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基建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新基建:解密中科曙光的“算力+数据”开放之路
观察者网· 2025-09-26 05:4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人工智能正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但面临算力资源无法高效协同和数据价值孤岛两大难题[1] - 算力基础设施存在"烟囱式"壁垒 导致社会资源巨大浪费并制约AI产业整体效能提升[1] - 产业界需要超越单纯产品销售思维 转向更高维度的生态构建模式[1] 公司战略举措 - 中科曙光联合产业链二十余家合作伙伴共同发起"AI计算开放架构"倡议 旨在打造类似"安卓模式"的生态系统[2] - 该架构涵盖部件级、系统层、基础设施层、软件层和数据集五层全方位开放体系[2] - 在部件层推动接口与协议标准化 实现GPU、NPU等异构算力即插即用[2] - 在软件层构建统一编程环境与算子库 实现"一次开发 处处运行"[2] - 公司角色从算力硬件供应商升级为AI产业生态构建者和引领者[3] 数据开放计划 - 子公司中科天机发布"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共享计划" 开放覆盖全球12公里和中国区域3公里分辨率的气象数据[4] - 数据集包含超过160项气象要素 提供长达15天逐小时高精度预报数据[4] - 数据源自自主研发的全球-区域一体化数值模拟系统 成功解决全球气象界"灰区"难题[5] 生态协同效应 - 中科曙光AI超集群为气象模型提供强大算力支持 实现顶尖算力催生顶尖数据的协同效应[5] - 开放数据在能源电力、航空安全、现代农业、金融保险等行业产生巨大"涟漪效应"[5] - 开放架构成为能持续产生高价值数据并激活行业创新的价值倍增器[5] 战略定位与影响 - 公司构建从硬件提供到生态构建的升级路径 形成紧密咬合的生态闭环[6] - 通过AI计算开放架构整合产业链 打造世界领先的算力底座[6] - 支撑生态伙伴产出世界一流高质量数据集 共同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6] - 公司担当AI时代生态"架构师"和产业"引领者"角色 为数字新基建提供坚实基础[6]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其中包含着哪些“秘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3 03:55
公司愿景与战略方向 - 公司通过整合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和大规模制造能力加速世界向可持续富足转型 [2] - 公司使命为大规模制造实体产品并改善生活 将AI融入物理世界包括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系统和人形机器人 [3] - 公司宗旨在于通过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方式创造更理想的物质世界 提升制造能力与AI自主能力相结合推动全球共享经济增长 [4] 技术布局与产品创新 - 公司构建AI+物理世界协同网络 包括高阶自动驾驶FSD、Dojo超级计算机和擎天柱人形机器人Optimus [5] - FSD通过对千万英里路测数据持续学习优化 向全自动驾驶目标迈进 [5] - Dojo超级计算机算力达1.1EFLOPS 可快速处理海量数据提升AI模型训练效率 [5] - 擎天柱机器人专注于解决重复性危险性劳动 已在工厂搬运物料并在餐饮服务行业崭露头角 [6] - Powerwall家庭储能系统可储存太阳能电力 保障日常供电需求 [6] - Megapack储能机组每台存储超3.9MWh能源 满足3600户家庭一小时用电需求 [6] - 虚拟电厂网络将分散电池组连接形成电网缓冲池 在加州试点中显著缓解供电压力 [7] 商业模式与收入结构 - 公司通过Robotaxi共享网络和AI技术授权开辟高利润率软件收入来源 [8] - Robotaxi基于全自动驾驶车队 采用订阅制或按次付费模式 预计2030年相关收入占比达30% [8] - 开放Dojo算力平台和FSD算法授权 与物流出行等行业合作伙伴形成互利共赢生态系统 [8]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公司技术发展从单一产品创新转向系统能力整合 遵循增长无限理念突破传统商业限制 [9] - AI与物理世界融合需跨越算法理论、硬件工程、法规适配等多重关卡 [9] - 科技创新成为解决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等全球挑战的关键力量 [10]
GDP能掺水,发电量不会撒谎!七月中国用电超过1万亿度,人类首次!
