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图解】当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丰收答卷成色更足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7:01
(7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 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 建成较为完备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科研院校800多家 科研人员12厅多人 美键核心技术 实现较快突破 攻克一批底盘技术 · 挖掘出调控作物产量和品质、动物高繁等 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基因 ·创制土壤养分预测、动物行为监测等自主 产权专用传感器 育成一批重大品种 √"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 选育出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 + 11 = 11 = 11 = = = 1 / 一十九五日十 州以村和本木、高湖局广大显寺忌滞前秤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 95% 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超过 96% 丰收答卷成色更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 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 就。"十四五"以来,我国把农业科技创 新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用现代设施装备武 装农业,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服务农业,推 动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125 全国已建成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 全国有40多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一年四季 活跃在一线、活跃在基层 · 综合运用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 院等多元服务模式 · 围绕水稻、 ...
第三十二届杨凌农高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9-26 00:32
今年杨凌示范区新组建成立的杨凌会展集团,将与涉农协会、科创企业、技术转移机构、展览机 构、媒体平台广泛合作,提升招商和营销质效。本届农高会期间,"与辉同行"团队将走进杨凌,展示农 高会上的前沿农业科技成果、特色农产品,助力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产品销售,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自1994年创办以来,杨凌农高会累计吸引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家涉农企业和科教单 位参展,参展项目及产品超过19万项,在展示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 乡村振兴和深化农业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贡献了积极力量。(记者:付玉玮) 本届农高会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将于10月25日至29日在陕西杨凌举办。中国农业 科技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冯忠武介绍,本届农高会突出市场化办会理念,由中国农业展览协会、中国农业 技术推广协会、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杨凌会展集团主办,安排了展览 展示、会议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目标是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生态、更好服务支撑杨凌打造旱 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展览展示方面,本届农高会以线下线上融合、馆内馆外结合、国内国外联动的方式,全面展示国内 外农业科 ...
科技兴农结满喜人“致富果”
科技日报· 2025-09-25 01:25
金秋时节,粮满仓、果满枝,各地丰收节庆典描绘出农业增收喜人画卷。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深海牧场到数字云端,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见证了科技创新如何重塑传 统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正如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所言,"我国坚持把农业科技创 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狠抓重点任务落实。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现在已经进入世 界第一方阵。"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科技创新结满"致富果",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丰收节期间,种业创新成果展示成为重要板块。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新 都基地举办的丰收节活动现场,"川蒜3号"蒜薹、"黑亮59"茄子、"旌黑甜糯1号"玉米等院地合作新品种 整齐陈列。 "截至目前,我们的1474个新品种、1124项新技术已扎根新都田间,为农业现代化注入科技动 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牟锦毅介绍,该院自2008年起与新都共建西南最大农业科研实验基地,到 如今已成功培育"川蒜""川薯"等系列品种,建成3700亩"五良融合"智慧示范农场。 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在今年的丰收节上,智慧农业成果颇为吸睛。在举办上海 主会场活动的金山廊下生态园, ...
重大品种、先进农机接连突破上“新” 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落地应用
央视网· 2025-09-17 03:03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备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有农业科研院校800多家、科研人员12万多人,有组织、体系 化的攻关机制正在加快建立。 央视网消息: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 人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经进入了世界第 一方阵。 "十四五"期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较快突破。育成了一批生产急需的重大品种,选育出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机收籽粒玉 米、高油高产大豆等急需品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研制出一批先进适用农机,大马力拖拉机、打包采棉 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等都成功部署到了生产一线。 "十四五"期间,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稳步推进。目前,在研的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参与的企业超过了1000家,占参与单位 总数的51%。同时,通过综合运用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多元服务模式,让农业科技成果实现大面积落地应用。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介绍,现在,全国已经建成了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每年还遴选推介农业主导品 ...
今年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 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经济日报· 2025-09-17 00:44
粮食生产与安全 -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1]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 国家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2] - 实施702个县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将试验田高产技术转化至大田生产[2] - 大豆产量达2065万吨 自给率较2020年提升4个百分点[2] - 油料作物产量3978.7万吨 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2] - 夏粮稳产丰收 早稻增产 秋粮面积稳中有增且长势正常偏好[3] 农业科技与基础设施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4]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良种覆盖率超96%[4] - 建成800多家农业科研院校 拥有12万多名科研人员[4]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 包括优质高产水稻和机收籽粒玉米等品种[4] - 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参与企业超1000家 占参与单位总数51%[4] - 强化灾害预警预报和农田水利建设 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3]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 畜产品总量达1.75亿吨 较2020年增长2778万吨(增幅18.8%)[6] - 人均肉类消费量72公斤 禽蛋25公斤 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 - 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 较2020年提高2.3公斤[6] - 水产品总产量7358万吨 较2020年增长12.3% 连续36年全球第一[6] - 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 食用菌年产量4200万吨(占全球85%)[7] - 藻类养殖技术世界前列 新型食品不断涌现[7] - 城乡居民三大营养素摄入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标准[7]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央视新闻· 2025-09-16 23:36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现在全国已经建成了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每年还遴选推介农业主导 品种、主推技术和重大引领性技术300项,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可选择、定制化的技术清单,提高技术到 位率。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备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有农业科研院校800多家、科研人 员12万多人,有组织、体系化的攻关机制正在加快建立。 "十四五"期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较快突破。育成了一批生产急需的重大品种,选育出优质高产水稻、 节水抗病小麦、机收籽粒玉米、高油高产大豆等急需品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 研制出一批先进适用农机,大马力拖拉机、打包采棉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等都成功部署到了生 产一线。 "十四五"期间,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稳步推进。目前在研的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参与的企业超 过了1000家,占参与单位总数的51%。同时,通过综合运用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多元服 务模式,让农业科技成果实现大面积落地应用。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相 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 ...
