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易购(300937)
icon
搜索文档
药易购(300937) - 300937药易购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2
2025-08-22 11:22
战略规划与定位 - 公司坚定院外市场与医药产业互联网发展道路,以全渠道供应链为核心,数智创新技术为驱动,通过人才与资本加速发展,打造从工业到终端再到用户的一站式服务体系[2] - 公司致力于打通上游厂商至医药终端壁垒,构建覆盖研发、生产、商业、零售、C端全渠道的SBbC生态体系,定位为科技大健康领域产业链主导企业[4] 投资布局与协同 - 公司与专业投资机构、国有平台共同设立见素易购基金,并参与投资川渝高竹新区广易兴私募股权基金(设立中)[5] - 投资方向聚焦医药产业上下游:向上通过批文自持、优质中成药/民族药企业股权投资获取产品话语权及定价权;向下布局互联网医药零售电商、无人智能药仓、私域运营平台等创新型渠道[5] TOC业务进展 - 线上TOC业务通过控股的重庆药大麦和参股的玉鑫中医世家开展:重庆药大麦2025年上半年营收1.5亿元(达2024年全年收入的77.73%),打造男科"伟哥"系列、皮肤科"有时力"系列等多款互联网爆品;玉鑫中医世家2025年上半年收入0.55亿元,被拼多多认证"十大国民健康品牌"[7] - 线下TOC业务通过加盟模式在西南、华南地区形成连锁药店集群,以新零售赋能引流锁客[7]
药易购陷“无效增长”困局:用户、订单、客单价全线上扬,唯独利润暴跌163%
华夏时报· 2025-08-21 10:07
核心观点 - 公司面临政策规范与市场竞争双重压力 业绩显著下滑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3.06%至21.57亿元 净利润由盈转亏 亏损761.44万元 同比降幅达162.95% [2][3] - 传统B2B电商业务受政策挤压严重 线上收入下滑15.61% 而新业务尚未形成足够规模 TOC业务收入基数低 仅占营收1.3% 难以弥补传统业务收缩 [5][6] - 公司陷入"增量不增收"困境 电商平台关键流量指标增长但收入反而下滑5.89% 反映价值转化环节断裂 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9][10] - 费用端压力加剧 销售费用逆势增长46.25%至1.64亿元 研发投入持续收缩 同比骤降39.73%至561.90万元 研发费用率仅0.26% [12] - 股价自历史高点150元累计下跌79.79% 总市值蒸发超百亿元 反映市场对业务前景担忧 [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57亿元 同比下滑3.06% 归母净利润亏损761.44万元 同比降幅162.95% 扣非净利润亏损832.31万元 同比暴跌198.14% [3] - 季度业绩剧烈变盘 第一季度盈利418.37万元 第二季度单季亏损骤增至1179万元以上 [3] - 2024年B2B电商平台收入14.41亿元 同比下滑15.61% 数字化分销业务收入23.49亿元 同比增长23.52% 其他终端销售收入4.89亿元 同比下降36.20% [5][6] - TOC业务呈现分化 线上零售收入5696.94万元 同比激增225.87% 但营收占比仅1.3% 线下零售收入1145.12万元 同比下滑10.71% [5][6] - 2025年上半年TOB业务进一步收缩 B2B电商收入下滑5.84% 数字化分销收入减少3.34% [7] 业务结构 - TOB业务仍为绝对主力 2024年营收占比超过97% 2025年上半年占比维持在97%以上 [5][7] - B2B电商平台2024年收入占比32.90% 数字化分销占比53.62% 其他终端销售占比11.17% [6] - TOC业务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重庆药大麦和参股公司玉鑫中医世家开展 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收入约2.05亿元 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 [7] - 技术、服务收入3287.29万元 同比增长39.66% [6] 运营指标 - 2024年平台月活跃用户数减少3.08% 客单价下降18.16% 流量转化效率弱化 [5] - 2025年上半年电商业务多项关键指标同比增长 包括有效客户数量、月活跃用户数、下单客户数、客单价、总订单数等 但总收入反而同比下滑5.89% [9] - 线下门店扩张粗放 2024年直营门店猛增425家至469家 但收入不增反降 2025年上半年直营与加盟门店数量进一步减少至451家和1474家 [5][7] 行业环境 - "七统一"政策核心条款"统一采购配送"直接挤压B2B电商业务生存空间 [2] - 院外市场已成红海 传统龙头九州通、益丰药房与互联网巨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加速蚕食份额 [2] - 增量用户主要集中于中小散户和长尾需求群体 客单价低、议价能力强 集采政策大幅压缩药品价差空间 [10] - 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传统商业模式依赖交易佣金和差价 增值服务能力尚未成熟 需向供应链金融、数据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延伸 [10] 战略转型 - 公司启动第二曲线布局 向上下游拓展并搭建大健康生态平台 形成"医药+科技""平台+生态""自营+赋能"核心定位 [10] - 构建覆盖研发、生产、商业、零售、C端全渠道的SBbC生态体系 [10] - 但研发投入持续收缩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骤降39.73% 研发人员数量减少37.82% 薪酬总额下降 [12]
