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良资产转让
icon
搜索文档
批量转让,低至0.17折!消金公司加速甩卖不良资产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10:57
消费金融公司加速甩卖不良资产。 9月26日,记者依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下称"银登中心")披露信息统计获悉,9月已有 蚂蚁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等9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布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和招商公 告,整体呈现"量大价低"的特点。 其中,中银消费金融最为活跃,近期将批量转让第76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未偿本息 总额5.27亿元,借款人户数4674户,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46.16岁,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920.76天。以其9 月17日发布的2025年第38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来看,未偿本息 总额为3.27亿元,转让起始价为562万元。若按起始价计算,折扣低至0.17折。 "消金公司转让不良贷款,表明机构试图通过不良资产处置来及时化解潜在风险、减轻历史包 袱。"受访专家指出,不良资产转让能快速回笼资金、压降不良率、改善报表、释放资本占用;但也会 形成资产损失,影响当期利润,且过度依赖转让可能掩盖风控短板。 低价转让不良资产 据记者统计,9月以来,已有中银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 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 ...
低至0.17折 消金公司密集转让不良贷款
北京商报· 2025-09-22 16:18
9月以来,消费金融公司仍在持续出清不良资产。9月22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中银消费 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 多家消金公司在转让不良贷款。同时,从转让特点来看,多数转让资产已进入长期逾期阶段,机构转让 价格普遍偏低,多数项目起拍价低于账面价值的1折,部分甚至低至0.17折。 今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对外挂牌转让不良资产的规模和频率显著上升,显示出行业加速风险出清的趋 势。其中,中银消费金融尤为活跃,至今已发布第76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在分析人士看来,消金 公司通过批量转让不良资产可以降低催收和诉讼成本、释放风险资产,此举也释放出行业从规模扩张转 向质量优先的信号,未来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将趋于常态化。 未偿本息总额达25亿元 9月多家机构转让不良贷款 除了较为活跃的中银消费金融,在不良转让市场较为少见的建信消费金融也在近日发布了2025年第1期 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未偿本息总额1.28亿元,资产笔数8708 笔,竞价日为2025年9月22日,竞价起始价为1034万元,若按未偿本息总额计算,折扣约为0 ...
晋商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两折转让不良资产、合作方变相高息惹投诉
消费日报网· 2025-09-15 07: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36亿元同比下降1.8% 净利润10.51亿元同比增长2% [1][3] - 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8.4%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10.8% 投资证券收益净额大幅增长44.5% [4] - 营业支出下降2.2% 主要因一般及行政费用减少10.8%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4.1% [4][5] 资产质量与风险 - 前十大客户贷款集中度达54.4% 超出监管50%的红线 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占资本净额6.8% [8][9] - 不良贷款总额36.89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24亿元 不良率保持1.77% 关注类贷款增加2.83亿元至94.64亿元 [10][11] - 个人贷款不良率由2.28%上升至2.71% 不良余额增加至9.42亿元 公司贷款不良率由2.19%下降至2.01% [11][12] 贷款业务结构 - 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20.81%)、采矿业(15.51%)、批发零售业(6.39%) 前五大行业占比合计51.72% [6][7] - 个人消费贷款达50.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 住房按揭贷款占比70.6%保持主导地位 [16][17] 特殊交易与计提 - 以3.1亿元对价转让14.21亿元不良资产 预计录得11.11亿元亏损 需额外计提3.66亿元减值准备 [14] - 2024年不良贷款核销金额达11.58亿元 2025年上半年核销仅610万元 [13][14] 消费者投诉与合作风险 - 晋商消金累计投诉量达3180条 涉及合作方违规催收、变相高息及额外收费等问题 [18][20] - 与已被立案侦查的P2P平台达飞云贷存在合作纠纷 引发"双重催收"和"两头还款"争议 [18][23] - 消费贷业务实际利率被投诉超过36% 涉及担保费、咨询费等多种附加费用 [20]
晋商银行(02558)拟3.1亿元转让一系列不良资产 加速风险化解
智通财经· 2025-08-27 15:17
