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皇氏集团(002329.SZ):目前暂无应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展水牛奶相关产品研发
格隆汇· 2025-09-29 06:48
格隆汇9月29日丨皇氏集团(002329.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暂无应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展水牛奶相 关产品研发,公司一直关注和评估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微生物蛋白原料应用于生物发酵奶水牛饲料的可 行性及性价比,目前仍处于科学研究阶段。 ...
皇氏集团:目前暂无应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展水牛奶相关产品研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5:06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注意到合成生物在乳品领域应用渐广,公司此前研究 其在水牛饲料的应用。想请问,公司是否计划将合成生物技术拓展至乳品研发、生产等环节?是否有相 关合作或布局打算? (记者 王瀚黎) 皇氏集团(002329.SZ)9月2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暂无应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展水牛奶相 关产品研发,公司一直关注和评估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微生物蛋白原料应用于生物发酵奶水牛饲料的可 行性及性价比,目前仍处于科学研究阶段。 ...
AI加速生物活性原料创新,「未名拾光」获数千万元B+轮融资 | 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9-29 00:17
继今年5月获欧莱雅、纳爱斯集团投资的近亿元后,再获产业基金加持。 文 | 海若镜 封面来源 | unsplash 36氪获悉,"未名拾光"近日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华泰金斯瑞、海邦投资共同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深化AI技术平台建设、拓展生物材 料多元应用场景,及加速业务全球化布局。 在数据层面,未名拾光通过与高校合作、自主测序研发、与客户联合开发等方式,沉淀非公开的高质量数据,以形成业务越多、数据越优、模型越准、业 务更多的飞轮效应。 以重组胶原蛋白的设计为例,AI已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首先,将自然界中所有已知类型的胶原蛋白序列及其功能数据输入模型,进行增强训练,让AI 理解其构效关系。进而,结合下游应用场景的具体需求,如用于涂抹式化妆品需分子量小、配伍性强、稳定性好等,让AI进行定向设计和高通量虚拟筛 选,得到契合需求的候选分子。 继今年5月获欧莱雅、纳爱斯集团投资的近亿元后,未名拾光再获产业基金加持。 创始人赵亚冉告诉36氪,未名拾光创立之初,在搭建技术平台时就非常关注生物材料的创新,构建了生物活性分子设计、筛选、功效评估到规模化生产的 闭环,且通过AI全面赋能该合成生物技术平台。 当前未名拾 ...
“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总决赛落幕 AI融入各赛道创新内核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13:11
"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是面向全球科技型创新创业项目的顶尖专业赛事,旨在发现、挑选和培育一批具 备技术领先性和商业化潜力的科技创业翘楚。"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自2022年升级以来,复旦大学管理 学院以赋能科创企业为初心,将管理认知赋能、投融资源链接嵌入每一场赛事。最终,成长组"合成生 物技术驱动二氧化碳固定和高值化利用"项目荣获聚劲大奖,天使组"ORCA物理AI仿真系统"项目与"应 用于新型显示的量子点光转换器件"项目荣获天使组一等奖。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表示,2025赛季,我们广邀全球优秀的科创项目参赛,更加聚焦"早、 小、硬"项目成长,为"天使组"初创项目提供更多资源支持。今年的参赛项目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更 年轻,印证了中国科创的接力棒正逐步交到年轻一代手中的重要趋势。二是更国际化,一方面本赛季拥 有国际院校学历背景的创始人占比近40%,相较前两赛季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另一方面表现在项目的出 海属性上,众多项目从诞生之初就锚定海外市场,以国际需求为创业起点。三是更多AI驱动,与往届 相比,AI项目明显增多。人工智能已从特定工具演变为普遍性赋能要素,深刻融入各赛道创新内核。 9月20日,"长三角聚劲科 ...
