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300676)

搜索文档
智慧芽发布《2025年度全球和中国科创领袖TOP100报告》
齐鲁晚报· 2025-09-10 08:04
全球科创领袖榜单 - 2025全球科创领袖TOP100中中国企业数量上升至11家[1] - 全球科创领袖阵营驱动全球四分之一的科技创新[1] - AI浪潮下全球科创领袖阵容涌入13家半导体龙头上榜数量大幅提升[1] 中国科创领袖技术表现 - 中国科创领袖PCT专利量合计约占全国47%[1] - 信息技术和半导体行业分别入选17家和16家企业领衔中国科创阵容[1] - 京津冀地区研发活跃粤港澳以高质量技术构建影响力成为创新高地[1] 榜单评选方法论 - 基于技术体量、技术质量、技术影响力和全球化布局四个核心维度[2] - 采用涵盖40余项细分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科创实力评估[2] - 通过大数据筛选与精密分析遴选出中国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百家企业[2] 行业与地域分布 - 通信行业代表企业包括华为和中兴[2] - 半导体行业代表企业包括中芯国际和寒武纪[2] - 汽车行业代表企业包括比亚迪和吉利[2] - 能源行业代表企业包括国家电网和中广核[2] - 生命健康行业代表企业包括迈瑞生物和恒瑞医药[2] - 新上榜企业包括华大基因、京东、快手科技等12家企业[3] 企业地域特征 - 广东企业集中分布于深圳广州佛山等地涵盖通信电子设备生命健康等行业[4] - 北京企业集中分布于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领域包括京东快手科技联想等[4] - 浙江企业集中于杭州宁波等地涵盖汽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行业[4]
全读长与AI并进 助推公共卫生大数据时代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06:21
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SEQALL全基因组综合解决方案 BGI智惠医学系统及SEQALL GeneT Agent iGeneT Pro三大核心产品 以全读长技术与AI推动公共卫生向数据驱动转型 [2] - SEQALL全基因组解决方案突破遗传性疾病检测技术盲点 覆盖神经纤维瘤 Pendred综合征 血友病等复杂疾病及变异类型 能在孕前孕期提供风险评估 [2] - GeneT Agent作为通用智能体可完成问诊增强 报告生成等全流程 与临床专家诊断一致率达98% 效率提升60.7% [3] - iGeneT Pro为专业人员提供解读支持 与GeneT Agent共同支撑BGI智惠医学系统 [3] 技术能力 - 公司依托自主测序技术积累构建多组学 多模态数据闭环 在出生缺陷防控 肿瘤早筛 感染病防控等场景释放数据价值 包括开发早产风险预测模型 解析肺癌遗传变异等 [2] - BGI智惠医学系统通过"数据聚生态 智能惠场景 云边智协同"机制 打通健康数据与临床应用 推动基因检测从专家经验驱动转向数据智能驱动 [3] - 基因检测大模型GeneT去年已服务241家机构 [3] 战略愿景 - 公共卫生核心将是以数据驱动 服务于人人的"智惠系统" 使科技成果转化为全民健康保障 [2] - 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发展 帮助实现"生得优 老得慢 病得少 活得长"的人人健康目标 [5]
华大基因跌2.02%,成交额2.2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200.76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0 05:27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0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51.03元/股 总市值213.47亿元 成交额2.23亿元 换手率1.04%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200.76万元 特大单净流出669.06万元(买入777.45万元占比3.48% 卖出1446.51万元占比6.48%) 大单净流出531.7万元(买入5086.18万元占比22.77% 卖出5617.88万元占比25.15%) [1] - 年初至今股价上涨21.59% 近5日微涨0.10% 近20日下跌2.33% 近60日上涨4.19%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 2010年7月9日成立 2017年7月14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组学大数据技术为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提供研究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解决方案 [2] - 收入构成: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42.67% 生育健康服务26.12% 多组学大数据服务17.08% 肿瘤与慢病服务11.00% 感染防控服务2.36% 其他0.78%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服务-诊断服务 概念板块包括智慧医疗、区块链、基因测序、体外诊断、抗原检测等 [2] 财务与股东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31亿元 同比减少12.82% 归母净利润577.82万元 同比大幅减少68.25% [2] - 股东户数6.43万户 较上期增加3.85% 人均流通股6468股 较上期减少3.1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0.24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4.55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华宝中证医疗ETF持股831.86万股(第三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16.97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611.23万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14.88万股 [3] - 招商优势企业混合A持股550万股(第五大股东) 为新进股东 [3]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372.74万股(第七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55.09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57.97万股(第十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264万股 [3] - 万家优选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华大基因:生华投资减持125.07万股股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00:55
股东减持情况 - 深圳生华投资企业于2025年9月4日至9月8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华大基因股份1,250,700股,占公司总股本0.2990% [1] - 本次减持后生华投资持股比例由8.2403%下降至7.9413% [1] - 此次权益变动包含股份减持及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归属导致的被动稀释 [1] 历史减持记录 - 2021年5月26日至2021年9月10日期间,生华投资已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261,800股 [1]
华大基因:生华投资持股降至7.9413%
新浪财经· 2025-09-09 11:09
股东减持情况 - 深圳生华投资企业通过集中竞价减持华大基因股份125.07万股 [1] - 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2990% [1] - 股东持股比例由8.2403%降至7.9413% [1] 权益变动状态 - 本次权益变动触及1%整数倍 [1] - 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1]
华大基因(300676)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触及1%整数倍的公告
2025-09-09 11:04
股份减持 - 生华投资2025年9月4 - 12月3日计划减持不超6274756股,占总股本1.5000%[2] - 2025年9月4 - 8日减持1250700股,占总股本0.2990%[2] - 2021年5月26 - 9月10日减持261800股,占当时总股本0.0633%[3] - 2021年2月10日,华大投资计划减持不超8278286股,占总股本2%[5] 股份变动 - 2024年6月12日1907250股、2025年6月11日2495500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完成归属登记股份上市流通[3] - 公司总股本从413914325股增加至418317075股[3] - 生华投资持股比例由8.3912%降至7.9413%[3] 减持说明 - 2021年261800股减持在2021年减持计划范围内[5] - 2025年减持在计划内且未实施完毕[5] - 减持价格未低于公司股票首发价格[5]
医疗器械概念股走高,多只医疗相关ETF涨超3%
搜狐财经· 2025-09-08 02:36
医疗器械板块股价表现 - 联影医疗股价上涨超过11% [1] - 迈瑞医疗、爱美客、鱼跃医疗、华大基因股价均上涨超过4% [1] - 多只医疗相关ETF涨幅超过3% [1] 医疗器械ETF市场表现 - 医疗器械指数ETF(159898)现价0.616元,上涨0.023元,涨幅3.88% [2] - 医疗ETF华泰柏瑞(516790)现价0.659元,上涨0.023元,涨幅3.62% [2] - 医疗服务ETF(516610)现价0.549元,上涨0.019元,涨幅3.58% [2] - 医疗器械ETF基金(159797)现价0.864元,上涨0.027元,涨幅3.23% [2] - 医疗器械ETF(159883)现价0.563元,上涨0.017元,涨幅3.11% [2] - 医疗ETF南方(159877)现价0.654元,上涨0.020元,涨幅3.15% [2] - 医疗设备ETF(159873)现价0.658元,上涨0.020元,涨幅3.13% [2] - 医疗器械ETF(562600)现价0.978元,上涨0.029元,涨幅3.06% [2] 行业投资前景 - 医疗器械板块投资机会主要来自国际化发展 [2] - 多家企业2025年国际业务有望实现高增长 [2] - 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2] - 国际业务长期空间大的公司有望迎来估值重塑 [2] - 港股医疗器械板块涨幅表现较好,可能对A股产生映射效应 [2] - A股和港股医疗器械板块投资机会预计将持续凸显 [2]
华大基因等成立医树智能科技公司
新浪财经· 2025-09-08 02:25
公司动态 - 华大医树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王鑫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含远程健康管理服务 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纯化、合成技术研发 [1] - 该公司由华大基因等共同持股 通过股权穿透显示投资关系 [1]
精准肠道管理新时代!华大营养即将推出首个“一人一方”定制益生菌
36氪· 2025-09-05 07:50