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今年夏粮稳产丰收 早稻实现增产 秋粮面积稳中有增
经济日报· 2025-09-16 22:13
粮食生产与安全保障 -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 [1][2] - 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覆盖702个县 推动高产技术向大田转化 [2] - 大豆产量达2065万吨 自给率较2020年提升4个百分点 油料作物产量3978.7万吨 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 [2] 农业基础设施与科技水平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良种覆盖率超96% [4] - 建成800多家农业科研院校 拥有12万科研人员 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企业参与单位占比51% 超1000家企业参与 [4] - 攻克作物产量品质调控新基因 育成优质高产水稻 节水抗病小麦 机收籽粒玉米 高油高产大豆等品种 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 [4]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 畜产品总量达1.75亿吨 较2020年增长2778万吨 增幅18.8% 人均肉类消费72公斤 禽蛋25公斤 奶类40.5公斤 [6] - 水产品总产量7358万吨 较2020年增长12.3% 连续36年居全球第一 [6] - 设施农业面积达4000万亩 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 食用菌年产量4200万吨占全球85% 藻类养殖技术居世界前列 [6] 农业生产韧性与结构优化 - 强化灾害预警和农田水利建设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秋粮面积稳中有增 长势正常偏好 [3] - 主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提升产品品质 满足多样化需求 [2] - 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 稻渔综合种养和深远海养殖 构建"蓝色粮仓" [6] 居民营养健康水平 - 城乡居民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摄入水平接近发达国家 [7]
“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成绩单”:稳粮增收创佳绩 科创水平跻身第一方阵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09:51
粮食生产与安全保障 -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 面积达17.9亿亩 较2020年增加3800多万亩 [2] - 粮食亩产394.7公斤 较"十三五"末提升12.5公斤 单产对产量增长贡献率超60% [2] - 大豆产量2065万吨 自给率较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 油料产量3978.7万吨 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 [2] -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种业振兴行动 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持续提升 [2][3] - 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 种植设施面积达4000万亩 实现周年均衡供应 [3] 农民收入与产业发展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2.56:1降至2.34:1 [4] - 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全国全覆盖 [4] - 建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1098个农业产业强镇 [5] - 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9000亿元 农村电商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5] - 严格规范土地流转与农村宅基地使用 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5] 农业科技创新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 攻克作物产量品质调控 动物高繁新基因等底盘技术 [6] - 研制大马力拖拉机 打包采棉机等适用农机 丘陵山地拖拉机成功推广应用 [6] - 企业主导产学研融合 超1000家企业参与国家农业科技项目 占比51% [6] - 建成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年推介300项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7] - 农业科研院校超800家 科研人员12万余人 科技创新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7] 多元化食物供给 - 肉蛋奶等畜产品总量较2020年增长18.8% 水产品总产量增长12.3% [3] - 藻类养殖技术居世界前列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构建 [3] - 城乡居民三大营养素摄入水平接近发达国家 [3]
“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成绩单”:稳粮增收创佳绩,科创水平跻身第一方阵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09:13
粮食生产与安全保障 -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达1.4万亿斤新台阶 播种面积17.9亿亩较2020年增3800万亩 [2] - 粮食亩产394.7公斤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公斤 单产对产量增长贡献率超60% [2] - 大豆产量2065万吨自给率较2020年提升4个百分点 油料产量3978.7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 [2]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推进 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增强 [2][3] - 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 种植设施面积达4000万亩 藻类养殖技术居世界前列 [3] 农业产业结构与多元化供给 - 肉蛋奶等畜产品总量较2020年增18.8% 水产品总产量增12.3% [3] - 优质专用小麦与优质食味稻供需显著改善 三大营养素摄入水平接近发达国家 [3] - 建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1098个农业产业强镇 [5] - 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9000亿元 农村电商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5] 农民收入与权益保障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2.56:1降至2.34:1 [4] - 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全国覆盖 [4] - 严禁城镇居民购买农房宅基地 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住房 [5] 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 攻克作物产量品质调控新基因创制专用传感器 [6] - 研制大马力拖拉机等先进农机 丘陵山地拖拉机成功推广应用 [6] - 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企业参与度达51% 超1000家企业参与 [6] - 建成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年推介300项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7] - 农业科研院校超800家 科研人员12万余人 创新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7]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9:08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 王梦瑶)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16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 整体水平现在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当天,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张兴旺在介绍过去五年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突破时表示,建设农业强国, 利器在科技。 他介绍,过去五年,中国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较快突破。育成了一批生产急需的重大品种,选育 出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机收籽粒玉米、高油高产大豆等急需品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 占比超过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华西牛、南美白对虾等品种打 破国外垄断,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研制出一批先进适用农机,大马力拖拉机、打包采棉机、大喂入量 谷物联合收割机、精量播种机等都成功部署到生产一线,丘陵山地拖拉机研制成功,并加快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