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卡锡主义

搜索文档
查理·柯克之死背后,“两个美国”的文化战争
新京报· 2025-09-22 03:25
2025年9月10日中午,31岁的美国保守派活动家、评论员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犹他州的犹他谷大 学校园里举行的演讲活动中,被人射杀。在被送往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抢救之后,柯克不治身亡。当地 时间下午2时40分左右,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发出了他死亡的信息。事发当天开始,美国国内出现了舆 论风暴。许多人想当然地把这一事件的凶手,想象成保守主义的反对者。人们震惊于美国国内频发的暴 力事件。很多国家的政要也表达了对美国国内矛盾加剧的关切。 这让笔者想起托克维尔在1835年出版的《论美国的民主》。这是一部被认为是美国政治和文化史的顶级 经典之作。托克维尔在书中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中美国这个新生的国家毫不吝惜地写出了大量的正面 评价,他对于美国各地的"平等状态"感到震惊。然而三年后的1838年,时年28岁的亚伯拉罕·林肯发表 了著名的青年学会演说,直言这个国家面临着威胁:"蔓延全国的对法律的日益藐视……以及比野蛮的 暴民更为恶劣的群体……"。林肯之所以和托克维尔有着南辕北辙的观点,是因为他刚刚了解到当时一 件令人发指的针对黑人的暴行:一位在蒸汽船上工作的黑人被一群白人在圣路易斯被活活烧死。更令人 震惊的 ...
美媒为劝特朗普,搬出了钱学森
观察者网· 2025-05-30 11:40
【文/观察者网 齐倩】特朗普政府再次向在美中国留学生下手,遭批"新学术冷战"。 对于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者凯瑟琳·金斯伯里来说,她第一时间想到了钱学森。 "美国在钱学森事件上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5月30日,金斯伯里在发布于《纽约时报》的文章中,告 诫特朗普政府不要重蹈覆辙,因为疏远世界人才最终只会让美国得不偿失。 金斯伯里提到,钱学森23岁时到美国,在加州与一群前途无量的年轻科学家共事。这支自称"火箭敢死 队"的队伍后来获得了一个更正式的名字:喷气推进实验室,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前 身。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介绍,在喷气推进实验室,钱学森负责导弹研制工作,曾参与建造美国第一枚进入外 层空间的火箭。1945年,钱学森被派往德国稽查希特勒的秘密技术,并审讯纳粹科学家。1949年至1955 年,钱学森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金斯伯里认为,当时,钱学森希望在航空航天和武器装备领域大干一场。"然后,他的计划戛然而止。"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政府并未意识到,他们手中握有赢得冷战的关键之一:钱学森。"文章写道。 钱学森1950年在美国出席听证会 资料图 文章称,此事件对美国的影响令人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