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牌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国内知名品牌战略咨询公司大揭秘!
搜狐财经· 2025-09-28 10:23
NO.3欧赛斯 欧赛斯是一家数字化品牌战略营销咨询公司,首创行业领先的超级品牌引擎增长体系,13年助力60+企 业成为行业前3、5+企业跨越百亿。以品牌战略全案营销和第一性战略咨询两大核心业务,帮助客户实 现以品牌为中心商业致胜。 NO.1华与华 华与华是中国顶尖的品牌策略公司,以"超级符号"为方法论,塑造了许多知名的品牌。华与华以"所有 的产品都是符号"为方法论,将文化、艺术、商业三者融合,为品牌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华与华的团 队由一流的营销专家组成,包括来自宝洁、可口可乐等知名企业的营销高管。华与华的客户群体涵盖了 多个行业,包括餐饮、零售、快消品、金融等。 NO.2君智 君智战略咨询打破传统咨询角色定位,作为"事业伙伴"协助客户转变增长方式、提升盈利能力、筑高市 场地位。公司以客户成果为荣,不只为客户量身定制战略方案,更注重协助客户落地战略、动态应对发 展,最终达成战略目标、创造经营成果、定义市场未来。 NO.6奥美中国 全球广告巨头奥美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以"品牌管家"理念著称,提供从品牌定位、创意传播到数字营销 的全案服务。其经典案例包括IBM"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麦当劳"我就喜欢"等,擅长通过情感 ...
小米17跳级改名,背后到底怎么想的?
虎嗅· 2025-09-28 02:04
产品命名策略调整 - 公司跳过16系列直接发布17系列 紧跟苹果产品命名步伐[1] - 新机在十几天前内部仍被称为16系列 显示此次命名为近期决策[1] - 市场舆论对改名存在负面评价 包括"太Low""没骨气""盲目跟风苹果"等批评声音[1] 战略意图分析 - 公司此次命名调整被视为精心策划的战略后撤而非缺乏自信[1] - 产品命名看似玄学实则是兵法 体现公司的战略思考[1] - 该举措被评价为极其聪明的战略布局 旨在支持高端化转型[1]
一篇文章说清楚如何做品牌
36氪· 2025-09-23 01:39
前面文章里我说:流量卷不动了,做品牌就是企业跳出内卷的必选道路。 有客户问:做品牌太复杂,又是用户画像,又是顾客旅程,又是品效合一……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概念,听得脑袋疼。这都啥 呀?这些东西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不能说清楚,做品牌到底是做什么?我应该怎么系统理解"做品牌"这三个字? 如果能最直白、最简单地把"做品牌"这事说清楚就好了,你是不是也这么想? 好,今天就说说这件事。 我争取用最清晰的逻辑,把"做品牌"的主要议题串起来。 01 到底啥叫"做品牌"? "做品牌"是一个人人都能说、快被说烂的事。这件事太容易被误解了,现实语境中,说起"做品牌",常常是鸡同鸭讲,说的压 根不是一回事儿。 举个例子:我在一次CEO闭门讨论会上遇到一个高管,当大家在讨论如何抓住新的内容平台做品牌时,他说:我觉得没有做品 牌这回事,我们做企业本身就是在做品牌。你看,这就是典型的混淆概念了。 "做品牌",很容易被误读,有两个比较常见的说法: 一、"做品牌"= 好好"做企业"。 品牌=企业,这种理解是把品牌这个词泛化和放大了,认为只要企业做得好就等于品牌做得好。在这种理解视角下,品牌部门、 品牌专业,甚至品牌工作本身的存在,价值不大,甚至 ...