资产转让交易 - 晋商银行与晋阳资管签订资产转让协议 以人民币3.10亿元对价转让涉及八家企业客户的不良资产 [1] - 转让资产包括截至2025年3月5日的本金、违约金及利息和基准日前产生的费用 总额约人民币14.21亿元 [1] - 晋阳资管支付首期款项人民币9310万元(占总对价30%)后获得相关资产所有权益 [1] 资金用途与影响 - 转让所得款项用于弥补集团在此类不良资产上的亏损 减少不良贷款金额 [1] - 交易旨在促进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
政策优化处置流程,年内15家消金公司转让179笔不良资产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12:28
政策优化 - 银登中心将个贷不良资产包挂牌公告时间从至少1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 以回应市场需求并完善处置机制 [2] - 2025年金融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 通过规范参与主体行为和优化业务流程支持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健康发展 [2]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1日 15家消费金融公司累计转让179期不良资产项目 未偿本金总额达283亿元 [3] - 中银消金转让笔数达110笔 涉及未偿本金80亿元和未偿本息137亿元 为市场最活跃机构 [2][3] - 行业加权起拍本金折扣率为5.97% 其中重庆蚂蚁消金折扣率最高达12.37% 提信消金最低为2.82% [3] 行业背景 - 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截至2024年末达1.35万亿元 同比增长16.66% 显示行业持续增长势头 [3] - 不良贷款转让相比传统催收方式综合成本更低 能帮助机构快速剥离不良资产并聚焦拓客与风控等核心业务 [4]
消费金融公司被罚背后:贷后管理存在不到位问题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2
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与作用 - 消费金融公司在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1] 贷后管理压力与不良资产处置 - 2025年一季度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出让规模仅次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成为银登中心不良贷款转让主力 [1] - 6家消费金融公司包括招联、捷信、南银法巴、幸福、平安、金美信密集挂牌转让不良资产 转让价格普遍低于1折 [1] - 不良资产转让反映行业面临不良率上升和贷后管理双重压力 资产质量承压 [1] 监管处罚与合规问题 - 蚂蚁消费金融和中邮消费金融因"贷后管理不到位"受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地方监管局处罚 [2] - 2025年一季度行政处罚主要问题包括"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和"部分消费贷款被挪用" [2] - 消费金融公司普遍外包催收工作 22家公司披露800余家催收合作机构 [2] 催收乱象与监管规范 - 不正当催收行为包括冒充执法人员、骚扰通讯录亲友等"暴力"催收 侵害消费者权益 [3] - 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禁止暴力、威胁等不正当催收手段 [3] - 2025年3月发布《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 填补贷后催收规范空白 [3] 风险管理与合规改进措施 - 需强化合规管理 完善风险治理框架 将消保指标纳入KPI考核体系 严格遵守监管评级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占比15% [4] - 需明确合作机构准入及淘汰机制 将消费者投诉反馈纳入评价 提升自主获客、风控和催收能力 [4] - 针对贷款挪用问题 应加强贷前审核 利用大数据监控资金流向 定期回访 与合作方数据共享 对违规者采取冻结账户、提前收回贷款等措施 [4]
监管鼓励下不良资产转让提速:年内15家消金公司转让超160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3:21
行业趋势 - 监管机构大力鼓励不良资产转让 政策导向下 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挂牌方式转让不良贷款的节奏明显加快 [1] - 截至7月16日 已有15家持牌消金公司在银登中心发布163笔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涵盖招联 蚂蚁 兴业 中银等头部机构 以及南银法巴 平安 幸福 海尔等腰部机构 [2] - 仅中银行消金一家 就有约100笔转让业务 [2] 转让市场特点 - 单个资产包转让价格分化明显 因资产违约时长 借款人群等要素存在差异 [4] - 中银消金2025年第31期个人不良贷款未偿本金总额1725 7万元 公开竞价起始价303万元 约为1 8折 [4] - 湖北消金2025年第4期的1 4亿元个人不良资产包 公开竞价起始价仅为188万 转让折扣低至0 1折 [4] 政策支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出台《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 提升监管质效指导意见》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鼓励AMC在风险可控 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加大不良资产收购 管理和处置力度 [4] - 《办法》明确了地方AMC的监管框架和主责主业 清晰划定"虚假出表" "利益输送"等经营红线 有利于推动地方AMC提升内控与合规管理水平 [5] 行业影响 - 消金公司加快"出清"不良贷款 能降低催收 诉讼等运营成本 快速回笼资金 缓解资本压力 [4] - 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快速发展 主要得益于监管部门强化风险化解要求 通过多项举措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4]
未诉即卖成常态 消金公司加快处置不良贷款
证券时报· 2025-06-29 17:48