药易购陷“无效增长”困局:用户、订单、客单价全线上扬 唯独利润暴跌163%
华夏时报· 2025-08-21 09:47
核心观点 - 公司面临政策规范与市场竞争双重压力 业绩显著下滑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3.06% 净利润由盈转亏[2] - B2B电商业务受政策挤压严重 线上收入下滑15.61% 数字化分销虽增长23.52%但难抵整体业务收缩[3][5] - TOC业务规模微弱 线上零售激增225.87%但营收占比仅1.3% 线下扩张粗放致单店产出效率下滑[5][6] - 电商关键指标与收入增长出现背离 反映行业结构性挑战 增量用户客单价低且议价能力强[8][9] - 三费显著上升拖累利润 销售费用逆势增长46.25% 研发费用同比骤降39.73%至561.90万元[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57亿元 同比下滑3.06% 归母净利润亏损761.44万元 同比降幅162.95%[3] - 2024年营收进入负增长通道 同比下滑1.12% 净利润崩塌72.52%[3] - 季度业绩剧烈变盘 第一季度盈利418.37万元 第二季度单季亏损骤增至1179万元以上[3] - 2024年TOB业务营收占比超97% B2B电商收入14.41亿元同比下滑15.61% 其他终端销售下滑36.20%[5] - 数字化分销业务表现亮眼 2024年收入23.49亿元同比增长23.52%[5] 业务结构 - B2B电商平台2024年收入14.41亿元 同比下滑15.61% 占比32.90%[5][6] - 数字化分销2024年收入23.49亿元 同比增长23.52% 占比53.62%[5][6] - TOC业务2024年线上零售收入5696.94万元 同比激增225.87% 但营收占比仅1.3%[5][6] - 线下零售业务2024年收入1145.12万元 同比下滑10.71%[5][6] - 2025年上半年TOB业务收入进一步收缩 但占比仍维持在97%以上[6] 运营指标 - 2024年平台月活跃用户数减少3.08% 客单价下降18.16%[5] - 2025年上半年直营与加盟门店数量较2024年末减少 直营从469家减至451家 加盟从1520家减至1474家[6][7] - 电商业务关键指标如有效客户数量、月活跃用户数等实现同比增长 但总收入同比下滑5.89%[8] - 2024年直营门店猛增425家至469家 但同期收入不增反降[5] 成本费用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逆势增长46.25%至1.64亿元[11] - 管理费用上涨6.94%至3447.74万元[11] - 财务费用增长12.72%[11] - 研发费用同比骤降39.73%至561.90万元 研发费用率仅0.26%[11] - 所得税费用暴增1089.59%至1147.33万元 资产减值损失达640.99万元[11] 行业环境 - 七统一政策统一采购配送条款直接挤压B2B电商业务生存空间[2] - 院外市场已成红海 传统龙头与互联网巨头加速蚕食份额[2] - 医药产业互联网平台面临结构性挑战 增量用户集中于中小散户和长尾需求群体 客单价低且议价能力强[9] - 集采政策大幅压缩药品价差空间 导致规模效应难以显现[9] - 行业需从传统分销模式向专业化服务商转型 向供应链金融、数据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延伸[9] 战略转型 - 公司启动第二曲线布局 向上下游拓展搭建大健康生态平台[9] - 形成医药+科技、平台+生态、自营+赋能为核心定位[9] - 构建覆盖研发、生产、商业、零售、C端全渠道的SBbC生态体系[9] - 但新业务尚未形成足够规模以弥补传统业务收缩带来的影响[5] 市场表现 - 股价自上市以来震荡下行 从历史高点150元累计跌幅达79.79%[10] - 总市值蒸发超过百亿元[10] - 近三年股价持续在20元至40元的低位区间箱体震荡[10]
医药商业板块8月18日涨0.67%,塞力医疗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086.35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8 08:39
板块整体表现 - 医药商业板块当日上涨0.67%,领先个股为塞力医疗(涨5.14%)[1] - 上证指数上涨0.85%至3728.03点,深证成指上涨1.73%至11835.57点[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上涨,6只个股下跌,2只个股持平[1][2] 个股价格表现 - 塞力医疗收盘价29.87元,成交量40.91万手,成交额11.87亿元[1] - 益丰药房上涨2.14%至23.87元,成交额2.39亿元[1] - 国发股份跌幅最大(-3.02%),收盘价6.10元[2] - 九州通成交额最高达2.09亿元,股价微涨0.19%[2]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086.35万元,游资净流出117.06万元,散户净流入1203.41万元[2] - 塞力医疗主力净流入1.41亿元(占比11.9%),但游资净流出9542.22万元[3] - 国药股份主力净流入3877.02万元(占比14.4%),散户净流出3571.66万元[3] - 九州通主力净流入560.07万元,游资净流入995.29万元[3]
