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丨坚持国际法治是根本保障——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③
新华社· 2025-09-14 13:25
中国主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毫不动摇加以维护。对于新 兴领域,要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国际规则。确保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 重标准,不能强加于人。要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大国尤其要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 和维护者。这一主张顺应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期待,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得到广 泛认同。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孙天美认为,习近平主席主张在全 球治理中遵守国际法治,这与个别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采取双重标准、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国际法之 上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尊重和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国 际法权威,加入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600多项国际公约及修正案,坚定支持联合国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中方始终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国际法律体系建设。今年5 月,全球首个专门致力于调解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调解院落户香港,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开辟了新平台。为推动完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倡议成立 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确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 ...
和音:持之以恒“做对的事”
人民日报· 2025-08-19 08:06
全球公众对中国正面评价提升的原因分析 - 国际民调显示全球公众对中国正面评价持续攀升 中国形象获得广泛认同[1] - 中国通过持之以恒做对的事累积国际社会对其发展道路的充分肯定[1] 开放政策与文化交流成效 - 中国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 过境免签国家扩展到55个[1] - 上半年中国口岸外国人入出境数量同比上升30.2% 其中免签入境占比71.2% 同比上升53.9%[1] - 中国潮玩、电影、游戏等文化产品火爆出圈 展现文化亲和力与创造力[1] 经济发展与全球贡献 - 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2] - 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连续15年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2] - 成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 国际合作与治理参与 - 在9个中等收入国家中72%受访者认为中国企业对本国经济有益[2]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造福各国的幸福路[2] - 推动沙伊和解、巴勒斯坦内部和解等热点问题政治解决[3] 全球治理机制建设 - 承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3] - 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并成立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3] - 与32个国家共同建立国际调解院 填补国际调解领域机制空白[3]
独家专访联合国首席信息技术官:AI时代“独行快,众行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3:11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 人工智能治理需遵循"不伤害"原则 确保技术造福人类并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 [3] - 全球缺乏统一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 技术开发集中在少数国家的跨国公司手中 [4] - 联合国通过《未来公约》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纳入议程 需与190多个成员国合作推进 [3][4] 技术发展与应用 - DeepSeek大模型以较低成本实现强大性能 彻底改变计算能力构想 被评价为"伟大的进化" [5] -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技术进步显著 品牌已覆盖非洲、欧洲和亚洲等多个市场 [6] - 人工智能围绕数据、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三大要素 成为联合国提升服务效率的关键加速器 [9] 国际合作与包容性发展 - 需推动政府、学术界、研究机构和私营部门共同参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1] - 发展中国家需通过联合国框架参与人工智能发展进程 确保其关切得到重视 [4] - 联合国鼓励使用开源软件 每年组织开源周汇聚开源社区 [6] 风险与挑战 - 不当使用人工智能可能阻碍可持续发展目标 扩大数字鸿沟并强化结构性不平等 [8] - 技术成熟度存在国家差异 联合国需帮助低成熟度国家理解技术战略重要性 [4] - 保护主义背景下 区域组织可通过推动贸易合作应对挑战 [6][7] 中国角色与贡献 - 中国在人工智能时代处于领导地位 坚持技术开源共享惠及全球 [6] - 中国为联合国重要成员国 期待其在技术创新和治理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10] - 中国将持续创新并为人工智能创造发展空间 在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7]
人民日报创新谈:为人工智能治理注入中国智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4 01:57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 中国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并成立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回应全球治理期待[1] - 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分享治理经验和策略,推动形成国际共识框架[3][4] - 通过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帮助发展中国家弥合智能鸿沟[4]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等领域呈现爆发式发展[1] - 大模型可生成360度全景图,四足机器人实现复杂地形行走,辅助诊断系统快速分析病历,技术应用覆盖旅游、工业培训等领域[1] - 未来人工智能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智能时代基础工具[1] 人工智能风险与挑战 - 技术存在不透明性、不可解释性和不可预测性,需防范失控风险[2] - 大语言模型可能侵犯隐私,技术滥用可能导致虚假信息传播和诈骗[2] - 跨国风险需通过国际合作平衡安全与发展,确保技术可控性、公平性[3] 国际合作与创新 - 各国需加强基础科学研发合作、企业人才交流以推动技术突破[3] - 中国通过开源开放与国际科技界共同提升大模型技术水平[4] - 开放共享和智能平权原则可促进技术普惠,使更多国家受益[3][4]