搜狐财经· 2025-08-25 10:12
全社会用电量创新高 - 2025年7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 首次单月突破万亿千瓦时 为人类历史首次[1] - 单月用电量相当于东盟10国近7亿人口全年用电量总和[1] - 用电量被视为反映经济真实活力的核心指标 较GDP统计更具实时性和真实性[1] 分产业用电增长结构 - 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2% 主要源于农业电气化转型 包括大棚温控和智能灌溉设备普及[3] - 第二产业用电量达5936亿千瓦时 占总量半数以上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表现突出 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量暴涨25.7%[3] - 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10.7% 受暑期消费场所人气旺盛及数字新基建推动 5G基站、云计算中心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成为用电新增长点[5] 居民用电特征分析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8% 河南、陕西、山东等省份增速超30%[7] - 空调普及率提升及智能家居设备增加推动用电需求 反映生活水平实质性提高[8] - 极端天气虽带来用电压力 但体现居民通过电力改善生活舒适度的能力提升[9] 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 7月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占比接近25%[11] - 2018年南方五省区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已达44.4% 远超当时全球平均27%的水平[11] - 新能源占比提升降低单位用电污染排放 支撑用电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同步实现[11] 全球电力市场地位 - 2022年中国发电量超过美国和欧洲总和[12] - 德国全年发电量5773亿千瓦时 低于中国内蒙古、山东、广东、江苏任一省区发电量[12] - 2023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2.2% 中国贡献6.9%的增长 几乎拉动全球全部增量[15] 未来用电趋势展望 - 预计2030年中国年用电量将超13万亿千瓦时 保持稳定增长[17] - 传统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长放缓 高端制造和数字经济产业用电效率提升 单位用电创造GDP更高[17] - 用电结构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体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模式[18]
即时零售大战:从流量争锋到数字基建的终极对抗
第一财经· 2025-08-24 12:35
行业竞争态势转变 - 本地生活竞争从用户规模转向数字基建效能与生态韧性的终极较量 [1] - 即时零售战争从流量战全面转向以智能算法、云端协同、物联网为核心的数字新基建深层对抗 [1] - 平台间较量重点转向物联网节点部署、实时数据处理能力和分布式仓储调度等基础设施坚固性与延展性 [1] 美团竞争优势分析 - 美团通过多年运营将"点外卖/买万物"深植为用户肌肉记忆,形成高频刚需场景下的结构性壁垒 [2] - 美团生态天生为近场打造,具有高度内聚性,数据中台、实时调度系统和骑手网络高度协同 [5] - 美团APP作为统一终端,依托统一中台、本地商户生态和运力网络形成结构性优势 [5] - 美团算法精度、响应速度和系统鲁棒性构筑了较高的数字壁垒,这种原生一致性与韧性难以短期复制 [5] 阿里巴巴面临挑战 - 阿里试图以补贴重塑用户已被美团塑造的路径依赖,本质上是以资本冲击用户习惯与认知结构 [2] - 阿里面临艰巨的系统融合之战,需将远场电商与近场零售进行底层重构和数字化整合 [4] - 淘宝与淘宝闪购仍处于系统割裂状态,淘天海量非标品商品难以迅速转化为即时零售有效供给 [4] - 非标品的库存管理、仓储逻辑与生鲜快餐截然不同,数字化融合难度极大 [4] - 阿里需依托智能算法和中台能力,扎实推进数字基建,将传统电商能力下沉至即时零售末梢神经 [4] 市场竞争本质 - 终极竞争是用户时间、行为与认知的争夺,比市场份额更具根本性 [2] - 消费者心智未固、格局重塑之际,静态防御背离了市场经济核心逻辑 [2] - 所有垄断终将被创造性破坏瓦解,经济系统内在的动态博弈永不终止 [2] - 企业需要跳出GMV迷思,转向以用户时长、频次与情感连接为核心构建数字生态 [2] 数字基建演化意义 - 高强度竞争成为中国商业极致演化的独特土壤,淬炼成型的数字基建能力具备对外输出强大势能 [6] - 极致竞争是内生创新的核心引擎,当内卷压力逼近临界时更可能发生颠覆式创新 [6] - 源自中国的即时零售模式正系统性落地中东、东南亚等市场,是以数字基建能力为内核的生态输出 [6] - 数字化根本在于对实体资源的深度融合与重塑,将线下生态转化为平台的活态数字基础设施 [7] 经济发展视角 - 零售勃兴必须与高质量发展同频,民营经济的敏锐与活力是优化资源配置、响应需求脉动的微观基石 [3] - 市场经济是动态演化进程:只有中转站没有终点站,没有护城河只有创新河 [3] - 万亿赛道重塑国民消费行为,是中国经济通过干中学实现全要素生产率跃升的生动写照 [3]
世纪互联上涨4.22%,报7.65美元/股,总市值20.58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22 13:52
股价表现 - 8月22日开盘上涨4.22%至7.65美元/股 成交额99.54万美元 总市值20.58亿美元[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6.8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20.26%[1] - 归母净利润-2.49亿人民币 同比恶化102.28%[1] - 基本每股收益-0.16人民币[1] 业务规模 - 在全国30多个城市运营超过50座数据中心[2] - 基地型业务容量超480MW 城市型业务机柜数超52000个[2] - 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核心区域的数据中心集群[2] 战略合作 - 作为微软战略合作伙伴 国内独家运营Microsoft Azure、Microsoft 365等云服务[2] - 服务全球超6000家优质企业客户 含近百家行业领军企业[2] 公司定位 - 中国首家美股IDC上市公司 科创型数字新基建龙头企业[1] - 国内唯一同步发展"基地型+城市型"IDC业务的头部企业[1] - 提供数据中心、智算中心、混合云等数字基础设施综合解决方案[1]
贵州智造新引擎:数字新基建如何赋能产业升级?
