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

搜索文档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双节”上新 多维活动引客探寻海洋文化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2:01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双节"上新 多维活动引客探寻海洋文化 编辑:熊思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中新网天津9月26日电 (记者 周亚强)记者26日从中新生态城管委会了解到,国庆中秋"双节"黄金周将 至,生态城联动多方策划了四大板块30余项特色活动。其中,国家海洋博物馆推出"演出+互动""线上 +线下"多维度文旅产品,吸引游客深度体验海洋文化魅力与内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节假期间,国家海洋博物馆11个常设展览正常开放,涵盖海洋自然、海洋人文、海洋科技等主题。同时 推出的多个临时展览进一步丰富游览内容,包括展现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的"自然之美——威廉·莫里斯 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呈现抗战学术救国的"民族之光——西南联大抗战大后方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特 展",利用数字光影还原古蜀文明的"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以及"中国海洋民族文化 展""寒武纪的黎明——澄江生物群与生命多样性起源"等。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为增强互动性与节日 ...
声势浩大的开渔节传统味道足,泉州八百年渔港已悄悄变样
第一财经· 2025-08-24 08:55
渔业基础设施升级 - 祥芝国家中心渔港可同时停靠千艘渔船 是中国五大一级渔港[6] - 671艘远洋渔船参与开渔 每艘船价值千万以上[3] - 渔船配备GPS 雷达和自动化捕捞系统 实现全面智能化升级[8] 区域经济产业规模 - 石狮年销售超过11亿件服装至全球 形成千亿服装产业[12] - 祥芝港拥有近800年历史 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站点[6][13] - 泉州是2024年中国万亿城市中增长最快的城市[10] 文化赋能产业转型 - 开渔节带动海洋文化焕发新活力 吸引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聚集[5] - 巴浪鱼咖啡馆改造废弃凿冰室 获第三届"筑事奖"年度建筑奖[17] - 发起"渔女共创共益"项目开发渔网编织产品 提升女性手艺经济可持续性[19] 文旅融合发展 - 沿海东大垵改造工程将滩涂坟茔变为花丛 建成瞰湾步道和文旅集群[20] - 泉州时尚周秋冬大秀将在海上搭建T台 以灯塔为起点深入大海[20] - 巴浪鱼咖啡馆成为文艺打卡地 通过咖啡媒介传播渔港生活文化[15][17] 传统与现代融合 - 保留明代古籍记载的港岸长3公里 海岸线长12.9公里的地理特征[6] - 非遗表演泉州刣狮与现代化渔船阵列形成文化呼应[3] - 渔船从木质手动操作升级为数百吨重自动化捕捞系统[8]
泉州开渔文旅消费季丨来台商区,赴一场海鲜盛宴!
搜狐财经· 2025-08-23 08:30
开渔节活动 - 2025年滨海消费季开渔海海季系列活动于8月16日至8月31日在台商投资区欧乐堡、玉沙湾、月亮湾、龟山湾举行 [21] - 活动包括欧乐堡烟花啤酒季设立海鲜美食长廊并配套城堡烟花秀、星空无人机表演、夜场电音派对等20余项特色项目 [21] - 玉沙湾潮渔市集打造海洋主题市集并融入开渔元素 [22] - 月亮湾星空烟火烧烤活动提供现捞海鲜烧烤和闽南风味肉串并配套篝火音乐会及烟花表演 [23] - 龟山湾组织亲子赶海活动结合潮汐时间捕捞贝类、螃蟹等海洋生物 [24] 文化传承与伴手礼 - 非遗潮玩海湾记忆文化传承系列活动同期开展高甲戏、南音、木偶戏等非遗表演并设置漆线雕、影雕体验项目 [25] - 组织非遗快闪演出并推出特色海味伴手礼同时安排大巴带游客体验渔村开渔活动 [25] - 渔味台商伴手礼设计大赛于8月16日至9月30日举办面向全国征集海洋文化主题设计作品涵盖食品包装、文创工艺品及非遗衍生品 [26][29] - 大赛配套设计师采风团组织实地考察渔村和品尝海鲜以激发创作灵感 [29] 旅游景点资源 - 海丝艺术公园拥有异域风情雕塑与景观 生态公园提供林木花海及草坪休闲空间 百崎湖以静谧湖景和黄昏帆影闻名 [31][35] - 月亮湾具备弧形沙滩和清澈海水适合亲子嬉戏 玉沙湾以细腻白沙和白色帐篷营造文艺氛围 龟山湾保留自然礁石海岸风貌 [35][38] - 浮石营地位于张坂镇浮山村提供山海露营体验结合大海与自然治愈元素 [40][41][45] - 洛阳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跨洛阳江连接13000亩泉州湾河口湿地及红树林栖息地 每年吸引数万候鸟过冬 [42][44] 海鲜餐饮服务 - 码头海鲜集市提供刚上岸的鲜活渔获包括虾蟹及银光海鱼 [6][7][11] - 推荐淑芬大排档、南堤海鲜馆、观潮海鲜阁等7家餐厅提供白灼、爆炒、椒盐等海鲜烹饪方式 [16][19] - 大排档老板人均海鲜魔术师确保海鲜不踩雷和味蕾巅峰体验 [16][19]