为人工智能治理注入中国智慧
人民日报· 2025-08-04 00:59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进展 - 中国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并成立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 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 [1]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语言大模型 多模态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等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 [1] -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成为人类迈向智能时代的基础工具 [1]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迎来爆发式发展 包括快速生成全景图的大模型 复杂地形行走的四足机器人 辅助诊断系统等创新应用 [1] - 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涵盖旅游出行智能助手 工厂培训系统 装备升级支撑等多个领域 [1] 人工智能风险挑战 - 技术存在不透明性 不可解释性和不可预测性 存在失控风险需确保符合人类意愿 [2] - 大语言模型可能涉及个人隐私 技术可能被恶意用于制造虚假信息和诈骗 [2] - 需加强技术前瞻研判 在发展和安全之间寻求平衡 [2] 全球合作治理需求 - 人工智能风险挑战具有跨国界特性 需各国加强沟通合作确保安全性 可靠性 可控性和公平性 [3] - 应注重普及普惠 坚持开放共享和智能平权 让更多国家群体受益 [3] - 需深化基础科学和技术研发合作 加强企业和人才交流 [3] 中国治理实践与贡献 - 中国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积累治理经验和策略 [3] - 2023年10月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3] - 通过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帮助各国弥合数字智能鸿沟 [4] - 在大模型领域通过开源开放与国际科技界产业界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4]
为人工智能治理注入中国智慧(创新谈)
人民日报· 2025-08-03 21:55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进展 - 中国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并成立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 回应全球治理期待[1] - 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 获得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会各方认同[1] - 通过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开展培训 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帮助"全球南方"国家[4]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迎来爆发式发展 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重要驱动力量[1] - 语言大模型 多模态大模型和具身智能领域呈现日新月异发展势头[1] - 大模型可快速生成360度漫游全景图 四足机器人实现复杂地形稳定行走[1]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拓展 - 辅助诊断系统可快速分析患者病历 在生产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1] - 应用覆盖旅游出行智能助手 工厂培训和最强大脑以及装备升级支撑[1] - 未来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成为人类迈向智能时代的基础工具[1] 人工智能风险挑战 - 技术存在不透明性 不可解释性和不可预测性三大特征[2] - 大语言模型可能涉及个人隐私 技术可能被恶意用于制造虚假信息和诈骗[2] - 给人类生活 社会治理和伦理道德带来潜在影响[2] 全球合作治理需求 - 风险挑战具有跨国界特性 需各国加强沟通合作确保安全性可靠性[3] - 需形成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和规则 坚持开放共享和智能平权[3] - 通过深化基础科学合作 加强企业和人才交流注入新发展动力[3] 中国治理实践贡献 - 建立健全数据安全 算法歧视和隐私保护等法律法规制度体系[3] - 2023年10月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3] - 在大模型领域通过开源开放与国际科技产业界共同推动发展[4]
来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解读:智能时代全球治理新范式的中国路径
人民网· 2025-08-02 06:01
全球AI治理行动计划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构建了包含十三项具体举措的完整治理体系,为全球AI治理提供前瞻性方案 [1] - 计划突破传统风险管控思维,将AI重新定位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全球发展战略资源 [2] - 提出"向善为民、尊重主权、发展导向、安全可控、公平普惠、开放合作"六项基本原则,其中"发展导向"为核心 [2] 治理理念创新 - 实现从"技术中心论"向"发展中心论"的根本转向,将缩小数字鸿沟作为首要目标 [2] - "公平普惠"原则要求助力全球南方国家接触应用AI,应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的现实挑战 [2] - 强调把AI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置于治理议程突出位置,体现对西方主导治理范式的反思 [2] 技术治理架构 - 通过跨国开源社区建设和安全开源平台降低技术门槛,促进发展中国家参与创新 [3] - 依托国际电信联盟等现有标准组织推进规范制定,避免制度竞争 [3] - 建立分类分级风险管理体系,探索AI服务可追溯管理制度,实现精细化监管 [3] 治理模式创新 -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包容治理平台,纳入企业/研究机构/民间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 [4] - 公共部门被要求成为AI应用示范者,通过规模化应用形成市场牵引和标准推广效应 [8] - 提出"可持续AI"理念,联合制定能效水效标准以保障环境友好型发展 [8] 国际合作实践 - 建立联合实验室/安全测评互认平台/教育培训等能力建设机制,形成完整合作链条 [7] -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和统一算力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具备互操作性的技术布局 [7] - 通过合作打造高质量数据集和构建全球数据共享平台,解决数据质量与流动问题 [7]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惠及全球南方(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 2025-08-01 19:0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案例 - 智能化养殖技术在柬埔寨茶胶省应用,使罗氏沼虾苗种成活率和质量大幅提高,劳动强度和养殖风险显著降低[5] - 华为在南非铁路系统部署光视联通系统及集成管理平台,解决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并提升安全性[2] - "愚公YUKON"大模型实现矿山"零伤亡、高效率、低排放"目标[1] 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 - 中国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总部拟设上海,旨在弥合数字鸿沟[1][7] - 中国气象局向吉布提、蒙古国捐赠"MAZU—Urban"城市多灾种预警智能体,构建全球预警网络[3] -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覆盖巴西电网、泰国矿区、缅甸地震救援等场景,涉及智慧城市、医疗等十多个领域[2][3] 技术优势与市场竞争力 - 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的AI模型性能对标美国产品但成本更低[4] - 宇树科技G1机器人展示高精度动作控制能力,如踢腿、旋转和平衡[4] - 中国AI产品因高性价比、技术领先、本地化能力强受到全球南方国家欢迎[6] 全球治理与政策倡议 - 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和《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包含"五大愿景"和"十项行动"[7][8] - 中国通过数字丝绸之路、金砖机制等多边合作推动AI技术标准与基础设施建设[8] - 中国主张技术共享、安全可控的治理框架,合作不附加政治条件[8]
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01
行业规模与活动盛况 - 大会吸引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位嘉宾参会 [1] - 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 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 [2] - 参展企业中创新型企业占比达50% 展示前沿科技3000余项 [2] 技术发展与合作倡议 - 中国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 初步考虑总部设在上海 [3] - 联合国副秘书长呼吁通过全球合作实现公平、可持续与共享发展 [2] -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认为中国具有丰富工业场景和优秀创新人才优势 [3] 应用场景与创新案例 - 人工智能在材料科学、药物研发、气候变化预测等领域应用广泛 [2] - 非洲数学联盟代表称人工智能帮助非洲学生解决信息获取难题 [4] - 孟加拉国洪灾预警系统通过增加社区联络模块使疏散效率提升3倍 [5] 治理框架与安全标准 - 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强调尊重主权和公平普惠原则 [3] - 推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地图2025" 涵盖152个国家立法现状 [7] - 牛津大学专家指出需建立全面协同的治理机制应对系统性安全风险 [6] 技术理念与发展方向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提出"通专融合"思路 强调专业深度与泛化广度 [2] -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认为技术开放与共享是实现普惠发展的关键 [5] - 周伯文提出"让人工智能安全"应嵌入发展全过程的安全伦理理念 [6] 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 - 中国气象局发布全民早期预警方案"妈祖"并向吉布提、蒙古国捐赠 [4] - 中国将落实《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发展 [7] - 核威胁倡议组织强调各国分享安全实践与开展对话合作的重要性 [6]
全球顶尖学者共话AI发展问题
第一财经· 2025-07-28 03:33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与合作 - 中国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中国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和《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并宣布向亚非国家捐赠全球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 [1] - 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初步考虑总部设在上海,旨在推动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 [10][12] - 全球顶尖学者如Geoffrey Hinton和Stuart Russell呼吁国际合作,防止AI取代人类,并建立国际社群培养"好AI" [7][8]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风险 - AI教父Geoffrey Hinton将当前AI比作"可爱的小虎崽",未来可能超越人类,需全球合作确保AI安全 [7] - Stuart Russell预警AGI全球"军备竞赛"无意义,强调AGI应成为全球公共资源,需有效监管以降低风险至"100万年一遇"安全标准 [8] - AI专家姚期智指出AGI时代来得比预期快,AI安全治理是长期系统性工作,中国与国际接轨频繁 [14]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显示,美国以77.97分居首,中国以58.01分排名第二,中美差距从2023年的22.02分缩小至19.96分 [19] - 中国顶会论文作者数量达3000余人首次超过美国,顶会顶刊论文数量较2019年翻一番,连续五年全球第一 [19] - 中国累计贡献AI开源项目较2018年增长超1.5倍,超高影响力开源项目位列全球第二 [19] 上海在AI领域的角色 - 上海被姚期智视为全球AI治理重要中心之一,具备吸引海外专家的城市禀赋 [2][14] - 上海成功举办七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累计吸引6000余名专家、25亿人次线上参与,2025年展览面积突破7万平方米,800余家企业参展 [19][21] - 上海发布《开放科学全球学术合作倡议》,推动科学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等开放合作 [20] 行业活动与成果 - 2025WAIC发布3000余项前沿展品,包括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及100余款"全球首发"新品 [22] - AI安全国际论坛促成《上海共识》,首次呼吁全球确保高级AI系统与人类对齐 [16] - 复旦大学联合发布《开放科学全球学术合作倡议》,强调AI时代需弥合技术鸿沟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