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助农
icon
搜索文档
七叶茄、柿饼冬瓜、苹果青西红柿......京东七鲜上线“老北京味”蔬菜
中金在线· 2025-09-24 07:16
金秋时节,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京东七鲜店里整齐摆放的一批刚上市的北京本地蔬菜,也带来秋日 的盎然生机。这批蔬菜从京郊农田直达货架,以其自然生长成熟、营养丰富、风味浓郁而广受消费者的 喜爱,更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老口味",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味觉记忆。 北京名菜烧茄子的最佳食材七叶茄、瓤沙苹果青西红柿、清爽解腻的柿饼冬瓜……最新登陆京东七鲜的 这批北京蔬菜,很多并非市面上常见的品种,而是曾经几近消失、如今又重新回归的"老口味"。这些名 字,对老北京人而言,是舌尖上的乡愁,是一段段温暖的时代记忆。它们的回归,离不开近十年来北京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对老口味蔬菜品种的系统挖掘与示范推广工作。通过科技助农、生态种植和产销对 接,十余种几乎绝迹的传统蔬菜品种得以重返市场。 除了老口味蔬菜,京东七鲜还同步上新了多款北京地标性农产品。庞各庄沙地红薯得益于特有的沙质土 壤和充足日照,口感软糯香甜,适用于多种烹饪方式,承载秋冬最温暖的美食记忆;怀柔板栗更是长城 脚下自然与人文共同孕育的珍品——千百年来,这些栗树静守山间,承袭传统种植技艺,沐浴优越自然 条件,结出的果实甘甜饱满、内皮易剥、糯香扑鼻,被誉为东方的"珍珠"和"紫玉"。自2 ...
喜迎农民丰收节!南京高淳一农民合作社北京签下5296万元农产品订单
扬子晚报网· 2025-09-23 13:49
公司订单与业务发展 - 公司签订为期一年的农产品供货协议 订单总供应量约1515吨 预计金额达5296万元 [2] - 订单产品包括生态养殖的固城湖螃蟹和特色深加工的蟹虾等水产品 [2] - 该订单是公司与菁锋易多鲜中渔物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十年合作基础上的续签协议 [2] 公司运营模式与技术应用 - 公司采用"稻虾共作"和"蟹螺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 既提升产品品质又减少农业污染 [2] - 在现代种植板块引入智能温控和滴灌施肥等技术 培育精品瓜果蔬菜 [2] - 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纳200余户农户 提供统一种苗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服务 [3] 公司产业链拓展 - 公司从最初的水产养殖发展为集水产养殖 蔬菜种植 食材配送和电商直播的综合性农业企业 [3] - 建设农产品加工车间和研学体验基地 将初级农产品加工成即食型休闲食品 [3] - 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售至全国市场 [2] 行业推广活动 - 2025中国·南京品牌农产品北京推介会作为重要推广平台 展示南京都市现代农业成果 [1] - 推介会通过产品展示 品鉴体验和产销洽谈等环节吸引京津冀地区采购商和经销商 [1] - 展示产品包括固城湖螃蟹和"食礼秦淮"品牌旗下的粮油 果蔬 水产等特色农产品 [1] 社会经济效益 - 公司帮助合作农户实现每户年均增收0.8万余元 [3] - 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3] - 订单成功体现高淳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3]
措姆:用灵芝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国青年报· 2025-09-20 01:04
公司业务与运营 - 公司运营200亩仿野生林下灵芝种植基地和160亩温室大棚种植基地,其中温室大棚包含90个大棚[1][7] - 公司集灵芝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并采用"四个统一"模式(统一提供菌包、培训、技术指导和回收)带动农户种植[2][8] - 公司拥有"贡布阿杰杰博"和"贡布岗"两个品牌,通过线下线上结合方式销售产品[5] - 公司2024年干品灵芝产量达3.5万斤,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9] 市场拓展与销售 - 公司最初以低端线下销售为主,后通过品牌包装和线上渠道开拓市场[4][5] -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方式进行线上营销,最火视频播放量达30多万人次[5][6] - 产品销售范围从林芝扩展至全国市场[6] 种植技术发展 - 种植方式从温室大棚(1.0)进阶到仿野生林下种植(2.0)[6][9] - 仿野生林下种植基地达532亩,分布在7个基地,因自然环境优势(海拔高、温差大、雪水优质)使灵芝肉质更厚实、营养更丰富[9] 社会影响与带动效应 - 带动米林市4个乡镇7个村1000余名村民参与种植,其中直接带动260多户村民形成产业链[2][8] - 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常年用工30多人,高峰期单日用工达100多人[8] - 2019年为7个村种植农户免费提供价值70余万元灵芝菌种[8] - 每年支付村集体土地租金51万元,为7个村集体年分红95万元[9] - 2024年带动村民务工110余人次,助力年增收总额超过400万元[9] 荣誉与认证 - 公司发展为西藏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2023年获批国家级林芝灵芝栽培标准化示范区[8] - 创始人尼玛2021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措姆2024年获"新时代青年先锋"荣誉称号[8][9]
陕西柞水:小木耳撑起亿元级产业
科技日报· 2025-09-05 01:28
在科技部帮扶下,柞水先后引进27个适生菌种,培育出7个本土良种,全县木耳良种覆盖率达 100%。如今,柞水木耳的年种植规模突破1亿袋,品牌价值达53.23亿元。柞水县委常委、副县长王书 华表示,木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质日益提升,已成为柞水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柞水自古以来就有种植木耳的传统,但长期面临技术落后、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2012年, 科技部到此开展帮扶工作后,柞水木耳产业迎来转机。如今,木耳大棚角落的温度、湿度传感器和二氧 化碳浓度监测仪正不停运转,当地种植户通过学习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技术,将小木耳变成了致富大产 业。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禹涵)眼下,正值秋季木耳的种植关键期。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下梁镇西川 村的木耳大棚里,农户们正忙着搬运菌包、悬挂菌袋。 ...
科技助农迎丰收 现代农业创新机
新华社· 2025-09-04 09:43
农业科技应用 - 无人机吊运技术用于竹笋运输 提升山区农产品运输效率 [1] - 现代化种养殖技术广泛应用 助力农民增收 [1] - 新型农业合作模式推广 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1] 农产品收获季 - 初秋时节各地农产品集中收获 进入丰收期 [1]
多视角解码节令之美 是守护,也是敬畏、更是传承……
央视网· 2025-08-23 09:25
农业科技与现代化 - 四川泸州泸县采用中稻+再生稻"一种两收"模式 农机选用39厘米折叠履带保护稻桩 [8] - 合江县合作社使用无人机运输稻谷 每趟载重40至60公斤 泸州2024年水稻种植面积超200万亩 [10] - 现代水稻亩产单季达1200公斤以上 农学家通过育种和栽培技术创新支撑粮食安全 [25] 水稻历史与文化遗产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2000多年前金黄色稻谷 国内汉墓保存最完好的稻谷遗存 [13][15] - 浙江良渚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炭化稻谷(距今5300-4300年)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发现6500年前水稻 [19][21] -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发现7400年前炭化稻粒 道县玉蟾岩出土12000年前人工栽培稻标本 [21] 农业生产与经济效益 - 分宜县千亩菱角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预计2025年产菱角200万斤 [39] - 菱角基地带动1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 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 [39] - 历代水稻亩产数据: 汉代125公斤 唐代172公斤 宋代190.5公斤 元代190.5公斤 明代184公斤 清代187公斤 [21] 地方特色农业 - 云南西盟县发展稻田养鸭模式 处暑时节制作全鸭宴(黄焖鸭/凉拌鸭/烤鸭等)滋补身体 [28][31][33] - 江西新余分宜县发展千亩菱角种植 采菱人水下采收形成特色农业景观 [35][37]
泸州古蔺:4500余亩高粱丰收 科技助农增收成效显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02:49
