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污降碳

搜索文档
化工石化稳增长方案落地,行业有望加速优化升级
长江证券· 2025-09-28 14:2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但建议重点关注多个细分领域和具体公司[9] 核心观点 - 七部门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目标为促进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4][7] - 方案提出2025-2026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较2023年方案提出的5%左右目标有所上调[9] - 预计供过于求关系有望扭转 行业景气度将从底部逐步向上[9] 供给层面分析 - 增强高端化供给 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关键产品攻关[9] - 约束传统新增项目 加强重大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引导 严控新增炼油产能 合理确定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 防范煤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9] - 优化传统存量产能 制定实施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行动方案 推进危险工艺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或低风险替代[9] 需求层面分析 - 开拓新兴应用场景 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应用[9] - 推进绿氨绿醇在船用燃料市场应用 开展非粮生物基材料典型案例征集推广[9] -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推进海外油气、钾等资源开发利用合资合作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和出口渠道[9] 重点投资领域 - 化工行业重点关注景气位于底部的子行业:有机硅(兴发集团/新安股份/合盛硅业)、涤纶长丝(桐昆股份/新凤鸣)、草甘膦(兴发集团/新安股份)、工业硅(合盛硅业/新安股份/兴发集团)[9] - 关注处于底部或出清行业:纯碱(博源化工)[9] - 持续推荐政策制约行业:制冷剂(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东岳集团/永和股份/昊华科技)[9] - 推荐化工行业龙头白马:万华化学/华鲁恒升/龙佰集团/华峰化学[9] - 石化行业重点关注炼化行业:央企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华锦股份;民营炼化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恒逸石化;煤化工龙头宝丰能源和气化工龙头卫星化学[9]
石化化工稳增长工作方案发布,强调高质量发展
天风证券· 2025-09-28 13:55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中性 维持上次评级[2] 核心观点 - 七部委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强调稳增长同时注重效益和高质量发展 对比2023年版目标更细化 新增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等要求[3][4][18] - 2025年版举措由重大项目建设转向优化供给 新增科学调控重大项目建设 老旧装置更新改造 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等 强调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5][19][26][29] - 行业面临"两增一降"背景 2024年石化行业营业收入16.28万亿元同比增长2.1% 但利润总额7897.1亿元同比下降8.8%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77万亿元同比下降2.6% 利润总额3810.3亿元同比下降10.3%[59][60] - 石化行业存在严重内卷式竞争 近五年乙烯产能累计增幅59% 丙烯55% 双酚A196.6% EVA195.9% 部分产品产能远大于需求[63] - 政策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相结合 从产业端和政府端双管齐下推动行业反内卷和高质量发展[6][64] 目标对比 - 2025-2026年目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精细化延伸 数字赋能和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高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明显 化工园区向高质量发展迈进[4][18] - 2023-2024年目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5%左右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15万亿元 乙烯产量超5000万吨 化肥产量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18] 举措变化 - 新增优化中试项目管理 中试基地内项目可打捆办理手续 试验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19][30][33] - 重大项目建设由"推进"转为"科学调控" 严控新增炼油产能 合理确定乙烯 对二甲苯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 防范煤制甲醇产能过剩风险[26][32] - 首次提出老旧装置更新改造 制定行动方案 建立改造项目库 支持综合改造提升 2025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29][32] - 细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落实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 开展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 建设行业大模型[36][37][47] - 加强标准引领 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指南 制定碳足迹核算规则 产品质量标准等[34][49] - 国际化方向调整 强调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 用好自贸协定 开拓新兴市场[26][38] 政策落实依据 - 科学调控依据节能审查办法 国家发改委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实施节能审查[41][42] - 老旧装置改造依据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工作方案等[43][44] - 安全生产依据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45][46] - 数字化转型依据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 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47][48] - 节能降碳依据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若干意见 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 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等[50][51] - 园区管理依据化工园区规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通知 开展竞争力评价和智慧化评价[52][53][55] 行业现状 - 2024年石化行业利润率4.85% 化工板块4.66% 处于较低水平 亏损面23.5% 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19.5%[59] - 2025年上半年化工板块营业收入4.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 利润1996亿元同比下降5.5% 进出口额2080.3亿美元同比增长0.3% 呈现两增一降[60] -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乙烯 丙烯 聚乙烯 聚丙烯 ABS 聚碳酸酯 EVA PX PTA 乙二醇等产品近五年产能累计增幅均超50%[63] 投资机会 - 行业从扩规模转向存量优化和增量高质量发展 价格周期恢复和高端新材料领域具备较好投资机会[7][64]
