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主义

搜索文档
日本学者石田隆至:民间交流让日本人反思错误“中国观”
环球时报· 2025-09-17 22:43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邢晓婧】日本近现代史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石田隆至9月3日受邀参加纪 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观礼活动。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 时表示,当下,一些国家和地区仍遭受侵略、虐杀与制裁,而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参加甚 至阻挠中国和俄罗斯的相关纪念活动,正是因为它们属于加害的一方。他表示,日本此前呼吁尼泊尔等 多国不参加中国的纪念活动,这不仅是对战争缺乏反省的表现,更是毫不掩饰的殖民主义式的对他国内 政的干涉。 据石田隆至观察,日中两国在历史认知问题上的隔阂已呈现出扩大趋势,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现象。很 多在日本生活的来自中国及朝鲜半岛的人士都对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的蔓延怀有不安。 在采访的结尾,石田隆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人民的期待十分朴素,即日本能以真诚的态度 直面历史、反省战争,而非一味回避或模糊焦点,陷于美化历史的泥潭无法自拔。只有建立在真实与正 义基础上的和平才能为中日关系带来稳定、友好的发展。 "近年来,每次回到日本,我都深感日本社会的对华认知已偏离实际,陷入自以为是的状态。甚至在日 中友好活动现场,都能看到对中国抱有警惕的人在增多 ...
子弹终结辩论,maga旗手陨落
虎嗅· 2025-09-12 05:30
事件概述 - 美国保守派活动家查理·柯克于2025年9月10日在犹他州奥勒姆市犹他山谷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终年31岁 [1] - 枪击事件发生在由"美国转折点"(TPUSA)分会主办的"美国卷土重来之旅"活动期间,现场参与人数达3,000人 [1] - 枪手从约180米外的洛西中心大楼远程射击,随后被警方控制,联邦调查局(FBI)初步判断为单人作案 [2] 政治影响分析 - 事件被犹他州州长定性为"政治暗杀",特朗普下令全国降半旗至9月14日 [2] - 两党领袖公开谴责政治暴力,但框架存在差异:民主党强调反对普遍政治暴力,共和党则侧重将柯克塑造为爱国者形象 [9][11] - 社交媒体反应呈现极端两极分化,保守派集体哀悼,而部分左翼群体对事件进行调侃或讽刺 [12][14] 人物背景与组织活动 - 查理·柯克于18岁时共同创立"美国转折点"(TPUSA),旨在高校推广保守主义观点并对抗自由派校园团体 [4] - 通过广播节目《查理·柯克秀》和社交媒体积累数百万追随者,组织发布"教授观察名单"和"校董会观察名单" [5] - 其政治行动主义风格以高度对抗性、文化战争导向和社交媒体化为特征,聚焦自由市场经济和基督教民族主义议题 [5][6] 社会与媒体环境 - 社交媒体算法通过"回音室"和"过滤气泡"效应加剧政治极化,将复杂政治人物简化为可攻击的符号 [19] - 政治非人化现象在地缘冲突中常态化(如加沙、乌克兰冲突),且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对暴力的制约力持续衰退 [17][18][25] - 暴力禁忌逐渐仪式化,实际政治环境中对抗性言论与物理暴力的界限日益模糊 [15][24] 理论框架与趋势判断 - 事件标志政治极化进入新阶段,施米特的"敌友区分"理论成为分析政治暴力回流的核心框架 [20][26] - 全球化使政治极化跨国传播,枪支泛滥等国情差异可能导致暴力表现形式分化 [22][23] - 二战后建立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濒临瓦解,主权国家暴力垄断权面临挑战 [25][26]
“期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纪念大会引发台湾岛内舆论关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4 02:01
纪念活动意义 - 展现强大国力并期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5] - 纪念抗战胜利以倡导和平主义并杜绝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再起 [3] - 通过阅兵仪式缅怀先烈并强调自立自强以实现国泰民安和民族复兴 [5] 历史警示与和平价值 - 铭记历史教训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7] - 警醒曾实施侵略的国家勿重蹈覆辙并促其深思反省 [7] - 强调中华民族崛起与综合国力提升 [8] 民族复兴与统一愿景 - 中华民族不断复兴且综合国力持续提升 [8] - 期待实现完全统一的目标 [8] - 展现中国崛起使中国人感到与有荣焉 [8]
日本有识之士呼吁正视侵略历史、推动和平合作
新华社· 2025-08-14 15:44
历史认知与反思 - 日本应在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之际正视侵略与殖民历史 防止历史修正主义思潮蔓延 [1] - 日本战后未对战犯进行彻底追究 部分政府高层及前阁僚多次否认侵略与殖民统治历史 [1] - 歪曲历史认知最终会侵蚀本国的政治与社会 [2] 责任与谢罪 - 日本不能自己说赔偿已履行完毕责任已尽 必须等到战胜国或原殖民地表示不再追究时责任才算结束 [1] - 日本绝大部分人出生于战后 虽未直接犯下战争罪行但必须承担一定责任 应以谦逊态度继承并传递历史 [2] - 只有当受害方觉得可以与这些人共存了 谢罪才能免除 否则现在还不是说谢罪已不必要新秩序已开始的时候 [2] 和平发展道路 - 在深刻反省过去历史的基础上推动和平与民主主义的发展是日本应走的道路 [1] - 日本应推动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 敌视中国的言论极其危险 [2] - 日本要成为负责任的和平国家 应把发展对华关系作为重中之重 注重推进外交与对话 建立国家间的稳定互信 [2] 历史教训与败因 - 日本是被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抵抗打败 而非仅败于美国国力 [2] - 日本社会必须直面战时民族曾陷入狂热的历史 如不认清那段全国为侵略叫嚣漠视受害者悲惨境遇的历史 仅把自己定位为受害者是不可行的 [2] - 铭记村山谈话等重要文件 继承并发扬其精神 推动发展日本与亚洲各国的和平友好关系 [1]
