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从风电到氢能,中欧绿色联动绘制合作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11:30
在希腊北部色雷斯,风从爱琴海吹来,穿过山脊。入夜时分,希腊每330盏灯中,就有一盏由这股风点 亮。 由中国企业主导的风电项目,已在色雷斯建成四座风电场。年均发电量可覆盖3万余户家庭,减少的碳 排放,相当于种下了36万棵树。 这只是中欧绿色合作的一个缩影。 还有更多类似项目正在欧洲大陆铺开——从南欧的光伏矩阵,到北欧港口的环保运输船,再到中欧班列 沿线的绿色中转站,中欧能源合作已遍布能源、交通、制造等领域,不受"脱钩断链"杂音干扰,越来越 多的务实探索正在展开。 首先是技术共进与互补创新。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设备制造国,具备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供应链协同能力;欧洲则在可再生能源 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领先全球。中欧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共享技术进步。 葡萄牙的一座太阳能发电场。 这种合作的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 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中核牵头组建中法企业联合体,承担"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 组装起吊任务。在葡萄牙市场,约85%的太阳能电池板来自中国,并获得本地顶级质量认证。工程、标 准、质量,在现实中一步步打磨出合作的边界与厚度。 今年4月,中欧双方签署《绿色科技合作备忘录》,三年内计划在氢能 ...
“光伏+自然”绘就美丽画卷
人民网· 2025-08-02 22:04
项目概况 - 贝尔维斯光伏电站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投资、中铁建国际投资下属西班牙ACISA公司承建,占地面积约181万平方米,总装机容量达104兆瓦,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2025年3月实现全容量商业运行 [2] - 项目采用"光伏+自然"模式,保留原有放牧生态,施工中通过低震动方式、野生动物通道和河道围网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 [2] - 电站引入无人机巡检系统,结合高清航拍和热成像技术提升故障识别效率,未来计划部署自动清洗设备和除草机等智能化运维装置 [3] 技术合作与产业链影响 - 项目核心设备(光伏组件、逆变器、箱变设备、主变压器)均为中国制造,推动中国新能源技术满足西班牙本地标准并优化成本结构 [4] - 中国企业在技术集成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的优势与西班牙在环保、安全及项目管理体系的成熟经验形成互补,共同推进西班牙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81%的目标 [4] 国际合作模式 - 中企在西班牙能源转型中扮演资金提供者、技术参与者和模式推动者三重角色,双方合作建立"互补与共建"关系 [4] - 项目成为展示中国光伏先进技术的窗口,并对西班牙设备使用标准及产业链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4]
中企投建的西班牙贝尔维斯光伏电站项目添彩绿色合作—— “光伏+自然”绘就美丽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02 21:41
项目概况 - 贝尔维斯光伏电站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投资、铁建国投下属西班牙ACISA公司承建,占地面积约181万平方米,总装机容量达104兆瓦,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2023年3月实现全容量商业运行 [1] - 项目采用"光伏+自然"模式,保留原有羊群放牧功能,通过生态选址、低震动施工、河道围网保护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当地生态的扰动 [1] 技术创新与运维 - 电站引入无人机巡检系统,结合高清航拍和热成像技术提升故障识别效率,响应速度和判断准确率大幅优于传统人力检修 [2] - 计划部署自动化清洗设备、除草机等智能化运维装置,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2] 中欧产业协同 - 项目核心设备(光伏组件、逆变器、箱变、主变压器)均采用中国制造,展现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 [3] - 中国技术标准与西班牙本地规范相互促进,推动产品在满足严苛环保要求的同时优化成本结构 [3] 国际合作意义 - 项目成为中西绿色合作标杆,中国企业在技术集成与产业链整合方面的优势为西班牙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81%的目标提供新动能 [3] - 西班牙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与中国设备制造能力形成"互补共建"模式,推动清洁能源领域深度协作 [3]