福建省海洋文化交流暨海洋渔业招商对接活动在东山成功举办
新华网· 2025-08-21 05:01
活动概况 - 福建省海洋文化交流暨海洋渔业招商对接活动于8月15日至17日在漳州市东山县举办 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和漳州市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1] - 活动以"文化兴海 向海图强"为主题 包含海洋文化新书发布 主题路线发布 项目签约和主题演讲等环节[3] 产业合作成果 - 活动现场成功签约10个海洋渔业项目 总金额达21.6亿元[3] - 招商对接活动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东山县凭借区位 资源 服务和产业优势吸引关注[3] 文化推广举措 - 《丝路帆歌——东南海洋文明简史》新书发布 系统梳理东南沿海海洋文明历程[3] - "中国国家地理·寻美中华 2025年福建海岛行"主题路线发布 串联东山岛 漳浦南碇岛 福鼎嵛山岛等特色海岛[3] 区域发展优势 - 东山县拥有181公里海岸线和多个月牙形海湾 正在推进蓝色崛起战略[4] - 当地重点发展新型工业 文旅融合和海洋经济 建设海洋生物科技园 临港经济产业园和中菲经贸创新示范园区[4] 学术交流内容 - 专家学者围绕海洋强国战略 滨海人民生活特质和海洋经济发展等主题发表演讲[5] - 探讨海洋文化赋能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 为福建向海图强提供历史镜鉴与现实启示[5] 活动影响 - 活动推动海洋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 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7] - 福建省将持续探索运用海洋文化为海洋经济和海洋旅游赋能 推进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7]
滨海湿地尽显生物多样性之美 “生态名片”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央视网· 2025-08-21 02:10
自然资源与生态特征 - 江苏海岸线总长度约954公里 由河沙冲积形成广袤滩涂和滨海湿地[1] - 盐城海岸线占全省61% 包含滩涂 湿地 森林复合生态系统及麋鹿 候鸟 海洋生物多样性[1] - 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为全国最大沿海平原森林 由海洋沉积地经人工造林形成 占地6.8万亩[10] - 条子泥湿地为全球最大潮间带湿地 拥有414种可监测鸟类及丰富底栖生物资源[12][16] 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 通过退渔还湿 恢复水生植被 清理海洋垃圾改善湿地和海洋生态环境[3] - 大丰区建设20公里观海廊道 整合海湾滩涂与动植物资源形成生态景观[3] - 麋鹿保护区拥有全球最大种群 超850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完成自然繁衍[6] 旅游开发与市场表现 - 打造日出海湾 麋鹿保护区 森林滑梯 玻璃栈道 观光火车等多类型海洋文化打卡点[4][10] - 黄海森林景区今年入园游客同比增长超10% 生态绿岸吸引客流增长[12] - 条子泥湿地结合鸟类标本馆与实地观测 成为生态研学天然课堂[16] 区域协同与生态价值 - 黄海候鸟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 实现人类 候鸟与海洋生物和谐共生[8] - 潮间带湿地通过涨落潮形成底栖生物链 支撑候鸟迁徙食物供给[14]
兴农评丨开渔节,一场海洋文旅盛宴
南方农村报· 2025-08-16 09:35
核心观点 - 广东开渔节已从传统渔业活动演变为综合性海洋文旅盛宴 融合文化体验与经济活动 显著推动当地旅游收入和海洋经济发展 [11][21][22] 开渔节活动规模与形式 - 阳江海陵岛开渔节涉及3400余艘渔船参与出海仪式 [7][8] - 茂名博贺渔港举办祭海仪式 包含面向大海鞠躬献祭等传统民俗活动 [9][10] - 活动形式包括沙滩音乐节、夜光风筝嘉年华、烟花秀及万人海鲜宴等文旅融合项目 [14][15][16][17] 文化传承与社会影响 - 开渔节展示咸水渔歌、鳌鱼舞、高脚狮等非遗项目 促进疍家文化传播 [17][18] - 年轻游客通过拍摄民俗表演间接参与海洋文化传承 [18][19] - 传统祭海仪式体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智慧 而非原始崇拜 [10] 经济效益与行业带动 - 阳江开渔节预计每日吸引10万游客 旅游收入超2亿元 [20][21] - 游客涌入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繁荣 [19][21] - 以节促旅、以旅兴商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推动广东沿海经济发展 [21][22]
蔡晃:全方位提升海洋文化影响力
经济日报· 2025-08-13 23:51
