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由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查理·柯克之死背后,“两个美国”的文化战争
新京报· 2025-09-22 03:25
2025年9月10日中午,31岁的美国保守派活动家、评论员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犹他州的犹他谷大 学校园里举行的演讲活动中,被人射杀。在被送往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抢救之后,柯克不治身亡。当地 时间下午2时40分左右,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发出了他死亡的信息。事发当天开始,美国国内出现了舆 论风暴。许多人想当然地把这一事件的凶手,想象成保守主义的反对者。人们震惊于美国国内频发的暴 力事件。很多国家的政要也表达了对美国国内矛盾加剧的关切。 这让笔者想起托克维尔在1835年出版的《论美国的民主》。这是一部被认为是美国政治和文化史的顶级 经典之作。托克维尔在书中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中美国这个新生的国家毫不吝惜地写出了大量的正面 评价,他对于美国各地的"平等状态"感到震惊。然而三年后的1838年,时年28岁的亚伯拉罕·林肯发表 了著名的青年学会演说,直言这个国家面临着威胁:"蔓延全国的对法律的日益藐视……以及比野蛮的 暴民更为恶劣的群体……"。林肯之所以和托克维尔有着南辕北辙的观点,是因为他刚刚了解到当时一 件令人发指的针对黑人的暴行:一位在蒸汽船上工作的黑人被一群白人在圣路易斯被活活烧死。更令人 震惊的 ...
自民党总裁候选人竞相扩大支持群体
日经中文网· 2025-09-21 00:33
左起: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林芳正、小林鹰之、茂木敏充 日本农相小泉进次郎邀请财务相加藤胜信担任自己的选举对策本部长,以寻求保守色彩较强阶层的支 持。前经济安全保障相小林鹰之转而推进曾受到批评的防灾厅构想,寻求争取现任首相石破茂的支持群 体…… 石破在2024年的第一轮投票中获得了党员票108票,占全体的3成,国会议员票46票。由于此次石破不参 选,因此2024年投票给石破的党员和议员的动向将对胜败产生影响力。 各媒体的舆论调查也显示,石破内阁的支持率正在上升,与石破的对立有可能成为扩大支持率的逆风。 关于去年以来多次批评首相政权运营一事,小林解释称"我是抱着有利于激活自民党的信念进行发言 的"。 小泉在9月16日的记者会上表示,邀请加藤担任选举对策本部长,得到了加藤的同意。加藤是由保守派 等组成的自民党议员联盟"创生日本"的主要成员,曾在安倍晋三政权担任厚生劳动相和官房副长官。 小泉曾倡导引入可选择的夫妇不同姓等,自民党内认为其"倾向自由主义"。小泉和加藤两人虽然同在菅 义伟政权中担任过阁僚,但很少有观点认为两人的政治理念相近。 有分析认为,邀请加藤担任竞选团队高管,可能是期待争取倾向保守政策的阶层的支持。 ...
查理·柯克之死与美国新一轮政治暴力浪潮
新京报· 2025-09-12 16:15
事件概述 - 美国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在犹他山谷大学活动中遭枪击身亡 事件发生于9月10日中午 枪手从屋顶开枪 柯克颈部中弹后不治身亡[1][7][8]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全国降半旗致哀至9月14日 并计划追授柯克"总统自由勋章"[1] - 枪手为22岁犹他州男子泰勒·罗宾森 于9月12日被捕 作案动机尚未明确公布[9][10] 受害者背景 - 查理·柯克为1993年出生的"90后"保守派活动家 担任保守派学生组织"转折点"首席执行官[2][3] - 创建每日三小时播客节目"查理·柯克秀" 拥有570万社交媒体粉丝 以"证明我错了"为标志性口号[3][4][5] - 2016年起成为特朗普亲密盟友 曾担任小唐纳德·特朗普私人助理 被外界视为MAGA运动在年轻群体中的核心代言人[5][6] 组织与活动 - "转折点"组织成立于2012年 旨在大学校园宣传保守主义思想 通过辩论活动获得保守派资助者支持[3][5] - 事件发生于"美国回归巡游"首站活动 现场约3000人参与 活动前曾有近1000人联名反对但未被禁止[6] - 