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通灵(300091)

搜索文档
又一上市公司欺诈发行罪!
梧桐树下V· 2025-07-24 03:38
财务造假与法律责任 - 公司连续六年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财务数据的年度报告,其中四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情节特别严重[1][2] - 公司及6名相关责任人(季伟、袁学礼、许坤明、冒鑫鹏等)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追究刑事责任[2][6] - 公司及责任人已自愿认罪认罚,可能从宽处罚,其中季伟、袁学礼系主犯,许坤明、冒鑫鹏等系从犯[6] 财务造假细节 - 2017年至2022年,公司通过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发货单等方式虚增或虚减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10] - 2017年、2018年、2021年、2022年分别虚增利润总额1.46亿元、1.48亿元、0.74亿元、0.43亿元,2019年虚减利润总额0.39亿元,2020年虚增利润总额0.57亿元[10] - 虚增或虚减利润总额占公司各年度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比例最高达5774.38%(2020年)[11] - 江苏证监局对公司处以150万元罚款,对季伟、袁学礼、许坤明、冒鑫鹏分别处以200万元、100万元、60万元、60万元罚款[1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分别为-0.49亿元、-0.60亿元、-3.61亿元、-5.06亿元、-13.14亿元[1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下降67.76%,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下降197.51%[14] - 业绩下滑原因为行业竞争加剧、客户经营变化、项目延期及计提商誉减值、应收款项减值、预计负债等[13]
疯狂金通灵:财务造假6年,连“白衣骑士”也坑
36氪· 2025-07-23 02:40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及6名高管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1] - 财务造假手法包括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和发货单、提前确认未发货收入、对销售退回不进行收入冲减 [1] - 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5.01亿元、2018年5.5亿元、2021年6893万元、2022年153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1.46亿元、1.48亿元、7398万元、4332万元 [2] - 2019年和2020年通过虚减收入和虚增利润掩盖实际亏损 [2] - 连续六年发布虚假财务数据,将实际亏损披露为盈利 [2] 公司经营状况 - 2020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分别为-0.49亿元、-0.60亿元、-3.61亿元、-5.06亿元、-13.14亿元,五年累计亏损超23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1亿元,同比暴跌67.76%,归母净利润亏损7287.74万元,同比扩大197.51% [3]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8030.02万元,同比减少180.79%,负债率高达89.12% [5] - 公司及部分控股子公司债务逾期本金达1.97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8.95% [5] 公司重整与风险 - 债权人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及预重整,已有36家意向投资人提交报名材料 [5] - 若重整失败将面临破产风险,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6] - 2018年南通国资接手后,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仍在持续,2021年和2022年继续虚增营收和利润 [6] 中介机构处罚 - 华西证券因201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保荐项目未勤勉尽责被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 [7] -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被没收业务收入688.68万元,罚款3443.4万元,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9] - 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光大证券因持续督导阶段问题收到罚单 [9]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在2到3元徘徊,较历史最高价55.5元跌幅显著 [9]
金通灵连续6年财务造假,原董事长等6人被刑事追责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22 11:53
核心观点 - 金通灵因连续6年财务造假被行政处罚、民事追责及刑事追责,虚增营收11.35亿元、虚减营收2.5亿元,导致投资者损失[2][7][17] - 公司及高管合计被罚570万元,但违法收益远高于成本,引发市场对证券犯罪成本过低的质疑[2][18] - 刑事追责已启动,6名责任人被以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欺诈发行股票罪起诉[7][8] - 南通国资成为控股股东后仍面临公司连年亏损、商誉减值等经营压力[23][25][26] 财务造假细节 - 造假手法包括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发货单调节EPC项目完工进度,以及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等[15][17] - 2017-2022年虚增营收11.35亿元,其中2017-2018年分别虚增5.01亿、5.5亿元;虚增利润4.11亿元[17] - 2019-2020年虚减营收2.5亿元,虚减利润3852.77万元[17][18] - 造假导致四年亏损被披露为盈利,利润虚增比例最高达5774.38%[17][18] 公司发展历程 - 2010年作为南通首家创业板公司上市,主营工业鼓风机、离心空气压缩机[11][19] - 2016年起通过并购和承接EPC订单扩张,累计新增67.31亿元订单但资金链承压[19][20][23] - 并购上海运能形成5.94亿元商誉,后因工程停工等问题导致现金流危机[23] - 南通国资纾困后持股29.37%成为控股股东,并为公司提供2亿元借款担保[4][23] 市场影响与诉讼进展 - 2024年特别代表人诉讼启动,涉及50名以上投资者及三家券商、会计师事务所[3] - 中介机构大华所、华西证券被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现已恢复[18] - 2025年公司Q1营收同比降67.76%,亏损扩大197.51%,但股价年内上涨超40%[4][26] - 行业专家认为刑事追责能强化法律威慑,保护投资者权益[27]
震惊!连续六年财务造假,还涉嫌欺诈发行股票!“情节特别严重”!卷入五家机构,高管面临刑事追责...