高粱种植规模与品种 - 泸州市古蔺县永乐街道高粱种植面积达4500余亩 主要品种为宜糯红4号和郎糯红20 [1][3] 生产技术与管理 - 政府统一提供种子和病虫害防治农药 对集中成片区域采用无人机统防统治提升田间管理效率 [3] - 通过科学育种和无人机植保等科技手段实现亩产约400斤 [3] 收购与价格保障机制 - 所有种植户与郎酒公司签订收购合同 以3.75元/斤保护价收购 [3] - 政府对向郎酒公司出售高粱的农户额外给予0.25元/斤补助 实际收购价达4元/斤 [3] 经济效益表现 - 种植大户承包200亩土地 实现总收入约32万元(200亩×400斤/亩×4元/斤) [3] - 科技赋能与政策保障使种植户收入显著增加 单个大户增收超30万元 [3] 产业支持措施 - 村两委主动腾出活动室院坝解决农户晾晒场地不足问题 [3] - 干群同心协作保障粮食收成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4]
唯一桥路断了!从化区急调5台无人机抢运万斤荔枝
南方农村报· 2025-08-07 06:02
唯一桥路断了! 从化区急调5台 无人机抢运万斤 荔枝_南方+_南 方plus 8月7日,连日暴 雨稍歇。广州从 化温泉镇桃莲村 通往荔枝基地的 唯一桥梁在早前 的暴雨中被拦腰 冲毁。湍急水流 阻断了运输通 道,而枝头上, 全省最晚熟的双 壳槐枝荔枝正迎 来最后采收期 ——超过一万斤 鲜果亟待抢收, 果农心急如焚。 南方农村报记者 在现场看到,如 今水流还比较湍 急,通往荔枝基 地的路只剩一条 泥泞小路,无法 通车。"要绕 路,又远又难 走。靠人力挑出 来基本不现 实。"桃莲村党 总支部负责人李 锡环告诉记者, 现在还未采摘的 荔枝都已经成 熟,要尽快采 摘,加之下雨后 荔枝品质无法保 证,抢收更加紧 迫。 面对修桥无望的 困境,常规运输 已成不可能的任 务。从化区果断 启动非常规方 案,紧急协调南 方电网广东广州 从化供电局,迅 速调集5台工业 级无人机投入抢 险运输。通过无 人机挂载运输 篮,将一筐筐新 鲜的荔枝从荔枝 基地安全运送到 对岸,再由地面 人员接力转运至 冷藏车。今日, 这条临时开辟 的"空中走廊"已 成功将首批5000 斤新鲜荔枝抢运 出村,大大缓解 了果农的燃眉之 急。 据温泉镇最新统 计, ...
科技搭台 直播拓市 湖南凤凰特色农产品“出山进城”
农业技术推广 - 凤凰县农业农村局邀请农业农村部和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荞麦专家开展技术培训 重点讲解苦荞栽培技术要点包括轮作模式(与马铃薯/烤烟/玉米轮作或与猕猴桃/吊瓜套种)和播种规范(深度2-3厘米 春播3月中下旬 秋播8月中下旬)[1] - 采用"课堂+田间地头"模式在新场镇、水打田乡、廖家桥镇等乡镇开展点对点培训 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1][2] - 科技小院技术员在猕猴桃园使用土壤养分速测仪进行果树诊断 农户按标准化规程进行苦荞管护[2] 产品营销创新 - 通过助农直播活动推广特色农产品 在从文广场和新场镇合水村展示苦荞系列产品(苦荞米/苦荞面/苦荞茶)及湘西黄牛肉、猕猴桃果脯、蜂蜜柚子茶等[1] - 创新推出"苦荞美食工坊"体验活动 让游客参与苦荞面点制作和苦荞茶/又见凰茶/雪茶配制 直接培育消费群体[2] - 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印刷宣传资料 在湖南凤凰第二届荞花节、游客服务中心、酒店等场所发放以提升产品知名度[2] 特色产业体系 - 以苦荞、猕猴桃、雪茶、湘西黄牛肉为核心特色农产品 形成种植(苦荞/猕猴桃/雪茶)与养殖(黄牛)相结合的农业产业架构[1][2] - 通过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水平 电商直播拓展市场渠道 品鉴体验强化消费认知 多元化举措推动农产品"走出大山"[2] - 产业链覆盖种植(苦荞地/猕猴桃园/雪茶基地)、加工(苦荞系列食品/果脯/茶饮)和销售(直播/展销/体验)全环节[1][2]
大学生“智囊团”就位! 华师学子赴地豆镇开展科技助农实践
南方农村报· 2025-07-23 09:36
核心事件 - 华南师范大学"云栖豆乡"青年大学生突击队于7月18日至21日赴肇庆四会市地豆镇开展科技助农实践活动[6][7][12] 科技赋能农业 - 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农场实现300亩凤梨园的花期精准调控 成功错峰上市并大幅提高市场收益[20][21][22] - 省农科院特派员现场指导乡村风水塘水体修复研学活动 解析生态智慧[16][17] - 团队全面学习农业养殖、种植、环境修复及景观美化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17][18] 特色产业调研 - 突击队聚焦三大特色产业 包括凤梨种植、夜香花种植及非遗彩明窑[19][20][24] - 程晖农业合作社夜香花种植基地采用科学种植模式 队员尝试通过直播电商开拓线上市场[24][25][26] - 彩明窑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团队探讨将其创新融入"百千万工程"的可行途径[27][29][30] 实践成果 - 团队在四天内开展生态修复研讨、科技应用调研及非遗文化对话[32][33][34] - 实践活动获得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帮扶项目大力支持[15] - 通过"科技+生态"模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