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尔哈撒韦(BRK.B)

搜索文档
持有期间涨幅约40倍!比亚迪回应巴菲特清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6:40
巴菲特减持比亚迪事件 -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自2022年8月开始减持比亚迪H股 截至2024年7月持股比例从20.04%降至4.94% 累计减持约1.71亿股 [1][3][6] - 减持价格区间为169.87-277.1港元/股 其中首次减持133万股均价277.1港元 套现3.69亿港元 [6] - 巴菲特2008年以每股8港元认购2.25亿股 总投资额18亿港元 持股14年间股价上涨3890% [5][6] 比亚迪基本面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收3712.8亿元 同比增长23.3% 净利润155.1亿元 同比增长13.79% [6] - 上半年汽车销量214.6万辆 较去年同期161.3万辆增长33.04% [6] - 2008年巴菲特投资时市盈率10.2倍 市净率1.53倍 [5] 市场反应与公司回应 - 减持消息引发股价波动 9月22日比亚迪港股跌3.61%至109.4港元/股 [1] - 公司高管回应称减持属正常投资行为 肯定巴菲特17年投资陪伴的价值 [3] - 芒格曾高度评价王传福"比爱迪生更厉害" 将其称为"爱迪生与比亚迪的结合体" [5]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17年投资回报超30倍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22 05:18
巴菲特退出比亚迪投资 - 伯克希尔·哈撒韦已完全退出其在比亚迪的投资 比亚迪投资关系部确认该消息属实[1] - 伯克希尔自2022年8月开始减持 2024年7月16日持仓比例降至5%以下 期间累计套现超过80亿港元[1] - 巴菲特2008年以每股8港元认购2.25亿股H股 总投资额约18亿港元 持股期间股价上涨约3890%[1] 比亚迪高管增持与财务表现 - 2025年9月1日至9日 5位高管增持A股22.18万股(金额2362.42万元) 32名核心人员增持26.64万股(金额2870.36万元) 合计增持48.82万股(金额5232.78万元)[2]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08年277.3亿元增长至2024年7771.0亿元 增长27倍 净利润从10.2亿元增长至402.5亿元 增长近40倍[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 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 上半年销量214.6万辆(同比增长33.04%)[2] 交易细节与持股变化 - 伯克希尔减持前最后披露持股量为5400万股 因持股低于5%后无需再披露减持细节[2] - 2008年投资时比亚迪市盈率10.2倍 市净率1.53倍[1] - 2022年8月至2024年7月港交所共披露16次减持行为[1]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回应:有买就有卖,很正常




搜狐财经· 2025-09-22 04:17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清仓比亚迪股份事件回应 - 伯克希尔哈撒韦于2022年8月开始陆续减持比亚迪股份 并于2023年6月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1] - 比亚迪集团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表示股票投资有买有卖属于正常现象 并感谢芒格和巴菲特过去17年的投资、认可、帮助与陪伴[1] - 比亚迪强调长期主义理念 为所有长期投资行为点赞[1]
比亚迪回应巴菲特清仓!这17年巴菲特挣了多少钱?
搜狐财经· 2025-09-22 04:06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投资 - 伯克希尔哈撒韦已完全退出其在比亚迪的投资 发言人证实全部持仓已被出售[1] - 巴菲特持有比亚迪股票期间股价上涨约3890%[1] - 累计减持比亚迪H股至少16次 套利至少80.71亿港元[2] 比亚迪公司回应 - 集团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表示减持是正常投资行为 感谢过去17年的投资和陪伴[1] - 伯克希尔自2022年8月开始陆续减持 去年6月持股已降至5%以下[1] 减持过程 - 2022年8月24日至2023年10月25日港交所披露13次减持 持股比例降至7.98%[2] - 2024年6月11日重启减持 去年7月16日减持139.55万股后持仓比例降至5%以下[2] 巴菲特评价 - 巴菲特称比亚迪是由非凡的人经营的非凡公司[2] - 表示会找到更好的资金用途[2] 比亚迪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712.8亿元 同比增长23.3%[2] - 归母净利润155.1亿元 同比增长13.79%[2] - 毛利同比增长18.24%[2] - 上半年累计销量214.6万辆 同比增长33.04%[2]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比亚迪回应
观察者网· 2025-09-22 03:07
