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治

搜索文档
中国代表在人权理事会呼吁完善全球人权治理
新华网· 2025-09-26 01:30
新华社日内瓦9月25日电(记者石松)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25日 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60届会议并发言,呼吁各方完善全球人权治理。 陈旭代表近80国作共同发言,指出当前多边主义遭受严重冲击,各方应通过联合国80周年改革提高效 率、简化程序、消除重复、加强透明度,愿提出五点倡议:一是奉行主权平等,各国不论大小、强弱、 贫富,都有权在全球治理中平等参与、决策、受益;二是遵守国际法治,要确保国际法的平等统一适 用,不能搞双重标准;三是践行多边主义,要共商共建共享,反对单边主义;四是倡导以人为本,平衡 推进各类人权;五是注重行动导向,力求实效,推动完善全球人权治理,共同开辟和平、安全、繁荣、 进步的光明前景。 ...
多国密集承认,巴勒斯坦建国之路为何如此艰难?
虎嗅· 2025-09-24 02:48
2025年9月21至22日,国际社会出现对巴勒斯坦国的密集"承认潮"。截至目前,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已 有152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安理会五常中只剩美国未承认。在各国纷纷发布声明,为和平解决巴勒 斯坦问题、落实"两国方案"提供声势之际,美国和以色列却缺席会议,空无一人的席座在会场中格外显 眼。内塔尼亚胡更强势回应国际社会的施压,称"永远不会有巴勒斯坦国",将巴以问题长期存在的深刻 分歧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国际社会上,大国恃强对国际法采取"合则用,不合则弃"的行为屡见不鲜,为什么同样的国际法框 架,在以色列建国时能够发挥作用,却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显得无力?本文揭示了双重标准的历史延 续性与系统性根源。 引言与概述 双重标准在国际法中普遍存在。尽管各国在口头上大谈问责与司法,但在适用人权标准或执行全球贸易 规范时却言行不一。随着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面临合法性危机,有观点认为,二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可能 正转向一个更加多极化、去中心化的全球规则制定与执行体系。正如联合国副秘书长汤姆·弗莱彻 (Tom Fletcher)今年4月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所言:"若所谓原则仅适用于对手,那便不是人道原则。" [1] 参考国际法多 ...
坚持国际法治是根本保障——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③
新华网· 2025-09-15 00:21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题:坚持国际法治是根本保障——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③ 新华社记者许苏培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天津举行的"上 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鲜明地强调要"遵守国际法治",体现了对现行国际机制权 威性遭到侵蚀的深刻洞察,彰显了中国倡导以国际良法促进全球善治、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 系的使命担当。 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是共同的准绳,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共同维护、 共同执行,没有也不应该有例外。然而现实却令人警醒:一些国家鼓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质是 对国际法奉行"合则用、不合则弃"的态度,妄图将自身的"家法帮规"强加于国际社会。这一乱象加剧了 国际社会对联合国"失效"、国际法"失灵"和多边主义"失能"的担忧。与此同时,气候变化、能源安全、 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深海、极地、外空、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更是规则法治缺位、风险累 积。加强国际法治,完善全球治理的迫切性日渐凸显。 中国主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毫不动摇加以维护。对于新兴领 域,要在广 ...
新华时评丨坚持国际法治是根本保障——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③
新华社· 2025-09-14 13:25
中国主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毫不动摇加以维护。对于新 兴领域,要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国际规则。确保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 重标准,不能强加于人。要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大国尤其要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 和维护者。这一主张顺应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期待,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得到广 泛认同。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孙天美认为,习近平主席主张在全 球治理中遵守国际法治,这与个别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采取双重标准、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国际法之 上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尊重和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国 际法权威,加入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600多项国际公约及修正案,坚定支持联合国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中方始终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国际法律体系建设。今年5 月,全球首个专门致力于调解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调解院落户香港,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开辟了新平台。为推动完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倡议成立 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确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 ...