专访|在绿色领域与中国合作潜力巨大——访波黑经济学家加夫兰·伊戈尔
新华社· 2025-07-29 13:34
绿色能源合作潜力 - 波黑等西巴尔干地区国家在绿色领域与中国合作具有巨大潜力和战略意义[1] - 中国是全球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绿色能源领域发展迅速[1] - 波黑缺乏风电设备 光伏组件和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 需与中国开展技术合作[1] 合作领域与项目 - 合作方向包括本地生产太阳能和风电设备 发展新能源汽车装配产业 推动智能建筑材料工厂落地[1] - 现有合作项目涵盖清洁煤电厂 风电和水电等绿色项目 已初步展现潜力[1] - 绿色合作有助于波黑扩大就业 提升技术能力和出口能力[1] 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 - 5G网络是绿色能源管理的关键 依赖远程控制系统和数据传输能力[1] - 中国的技术优势能够助力波黑实现绿色转型目标[1] - 波黑需要简化行政程序 精简许可流程 加快绿色项目审批和落地[1] 合作理念与战略意义 - 中国秉持和平合作理念 与部分国家对抗性政策形成鲜明对比[1] - 各国加强合作不仅是经济互利共赢 更是全球安全的重要保障[1] - 绿色合作应成为推动和平与发展的新动力[1]
【环球财经】在绿色领域与中国合作潜力巨大——访波黑经济学家加夫兰·伊戈尔
新华社· 2025-07-29 09:20
绿色能源合作潜力 - 波黑等西巴尔干地区国家在绿色领域与中国合作具有巨大潜力和战略意义[1] - 中国是全球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绿色能源领域发展迅速[1] - 波黑缺乏风电设备、光伏组件和新能源汽车的自产能力 能源转型面临技术短板和资金不足[1] 具体合作领域 - 引入中国企业在本地生产太阳能和风电设备[1] - 发展新能源汽车装配产业[1] - 推动智能建筑材料工厂落地[1] - 合作建设清洁煤电厂、风电和水电等绿色项目已初步展现潜力[1] - 5G网络合作对绿色能源管理至关重要 中国技术优势能助力波黑实现转型[1] 合作效益 - 有助于波黑扩大就业和提升技术能力[1] - 将提升波黑出口能力[1] - 需要进一步简化行政程序和许可流程以加快绿色项目审批落地[1] - 合作体现经济互利共赢和全球安全保障 绿色合作应成为推动和平与发展的新动力[1]
专访丨在绿色领域与中国合作潜力巨大——访波黑经济学家加夫兰·伊戈尔
新华网· 2025-07-29 08:32
绿色能源合作潜力 - 波黑等西巴尔干地区国家在绿色领域与中国合作具有巨大潜力和战略意义[1] - 中国是全球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绿色能源领域发展迅速[1] - 波黑缺乏风电设备 光伏组件和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 需与中国开展技术合作[1] 合作领域与项目 - 合作方向包括本地生产太阳能和风电设备 发展新能源汽车装配产业 推动智能建筑材料工厂落地[1] - 现有合作项目涵盖清洁煤电厂 风电和水电等绿色项目 已初步展现潜力[1] - 5G网络和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对绿色能源管理至关重要 中国技术优势可助力转型[1] 合作效益与推动因素 - 合作有助于波黑扩大就业 提升技术能力并增强出口能力[1] - 波黑需简化行政程序和许可流程以加快绿色项目审批和落地[1] - 中国秉持和平合作理念 与对抗性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合作符合互利共赢和全球安全保障需求[1]
携手共护同一片绿地蓝天(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1 22:47
中欧环境合作机制升级 - 中欧自20世纪90年代将生态环保纳入政府间合作议题,近年高层对话机制持续完善,战略引领作用突出[2] - 第十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于2025年6月13日在布鲁塞尔举行,双方强调在全球生态危机下需加强团结应对[2] - 欧盟提出深化塑料污染治理、无毁林供应链建设等合作,并推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2] 清洁能源技术合作 - 中法核能合作成果显著:大亚湾核电站采用法国技术,台山核电站成为全球第三代核电站建设范例[4] - 中国国家能源集团在希腊投资78.2兆瓦色雷斯风电项目,34台风机成为当地地标[4] - 德国德伦太阳能园区154兆瓦项目采用正泰新能设备,满足6.4万户家庭用电[5] 绿色产业协同发展 - 