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退市制度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吴清:严格出清“害群之马”“空壳僵尸”,十四五”时期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9-22 14:14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会上介绍,五年来,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坚持信息披露和 公司治理双轮驱动,两次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系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上 市公司运作更加规范、透明。扶优限劣,支持和引导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一般性的资产重组数量更多,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 合。扎实开展两轮退市制度改革,拓宽多元退出渠道,严格出清"害群之马""空壳僵尸","十四五"时期共207 家公司平稳退市。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大河财立方消息】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 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
资本市场改革下一步怎么走?这场发布会勾勒百万亿市场新蓝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13:4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崔文静 北京报道 9月22日下午,时隔三个半月,证监会主席吴清再度做客国新办发 布会。 此次发布会旨在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吴清共进行一席介绍、三次回答记者提问,从其四 次发言中,可以窥见资本市场建设的全景图。 发布会上,吴清一句"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生动的表述引发市场关注。朋友圈扩大背 后,是一系列数据的支撑,包括"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 269家企业境外上市等。 实际上,在过去的五年间,资本市场迎来了诸多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市场体系更加完备,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多层次股权市场结构日趋合理,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深化,北交所高效运行,债券、REITs、期货期权等产品创新加速涌现。投融资功能协同发展,近五年 股债融资总额达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提升至31.6%,科技企业市值占比超1/4,上市公司分红回购 规模达10.6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超八成。 改革开放举措成效显著。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社保、保险等资金持股规模较"十三五"末增 长32%;融资端注册制全面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举措密集出台;上市公 ...
证监会主席吴清:“十四五”期间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中国经营报· 2025-09-22 10:36
(编辑:夏欣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中经记者 孙汝祥 夏欣 北京报道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9月22日表示,"十四五"期间,证监会扎实开展两轮退市制度改革,拓宽多元退出 渠道,严格出清"害群之马""空壳僵尸","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
证监会主席吴清: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08:06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9月22日,在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时,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逐步走深走实。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证监会接续推出"科创 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举措,在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畅通募投管退循环等方面作出一系 列优化完善。6月,在科创板推出设置科创成长层等"1+6"改革举措,目前已有3家未盈利科技企业在重 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完成注册,创业板第三套标准也迎来首单受理。 证监会扎实开展两轮退市制度改革,拓宽多元退出渠道,严格出清"害群之马""空壳僵尸","十四五"时 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 269家企业境外上市,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
股市出事了?上市公司造假被罚上亿,退市公司也未能幸免,太牛了
搜狐财经· 2025-09-18 15:18
9月12日证监会突然"开炮",一天狂开6张罚单。 多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打得"满地找牙"!连那些刚退市的公司,现在也被拉出来"鞭尸"。 这次处罚力度相当大,多家公司收到亿元级罚单。 不仅如此,就连已经退市的公司也没能幸免。 这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行为绝不姑息。 而在这批处罚中,*ST东通和亿利洁能的罚单金额最高,都达到了亿元级别。 证监会这次火力全开,29个人合计被罚1.65亿,势必要把造假者罚到倾家荡产! 这么狠的处罚,是不是意味着A股要变天了? 那些还在财务造假的公司老板们,现在是不是已经瑟瑟发抖了?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9月12日这天,证监会一口气开出6张罚单。 *ST东通、亿利洁能、*ST广道、ST天圣、*ST新潮、*ST聆达等多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处罚。 *ST东通的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达四年。 2018年至2021年期间,该公司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 证监会查明,公司累计虚增收入超过20亿元,虚增利润近10亿元。 最终,*ST东通被处以2.29亿元罚款,创下了该公司历史最高罚款纪录。 可仅仅是罚公司还不够,连带着相关责任 ...
加快出清“壳公司” 上交所从严监管规避退市行为
新华网· 2025-08-12 06:28
据交易所监管部门相关人士介绍,在强调收入扣除的同时,此类突击创收的另一个重要关注点是突 击交易的真实性问题。因此,在收入扣除中特别强调审计机构的核查责任,特别是对贸易性业务、单一 客户业务、境外业务、委托加工业务等具有特殊业务模式,以及关联交易、明显低毛利率业务等具有利 益输送特征的交易,年报监管中会督促会计师重点核查交易真实性。 二是严查不当会计处理做大收入。收入纳入退市指标后,收入规模成为不少壳公司的追求目标。部 分公司打起了会计准则的"主意",最典型的是没有准确区分总额法和净额法。记者了解到,部分上市公 司就是通过误用总额法做大收入规模,从而规避1亿元的收入退市指标。 三是审慎判断非经常性损益认定的准确性。典型案例显示,有的上市公司将本应确认为非经常性的 损益错误地归集至经常性损益中,使得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正值,以达到保壳的目的。 事实上,监管机构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并在监管规则修订时特别强调对非经常性损益的认定进行 核查。记者梳理发现,在上交所新发布的营业收入扣除指南中,就有多条约束。对于营业收入低于1亿 元但净利润为正值的公司,更是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 整性 ...
A股市场加速出清 优胜劣汰效应进一步显现
新华网· 2025-08-12 05:47
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司,多数因为最近一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 告、最近一年审计报告带有"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表述、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受到中国证监会 行政处罚、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公司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等。 在资本市场新"国九条"、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的大背景下,叠加年报季后因 素,近段时间A股市场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和退市公司数量均大幅增加,A股市场优胜劣汰出现加速 趋势。 有专家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严格的退市制度下,后期A股市场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 本市场有进有出,才能够有效清除市场中的"害群之马",并为真正优质的上市公司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 间,从而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风险警示和退市公司近期大幅增加 随着最严退市新规落地,退市标准更加严格,今年以来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或退市风险警示 (*ST)的公司数量相对去年同期明显增加。 据Wind数据,截至6月4日,今年以来A股已有99家上市公司因财务指标未达标或公司内部控制、持续经 营存在问题,被实施风险警示(含*ST或ST),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具体来看,55家公司 ...