国资委表示将重视中央企业的品牌价值,国企共赢ETF备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9-17 06:43
央企品牌价值与战略 - 2024年中央企业品牌价值总额达8.6万亿元 近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 [1] - 国资委将指导企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 提升品牌附加值、含金量及美誉度 加快塑造一流品牌以匹配企业规模体量、地位作用和发展愿景 [1] ETF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7日11:26 国企共赢ETF(159719)上涨0.38% 最新价报1.58元 [1] - 近3月累计上涨1.81% [1] 近3年净值上涨51.39% 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247/1867 位居前13.23% [2]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14.61% 最长连涨月数7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24.70% 涨跌月数比25/19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4.14% [2] - 年盈利百分比100.00% 历史持有3年盈利概率100.00% [2]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10.46% [2] 流动性指标 - 盘中换手率3.55% 成交额224.91万元 [2] - 近1年日均成交额1645.03万元 [2] 风险控制与回撤 - 近半年最大回撤7.60% 相对基准回撤0.29% [3] - 回撤后修复天数37天 在可比基金中修复最快 [3] 费率结构 - 管理费率0.25% 托管费率0.05% 在可比基金中费率最低 [4] 跟踪精度与指数构成 - 今年以来跟踪误差0.070% 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较高 [5] - 紧密跟踪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 该指数由100只成分股构成 包括80只A股公司和20只港股公司 旨在反映中国国有企业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表现 [5] 前十大成分股详情 - 中国石油权重15.94% 涨跌幅1.19% [7] - 中国石化权重11.93% 涨跌幅-0.18% [7] - 中国建筑权重9.59% 涨跌幅1.25% [7] - 中国移动权重6.87% 涨跌幅-0.08% [7] - 中国中铁权重4.53% 涨跌幅0.71% [7] - 明国海权重4.36% 涨跌幅1.02% [7] - 中国铁建权重3.81% 涨跌幅0.50% [7] - 中国电信权重3.32% 涨跌幅-0.43% [7] - 中国神华权重3.03% 涨跌幅1.28% [7] - 肯特催化权重0.00% 涨跌幅1.66% [7]
雷军:迎战iPhone!西贝道歉整改,罗永浩再炮轰;娃哈哈被抛弃?宗馥莉放大招;一天工作14小时还欠薪?美的:不实 || 大件事
搜狐财经· 2025-09-15 10:10
小米17系列发布与高端化战略 - 小米17系列包括小米17、小米17Pro和小米17ProMax三款产品 将于本月发布 比上一代提前一个月发布[2][3] - 小米全面对标iPhone 正面迎战 产品力跨代升级[1][5] - 小米高端化战略重点从4000-6000元价位段转移至6000元以上超高价位段[9] - 过去5年研发投入超1000亿人民币 未来5年将加码至2000亿人民币[4] iPhone 17系列销售与生产计划 - iPhone 17系列预售1分钟内京东成交量超去年全天 256GB版成最受欢迎机型[7] - 苹果计划2025年生产约1亿台iPhone 17系列 高于前代iPhone 16初期9000万台的预估量[8] 西贝预制菜争议与经营数据 - 西贝承诺2025年10月1日前完成9项整改 包括改用非转基因大豆油 儿童餐改为现炒[10] - 罗永浩质疑西贝未兑现"100%无预制菜"承诺 并要求说明税率差异问题[10][12] - 西贝在全国62城有370余家直营门店 员工约18000人[13] - 2020-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约52亿元、55亿元、50亿元、62亿元、58亿元、29亿元 2023年达顶峰后增速放缓[13] - 西贝原计划2026年上市 已开展引入战略投资人等筹备工作[13] 娃哈哈品牌变更与商标争议 - 娃哈哈决定从2026销售年度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因历史遗留法律风险未解决[14][17] - "娃哈哈"商标目前属娃哈哈集团 股权结构为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控持股46% 宗馥莉持股29.4% 