河口区:探索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河口路径”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11:42
工业领域方面,河口区推动石化产业升级,依托富海集团打通炼化一体化产业链,推进富海聚酯新材料、富宇高端新材料等项目,实现"单一炼油"向"油 化并举"转型。能源领域方面,建成全国首个无补贴光伏交易项目(唐正500MW渔光互补),屋顶分布式光伏并网39MW;开发地热能项目,累计减排二氧 化碳超14.5万吨。城乡建设方面,执行更高建筑节能标准,完成5个节能项目、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6.67万平方米,推进27.3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交通运输方面,河口区建成客运公交枢纽整合三家运输企业,投用"智慧交通系统"和"公交易出行"APP,降低空载率、提升运输效率。四是提升能力,强 化支撑。开发石化产业碳足迹方法学、碳计量标准,助力企业完成7000余万元碳资产交易,争取绿色贷款2000万元,开展20余项减污降碳相关研究,为试 点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 在模式创新方面,河口区打造河口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核心载体——数智碳谷平台,联合北京绿色交易所、首创环保(600008)集团等头部机构,整合黄河 三角洲碳汇资源,为企业提供碳管理、碳交易全链条服务,以数字化推动"双碳"目标落地;重点推进中石化新星、东营大明热源等地热能项目,替代传统 ...
东营:全过程闭环管理,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09:25
为全面完成"十四五"总量减排任务,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压实减排责任,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结合各县区产业特点,将全市减排任务进行了细致分解,明确 各县区目标任务,列入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同时将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与全市减污降碳调节资金挂钩,充分将减排任务落实到源头,以具体治理项目 为依托,确保减排目标实现。二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结合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运输结构调整等 方面,全力挖潜重点减排工程,建立重点减排工程清单,积极完善减排档案,确保减排工程落到实处,减排数据有理有据。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推进排污权交易市场健康运行,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企业采取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等多种举措获取总量指标,进一步提高企业主 动减排的积极性。同时依托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加强企业排污许可证后监管,督促排污单位建立台账、及时报送执行报告、按时公开污染物排放信 息,主动接受监督,使减排效果真正落到实处。(大众新闻记者孙川) 9月28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服务中心主任宫振卫介绍 ...
东营港化工产业园力争打造“全国化工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标杆”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09:25
9月28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郭山介绍了东营港化工园区打 造网状产业体系减污降碳新模式情况。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化工园区破解"环保约束"与"发展需求"矛盾的关键抓手,更是石化产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作为首批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 点园区,同时也是东营市"2+1+2"试点体系中的核心园区,东营港化工产业园聚焦"降碳、减污、增效"三位一体,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模式创新为突 破,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国家"双碳"战略推进以来,化工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核心载体,成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点领域。依托"石化产业基础扎实、循环经济起步早"的优势, 东营港化工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试点,核心任务是"为同类化工园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减污降碳经验"。作为东营市"2+1+2"试点体系中关键的"1"(试 点园区),东营港化工产业园既要实现自身转型,更要为全市试点城市、试点企业提供协同支撑,助力全市形成"点上突破、面上联动"的减污降碳格局。 自试点以来,东营港化工产业园围绕"能源优化、资源循环、污染治理"三大方向,以20个重点项目为核心抓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合力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
新华财经· 2025-09-26 07:24
编辑:郭洲洋 新华财经北京9月26日电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石化化工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 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供销 合作总社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 方案》)。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政策宣贯解读,组织有关地区和企业抓好落实,促进行业 平稳运行,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经济效益企稳回升,产业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精细化延伸、数字赋能和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明显,化 工园区由规范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一是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等关键产 品攻关,推动涂料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宗产品提质升级,做好化肥生产保供,优化中试项目管理,加速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扩大有效投资,严控新增炼油产能,科学调控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投放节 奏,防范煤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加力推进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实施"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 加快高端化、绿色化、数 ...