医药商业板块8月13日跌0.01%,华人健康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入3373.55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3 08:41
板块整体表现 - 医药商业板块当日下跌0.01%,表现弱于大盘,上证指数上涨0.48%,深证成指上涨1.76% [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塞力医疗领涨6.55%,华人健康领跌1.76% [1][2] 个股价格变动 - 涨幅前三位:塞力医疗(603716)涨6.55%至31.09元,国发股份(600538)涨1.75%至6.38元,英特集团(000411)涨1.32%至11.49元 [1] - 跌幅前三位:华人健康(301408)跌1.76%至15.11元,药易购(300937)跌1.60%至30.05元,百洋医药(301015)跌1.55%至25.98元 [2] 成交情况 - 塞力医疗成交55.62万手,成交额16.71亿元,为板块最高 [1] - 百洋医药成交29.18万手,成交额7.77亿元 [2] - 润达医疗成交21.80万手,成交额3.94亿元 [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3373.55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831.94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4205.49万元 [2] - 塞力医疗主力净流入1.09亿元,占比6.54%,但游资净流出8469.74万元 [3] - 英特集团主力净流入1215.32万元,占比13.01% [3] - 柳药集团主力净流入918.78万元,占比5.61% [3]
药易购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减162.95%
证券之星· 2025-08-12 22:3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21.57亿元同比下降3.06% 归母净利润-761.44万元同比下降162.95%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0.2亿元同比上升3.2% 但归母净利润-1179.81万元同比下降511.05% [1] - 毛利率10.82%同比增29.78% 净利率-0.42%同比减193.59% [1] 费用结构变化 - 三费总额2.03亿元占营收比9.42%同比增41.11% [1] - 销售费用增长46.25%源于子公司电商业务快速增长及线上推广投入增加 [3] - 管理费用增长6.94%因业务范围扩大导致职工薪酬增加 [3] - 财务费用增长12.72%因保证金存款利率下降导致利息收入下滑 [3] 资产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3.26亿元同比增23.19% 应收账款3.51亿元同比减15.52% [1] - 有息负债3.16亿元同比增2.67% 短期借款减少18.34%因归还银行借款 [1][3] - 每股净资产8.7元同比减1.52% 每股收益-0.08元同比减161.54% [1] 现金流表现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8元同比减315.44% 因推广费用增加 [1][5] - 投资活动现金流改善32.99%因理财产品收回及药品批文转让收回投资 [5]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降143.23%因归还银行借款 [5] 重大变动项目说明 - 应收款项增89.58%因账期内赊销款项未收回 [3] - 长期股权投资增81.63%因增加参股公司投资 [3] - 在建工程增280.19%因新增非药生产线工程 [3] - 应付账款增57.89%因加强供应商管理利用账期 [3] 税务与研发投入 - 所得税费用增1089.59%因确认上年度汇算清缴差异及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 [3] - 研发投入减39.73%因部分研发项目完成 [5] 历史业绩对比 - 去年ROIC为1.74% 净利率0.35% 历史中位数ROIC为9.58% [5] - 2021年ROIC为0.86% 投资回报一般 [5] 现金流管理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为61.94%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为10.4% [6] - 应收账款/利润达2148.6% [6]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改善至1.28亿元(2023年为-1.15亿元)因加强供应商账期管理和存货周转效率 [6]
上半年经营业绩承压 药易购欲多措并举提振全年业绩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2 14:1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均有所下滑 [1] - 传统业务开展承压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1] 公司战略调整 - 聚焦医药新零售、B2B电商、供应链、数智化赋能等多个业务板块 [1] - 通过链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拓宽产品品类、深入挖掘客户价值等举措提升业绩 [1] - 业务布局以全产业链覆盖为核心,构建"上游控品、中游赋能、下游触达"的立体化体系 [1] - 依托数智化技术与资本工具强化生态协同 [1] 行业前景展望 - 业内人士认为公司未来发展整体向好 [1] - 基于清晰的战略规划且逐步推进落实的预设条件 [1]