组织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 柯克遗体由副总统万斯专机运送回凤凰城[10] 枪支暴力数据 - 美国2025年截至9月11日共发生10397起枪支暴力死亡事件 18996人受伤 301起大规模枪击案[2] - 平均每日超过40人死于枪支暴力 上半年政治动机袭击事件达150起 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2][12] 政治环境分析 - 美国政治两极分化加剧 2024年上半年政治暴力事件数量达去年同期两倍[12][13] - 专家认为美国可能进入政治暴力高发期 类似20世纪60年代暗杀频发阶段[12][13] - 特朗普将事件归咎于"激进左翼" 民主党领导人一致谴责暴力行为[11][14] 历史对比 - 2024年7月特朗普竞选集会遭枪击 一名观众死亡[13] - 2021年1月国会大厦骚乱事件造成5人死亡[15] - 2017年夏洛茨维尔种族冲突导致1死19伤[15]
子弹终结辩论,maga旗手陨落
虎嗅· 2025-09-12 05:30
事件概述 - 美国保守派活动家查理·柯克于2025年9月10日在犹他州奥勒姆市犹他山谷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终年31岁 [1] - 枪击事件发生在由"美国转折点"(TPUSA)分会主办的"美国卷土重来之旅"活动期间,现场参与人数达3,000人 [1] - 枪手从约180米外的洛西中心大楼远程射击,随后被警方控制,联邦调查局(FBI)初步判断为单人作案 [2] 政治影响分析 - 事件被犹他州州长定性为"政治暗杀",特朗普下令全国降半旗至9月14日 [2] - 两党领袖公开谴责政治暴力,但框架存在差异:民主党强调反对普遍政治暴力,共和党则侧重将柯克塑造为爱国者形象 [9][11] - 社交媒体反应呈现极端两极分化,保守派集体哀悼,而部分左翼群体对事件进行调侃或讽刺 [12][14] 人物背景与组织活动 - 查理·柯克于18岁时共同创立"美国转折点"(TPUSA),旨在高校推广保守主义观点并对抗自由派校园团体 [4] - 通过广播节目《查理·柯克秀》和社交媒体积累数百万追随者,组织发布"教授观察名单"和"校董会观察名单" [5] - 其政治行动主义风格以高度对抗性、文化战争导向和社交媒体化为特征,聚焦自由市场经济和基督教民族主义议题 [5][6] 社会与媒体环境 - 社交媒体算法通过"回音室"和"过滤气泡"效应加剧政治极化,将复杂政治人物简化为可攻击的符号 [19] - 政治非人化现象在地缘冲突中常态化(如加沙、乌克兰冲突),且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对暴力的制约力持续衰退 [17][18][25] - 暴力禁忌逐渐仪式化,实际政治环境中对抗性言论与物理暴力的界限日益模糊 [15][24] 理论框架与趋势判断 - 事件标志政治极化进入新阶段,施米特的"敌友区分"理论成为分析政治暴力回流的核心框架 [20][26] - 全球化使政治极化跨国传播,枪支泛滥等国情差异可能导致暴力表现形式分化 [22][23] - 二战后建立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濒临瓦解,主权国家暴力垄断权面临挑战 [25][26]
上了美国大当!欧盟刚投降,美法院就裁定非法,欧洲利益白让了
搜狐财经· 2025-09-01 03:01
特朗普方面的态度则截然不同。一边,他依旧利用关税大棒威胁和勒索各国;另一边,美国上诉法院却站出来宣称,这些加征措施大多缺乏国会的明确授 权,属于非法行为。这种"美国内部自我对抗"的画风,令世界各国都看得一头雾水。相关媒体报道指出,这一判决发布后,特朗普情绪彻底失控,直言法院 的行为等同于摧毁美国的未来。而对于欧盟来说,更难以接受的是,自己前脚刚刚屈服,后脚就发现根本是白白付出。 | 李琪 | | | | | | --- | --- | --- | --- | --- | | 观察者 | | | | | | 分享到: | | | | 員 10 E 29 | | 2025-08-30 12:03:27 | 字号: A- A A+ | 来源:观察者网 | 阅读 21307 | | 真是让人感到气愤与无奈。对于欧盟而言,这次的局面几乎等同于一场彻头彻尾的浪费。就在不久前,冯德莱恩还曾公开强调,欧盟绝不能和美国直接对 抗,否则只会让中俄坐收渔利。于是,在美国持续施压下,欧盟选择了妥协,甚至可以说是低头投降。谁料到,刚刚妥协没多久,美国上诉法院却裁定特朗 普加征的关税属于非法行为。换句话说,这些关税随时可能撤销。这样一来 ...