金达威(002626) - 002626金达威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6
2025-09-17 07:10
公司战略与研发方向 - 紧密跟踪国内外大健康与生物合成领域技术动态并规划研发项目 [2] - 强化技术队伍建设并寻求核心技术人员引进 [2] - 完善合成生物研发平台建设 [2] - 持续强化原料领域纵深布局并加速新产品产业化 [3] 辅酶Q10市场地位与需求 - 公司是全球最大辅酶Q10生产商,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3] - 扩产改造后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成本降低且市场份额扩大 [3] - 辅酶Q10在心血管健康及抗衰老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3] - 欧美市场刚性需求及亚太消费升级推动长期增长 [3] 品牌与市场竞争策略 - Doctor's Best品牌坚持选用最高品质原料,针对科学营养配方群体 [3] - 明星产品辅酶Q10和镁在Amazon处于头部位置 [3] - 实施全球品牌战略,构建"大单品+产品矩阵" [3] - 结合原料与品牌优势加速国内市场渗透 [3]
聚焦生物制造领域,鲁抗医药打造跨越式发展“新引擎”
齐鲁晚报网· 2025-09-15 05:13
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1966年并于199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是我国大型综合生物制药企业 国家重要的抗生素研发生产基地 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绿色工厂" 全国药品质量诚信建设示范企业 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山东省质量标杆企业 位居工信部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第51位 [1] 研发创新与产品管线 - "十四五"期间多个国家1类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新获批35个仿制药 85个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 [1] - 全身抗感染类 降糖类和心血管类药物竞争力不断提升 呼吸类 自身免疫类 男科类 中藏药 高端制剂等特色产品管线逐步丰富和完善 [1] - 创新连续流+智能化原料药生产模式 生产效率 产品质量 绿色制造水平大幅提升 [1] - 联合高校 中科院等研发机构搭建新型创新平台 加快推进CIGB-814等多个创新药研发和产业转化 [4] - 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合成立创新药物重新定位和在评价联合实验室 加快创新药以及高端制剂研发效率 [4] 生物制造战略转型 - 大力发展生物制造产业 投产运行全球首个反式乌头酸绿色生物制造项目 酵母底盘多个产品实现产业化生产 [1][5] - 致力于由传统微生物发酵向生物合成 生物制造的转变 持续提升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 [3] - 完善菌种中心及技术中心建设 提升底层菌种技术开发能力及产业化服务能力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 [3] - 加快反式乌头酸酯等项目技术迭代与新产品产业化转化速度 加快高通量菌种筛选 制备技术平台建设 [3] - 建成国际一流的全自动菌种生产装置 国内一流的高产率基因工程菌构建技术 国内领先的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 [3] - 2019年建成山东省生物技术产业转化平台 形成"一平台 五支撑 四方向 十产品"的生物制造体系 [5] 政策机遇与产业布局 - 2025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将生物医药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 鼓励并购重组 股权直投 产业基金 [2] - 2025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国科学院提出加快打造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队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公司把握政策机遇 多途径 多方式快速壮大生物制造产业 [2] - 落实济宁市委市政府现代医药产业经济倍增目标要求 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在创新药 生物制造 高端制剂等方面实现突破 [2] 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升级 - 与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中科院天津工生所 中科院青能所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 [4] - 新增产学研合作单位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引进高层次人才及专家团队 联合承担国家 省重点研发计划 [4] - 加快技术迭代和智能化改造 应用新技术 新工艺 新装备 搭建连续流智能化通用技术平台 [4] - 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保持仿制药的低成本市场竞争优势 [4]
穿越周期:再造华熙生物
36氪· 2025-09-05 11:18
核心观点 - 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回归一线主导组织与战略变革 旨在重塑营销战斗力并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平台的多品类拓展 以科技力支撑品牌价值 穿越行业周期并实现长期增长[3][4][5] - 公司正从依赖流量营销转向科学证据驱动的市场沟通 通过优化投放策略与自播内容强化"皮肤科学"定位 同时加速中试平台建设以突破生物制造"死亡谷" 复制透明质酸成功至糖生物学等新领域[9][10][16][24] 业务调整与营销变革 - 2022-2024年功能性护肤品收入与毛利率连续下滑 2024年销售费用绝对值仍达24.6亿元[8] - 营销策略从超级主播转向腰部达人矩阵 同等预算(如50万)投放多个垂直领域达人以提高转化效率[9] - 品牌自播渠道强调科学宣传 在官方直播间以专利数据、实验结果替代营销黑话[10] - 组织架构调整将"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部"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部" 预计C端业务调整期需半年 显著成效或待2025年春节后[9][13] 研发与生产实力 - 济南研发中心面积超11000平方米 配备液相色谱仪等精密仪器支持原料与质量研究[11] - 自动化生产车间配备2500万元无菌灌装机 单日可生产价值上千万元次抛精华 仅需2名工人[11] - 天津合成生物中试平台投资30亿元 为亚洲最大 支持多项目并行中试与柔性产线调整[24][26] 技术平台与多品类拓展 - 原料业务2024年收入12.36亿元 同比增长近10% 出口原料收入增17.65%[16] - 研发体系覆盖三大板块:细胞外基质(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细胞间通讯(母乳寡糖、PDRN等)、细胞内(麦角硫因、PQQ等)[19][20] - 2019年已研发麦角硫因原料 现实现高纯度量产并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16] - 发酵法软骨素钠完成CDE备案 红景天苷、唾液酸等糖类物质实现量产 HMO开发中6个月完成菌株构建至中试生产[20] 行业竞争与战略定位 - 胶原蛋白赛道存在营销乱象 部分产品因氨基酸序列拼接或同源性低导致功能折扣[17] - 细胞外基质(ECM)系统为抗衰核心 透明质酸承担"结构工程师"功能 胶原蛋白作为"建筑工人"协同作用[18] - 合成生物产业面临"死亡谷"挑战 中试环节需应对菌株从实验室到量产的环境变量(如pH、溶氧控制)[23] - 公司定位为合成生物科技企业 依托菌库、酶库及全链条开发经验 对抗单一品类依赖风险[5][16][21]