投资退出事件 -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于2024年9月21日确认已完全清仓对比亚迪的股权投资 [1] - 自2022年8月起伯克希尔开始持续减持 截至2024年6月持股比例降至流通股5%以下 [1][5] - 伯克希尔能源公司在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将比亚迪投资列为零 发言人确认清空全部持股 [5] 历史投资背景 - 2008年巴菲特以2.3亿美元购入比亚迪2.25亿股 投资决策受查理·芒格推动 [3] - 持有期间比亚迪股价累计上涨3890% 芒格曾称赞公司及创始人王传福为"该死的奇迹" [3] - 2022年第二季度伯克希尔持仓价值达到90亿美元(约640.3亿元人民币) [5] 公司回应与评价 - 比亚迪集团高管李云飞回应称减持属正常投资行为 感谢伯克希尔17年来的投资与陪伴 [1] - 巴菲特2023年接受采访时肯定比亚迪是"非凡的公司" 由"非凡的人"经营 [7] - 巴菲特表示出售原因是希望找到与钱相关的"更好的事情" 但未详细解释具体动机 [7]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李云飞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9-22 02:53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事件回应 - 伯克希尔哈撒韦于2022年8月开始陆续减持比亚迪股份 并于2023年6月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1] - 公司强调股票买卖属正常市场行为 并对芒格和巴菲特过去17年的投资与陪伴表示感谢 [1] - 比亚迪特别提及长期主义理念 认可伯克希尔自2008年以来的投资支持 [1]
遭巴菲特清仓 比亚迪回应:是真的
第一财经· 2025-09-22 02:49
伯克希尔清仓比亚迪股份 -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完全清仓所持比亚迪股份 [1] - 比亚迪投资者关系部确认该消息属实 并称减持行为已持续较长时间 [1] - 比亚迪高管回应称股票买卖属正常市场行为 并感谢伯克希尔过去17年的投资与陪伴 [1]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比亚迪回应:感谢过去17年的投资
观察者网· 2025-09-22 02:09
伯克希尔清仓比亚迪投资 -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确认已完全清空对比亚迪的股权投资[1] - 伯克希尔发言人证实其持有的比亚迪股份确已全部售出[2] - 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该笔投资账面价值已为零[2] 减持过程与时间线 - 减持启动于2022年8月[1],截至2024年6月已出售近76%的比亚迪股份[2] - 2022年第二季度减持前,比亚迪股份市值上涨41%达到90亿美元[2] - 2023年6月持股比例已降至比亚迪流通股的5%以下[1][2] 初始投资情况 - 2008年9月伯克希尔首次购入2.25亿股比亚迪H股,每股8港元[2] - 初始投资占比亚迪当时10%的股份[2] - 投资时比亚迪市盈率仅10.2倍、市净率1.53倍[3] 投资回报表现 - 17年持股期间比亚迪股价涨幅约达3890%[4] - 芒格在2009年股东大会上称比亚迪是"了不起的奇迹"[3] - 巴菲特评价王传福"有非常多的伟大想法且擅长将想法变为现实"[4] 减持原因与市场影响 - 巴菲特表示比亚迪是"卓越的公司"但"会找到更放心的资金用途"[4] - 根据港交所规则,持股低于5%后无需披露后续减持动作[2] - 公司回应称股票投资有买有卖是正常现象[1]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17年3890%收益的传奇落幕
金十数据· 2025-09-22 02:00
伯克希尔退出比亚迪投资 -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完全退出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股权投资[1][3] - 伯克希尔于2022年8月开始减持 初始投资为2008年以2.3亿美元购入的2.25亿股[1] - 该持仓价值在2022年第二季度猛增41% 达到90亿美元[1] - 截至去年6月 伯克希尔已售出近76%持股 持股比例降至比亚迪流通股的5%以下[1] - 跌破5%阈值后 根据香港交易所规则无需披露后续减持 当时持有5400万股[1] - 伯克希尔能源公司一季度财务申报中将投资价值列为零 发言人确认已悉数出售持仓[3] - 减持行动在去年持股比例跌破5%后仍在持续[4] 投资决策背景 - 初始投资是在查理·芒格力荐下完成 芒格在2009年股东大会上称比亚迪及其首席执行官王传福是"该死的奇迹"[6] - 巴菲特未详细解释减持原因 但称比亚迪是"非凡公司"由"非凡人物"运营 但"我们认为能找到更合意的资金配置方向"[8] - 几乎同期 伯克希尔出售了几乎全部台积电持仓约40亿美元股票 巴菲特称"这是个危险的世界"[8] 企业报告频率观点 -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发文称SEC应允许企业每六个月而非每三个月报告盈利 称这将节省资金并让管理者专注于运营公司[8] - SEC表示正"优先考虑该提案以进一步消除企业不必要的监管负担"[8] - 以着眼长期决策闻名的巴菲特曾强烈敦促企业停止提供季度每股收益指引[9] -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2018年联合撰文指出季度收益指引导致不健康地关注短期利润而牺牲长期战略、增长和可持续性[9] - 当盈利受外部因素影响时 企业会削减具有长期效益的支出来达到短期预测[9] - 巴菲特和戴蒙强调并不反对每季度报告盈利 只是不喜欢企业预测这些盈利数字[10] - 公司应该继续提供年度和季度报告回顾实际业绩 以便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可靠地评估实际进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