金灿荣:别再迷信纠错力,现在的美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观察者网· 2025-08-16 01:16
美国历史与自由主义传统 - 美国历史中存在自由主义与非自由主义的长期并存,非自由主义是塑造其政治发展的结构性部分[1][4] - 19世纪末进步主义时期,美国学术传统通过弗雷德里克·特纳的新边疆学说与欧洲分离,强调自身更强的自由主义传统[2] - 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为应对法西斯、纳粹和斯大林模式的挑战,更强调自由主义传统,威尔逊主义起到重要作用[4] 特朗普现象与社会基础 - 特朗普现象并非偶然,背后有强大的社会基础,包括MAGA派、华尔街传统右翼和硅谷科技精英[7] - 特朗普内阁几乎清一色白人,与之前政府多元化构成形成鲜明对比,带有强烈白人至上主义色彩[10] - 特朗普在共和党内支持率很高,尽管整个社会支持率不高,民主党也缺乏有力领军人物[9] 美国社会分裂与经济问题 - 美国经济不平等严重,1%的人占据绝大部分财富,导致2010年"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11] - 制造业衰败导致白人社区衰败,白人中下层处境困难,推动了特朗普的崛起[12] - 美国政治极化严重,左派过于偏激,忽视基层民众真实议题,导致社会主体被忽略[11] 美国复杂性研究 - 美国既有宣扬的自由主义传统,也有被掩盖的"暗面",如白人至上主义、等级制排他等[4][16] - 过去对美国的研究带有美国中心主义,过于崇拜美国,现在需要更复杂的视角[15] - 《自由之困》从历史和哲学层面解释了完整的美国,是对特朗普现象最好的历史溯源[14][17]
为什么美国这么多流浪汉?
虎嗅APP· 2025-07-18 14:12
加州经济与流浪汉现象 - 加州是美国第一富裕的州,人均年GDP超10万美元,名义GDP4.1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2] - 加州流浪汉人数约为18.7万人,占全美流浪者总数的25% [2] - Skid Row是洛杉矶流浪汉聚集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聚集约5000名流浪汉,其中50%以上长期露宿街头 [4] 流浪汉聚集地的形成与现状 - Skid Row成为流浪者聚集地已超过100年,最初因铁路运输枢纽吸引单身男性劳工、退伍军人等无稳定住所人群 [5] - 街道两旁搭满帐篷,堆满捡来的物品,流浪者多为黑人,呈现各种异常行为状态 [5] - 警车和警察在各街区维持秩序,社区志愿者派发面包、水、衣物等救助物资 [5] 美国自由理念对流浪汉政策的影响 - 美国奉行自由主义,强调"个人选择自由",认为流浪是个人权利,不能强制管理 [7] - 加州政府尝试解决但投鼠忌器,流浪者拒绝管制和帮助,不愿去固定场所居住 [7] - 加州实行"Housing First"政策,强调先解决住房再处理街区问题,但成本高效率低 [7] 加州福利政策与流浪汉救助 - 加州每年用于流浪人群救助的综合花费超过50亿美元 [9] - 流浪汉每月可获得221美元现金援助、291美元食品购物卡、免费医疗和300-1000美元住房补助 [9][10][11] - 民间组织提供帐篷、睡袋、食物、移动洗澡车等,形成多层次救助网络 [11] 流浪汉群体的构成原因 - 流浪者主要因经济破产、染上酒精毒品恶习、精神健康问题三种原因导致 [13] - 美国2890万12岁及以上人群有严重酒精问题,890万人滥用阿片类药物 [13][14] - 2023年美国5870万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占成年人口22.8%,有色人种和贫困人群患病率更高 [15]
为什么美国这么多流浪汉?
虎嗅· 2025-07-18 04:24
加州经济与流浪汉问题 - 加州是美国最富裕的州,人均GDP超10万美元,名义GDP达4.1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第四大经济体[1] - 加州流浪汉人数约18.7万,占全美流浪者总数的25%,洛杉矶Skid Row地区密度最高,1平方公里聚集约5000名流浪汉[1][2] - 流浪汉聚集现象已持续100多年,源于19世纪末铁路劳工、退伍军人等无稳定住所人群的积累[3] 美国社会价值观与政策矛盾 - 美国自由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选择自由,认为流浪是迁徙和居住的权利,政府不能强制干预[5][6] - 加州实行"Housing First"政策,每年流浪救助支出超50亿美元,但政策效率低且法律限制警察清理帐篷区[7] - 福利政策包括现金援助(221美元/月)、食品券(291美元/月)、免费医疗和住房补贴(300-1000美元/月)[9][10][11][12] 流浪汉形成原因分析 - 经济破产、毒品酒精成瘾、精神健康问题是三大主因,洛杉矶高生活成本(房租1500美元+/月)加剧底层群体放弃工作[14] - 2023年美国2890万人有酒精滥用问题,890万人滥用阿片类药物,吸毒者达3190万,占全球80%阿片类药物消耗量[14][15] - 精神疾病患者5870万(占成人22.8%),黑人贫困群体患病率最高(36.7%)[15][16] 福利体系与民间生态 - 民间慈善网络(教会、企业、社区)提供帐篷、食物、医疗等支持,部分机构因发放针具等行为引发争议[12][13] - 抖音网红"丁胖子金牌讲师"通过蹭福利机构资源走红,反映福利政策被滥用的现象[13] - 加州气候温暖且民主党主导的政治环境使其成为流浪汉首选地[13]
自由灯塔的暗面:非自由主义如何塑造美国250年?