德国泡泡:“借古喻今”的演讲与抱团取暖的和平主义者们
新浪财经· 2025-08-04 09:29
德国社会政治话语观察 - 柏林舍讷贝格市政厅作为冷战历史象征 肯尼迪1963年在此发表"我是柏林人"演说 现为纪念《联合国宪章》80周年活动场地[3][5][7] - 活动主题"风暴即将来临"聚焦俄乌与加沙战争 海报设计传递不安情绪 现场吸引200余名观众 以老年人为主[7][8][11][13] - 瓦根克奈希特联盟党主导活动 其立场主张停战和谈 批评北约东扩是冲突根源 与德国主流政党形成鲜明对比[10][11] 联合国与国际秩序观点 - 舒伦堡强调《联合国宪章》双重义务:禁止使用武力+寻求和平解决 指出中国是五常中唯一仍承认宪章的国家[16][17] - 批评美英法俄屡次违反宪章发动战争 揭露"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质为美国霸权话语 联合国机制仍是最大公约数[16][17] - 达黛伦呼吁团结全球南方 布劳恩主张替代性安全结构 两人均反对德国军事化倾向 计划10月3日组织和平游行[17][18][22] 中德学术交流现状 - 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举办"2025中国周" 该校培养大量中国工程人才 当前面临德国高校对华合作"自我审查"压力[24][25] - 提出"以德国为方法"研究路径 强调中国对德认知的主体性建构 建议德国中国研究借鉴此方法避免"泡泡化"[25][26][28] - 柏林自由大学关注哈贝马斯理论在华接受 学者担忧政治"去风险"政策损害学术交流 期待建设性对话取代意识形态对抗[28]
高呼“日本人优先” 极右翼势力如何撬动日本政局
新华社· 2025-07-23 13:50
日本参政党崛起分析 选举结果与势力变化 - 参政党在2024年参议院选举中议席数从1席增至15席,达到独立提出非预算法案的11席门槛[2] - 该党在首都圈及大阪、名古屋、福冈等大城市选区均取得突破,影响力从特定群体扩展至全国主要都市圈[2] - 执政联盟自民党与公明党失去参议院过半数优势,保守选民明显流向参政党等极右翼势力[2][3] 政治主张与动员策略 - 核心口号为"日本人优先",主张减税、限制外资、推行"自尊史观教育"及构建"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2] - 通过社交媒体放大民众对物价上涨、外国人福利政策的不满情绪,97%支持者认为自民党较安倍时期退步[3][4] - 复制欧洲极右翼政党模式,利用经济停滞和排外情绪,借助新媒体实现快速动员[4][6] 社会经济背景 - 食品价格(如大米)上涨导致民生压力加剧,该党提出提升粮食自给率至100%等直接回应痛点的政策[3] - 日元贬值与外国游客消费力对比激化矛盾,社交媒体传播"外国人挤占资源"等不实信息助推排外情绪[3][4] - 传统政党应对经济问题不力,保守选民对自民党失望情绪蔓延[3] 政治生态影响 - 迫使首相设立"外国人有序共生社会推进室",显示其议题设置能力已影响政策走向[5][6] - 可能成为国会关键少数力量,通过政治交易推动排外政策,诱发整体政治右倾化[6] - 竞选集会引发2万人对峙冲突,预示政策主张或加剧社会撕裂[6]
【环时深度】“硬刚”美国军费要求,西班牙有哪些考量?
环球时报· 2025-06-26 22:34
北约军费争议 - 西班牙拒绝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仅承诺2.1%的目标,成为北约峰会焦点[1][3] -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明确表示2.1%是"不多也不少"的合理比例,不会效仿其他国家[3] - 西班牙在军费问题上几乎孤立无援,仅比利时和斯洛伐克支持其立场[4] 西班牙国防现状 - 西班牙2024年国防预算172亿欧元(同比增长9.3%),占GDP1.28%,在北约垫底[5] - 西班牙武装力量全球排名第20位,欧洲第5位[7] - 国防预算不足源于佛朗哥独裁时期传统,1982年加入北约后才开始军事现代化[6] 历史与民意基础 - 西班牙是北约唯一通过公投决定保留成员资格的国家[7] - 国内设立多项军事限制:不加入军事一体化机构、不部署核武器等[7] - 仅31%民众担忧俄罗斯军事威胁,为欧盟国家最低水平[9] 经济考量 - 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已高于国防支出,2023年财政赤字占GDP3.64%[8] - 若接受5%目标,2035年前需额外拨款3000亿欧元,将挤占医疗教育预算[8] - 执政联盟成员批评增加军费,建议资金用于改善85万人等待手术的医疗体系[8] 地缘政治立场 - 独特地理位置使其对威胁认知与中东欧国家存在差异[9] - 与邻国无领土争端,俄罗斯不构成直接威胁[9] - 主张安全贡献应与国情挂钩,反对普适性指标[9] 独立外交政策 - 坚持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推动巴塞罗那港建设电动车专用码头[10] - 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关税争议中保持务实合作立场[10] - 主张欧盟与俄罗斯对话解决俄乌冲突,同时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11] 区域影响力 - 在加沙问题上持独立立场,主张暂停欧盟与以色列协议[11] - 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保持稳定关系,促进地中海区域安全[11] - 务实外交政策提升了西班牙在欧洲战略自主中的地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