海洋文化战略定位 - 海洋文化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海洋安全 海洋经济和海洋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资源禀赋 [1] - 海洋文化具有兼容并蓄 包容创新的特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可发挥多方面重要作用 [1] 文化传承与价值 - 海洋文化承载中华民族海洋精神 传承弘扬有助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增强文化自信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 - 海洋文化蕴含创新精神和开拓基因 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优化文化产品供给并赋能社会发展 [4] 经济赋能作用 - 海洋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 低能耗和低污染特点 可优化产业结构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1] - 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 工业 农业 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衍生节庆活动 科普研学 健康养生 文创产品和文艺作品等新业态 [1] - 通过文化IP提炼 产品包装设计创新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品质保障的品牌矩阵 [3] 产业融合路径 - 系统性挖掘海洋文化当代价值 与海洋生物医药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智慧海洋等新兴领域形成良性互动 [3]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元宇宙和VR等科技手段推出文创产品 鼓励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海洋元素融入建筑装饰和时尚服饰领域 [3] - 开发"海丝+陆丝"文旅线路 设立海洋产业协作区 促进海洋产业对接与人才流动以打造海洋文化经济带 [4][5]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 - 通过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平台讲好中国海洋故事 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互鉴 [2] - 深化沿海城市间交流互动 推动区域间产业互联互通 扩大"蓝色朋友圈" [2][4] -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区 构建"文化+贸易"新业态 [5] 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 弘扬海洋生态文化可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2] - 在海洋生态保护中践行"和合共生"理念 通过科学治理和国际合作实现生态环境修复 [5] - 福建等地实施"碧海"工程 在海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形成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5]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 完善"文化+科技+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系统性布局海洋交叉学科建设 [4] - 开发"海洋+人工智能"和"海洋+大数据"等融合课程 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4] - 通过文化旅游节 体育赛事和传统技艺展示等活动让海洋文化融入社会生活 [4]
全方位提升海洋文化影响力
经济日报· 2025-08-13 22:23
海洋文化战略定位 - 海洋文化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资源禀赋 [1] - 海洋文化具有兼容并蓄 包容创新的特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多方面重要作用 [1] 传统文化传承价值 - 海洋文化承载中华民族海洋精神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途径 [1] - 传承海洋文化有助于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基因 增强文化自信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 经济产业发展作用 - 海洋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 低能耗 低污染特点 可优化产业结构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1] - 