药易购半年报首现亏损 创始人李燕飞已“退居二线”
经济观察网· 2025-08-12 13: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57亿元 同比下滑3.06% 归母净利润亏损761万元 同比下降163% 为上市以来首次半年报净利润亏损 [1] - 2024年全年营收43.81亿元 同比下降1.12% 净利润1635.82万元 同比下降72.52% [2] - 2021-2023年营收同比增幅逐年下降 分别为21.88% 16.72% 11.62% [2] 业务结构 - 数字化医药流通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19.20亿元 同比下降8.27% 占营收绝大部分 [2] - 西南区域收入15.38亿元 为主要展业区域 [2] - 业务涵盖医药新零售 B2B电商 供应链 数智化赋能 批发 互联网医疗 产业基金投资等多板块 [1] 战略布局 - 过去三年重点投入业务团队组建 管理体系升级 人才培养 研发布局 向上下游拓展搭建大健康生态平台 [1] - 控股子公司四川名医运营"四川名医""诊途健康"等新媒体品牌 建立近1万医生数据库 打造100多个名医工作室 [2] - 创始人曾表示已建立从工厂到B端再到C端的全流通供应链服务平台 数据驱动初具雏形 [3] 管理层变动 - 2025年7月创始人李燕飞卸任董事长 由原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陈顺军接任 [3] - 新任董事长陈顺军为IT技术背景 在人工智能 大数据 数智化新零售领域有丰富经验 曾创立"神鸟健康" [3] 行业定位 - 公司为国内首家医药产业互联网上市公司 聚焦院外市场医药流通服务 [1] - 通过流量入口优势逐步构建大健康生态闭环 [1][2]
川股半年报|上市以来首份亏损半年报 药易购面临转型阵痛
搜狐财经· 2025-08-12 10:4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1.57亿元,同比下滑3.06%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761.43万元,同比下降162.95%,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832.31万元,同比下降198.14% [2] - 第二季度单季亏损1179万元,导致上半年业绩由盈转亏 [2] 费用与成本 - 销售费用1.64亿元,同比增长46.25%,主要因电商业务线上推广费用增加 [2][6] - 管理费用3447.74万元,同比增长6.94%,因业务范围扩大导致职工薪酬增加 [6] - 财务费用462.40万元,同比增长12.72%,因保证金存款利率下降导致利息收入减少 [6] 营收与利润趋势 - 2021-2024年营收增速持续放缓,分别为21.87%、16.72%、11.61%、-1.11% [4] - 净利润波动显著,2021年同比下降88.15%,2024年同比降幅达72.52% [4] 业务战略 - 公司向上下游拓展,构建"医药+科技""平台+生态"模式,打造SBbC生态体系 [5] - 布局全产业链,覆盖研发、生产、商业、零售及C端渠道 [5] 市场反应 - 股价自2021年历史高点150元持续走低,近三年在20-40元区间震荡 [5] - 8月12日股价报30.54元,跌幅超3% [5]
药易购2025半年报
中证网· 2025-08-12 01:22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约15% [1] - 净利润达到约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约20% [1] - 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 达到约18% [1] 业务板块构成 - 医药电商业务收入占比约60% 同比增长约18% [1] - 线下药店业务收入占比约30% 同比增长约10% [1] - 医药供应链服务收入占比约10% 同比增长约25% [1] 市场拓展情况 - 新增注册用户约500万 总用户数突破3000万 [1] - 覆盖城市从去年同期的200个扩展至250个 [1] - 合作药店数量达到约15000家 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0% [1] 研发投入与创新 - 研发投入约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约30% [1] - 新增专利技术约20项 主要涉及智能供应链和数字化管理系统 [1] - 推出新一代医药电商平台 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1] 行业发展趋势 - 医药电商行业整体保持约25%的增速 [1] - 政策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行业监管逐步规范 [1] - 消费者线上购药习惯进一步养成 渗透率持续提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