虎嗅· 2025-07-11 08:32
美国自由主义与非自由主义的本质 - 美国长期被视为自由主义的象征,但普利策历史奖得主史蒂文·哈恩在《自由之困》中提出非自由主义才是塑造美国250年历史的深层基因 [1] - 自由主义在美国历史上被普遍认为是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核心,但非自由主义直到近期才被广泛认识为对自由主义规范的挑战 [4] - 自由主义在美国的定义多样,包括个体自主、私有产权制度、自由市场等,而非自由主义则表现为对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反弹 [6][7] 非自由主义的特征与表现 - 非自由主义政权常与等级秩序、精英统治、军国主义等标签联系在一起,并鼓吹民族中心主义和宗教划界的归属范畴 [5] - 非自由主义的特征包括社区意志压倒一切、对外来者的怀疑、文化同质性的渴望以及对权威的抵制与服从并存 [10] - 非自由主义社会和政权通常具有排他性,权利由特定统治者或群体界定,权力行使直接且暴力被视为合法手段 [13] 自由主义与非自由主义的互动 - 自由主义构想了一种基于权利个体、公民包容性和法治的政治秩序,而非自由主义则表现为对自由主义原则的背离 [12] - 非自由主义并非自由主义的缺陷或替代品,而是作为一系列连贯的思想与实践,与自由主义对立或交织 [9] - 美国历史上的自由主义和非自由主义相互纠缠,非自由主义常阻碍自由主义目标的实现,但自由主义也常滑向非自由的方向 [24] 非自由主义的历史轨迹 - 美国革命和宪法制定过程中涌动的非自由主义思潮塑造了反联邦主义态度,并体现在反天主教情绪和等级政治权威中 [16] - 19世纪杰克逊民主时代的大规模驱逐行动表明美国民主的非自由和排他性特征 [16] - 20世纪进步主义时代和20年代的反动动员显示了非自由主义的现代化及其对政治风貌的深远影响 [17] 当代非自由主义的兴起 - 20世纪60年代激进右翼政治的重生预示了自由主义力量的衰弱,乔治·C·华莱士的言论体现了这一趋势 [18] - 新自由主义崛起背景下,非自由政治表现为严酷的种族歧视政策和对个人权利的剥夺 [18] - 当代白人民族主义和准军事化右翼势力的兴起与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去工业化及共和党的工具化有关 [18]
跟特朗普对杠的加州州长纽森,究竟是何许人也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13 04:28
纽森的政治背景与早期经历 - 纽森出身于加州政治世家,祖父威廉·纽森是加州政坛"造王者",表亲南希·佩洛西为前众议院议长,家族政治资源丰富 [6] - 童年经历贫困与阅读障碍,曾因棒球天赋尝试职业体育,后因伤转战商界 [6] - 20多岁创办PlumpJack酒庄并扩展至酒店餐饮业,三年内成为百万富翁 [8] 政治生涯与政策立场 - 1996年进入政坛,2003年以37岁成为旧金山最年轻市长,连任两届 [8] - 2004年签发全美首份同性婚姻证书,奠定"进步主义先锋"形象 [10] - 2019年任加州州长后推行激进政策:叫停死刑、2035年燃油车禁令、跨性别监狱选择权 [10] - 政策迎合加州民主党选民(进步派占68%),2022年以绝对优势连任 [12] 2028年大选布局与策略调整 - 州长任期2026年结束,需在2028年大选前维持政治影响力 [13] - 公开立场从激进自由派转向中间路线,启动播客节目与右翼媒体对话以争取中间选民 [13] - 2025年初加州大火事件导致治理能力受质疑,特朗普公开抨击使其政治形象受损 [15] 洛杉矶骚乱事件与政治博弈 - 特朗普未经纽森同意联邦化2000名加州国民警卫队并增派700名海军陆战队镇压骚乱 [3][16] - 纽森采取三方面反击:起诉联邦违宪、威胁截留加州每年净贡献的800亿美元联邦税金、动员22名民主党州长联合谴责 [18][20] - 通过全美直播演讲塑造"反特勇者"形象,指控特朗普破坏三权分立 [20] 事件背后的政治优势与舆论操控 - 加州为纽森主场,特朗普当地支持率仅30%,媒体曝光更有利 [22] - 纽森团队将骚乱责任转嫁特朗普,同时淡化民主党指挥的洛杉矶警察暴力执法事实 [23] - 冲突事件使纽森形象从"治理不力"转变为"民主捍卫者"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