行业市场概况 - 全球益生菌市场预计以年均复合增长率8.7%增长至2030年934.9亿美元 [1] - 中国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每年以11%~12%速度递增 [1]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消费者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及对益生菌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的认可 [1] 行业现存挑战 - 益生菌效果因人而异 因不同人的肠道菌群结构千差万别 通用型产品难以满足所有人需求 [2] - 产品同质化严重 众多品牌强调高活菌数和多种菌株 但缺乏精准匹配个体需求的能力 [3] - 缺乏个性化解决方案 大多数产品未考虑个体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肠道健康状况差异 [4] 公司解决方案创新 - 推出全球首个"一人一方"定制化益生菌 基于肠道菌群基因检测和数据库指导的精准健康管理 [4][6] - 采用"检测+干预+指导"全流程 涵盖慢性病预防、肠道健康和营养干预 [6] - 运用自主研发设备DNBSEQ-G99基因测序仪 3天内完成肠道菌群检测 全自动化操作且数据解读标准化 [7][8] 公司科研与技术基础 - 基于超50万中国人群数据形成权威数据库和分析模型 发表100+SCI论文 [8] - 研发团队自2008年参与人体肠道宏基因组计划 拥有17年肠道菌群研究经验 [15] - 每株益生菌需经过全基因组测序、体外实验、细胞模型、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的严谨循证过程 [15] 产品核心流程 - 精准肠道健康评估:采用二代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1000+菌种 覆盖25种核心益生菌和11种条件致病菌等100+指标 [11] - 个性化微生态配方:结合6万+菌株数据库和AI算法匹配专属配方 靶向加强健康干预并支持慢病管理 [12] - 全程营养师1V1服务:累计服务超10万人次 提供健康报告解读、个性化管理方案和持续生活指导 [13] 服务模式优势 - 全流程在线化服务 通过微信小程序实时查看检测结果与健康建议 [10] - 配备专业营养师团队 根据用户检测结果和生活习惯制定饮食计划及服用指导 [13] - 提供从前端检测到后期指导的完整健康管理服务 提高用户依从性和效果 [16] 公司战略定位 - 以科技创新驱动 致力于推动益生菌市场向规范化、精准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16] - 依托华大集团在基因测序和大数据分析领域的技术积累 强化产品科学性和有效性 [15]
深圳创新源泉:“来了就是深圳人”彰显包容和无限可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2:38
历史发展 - 深圳从1979年荒芜渔村发展为全球科技创新标杆 核心驱动力为包容精神与制度创新 [1] - 1979-1992年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率先引入市场经济体制 蛇口工业区"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标语开启全国改革序幕 [2] - 1992-2010年实施科技兴市战略 从加工贸易转向高新技术产业 华为中兴崛起奠定电子之城地位 [2] - 2010年至今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6.46% PCT专利申请量连续18年全国首位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2] 人口结构 - 深圳户籍人口中外来人口占比超70% 形成强适应力与创造力的移民文化 [3] - 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33岁 95后人才吸引力连续两年全国首位 [3] - 2024年各类人才总量近700万 其中高层次人才超2.6万 留学回国人员超20万 [3] 企业生态 - 科技型企业占比60% 民营科技企业占比90% 形成华为大疆等硬核创新者群体 [3] - 华为2024年研发投入达1797亿元 近十年累计研发支出超1.4万亿元 [3][6] - 大疆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占有率超70% 华大基因建成全球最大基因测序中心 [6] 创新机制 - 实施顶尖科学家全权负责制 赋予科研经费用人决策自主权 [4] - 2023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2024年PCT专利授权量占全国30% [4] - 形成"六个90%"特征:90%创新型企业 研发人员 研发资金 职务发明专利 研发机构 重大科技项目出自企业 [4] 政策支持 - 2025年推出《深圳市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整合200余项公共服务通过"免申即享"机制匹配企业 [9] - "腾飞贷"模式为高成长企业提供长期大额融资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达246亿元同比增长26.8% [10] - 实施"菁英人才"计划 35岁以下新引进硕士/博士分别获2万-3万元补贴 [10] 产业挑战 - 土地开发强度达50%超国际警戒线 较高租金与人力成本对中小企业形成压力 [7] - 顶尖科学家与战略型人才储备不足 部分领域面临卡脖子技术攻关挑战 [7] - 集成电路与基础软件等领域需从替代性创新向原始创新跃迁 [7] 发展战略 - 提高政府基础研究投入占比至30%以上 建设国家实验室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8] - 实施青年人才安居计划 完善博士后至杰出人才成长周期支持机制 [8] - 加强深港科技合作探索跨境研发模式 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平台 [8] 未来布局 - 依托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 突破量子通信与类脑芯片技术 [11] - 规划建设深圳空天港 目标2030年形成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11] - 建设零碳社区试点 2025年龙岗区坂田街道碳排放量降至40%以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