环球网· 2025-08-21 07:01
核心观点 - 贵州依托数字新基建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通过智慧物流、智能工厂和新能源汽车生态圈等案例体现数字化对产业升级的赋能效果 [1][3][4] 贵州磷化集团智慧物流 - 构建双通道三港口智慧物流体系 实现磷产品出口与硫磺进口的多式联运调度 [1] - 磷硫对调模式每年节省制造业物流成本超4000万元 [1] - 计划升级物流系统 通过大数据算法优化供应商选择、智能调度和运力组织决策 [3] 贵阳海信智能化转型 - 生产车间实现高度自动化 覆盖24至85英寸液晶电视全流程生产 [3] - 2016年推进智能化转型后通过智能制造能力三级认证 [3] - 7年间年产量从190万台增至332万台 年产值从65亿元增至95亿元 [3] 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 - 智能生产体系支持每1分多钟下线一辆新车 银河E5纯电SUV上市20天交付破万 [3][4] - 截至2024年7月银河E5全球销量突破15万辆 [4] - 自研神盾电池项目10个月投产 带动40余家零部件企业集聚 本地化配套率达48% 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 [4] 数字新基建支撑体系 - 贵州人工智能昇腾云适配中心牵引60余家企业形成训练在贵州、推理在全国模式 适配验收率100% [4] -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推出939个高质量数据集 应用于医疗和工业领域 [4] - 数据开发加工基地研发AI自动标注技术 提升数据标注精度与效能 [4]
世纪互联上涨5.42%,报8.17美元/股,总市值21.98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19 14:16
股价表现与财务数据 - 8月19日盘中股价上涨5.42%至8.17美元/股,成交额585.69万美元,总市值21.98亿美元 [1]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总额22.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34%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2.38亿人民币,同比扩大27.03% [1] 公司业务概况 - 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首家美股IDC上市公司,采用"基地型+城市型"双业务模式 [1] - 在全国30多个城市运营超50座数据中心,基地型容量超480MW,城市型机柜数超52000个 [2] -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形成规模化数据中心产业集群 [2] 战略合作与客户基础 - 作为微软战略合作伙伴,在国内运营Microsoft Azure、Microsoft 365等国际水准云服务 [2] - 服务全球超6000家优质企业客户,包括近百家行业领军企业 [2] 信息披露安排 - 预计于8月26日(美国当地时间)披露2025财年中报 [1]
中金基金王阳峰:当前可重点关注三类结构性机会
中证网· 2025-08-19 14:04
核心观点 - 当前重点关注三类结构性机会 包括低利率时代下拥有持续收益的优质红利类资产 景气度较高的细分产业链 受益于经济增速恢复的核心资产 [1] - 2025年下半年 AI算力 通信基建 创新药 设备更新等主线机会值得关注 [1] 市场表现与估值水平 - A股交易活跃度自去年9月24日以来维持在较高水平 各指数有不错表现 [1] - 市场目前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估值 市场情绪较好 估值计入了对未来良好预期 [1] - 随着市场基本面持续改善 估值有望趋向合理 [1] 细分板块投资机会 - AI与算力产业链有市场需求爆发和技术迭代加速支撑 [1] - 通信与数字新基建有政策驱动和技术升级双重利好 [1] - 创新药正处于一轮创新周期 [1] - 设备更新与高端制造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推动 [1]
世纪互联上涨2.06%,报7.93美元/股,总市值21.33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18 13:53
股价表现与财务数据 - 8月18日开盘股价上涨2.06%至7.93美元/股 成交额65.17万美元 总市值21.33亿美元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总额22.46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8.34%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2.38亿人民币 同比扩大27.03% [1] 公司运营规模 - 在全国30多个城市运营超50座数据中心 基地型业务容量超480MW [2] - 城市型业务运营机柜数超52000个 [2] -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形成规模化数据中心集群 [2] 业务与服务能力 - 提供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网络及云计算综合解决方案 [1] - 作为微软战略合作伙伴 国内运营Microsoft Azure等国际水准云服务 [2] - 为全球超6000家优质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含近百家行业领军企业 [2] 公司背景与定位 - 成立于1996年 中国首家美股IDC上市公司 [1] - 国内唯一"基地型+城市型"IDC业务同步发展的头部企业 [1] - 打造具有核心技术、超大规模运营能力的数字基础设施平台 [1] 信息披露安排 - 预计8月26日披露2025财年中报(美国当地时间) [1]
世纪互联上涨2.06%,报8.175美元/股,总市值21.99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14 15:02
股价表现与财务数据 - 8月14日盘中股价上涨2.06%至8.175美元/股 成交额1053.46万美元 总市值21.99亿美元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季度收入22.46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8.34%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2.38亿人民币 同比扩大27.03%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6年 中国首家美股IDC上市公司 科创型数字新基建龙头企业 [1] - 国内唯一同时发展"基地型+城市型"IDC业务的头部企业 [1] - 提供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网络及云计算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1] 业务规模与布局 - 在全国30多个城市运营超50座数据中心 [2] - 基地型业务容量超480MW 城市型业务机柜数超52000个 [2] -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形成规模化数据中心产业集群 [2] 合作伙伴与客户基础 - 作为微软战略合作伙伴 国内运营Microsoft Azure、Microsoft 365等云服务 [2] - 为全球超6000家优质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含近百家行业领军企业 [2] 重要时间节点 - 预计8月26日披露2025财年中报(美国当地时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