职工持股会持股24.6%[17] - 宗馥莉曾尝试将商标转让至其控股公司 但被媒体曝光后暂停[17] - "娃小宗"商标由宏胜饮料集团注册 同期还申请注册宗小哈、娃小哈等商标[17] - 娃哈哈品牌价值达911.87亿元 换品牌可能面临渠道信任与消费者认知风险[18] 美的加班文化争议回应 - 美的回应网友指控称核查显示"每天工作14小时"与"欠薪"不实 员工工时正常且工资已结清[20][21] - 美的称因银行账号异常导致工资转账失败 已报警处理 发帖人承认言论不实并道歉[21] - 美的集团2024年推行"反内卷"政策 严禁下班时间开会与形式主义加班[22] 其他行业动态 - 新辣道创始人李剑悬赏20万元 挑战餐饮企业证明未使用冷冻原料和添加剂[13] - "天道鸿元"邪教案头目尚某增奸淫妇女10人 敛财超500万元 通过600多个网络账号发展成员20余万[25][27]
Stanley Black & Decker (NYSE:SWK)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11 21:07
公司概况与战略重点 * 公司为Stanley Black & Decker (SWK) 正在进行领导层交接 Chris Nelson将于10月接任CEO Don Allan将转任执行董事长[2] * 公司核心战略是完成转型 减轻关税影响以实现35%以上的毛利率 并通过加速定向创新和精准品牌激活来推动增长[2] * 公司重申一年前在资本市场日设定的目标仍然适用且可以实现 尽管关税可能导致实现这些目标的时间推迟12个月[3] 品牌战略与投资 * 公司决定将投资重点集中在三大品牌:DEWALT®、STANLEY®和CRAFTSMAN® 这些品牌合计占公司美元收入的75%以上[4][5] * DEWALT®主要针对专业用户(pros) STANLEY®针对个体经营专业户(sole proprietor pro) CRAFTSMAN®则面向DIY市场[5] * 对STANLEY®品牌的投资正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市场取得更好表现 并计划将其更多地引入美国手工具市场 CRAFTSMAN®的品牌定位正在进行调整 以更专注于特定品类[7] * 预计到2026年 这些品牌的进展将开始体现在收入增长上[8] * 对其他非核心品牌(占收入约25%)的投资将保持稳定 而非增加 期望这些品牌的管理层以更创业的方式运营[11][12] 创新与市场支持 * 公司在 carpentry(木工)和 concrete(混凝土)领域拥有传统优势产品 并计划在明年重点推出 plumbing(管道)和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机械与电气)领域的新产品[9] * 公司增加了400多名面向客户的员工 其中约三分之二用于加强现场销售力量 与渠道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与大承包商的关系和销售计划 其余则用于产品支持和客户服务[9][10] 市场竞争与增长策略 * 公司的增长目标是达到市场增速的2至3倍 这里所指的市场是实际GDP增速(约2%) 因此公司的目标增长率约为4%至6%[14] * 公司认为其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全球市场份额各占约12%至12.5% 仍有75%的市场份额可供争夺 竞争并非零和游戏[15] * 增长将来自于创新 通过提供能提高生产率的更高价工具来提升美元份额 并可能从一些正在收缩的全球或本地竞争对手那里夺取份额[16][17] 财务表现与毛利率展望 * 公司2025年全年的毛利率预计约为31% 目标是达到35%以上[18][20] * 关税带来了约8亿美元($800 million)的年化新增成本[20] * 实现毛利率提升的关键路径包括:在第四季度进行第二次提价、下一季度开始关税缓解措施 以及通过供应链优化(如将生产从中国转移至墨西哥或其他地区)[20][21] * 公司预计在第四季度毛利率将达到 low 30s(低30%区间)[20][34] 市场动态与需求弹性 * 专业(pro)市场保持韧性 而消费端(尤其是DIY消费者)则持续承压 需求波动与政治环境和利率变化相关[22][23] * 公司认为利率是影响需求的关键因素之一 较低的利率(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4%或更低)将有利于建筑活动(包括住宅、商业和基础设施) 进而利好公司业务[23][24] * 公司观察到价格弹性大致为1:1 即价格提升1% 销量相应下降1% 这在不同品类间有所差异 但总体是平均经验值[25] 定价策略与执行 * 公司在2025年春季成功执行了第一次提价 并计划在10月进行第二次提价[27][28] * 提价谈判的基础是公司需要维持35%的毛利率以持续创新 并且零售商也逐渐认识到当前关税 regime 是现实存在的[27][28] * 与一些邻近行业(如HVAC)相比 公司尚未感受到同样的价格疲劳(price fatigue)[29] 关税影响与供应链调整 * 公司认为通过优化供应链(如利用USMCA协定) 其北美生产基地可能使其在关税环境中获得净竞争优势[30] * 公司正将产量从中国转移到墨西哥的现有产能中 以加快速度并争取使产品符合USMCA规定(从而享受零关税)[30][31] * 