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加速 - 上半年15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登中心挂牌110期不良贷款项目 总规模超300亿元 大幅超出往年同期 [1][2] - 招联消费金融以85.32亿元未偿本息规模成为年内最大挂牌方 前5家公司合计占比达八成 [2] -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挂牌单笔30.69亿元资产包创年内记录 平均授信2.42万元 逾期达6.3年 转让价仅0.1折 [3] 不良贷款处置新趋势 - 出现"未诉即卖"新变化 核销后直接打包转让占比提升 中银消费金融55期项目中199户均为未诉状态 [1][4] - 处置环节简化可降低催收诉讼成本 避免资产贬值 同时快速回笼资金缓解资本压力 [1][5] - 核销后转让相比核销前出表效率更高 资金回收更快 符合监管鼓励市场化处置政策导向 [5] 行业资产质量与业绩表现 - 头部公司不良率持续攀升 中银消费金融从2022年2.8%升至2024年3.56% 不良规模增至27.92亿元 [6] - 招联消费金融不良率三年间从1.83%升至2.45% 兴业消费金融从1.9%增至2.49% [6] - 2024年22家公司净利润增长 8家下滑其中6家跌幅超50% 行业盈利格局趋于均衡 [6][7] 行业发展前景 - 融资渠道拓宽和牌照价值凸显 在扩内需政策下仍具发展机遇 [7] - 盈利压力导致资本内生能力弱化 股东增资力度减小 未来资本补充需关注 [7]
消金公司如何优化业务布局
金融时报· 2025-06-11 01:42
政策导向与行业责任 -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成为年度首要任务 消费金融公司需通过灵活信贷供给激活居民消费动能 并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1] - 行业近期动作显示提升资产质量与强化合规经营的决心 包括加速不良资产出清和规范助贷合作披露 [1] 不良资产处置动态 - 2025年以来10余家消费金融公司挂牌转让不良资产 转让价格普遍1折左右 部分低至0.19折 反映行业优化资产质量的迫切性 [2] - 2025年5月单月不良资产转让规模达80亿元(年内新高) 涉及8家公司 包括湖北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 部分资产包折扣率低至0.3折 [2] - 中银消费金融6月初集中转让20期不良资产 本息合计超13亿元 最低折扣0.19折 年内累计转让55期不良资产 [2] - 转让不良资产主因成本节约考量 催收诉讼流程耗时且影响资金周转效率 行业加速处置意愿强烈 [3] 助贷合作合规管理 - 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因合作模式管控不足等问题被罚140万元 显示监管对合作机构管理的重视 [4]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4月发布《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对助贷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公开披露 [4] - 截至6月6日已有4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助贷合作名单 包括尚诚、长银五八等 合作方集中于蚂蚁、京东等互联网巨头 [4][5] - 长银五八合作名单含抖音集团及京东旗下3家机构 金美信披露59家合作方 含美团、360数科等平台 [6] 行业发展趋势 - 名单制管理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同时保障持牌机构与同业合作权益 [6] - 行业通过优化业务布局、强化风控与合规水平 在竞争环境中稳健发展 并为服务实体经济注入活力 [6]
中银消费金融狂甩60亿不良贷款背后:净利润节节败退,不良率再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6-06 01:01
不良资产转让 - 6月4日中银消费金融批量转让20期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13.02亿元,涉及20多个省市9400多名借款人 [1] - 5月公司已转让20期不良贷款项目,未偿本息总额19.04亿元,覆盖14个省份 [2] - 不良资产转让价格极低,例如第40期1.34亿元本息以531万元(0.4折)转让,第38期3.27亿元本息以624万元(0.19折)转让 [4] - 2025年至今公司已转让不良贷款超60亿元,2024年全年转让超100亿元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税后利润仅0.6亿元,较2023年5.37亿元暴跌近90% [6][7] - 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3.06亿元,为行业同期唯一亏损企业 [6] - 2022-2024年净利润持续下滑:6.32亿元→5.37亿元→0.595亿元 [7][10] - 2024年营业收入75.47亿元,较2023年78.56亿元下降3.9% [7][10] - 资本充足率从2022年13.68%降至2024年11.37% [7][10]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规模持续攀升:2022年17.28亿元→2023年24.95亿元→2024年27.92亿元 [9][10] - 不良贷款率同步上升:2022年2.80%→2023年3.47%→2024年3.56% [9][10] - 拨备覆盖率逐年下降:2022年280.16%→2023年231.00%→2024年208.26% [10] 行业对比 - 2024年中邮消金净利润8.04亿元,宁银消金3.03亿元,增速均超50% [8] - 海尔消金、哈银消金、小米消金等同业公司2024年均实现增长 [8] 公司背景 - 注册资本15.14亿元,中国银行持股42.8%为第一大股东,百联集团持股22.08% [11] - 全国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之一,2015-2017年净利润居行业首位 [6] - 2024年资产总额796.70亿元,贷款余额784.05亿元 [6][10] 监管处罚 - 2024年12月因催收不当、合作机构管理失职被罚款90万元 [13] - 2024年7月因员工行为管理违规被罚款50万元,相关责任人禁业5年 [13] - 2024年收到投诉503件,83.1%涉及协商还款与贷后管理问题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