破解治理赤字 彰显大国担当
人民日报· 2025-09-03 07:19
全球治理倡议核心理念 - 主权平等作为全球治理首要前提 强调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有权平等参与决策和共享治理成果 推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2] - 国际法治作为全球治理根本保障 强调确保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平等统一适用 维护国际法权威性和严肃性 [2] - 多边主义作为全球治理基本路径 呼吁国际社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3] 全球治理价值取向 - 以人为本作为全球治理价值取向 致力于通过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共同发展 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大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3] - 行动导向作为全球治理重要原则 立足当前紧迫性问题并着眼长期挑战 以务实合作凝聚共识打造可视成果 [4] 全球治理重点领域 - 在国际金融架构改革和人工智能治理等治理赤字较大领域推动务实合作 优先考虑这些紧迫性突出的领域 [4] - 支持联合国落实《未来契约》 展现出以实际行动化解治理赤字的鲜明取向 [4] 全球倡议体系定位 - 全球治理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后的第四大重要公共产品 [4] - 四大全球倡议从发展 安全 文明 治理四个维度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4]
破解治理赤字 彰显大国担当(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9-02 23:05
全球治理倡议核心理念 - 倡议基于主权平等 国际法治 多边主义 以人为本 行动导向五大核心理念 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一脉相承 [1] - 旨在破解治理赤字 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指明方向 [1] 主权平等原则 - 主张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有权平等参与决策共享治理成果 反对少数国家垄断全球治理 [2] - 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推动权利平等 机会平等 规则平等 提升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2] 国际法治保障 - 强调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确保国际法规则平等统一适用 [2] - 反对少数国家推行"双标"和"家规" 维护国际法权威性严肃性 支持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系 [2] 多边主义路径 - 坚持真正多边主义作为全球治理基本路径 主张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完善合作架构 [3] - 呼吁国际社会维护联合国核心地位 推动多边机制发挥建设性作用 [3] 以人为本取向 - 以促进共同发展应对共同挑战为目标 增强各国人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3] - 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将本国利益寓于全球利益之中 [3] 行动导向原则 - 聚焦紧迫性问题和长期性挑战 通过务实合作凝聚共识打造可视成果 [4] - 优先推动国际金融架构改革 人工智能治理等赤字较大领域合作 [4] 倡议体系定位 - 作为全球发展 安全 文明倡议后的第四大公共产品 从四个维度为世界注入稳定性 [4] - 展现合作共赢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 体现大国历史担当与战略远见 [4]
习主席首次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将为世界带来什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2 04:30
全球治理倡议核心内容 - 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议 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1] - 倡议包含五大核心原则:奉行主权平等 遵守国际法治 践行多边主义 倡导以人为本 注重行动导向[1] 主权平等原则 - 坚持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 在全球治理中平等参与决策和受益[4] - 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提升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4] -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始终坚定支持国家平等原则[4][5] 国际法治原则 - 坚持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遵守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6] - 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 反对双重标准和强加"家规"[6] - 中国被联合国秘书长评价为维护国际法治的重要贡献者和多边主义基石[6] 多边主义原则 - 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7] - 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 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全球治理作用[7] - 中国作为多边主义践行者 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型世界经济[7] 以人为本原则 - 保障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并共享治理成果[8] - 弥合南北发展鸿沟 让人民更好分享发展成果[8] - 中国以人民福祉为念 为人类发展事业贡献智慧方案[8] 行动导向原则 - 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统筹协调全球行动并打造可视成果[9] - 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契机 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框架突出位置[9] - 上合组织成立24年来 已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推动力量[9] 上合组织引领作用 - 上合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 当好践行全球治理倡议的表率[9] - 具体贡献包括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上合力量" 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上合担当"[9] -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上合示范" 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上合行动"[9]
凝聚上合力量 完善全球治理
新华社· 2025-09-02 00:51