8月份公布的232金属关税衍生品清单扩张 与公司此前对其他国家关税可能上升的预判相互抵消 因此对公司8亿美元的年化关税成本总额预估没有影响[32] USMCA合规与制造战略 * 公司正极力推动产品达到USMCA合规标准 但这被视为一种战略优势 因此不会公开具体合规水平[35] * 公司未来的制造战略将是多节点的(multi-nodal) 包括在墨西哥、其他亚洲国家(如越南、印度)以及中国(其中国产能仍将服务于欧洲市场)的布局 以降低风险[36] * 公司支持维持当前的USMCA regime 但也会做好准备应对其在2026年可能发生的变化[37] 2026年展望与现金流 * 公司对2026年的规划基于宏观和政治环境仍将 volatile 的假设 重点是在即使销量低迷的情况下 也要实现毛利率和现金流的进步[38] * 关键举措包括:坚决维持已获取的价格、推动关税缓解以实现毛利率扩张、以及继续优化后台SG&A效率 以便能将7500万至1亿美元($75 to $100 million)的资金重新配置到销售和营销上[38][39] * 如果市场环境好转带来增长 那将对2026年业绩形成强大助力[39] 资产剥离与投资组合优化 * 公司仍在推进约5亿美元($500 million)的资产剥离计划 时间表约为18个月 目标资产很可能是其紧固件业务中以Arrow为主的资产 预计在第四季度或第一季度推出[40] * 整个紧固件业务规模约为21亿美元($2.1 billion) 其中Arrow部分约占4亿美元($400 million)[41] * 剩余的紧固件业务(约17-18亿美元)约三分之二与汽车相关 其余为通用工业 该业务增长率约为3%至4% EBITDA利润率与工具业务相当甚至略高 目前出售无法获得超过12倍的估值 因此保留该业务更能为股东创造价值[41][42]
Brinker International(EAT)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9-05 1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到12.62亿欧元 同比增长2.5% 若排除资产剥离影响则增长3.9% [4][5] - 上半年调整后EBITDA为1.96亿欧元 与去年基本持平 EBIT为4750万欧元 EBIT利润率从1.9%提升至3.8% [5] - 杠杆率维持在2.1倍 处于公司内部目标范围的低端 [5] - 第二季度收入为6.42亿欧元 同比增长0.4% 排除业务处置影响增长3.9% [17] - 第二季度EBITDA为1.08亿欧元 利润率16.8% 非IFRS EBITDA为6100万欧元 利润率9.5% [18] - 第二季度EBIT为3440万欧元 利润率5.4% 较去年同期提升超过4个百分点 [20] - 经营现金流在第二季度强劲增长 达到1.06亿欧元 部分扭转了第一季度的季节性负面影响 [20] - 第二季度净利润为800万欧元 去年同期亏损2300万欧元 [21] - 净金融债务为5.21亿欧元 现金持有量为1.32亿欧元 另有2.1亿欧元未使用信贷额度 [2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KFC通过本地化营销活动提升产品体验 在波兰与Netflix鱿鱼游戏合作推出韩式菜单 [6] - Burger King提供多样化早餐产品线 包括薄饼 吐司和早餐汉堡 [7] - Starbucks季节性饮品创新表现强劲 春季薰衣草系列和夏季提拉米苏系列推动增量销售 [8] - Pizza Hut推出Wing Street新品类 包括烤鸡块和鸡条 作为独立子品牌运营 [9] - Blue Frog推出夏季饮品活动 包括酸奶冰沙和热带冷饮 针对年轻客群 [9] - Latte Gratiella已完成15家餐厅的重新装修 计划年底前扩展到加盟店 [9] - Sushi Shop与Ruby Cube开展品牌合作 通过创意包装吸引多代际客群 [1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欧和东欧地区收入约4亿欧元 同比增长8% 波兰市场增长近10% [24] - 中欧和东欧EBITDA为7900万欧元 利润率近20% 同比增长7% [25] - 西欧地区收入2.2亿欧元 同比下降近2% 西班牙和德国增长高于通胀 法国大幅下降14% [25] - 西欧EBITDA为3400万欧元 利润率15.3% 名义下降8% [25] - 中国地区收入2260万欧元 以欧元计下降9% 以本地货币计下降5% [26] - 中国EBITDA为520万欧元 利润率23% 去年同期为24% [26] - 餐厅数量变化:中欧和东欧净增26家 西欧净减12家 中国净减5家 [25][26][2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完成供应链管理内部化 简化运营并提升效率 [5] - 数字化订单占比达到62% 结合自有终端 移动应用和第三方平台 [11] - 通过数字工具标准化流程 减少执行差异 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12] - 实施有效的商品陈列和忠诚度计划 提高客单价和复购率 [12] - 自2022年以来对非核心业务进行战略调整 终止部分商业协议和业务处置 [13] - 目前直接或通过加盟运营2103家餐厅 覆盖22个国家8个品牌 [13] - 战略重点包括保护日常价值 扩大数字互动 严格成本控制和优化资本配置 [2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全球条件受地缘政治紧张影响 导致金融波动和消费者信心下降 [3] - 西欧增长接近停滞 中欧和东欧相对韧性 中国保持稳健增长 [3] - 地缘政治紧张导致宏观经济环境挑战 直接影响消费者情绪 [19] - 通过有效的劳动力和生产力举措保护单位经济 抵消通胀压力和竞争挑战 [19] - 尽管面临行业挑战 同店销售额整体微增 但地区间差异显著 [36] - 维持2025年业绩指引 但新店开业可能有所延迟 [35][62] 其他重要信息 - 上半年执行36家新店开业和123家餐厅装修 [5] - 上半年资本支出近7000万欧元 第二季度资本支出3900万欧元 [17][18] - 过去12个月净权益餐厅数量增加57家 同时加盟餐厅数量减少 [21] - 债务结构稳定 大部分以欧元计价 期限分布合理 [23] - 德国市场因保险赔付约100万欧元和餐厅重建获得一次性收益 [50][52] - 法国市场因火灾损失80万欧元 且去年10月转让了Pizza Hut业务 [56]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2025年下半年业绩展望和指引确认 - 公司维持此前提供的业绩指引 但新店开业计划可能有所延迟 部分第四季度开业可能推迟至2026年上半年 [35][62] 问题: 有机增长表现和市场对比 - 同店销售额整体微增 但地区差异显著 波兰表现积极 中欧和东欧市场增长高于整体水平 法国和德国面临最大挑战 [36] 问题: 无机增长机会和收购策略 - 行业目前处于低迷期 公司保持财务灵活性 但会非常谨慎地评估机会 确保为业务组合创造价值 [37] 问题: 中国业务表现与宏观数据差异 - 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强劲主要受出口推动 但消费模式未见改善 宏观标题数据与实际消费情况存在差异 [43] 问题: 波兰市场表现与行业对比 - 波兰实现两位数增长和20%利润率 表现优于同行 业务组合韧性强劲 [49] 问题: 德国市场业绩解读 - 德国19.9%的EBITDA利润率受益于保险赔付约100万欧元和餐厅重建 实际市场环境仍具挑战 [50][52] 问题: 其他业务部门亏损扩大原因 - SEM子公司剥离导致比较基础变化 此前SEM贡献约800万欧元EBITDA 其中一半属于少数股东 现在其他部门主要反映总部成本 [58][59] 问题: 法国市场业绩挑战 - 法国面临14%收入下降 除市场环境挑战外 还受到火灾损失80万欧元和Pizza Hut业务转让的影响 [56]
赛维时代(301381):二季度利润跌幅收窄,费用管控效果显现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31 06:46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6] 核心观点 - 2025年二季度利润跌幅收窄至18.3%,表现略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费用管控效果显现 [6]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4/4.4/5.7亿元(原预测3.1/4.2/5.7亿元),对应PE 27/21/16倍 [6] - 由于关税影响导致部分产品提价,可能影响收入增长,略微下调收入预测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3.5亿元,同比增长28.0% [5][6]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下降28.2% [5][6]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44.5%,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 [6][11]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36.6%,基本持平;管理费用率(含研发)3.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6][1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1亿元,同比增长365.7% [6] 业务分拆 - 服饰品类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30.9%,占比73.9%,毛利率47.4%(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6] - 非服饰品类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5%,占比19.5%,毛利率40.0%(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库存呈现下降趋势 [6] - 