2025年欧洲智慧能源展上850家中国展商参展,展示大型储能系统、智能电网等技术,参展规模仅次于德国[5] - 比亚迪在匈牙利建整车工厂,宁德时代、远景科技在德、西、匈建设电池生产线,支撑欧洲汽车转型[5] - 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技术和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全球领先,欧盟在绿色监管和金融领域具备优势[6] 多边治理体系构建 - 2024年5月中欧联合举办循环经济转型研讨会,推动生命周期设计、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合作[7] - 中法蓝冠噪鹛保护项目建立遗传资源基因库和种源繁育基地,成为生物多样性治理合作典范[7] - 欧盟通过欧中能源合作平台推进电力市场改革、碳市场联通等制度性合作[7] 全球气候治理影响力 - 英国《金融时报》建议中欧英建立绿色联盟,推动清洁建筑、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关键议题突破[3] - 德国《国际政治与社会》杂志指出中欧已成为全球气候战略关键支点,与中国对话是必要选项[3] - 中欧每年举行部长级能源对话会,形成涵盖政策对接、市场协同的多层次合作体系[3]
一辆公交车,见证中国—中亚向“绿”合作(环球热点)
人民网· 2025-06-27 22:12
中国宇通客车在哈萨克斯坦的市场拓展 - 宇通客车2005年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累计销售超过7700台大中型客车,其中包含大量节能环保的城市公交车 [7] - 2021年与哈萨克技术公司合资建设CKD工厂,年产能达2000台客车和200台工程机械 [7] - 2023年向阿斯塔纳交付224辆公交车,包括20辆18米纯电动客车(该国目前最长车型) [7] 纯电动公交车的运营与技术优势 - 18米车型续航400公里,单次载客150人,四车门设计提升高峰上下车效率 [8] - 12米车型100辆分配至多条干线,每条线路配置10-18辆,缩短发车间隔 [8] - 车辆搭载563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采用热管理、液冷液热技术,零下25℃环境下实现374公里续航并保持车内18-22℃恒温 [9] 基础设施与本地化服务 - 120辆纯电动公交配套50个双枪充电桩,低谷时段3-4小时充满,采用中国标准接口 [10] - 在哈设立8家服务站、1个配件库,中方团队常驻开展技术培训,本地司机已熟练操作18米车型 [10] 绿色转型与社会经济效益 - 每100辆电动公交年减排1.1万吨二氧化碳,等效新增6.5万棵树 [11] - 哈政府将绿色交通列为可持续发展关键,市民对电动公交的环保性能认可度显著提升 [11] - 宇通新能源车在中亚销量约1000台,覆盖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多国市场 [10]
商务部副部长凌激会见中国丹麦商会全国创始会长李曦萌
快讯· 2025-05-20 09:28
中丹经贸关系发展 - 建交75年来中丹经贸关系发展良好 [1] - 丹麦在华企业积极融入中国创新生态 [1] - 中丹企业在医药、电动汽车、交通物流等领域投资合作取得积极成果 [1] 未来合作方向 - 双方坚持以绿色为合作底色 [1] - 以创新为合作驱动 [1] - 推动中丹经贸关系提质升级 [1]
王毅同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会谈
快讯· 2025-05-19 06:40
中丹双边关系发展 - 丹麦是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 两国建交75周年 [1] - 双方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以绿色为引领的高水平互利合作 [1] - 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 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是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经验 [1] 政治与主权议题 - 中方在格陵兰问题上尊重丹麦主权和领土完整 [1] - 希望丹方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支持中方立场 [1] 经贸与投资合作 - 中方愿同丹方坚持双向开放 深化经贸 科研创新 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 [1] - 中国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为丹麦企业创造更广阔发展空间 [1] - 希望丹麦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 透明 非歧视营商环境 [1] 人文交流 - 加强人文交流 通过民间友好累积双边关系正能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