七部门: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第一财经· 2025-09-26 07:21
二是扩大有效投资,严控新增炼油产能,科学调控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投放节奏,防范煤制甲醇行 业产能过剩风险,加力推进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实施"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加快高端化、绿色 化、数字化相关标准制修订。 三是拓展市场需求,挖掘建筑、汽车等传统领域消费潜力,培育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应用场 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四是壮大发展载体,组织开展化工园区竞争力、智慧化水平分级评价,引导化工园区对标改造、提级进 步,推动化工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及龙 头企业。 五是深化开放合作,落实好稳外贸政策措施,稳妥推进海外油气、钾等资源开发利用合资合作,积极开 拓新兴市场,强化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加强精细化工、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领域交流合作,完善与国 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和产品认证制度。 严控新增炼油产能,科学调控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投放节奏。 9月26日,据"工信微报",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石化化工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 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供 销合作总社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石 ...
永清环保:“减污降碳总部研发中心”技术成果已在新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污泥协同处置等项目中成功应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1:33
技术成果应用情况 - 减污降碳总部研发中心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衡阳、新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污泥协同处置、重庆炼铁厂场地污染修复等重大标志性项目 [2] - 2024年全年处置垃圾近百万吨、协同处置污泥约5万吨、发电量超3亿度、碳减排约30万吨 [2] - 衡阳垃圾发电项目在停炉次数、停炉时间、重启速度等关键指标位列全国前列 [2] 污染修复项目成效 - 重庆炼铁厂项目修复超20万立方米污染土壤及超10万立方米一般工业固废 [2] - 实现老旧工业基地绿色转型并打造全国污染地块修复试点样板 [2] - 自主研发重金属污染修复成套技术装备成功应用于全国体量最大全量开挖搬迁治理工程深圳玉龙填埋场项目 [2]
肖海峰:减污降碳引领畜牧业绿色转型
经济日报· 2025-09-22 00:14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提出激发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 [1]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让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农业强国的鲜明底色 [1] - 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加快构建低碳循环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畜牧业快速发展但面临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 [1] - 反刍动物肠道发酵产生的甲烷及粪污中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构成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 [1] - 受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水平有限设施设备落后等因素制约减污降碳技术采纳率整体偏低 [1] 转型路径与解决方案 - 加快发展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育种技术革新培育更优质畜禽品种 [2] - 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对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精准评估趋势预测和数据核准 [2] - 提升养殖户对减污降碳技术认知水平构建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主体的服务网络 [2] - 建立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基层服务村集体参与的协同推广格局 [3] - 鼓励饲料企业研发低碳饲料产品制定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明确定义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 [3] -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降低研发成本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给予市场准入优先权 [3] 行业发展阶段 - 畜牧业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关键阶段 [2] - 减污降碳是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减污降碳引领畜牧业绿色转型
经济日报· 2025-09-21 22:08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中办和国办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提出激发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 [1] -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成为农业强国的鲜明底色 [1] - 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 加快构建低碳循环和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 [1] 畜牧业现状与挑战 - 畜牧业快速发展且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但面临较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成为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 [1] - 反刍动物肠道发酵产生的甲烷及粪污中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构成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1] - 受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双碳"战略目标深入推进影响 加快畜牧业绿色转型刻不容缓 [1] 技术推广瓶颈 - 国家大力推广减污降碳技术 包括反刍动物肠道甲烷减排技术和畜禽粪便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主要涉及饲料科学配制与粪污资源化利用两个关键环节 [1] - 受畜牧养殖场户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水平有限及设施设备落后等因素制约 减污降碳技术采纳率整体偏低 成为绿色转型主要瓶颈 [1] 转型路径与措施 - 减污降碳是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 - 需加快发展畜牧业新质生产力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育种技术革新 培育更优质畜禽品种 全面提高综合生产效率 [2] - 应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对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精准评估、趋势预测和数据核准 为总量控制和环境监管提供依据 [2] 认知提升与服务体系 - 提升养殖户对减污降碳及技术的认知水平是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前提 需广泛普及知识和技术信息并开展差异化培训活动 [2] - 构建以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主体的服务网络 为养殖户提供常态化和精准化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2] 技术推广体系 - 需制定科学合理的推广策略 根据不同地域特征设计差异化技术推广方案 针对不同技术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推广方式 [3] -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基层服务+村集体参与"的协同推广格局 形成多方协作的技术推广运行机制 [3] 低碳饲料发展 - 鼓励饲料企业研发低碳饲料产品是减少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和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的有力举措 [3] - 建议制定低碳饲料的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 明确定义、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 [3] - 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并对通过认证产品给予市场准入优先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