分品牌看:Coofandy销售额10.4亿元(+9.3%)、Ekouaer销售额9.98亿元(+27.0%)、Avidlove销售额4.6亿元(+23.0%)、Zeagoo销售额2.3亿元(+30.8%)、Arshiner销售额1.9亿元(+57.4%) [6] 渠道表现 - Amazon收入41.3亿元,同比增长18.3%,占比77.6% [6] - Walmart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19.3%,占比3.5% [6] - 独立站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7.2%,占比2.9% [6] - Temu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74.3%,占比3.1% [6] - TikTok收入1.2亿元,占比2.3% [6] - B2B业务销售额1.4亿元,同比增长64.6%,占比2.7% [6] - 物流服务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50.7%,占比6.6% [6] 地区分布 - 北美市场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30.2%,占比90.7%(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 [6] - 欧洲地区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32.4%,占比7.2% [6] - 境内收入0.82亿元,同比下降43.2%,占比1.5% [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125.34/153.82/188.74亿元,同比增长22.0%/22.7%/22.7%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41/4.43/5.72亿元,同比增长59.3%/29.9%/29.2% [5]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维持在44.0%-44.1%区间 [5] -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12.2%/13.6%/15.0% [5]
赵崇甫:“南极人”商标使用者看过来,懂商业规律且商业向善才可持久
搜狐财经· 2025-08-29 15:08
品牌战略与品类定位 - 品牌价值建立在明确的品类代表性之上 当品牌过度扩张至多个品类时将失去代表性并削弱品牌吸引力[1][3] - 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燃油车品牌在电动智能汽车领域遭遇困难 因其品牌心智定位与传统燃油车品类深度绑定 无法代表新兴电动车品类[3][4] - 电动智能汽车品类的代表性品牌是特斯拉、比亚迪、华为鸿蒙智行系列、小米、理想和小鹏等新兴品牌 而非传统豪华车品牌[4] 南极人商业模式分析 - 南极人采取商标授权模式覆盖60多个品类 这种无节制的品类扩张导致品牌虚弱化 无法代表任何特定品类[1][4] - 加盟南极人品牌的合作方存在走捷径心态 但最终难以获得品牌溢价 反而面临品牌价值稀释的风险[1][5] - 该商业模式可能隐含道德风险 若品牌方明知多品类扩张不可行却仍收取授权费 则构成对合作方的潜在损害[5] 行业专家观点 - 品牌专家赵崇甫提出品牌战略应聚焦品类定位 并提供包括企业战略、品类战略、品牌战略在内的系统化服务[7] - 专家认为自主品牌建设虽需长期投入 但每分努力都能为品牌增值 相比加盟扩张型品牌更具长期价值[4][5] - 商业实践中存在利用形势变化贩卖希望或焦虑的营销套路 这属于商业道德层面的问题[5][6]
济阳区“长田乐享济蛋”品牌发布
齐鲁晚报· 2025-08-28 23:40
发布会上,董家村党支部书记、长田实业董事长张勇介绍,历经九年深耕,长田实业构建起集现代化种养 殖、农产品深加工、文旅研学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董家村从市级贫困村蜕变为全国文明村,村集 体年收入超70万元。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既让村民实现"家门口上班"的稳定增收,又 以村集体分红反哺人居环境建设。未来三年,长田实业将推进蛋制品深加工升级,建设"济蛋"主题研学基 地,力争打造"中国蛋业的济南新名片"。 8月20日,"长田乐享济蛋"品牌发布会在济南市济阳区举行。现场,政企代表、消费者共300余人,共同见证 这枚"带着黄河滩阳光味道"的本土鸡蛋品牌启航。 随着启动仪式倒计时结束,济南超意兴、凯瑞商业集团等6家企业现场签约。超意兴负责人直言:"'济 蛋'从出栏到公司不超48小时,这就是核心竞争力!"中国品牌价值学派领军人物韩志辉博士解读品牌战略 时提到,"济蛋"依托"好品种、好生态、好饲料、好环境、好水源、好管理"的"6好"养殖模式,为市民送去 高品质鸡蛋。 活动现场,"长田乐享济蛋"获颁"中荣超级码"数字身份认证证书,每枚鸡蛋将拥有独一无二"身份证",实现 全流程追溯。企业还邀请嘉宾担任"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