促进文旅与工业 农业 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衍生节庆活动 科普研学 健康养生 文创产品等多业态 [1] - 系统性挖掘海洋文化当代价值 与海洋生物医药 工程装备制造 智慧海洋等新兴领域形成良性互动 [3] 文化产业创新举措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元宇宙 VR等科技手段推出文创产品和文艺作品 [3] - 鼓励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海洋元素融入建筑装饰 时尚服饰等领域 [3] - 通过提炼文化IP和创新产品包装设计 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品质保障的品牌矩阵 [3] 社会发展赋能路径 - 挖掘海洋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基因 推动传统海洋文化创造性转化 [4] - 完善"文化+科技+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开发海洋+人工智能 海洋+大数据等融合课程 [4] - 通过文化旅游节 体育赛事 民俗技艺展示等活动让海洋文化融入社会生活 [4] 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 以跨区域海洋文化交流为纽带 推动多层次合作和资源互通 [4] - 开发海丝+陆丝文旅线路 设立海洋产业协作区 促进产业对接与人才流动 [5] -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区 构建文化+贸易新业态 [5] 生态环境治理联动 - 弘扬海洋生态文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2] - 在海洋生态保护中践行和合共生理念 通过科学治理和国际合作实现环境修复 [5] - 福建实施碧海工程 在海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形成可推广经验 [5] 国际交流与合作 - 通过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平台讲好中国海洋故事 增进文化交流互鉴 [2] - 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海洋秩序 助力解决全球海洋治理难题 [2] - 总结海洋治理中国方案 为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贡献智慧 [5]
恩平横陂镇有座“农耕文明馆”
南方农村报· 2025-07-03 08:34
农耕文明馆概况 - 农耕文明馆于7月1日在江门恩平市横陂镇横东村揭幕 [2] - 馆内陈列300多件征集自横陂镇及邻近乡村的明清时期农耕物件 [2][3] - 展馆以"山海耕读"为核心主题 融合海洋文化与农耕传统 [4][5] 展馆特色与展品 - "农耕记忆"展区陈列清代木质犁耙 铁锄等传统农具 [6][7] - 灌溉工具亮点为东汉发明的龙骨水车 其链轮传动原理仍应用于现代疏浚机械 [9][10][11] - 加工工具包括石磨 风谷机 砻等器具 展示传统粮食加工流程 [12][13][14] - 渔业工具展区陈列渔网 蟹笼 蚝耙等渔具 体现"耕海牧渔"特色 [15][16] 文化传承与产业规划 - 展馆定位为文化展示窗口与传承教育基地 [17] - 横陂镇探索"传统+科技"路径 与电商平台合作打造"镇海湾"农产品品牌 [18][19] - 计划将展馆升级为集文化展示与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复合空间 [19][20]
海洋文化与文学系列活动开幕|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08 12:42
海洋文化与文学系列活动 - 活动于6月8日在海南大学举行 作为第17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配套活动 主题为"新海洋 新生态 新美学"2025第三届新时代海洋文学学术会议 [3] - 活动由自然资源部 中国作家协会等多家机构联合主办 旨在落实文化强国 海洋强国战略 推动海洋文化的文学转化 [3] 学术机构授牌仪式 - 开幕式上为多个海洋文化学术研究机构举行授牌仪式 包括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考古研究会 海南大学海洋强国研究院等 [5] 海洋文学成果发布 - 活动发布中国海洋文学年度榜 43部海洋文学著作和研究作品上榜 [8] - 三部海洋文学作品《岛屿的肖像》《岛》《装满一本海》在会议现场举行首发式 [8] 主旨报告与学术研讨 - 专家学者围绕"建设海洋文化强国" "中华文明视域中的海洋文学"等主题作主旨报告 [8] - 会议期间举行发展具有时代特点海洋文化座谈会和第三届新时代海洋文学学术会议 专家学者发表学术报告并提出"十五五"时期海洋文化建设建议 [11] 参会机构与人员 - 会议为期两天 参会者来自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 以及沿海省市海洋主管部门代表 海南作家 文学工作者 高校师生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