烃整合与绿色转型,在2030年实现360亿日元营业利润,ROIC提升至6.5%左右 [18][23] 合作与产能优化 - 旭化成、三井化学、三菱化学共同成立Setouchi Ethylene LLP,聚焦日本西部地区两座乙烯生产设施的减碳技术与产能优化研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绿色转型 [10] - 三井化学通过TDI减产、关闭部分基地、考虑NDI扩产、关闭日本国内苯酚业务、出售在中国的苯酚产业等措施优化业务结构 [14] - 公司预计B&GM业务在2024财年剔除一次性影响后具备100亿日元级别的潜在盈利能力,绿色转型正在逐步见效 [19]
湖北宜化(000422):公司事件点评报告:Q2业绩环比高增,多增长极并驾齐驱
华鑫证券· 2025-09-10 15:0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10] 核心观点 - Q2业绩环比高增 多增长极并驾齐驱[1] - 化肥盈利承压 化工与煤炭成为新增长极[5] - 布局磷酸铁产能 打造新能源材料集群[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20.05亿元 同比下降8.98%[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99亿元 同比下降43.92%[4] - 2025Q2单季度营业收入80.59亿元 同比下降10.25% 环比增长104.22%[4] - 2025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65亿元 同比下降36.48% 环比增长972.84%[4]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8亿元 12.27亿元 13.50亿元[10]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3倍 13.3倍 12.1倍[10] 业务板块分析 - 化肥行业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47.94亿元 同比增长0.99% 占总营收39.93%[5] - 化肥毛利率同比下降7.10个百分点[5] - 化工行业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43.31亿元 同比下降12.54%[5] - 化工毛利率13.89% 同比增长5.65个百分点[5] - 煤炭产品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14.3亿元 占总营收11.92%[5] 战略布局 - 与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宁波邦普合作建设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9] - 重点聚焦新能源 新材料 精细化工及循环经济等领域[9] - 通过延链 补链和转型升级打造新的业绩增长引擎[9] 费用与现金流 - 2025年上半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化-0.10/+0.37/+1.15/-1.04个百分点[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87亿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40.35%[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5.84亿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52.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