全球治理倡议框架 - 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以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1] - 倡议核心包括奉行主权平等 遵守国际法治 践行多边主义 倡导以人为本 注重行动导向[1][2] 上海合作组织全球治理实践 - 组织成立24年来秉持"上海精神"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更加民主公正合理方向发展[3] - 提出并实施许多全球治理新理念 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推动力量[3] 安全合作领域举措 - 各成员国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开展高效安全合作维护区域稳定[3] - 发挥新成立的应对安全威胁与挑战综合中心和禁毒中心作用构筑地区安全共同体[3] 经济合作领域规划 - 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 绿色产业 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4] - 成立科技创新 高等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4] - 未来5年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4] - 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并共享发展红利[4] - 推动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4] 人文合作领域计划 - 未来5年为其他成员国治疗50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 - 实施5000例白内障手术和开展1万例癌症筛查[5] - 举办政党论坛 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论坛 传统医学论坛[5] 多边机制合作方向 - 支持与联合国 东盟 欧亚经济联盟 亚信等多边机制扩大合作[5] - 共同维护国际经贸秩序和完善全球区域治理[5]
为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澎湃动力
新华社· 2025-09-01 20:24
全球治理倡议提出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天津主持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时提出全球治理倡议 旨在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并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1] 国际社会响应 -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支持建立全新更高效更实用的全球治理体系 [2] -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宣布支持并愿加入全球治理倡议 认为该倡议完全建立在平等和公正基础上 [2] -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积极评价全球治理倡议等系列倡议 认为上合组织应成为开展广泛政治互动的常设平台 [2] -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支持全球治理改革必要性 称这是迈向更加公正世界的有效一步 [2] -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欢迎该倡议 认为是在国家主权平等基础上推动改善国际关系的重要举措 [2] 倡议核心内容 - 主张奉行主权平等 遵守国际法治 践行多边主义 倡导以人为本 注重行动导向五个方面 [3] - 英国48家集团主席认为倡议正当其时 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 - 马来西亚学者指出中国主张遵守国际法治 与个别国家采取双重标准形成鲜明对比 [3] - 葡萄牙工商会秘书长认为注重行动导向具有强烈现实意义 可解决承诺与落实脱节现象 [5] 倡议实施路径 - 南方中心高级顾问赞同切实发挥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 - 吉尔吉斯斯坦学者注意到中国愿意帮助发展中国家 推动弥合南北发展鸿沟 [5] - 泰国研究中心主任认为倡议体现战略远见 将有力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参与全球治理 [6] - 哈萨克斯坦通讯社社长赞同上海合作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 当好践行全球治理倡议的表率 [6] 倡议战略意义 - 新加坡评论员指出中国通过持续改革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为全球治理提供借鉴 [6] -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认为倡议进一步丰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符合全球多数国家期待 [7] - 古巴专家指出倡议以平等和公平为核心 与全球发展倡议等有机衔接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更广阔前景 [7]
为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澎湃动力——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与共鸣
新华网· 2025-09-01 17:50
全球治理倡议提出背景与意义 -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1日在天津主持"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时提出全球治理倡议 旨在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并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1] - 倡议提出背景为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演变 彰显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担当并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澎湃动力 [1] 国际社会响应与支持 -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议上明确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 [2] -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宣布支持并愿加入全球治理倡议 认为该倡议完全建立在平等和公正基础上 [2] -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积极评价全球治理倡议 并强调上合组织应成为开展政治互动和跨文明对话的常设平台 [2] -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支持全球治理改革必要性 认为倡议是迈向更加公正世界的有效一步 [2] -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欢迎该倡议 认为这是基于国家主权平等和联合国宪章的重要举措 [2] 倡议核心原则与内容 - 全球治理倡议主张奉行主权平等 遵守国际法治 践行多边主义 倡导以人为本 注重行动导向五个方面 [3] - 英国48家集团主席杰克·佩里认为倡议正当其时 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 - 马来西亚学者孙天美指出中国主张遵守国际法治 与个别国家采取双重标准形成鲜明对比 [3] - 葡萄牙葡中工商会秘书长伯纳德强调倡议注重行动导向 对解决发展援助和气候融资领域的"承诺与落实脱节"具有现实意义 [5] 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 几内亚比绍社会通信部总监安苏曼·卡萨马表示非洲国家渴望成为全球治理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3] - 吉尔吉斯斯坦学者塔阿巴尔季耶夫注意到倡议倡导以人为本 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弥合南北发展鸿沟 [5] - 泰国学者威伦·披差翁帕迪认为倡议将有力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参与全球治理 [6] 与多边机制及国际秩序的关系 - 南方中心高级顾问李月芬强调需切实发挥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4] - 新加坡评论员翁德生指出中国通过改革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为全球治理提供借鉴 [6] - 俄罗斯专家萨纳科耶夫认为倡议进一步丰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符合多极世界期待 [7] - 古巴专家雷加拉多指出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有机衔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