一夜之间,两家公司将告别A股,证监会释放重要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9 12:23
退市动态 - *ST高鸿因涉嫌重大违法退市被深交所启动强制退市程序,涉及1.35亿元罚款及9名高管被罚75万-750万元[1][4][5] - *ST天茂选择主动退市,拟以1.60元/股回购股份(较停牌价溢价10.3%),系年内第5家主动退市公司[1][4][14] - 2025年初至8月8日累计退市公司达23家(含流程中30家),其中重大违法退市10家、主动退市5家[1][9][11] 退市制度改革 - 2020年退市新规取消单一净利润指标,新增"扣非净利+营收<1亿"组合指标及市值<3亿元等标准[8] - 2024年新"国九条"强化退市执行,过渡期至2025年结束,重点打击财务造假等重大违法行为[2][8][12] - 重大违法退市数量从2014-2019年仅3家增至2025年10家,体现监管"出清害群之马"决心[7][11][12] 退市类型演变 - 主动退市案例包括:中国重工/海通证券(吸收合并)、*ST天茂/玉龙股份/中航产融(经营恶化)[14][16] - 2025年退市结构:重大违法10家、交易类9家、财务类9家、规范类1家、主动退市5家[9] - 现金选择权机制覆盖所有主动退市案例,如中国重工4.03元/股、玉龙股份13.2元/股[14][16] 历史数据对比 - 2020年新规后退市数量显著增长:2022年43家(财务类41家)、2023年41家、2024年55家[8][9] - 交易类退市主导2024年(41家),重大违法退市成为2025年监管重点[8][11] - 1994年《公司法》确立退市程序,2014年首例重大违法退市(*ST博元),2020年改革后退市常态化[7][8]
一夜之间,两家公司将告别A股,证监会释放重要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9 12:14
退市制度演变 - 2020年退市制度改革系统性调整规则 财务类退市改用"扣非净利润+营收<1亿元"组合指标 交易类退市新增"市值<3亿元"标准 规范类退市新增信披缺陷整改要求 并简化退市程序[8] - 2024年新"国九条"配套措施出台 在2020年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 过渡期于2025年结束[2][8] - 退市数量自2020年起显著增长 2022年退市43家(财务类41家) 2023年退市41家(财务类21家+交易类20家) 2024年达55家(交易类主导占41家)[8] 2025年退市特征 - 截至8月8日摘牌退市23家 含流程中公司共30家 重大违法退市10家 交易类与财务类各9家 规范类1家 主动退市5家 呈现多元化生态[9][11] - 重大违法退市成为监管重点 年内10家涉强制退市程序 包括*ST高鸿 锦州港 卓朗科技等 较2014-2019五年仅3家大幅提升[11] - 主动退市案例增加至5家 含*ST天茂 玉龙股份 中航产融 中国重工 海通证券 原因包括吸收合并与经营不确定性[12] 典型案例分析 - *ST高鸿因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被罚1.6亿元 其中公司罚1.35亿元 董事长付景林被罚750万元并市场禁入10年 深交所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程序[4][5] - *ST天茂选择主动退市 提供1.60元/股现金选择权 较停牌前收盘价1.45元溢价0.15元 拟转退市板块交易[4][12] - 吸收合并案例中 中国重工以4.03元/股提供现金选择权或换股中国船舶 海通证券被国泰君安吸收合并后更名为国泰海通[12][14] 历史制度演进 - 1994年《公司法》首次明确退市程序 2004年"国九条"推动执行 2004-2005年退市19家打破零退市僵局[7] - 2012年新增面值退市(股价<1元)与净资产为负指标 2014年确立重大违法退市制度 但此后5年仅3例[7] - 2020年改革取消暂停上市环节 退市整理期缩至15天 2024年新规进一步强化重大违法与主动退市监管[2][8]
*ST高鸿、*ST天茂,传出两大退市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9 08:36
退市动态 - *ST高鸿因涉嫌重大违法退市被深交所启动强制退市程序 [1] - *ST天茂选择主动退市,拟转入退市板块转让 [1][5] - *ST高鸿因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被罚1.35亿元,董事长付景林被罚750万元并市场禁入十年 [5] - *ST天茂给予股东现金选择权1.60元/股,较停牌前收盘价1.45元溢价0.15元 [5] 退市数据与趋势 - 2025年初以来摘牌退市公司达23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10家 [2] - 主动退市公司增至5家,包括*ST天茂、玉龙股份、中航产融、中国重工、海通证券 [2][15] - 2020年退市制度改革后,2022年退市公司43家(财务类41家),2023年财务类21家/交易类20家,2024年达55家(交易类41家) [9] - 2025年已官宣退市30家,重大违法10家、交易类9家、财务类9家、规范类1家、主动退市5家 [10] 退市制度演变 - 1994年《公司法》首次明确退市程序,2004年"国九条"推动执行 [8] - 2012年新增面值退市(股价<1元)和净资产为负指标 [8] - 2014年确立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但5年内仅3家 [8] - 2020年改革取消单一净利润指标,新增市值<3亿元标准,简化退市程序 [9] - 2024年新"国九条"完善退市制度,强化重大违法退市 [2][9] 主动退市案例 - 中国重工被中国船舶吸收合并,现金选择权4.03元/股 [15] - 海通证券被国泰君安吸收合并,合并后更名为国泰海通 [15] - 玉龙股份因经营恶化摘牌,现金选择权13.2元/股 [16] - 中航产融因无法披露财报主动退市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