穿越周期:再造华熙生物
36氪· 2025-09-05 11:16
公司战略与领导层调整 - 华熙生物掌门人赵燕于2025年初回归一线,亲自组建运营团队,并四次承认公司C端团队此前"睡着了"导致市场误读透明质酸价值 [1] - 公司对外严正辟谣前员工举报,呼吁行业回归科学理性,并揭露重组胶原蛋白赛道营销乱象;对内进行流程和组织变革,重塑创业型团队 [1] - 赵燕将"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部"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部",强调护肤品需立足生命科学,并兼具情绪价值和时尚属性 [4] 营销策略转型 - 公司2024年销售费用绝对值达24.6亿元,虽同比有所下降,但营销投入产出仍严重失衡 [3][4] - 从依赖超级主播转向腰部"达人矩阵"策略,同等预算(如50万)从投单一主播转为覆盖多领域达人 [4] - 在抖音、小红书官方直播间强调科学宣传,以科研数据、专利成果替代营销黑话(如"k老""敏敏") [5] - 赵燕预计C端业务调整需半年时间,显著起色可能需等到2025年春节后 [8] 研发与生产能力 - 济南研发中心总面积超11000平方米,配备液相色谱仪等数十台精密仪器,支撑原料研究及质量检测体系 [6]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产品示范车间采用三合一无菌灌装机(造价2500万元)等自动化设备,日产能达千万元级次抛精华,仅需2名工人 [6] - 天津合成生物中试平台总投资30亿元,为亚洲最大,覆盖多尺度发酵纯化功能,可并行处理多个项目 [16][18]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原料业务2024年收入12.36亿元(同比增长近10%),其中出口原料增长17.65% [9] - 核心研发聚焦三大板块:细胞外基质(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细胞间通讯(肝素、母乳寡糖等)、细胞内(麦角硫因、PQQ等) [11][12] - 麦角硫因原料2019年已研发成功,现实现高纯度量产并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发酵法软骨素钠完成CDE备案,红景天苷、唾液酸实现量产 [9][12] - HMO(母乳低聚糖)开发中,依托天津中试平台6个月完成从菌株构建到中试生产 [12] 行业竞争与定位 - 妆品行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流量成本升高导致粗放投流模式失效 [4] - 公司强调自身是"合成生物科技公司"而非仅妆品企业,医药级透明质酸占全球70%市场份额 [10] - 合成生物产业链存在"死亡谷"挑战(实验室到量产转化),美国公司Ginko因缺乏制造基础市值从380亿美元跌至几亿美元 [14] - 中试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服务外部合作方,参考CRO模式解决数据保密问题,旨在填补行业菌种设计到工程放大的环节缺失 [18] 财务与资本动向 - 控股股东拟以每股不超过70元价格增持2-3亿元股份,传递信心 [8] - 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及毛利率2022-2024年持续下滑,直接影响资本市场信心 [3]
宝济药业拟赴港IPO 正在开发一系列创新产品
中国证券报· 2025-09-02 11:58
8月21日,上海宝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济药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公司曾于1月21日首 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后因招股书有效期届满而失效。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93万元、616万元和4199万元, 分别实现净利润-1.6亿元、-3.64亿元和-1.83亿元。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是产生净亏损的主要原因。 此外,公司一项重要商业化协议于2025年7月28日终止。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产生研发开支1.33亿元、2.51亿元及1.11亿元。公司来自核 心产品的研发开支分别为0.80亿元、1.27亿元及0.58亿元,分别占同期总经营开支的44.4%、34.7%及 36.0%。 面对欧加隆的退出,宝济药业迅速调整相关策略。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在收到欧加隆的终止通知后, 由于预计SJ02将于2025年年底在我国市场进行商业化上市,公司于2025年7月与安科生物订立独家销售 代理协议,据此,安科生物将作为独家CSO(合约销售组织),负责SJ02在大中华区的商业化。 招股书显示,宝济药业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利用合成生 ...
深圳:相关部门编制合成生物创新产品首购目录 推动合成生物产品加速应用推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03:40
政策法规框架 -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 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1] - 政策核心目标为缩短合成生物产品入市周期并拓宽应用场景及推广渠道 [1] 审评机制创新 - 探索在"三新食品"及化妆品新原料领域建立央地协同审评机构培育新模式 [1] - 推动技术机构参与保健品食品新原料、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基因编辑生物领域的国家委托检测分析工作 [1] 临床研究与转化 - 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搭建跨境临床试验协作网络 [1] - 通过多方合作平台提升合成生物研发成果临床研究及转化效率 [1] 市场推广与需求创造 - 市工信部门会同科技创新部门编制合成生物创新产品首购目录及推介目录 [1] - 市财政部门依法推进相关产品便利化采购 [1] - 通过典型应用场景清单推动增加合成生物产品的市场需求 [1] 公众认知与科普 - 加强合成生物知识科普宣传以帮助公众科学认知新技术、新产品及新业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