雪球· 2025-07-20 05:41
金通灵财务造假案 - 公司及多名前高管被正式提起公诉,面临严厉刑事追责,包括原董事长季伟、原财务总监袁学礼等被指控犯有欺诈发行股票罪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 [1] - 2017年至2022年连续六年财务造假,通过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发货单等手段虚增或虚减利润总额,虚增或虚减利润占比分别为103.06%、133.10%、31.35%、101.55%、5774.38%、11.83%,其中四年将实际亏损伪装成盈利 [5][8] - 2023年11月江苏证监局对公司及相关人员罚款57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150万元,时任董事长季伟被罚200万元 [6] 投资者索赔及诉讼进展 - 2024年12月投资者提起民事诉讼,初始为普通代表人诉讼,10名投资者索赔75.64万元,后转为特别代表人诉讼,截至2025年1月27日涉及投资者人数提升至5万人左右 [8] 中介机构处罚情况 - 5家中介机构卷入风波,包括华西证券、大华所、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光大证券 [9][10] - 华西证券被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大华所被没收业务收入688.68万元并罚款3443.4万元,同时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10] - 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光大证券因持续督导阶段问题收到罚单 [10] 公司经营及财务状况 - 近五年净利润持续亏损,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7287.74万元,同比减少197.5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8030.02万元,同比减少180.79% [12] - 截至2025年5月24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债务逾期本金1.97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8.95%,对外担保逾期金额8281.94万元,占比12.15% [14] 重整申请及进展 - 2025年3月28日债权人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及预重整,截至4月30日共有36家意向投资人提交报名材料 [15] - 若重整失败,公司将面临被宣告破产及股票终止上市的风险 [15]
又一家被追刑责!金通灵涉两罪,6名“首恶”受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14:12
金通灵财务造假案概况 - 公司及6名相关责任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 [1][2] - 连续六年提供虚假财务数据,虚增营业收入11.35亿元、虚增利润4.68亿元 [4] - 2017年以7.85亿元收购净资产仅1亿元的上海运能能源科技,并在发行文件中编造虚假内容 [4] 处罚进展 - 2024年1月:江苏证监局对公司罚款150万元,时任董事长季伟罚款200万元,合计罚款570万元 [3] - 2024年12月:民事处罚阶段启动,10名投资者索赔75.64万元,后转为特别代表人诉讼涉及5万名投资者 [3] - 2025年7月:进入刑事处罚阶段,检察机关正式起诉 [1][3] 公司财务状况 - 2017年以来除2019年盈利1.49亿元外,其余年份均亏损,2024年亏损13.92亿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0.78亿元 [4] - 截至2025年5月,逾期债务1.97亿元,担保逾期8281万元 [5] 中介机构连带责任 - 5家中介机构受罚,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被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华西证券被暂停保荐资格6个月 [7] - 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光大证券因持续督导问题被罚,东吴证券涉及2021年非公开发行债券项目未勤勉尽责 [8] - 中介机构加强合规投入,增加股权项目尽调力度和审计流程 [8] 行业监管趋势 - 行政+民事+刑事"处罚三件套"成为严重违法违规上市公司标配 [9] - 2025年7月1日至17日,5家A股上市公司涉及刑事责任,包括ST起步、ST东时、瑞斯康达等 [9][10] - 清华大学专家指出刑事处罚可遏制违法行为蔓延,强化市场公平性和法律权威 [10]
金通灵连续6年财务造假超17亿!董事长等6名高管被刑事起诉
搜狐财经· 2025-07-18 09:46
案件概述 - 公司因涉嫌连续六年财务造假被检察机关起诉 涉及欺诈发行股票罪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两项罪名 [1] - 造假金额巨大 持续时间长达六年 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 财务造假细节 - 造假时间跨度为2017年至2022年 采用系统性手段调节财务数据 [3] - 主要造假手段包括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 发货单 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 对销售退回不冲减收入等 [3] - 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5.01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1.46亿元 [3] - 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5.5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1.48亿元 [3]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6893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7398万元 [3]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1530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4332万元 [3] - 2019年和2020年通过虚减收入和虚增利润掩盖亏损状况 [3] 涉案主体 - 造假涉及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运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江苏运能 [3] -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季伟 时任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袁学礼等六名核心高管被起诉 [4] 法律后果 - 公司连续六年提供虚假财务数据 其中四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 [4] - 被告单位金通灵及季伟 袁学礼等高管被认定应追究刑事责任 [4] - 所有被告人均自愿认罪认罚 部分人员存在自首情节 可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4]
7月18日早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7-18 00:06
住房与城市建设 - 住建部强调将城市更新作为重点 统筹推进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发展工程 同时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稳步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1] 财政与税收政策 - 财政部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征收范围 零售价格90万元(不含增值税)及以上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纳入征收范围 涵盖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动力类型 [3] 农业农村经济 - 全国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 为历史第二高产年 仅次于去年 [4] 央企改革与发展 - 国资委要求央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从要素投入型增长向科技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 [5] 深圳微短剧产业 - 深圳出台政策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 通过扶持企业、项目、平台等多方面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 [6] 外卖行业动态 - 京东回应外卖补贴大战 称"0元购"等行为属恶性竞争 公司未参与 [7] 期货市场调整 - 广期所限制多晶硅期货单日开仓量不超过10,000手 工业硅期货SI2509合约单日开仓量不超过5,000手 [8] 公司股权变动 - 纵横股份实控人离婚分割11.41%股份至邝明芳名下 [9] - 良品铺子实控人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12] - 海伦钢琴实控人筹划控制权变更 股票停牌 [12] 公司法律风险 - 金通灵因欺诈发行股票及违规披露信息被追究刑事责任 [10] 公司业务澄清 - 上海物贸子公司数据产品"有色金属现货指数查询"暂失效 [11] - 兰生股份澄清未开展"稳定币"业务 [11] 电池与科技合作 - 孚能科技将为上海时的科技E20机型独家供应第二代半固态eVTOL电池 [13] 公司业绩预告 - 中微公司上半年净利润预增31.61%-41.28% [14] - 杭州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 [14] 股东减持计划 - ST声迅股东拟合计减持5.08%股份 [15] - 裕太微股东李海华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15] 美国金融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纳指涨0.74% 标普500涨0.54% 均创收盘新高 道指涨0.52%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1.23% [16] - 美国众议院通过《Genius Act》 旨在对加密货币监管进行重大改革 [17] 国际贸易动态 - 特朗普称可能对日本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 并暗示将与印度达成贸易协定 [18] 美国经济数据 - 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为22.1万人 低于预估的23.3万人 [20] 美联储政策预期 - 美联储官员戴利认为年内降息两次合理 建议不应过晚行动 [21]
【早报】两部门: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我国发现新稀土矿物“钕黄河矿”
财联社· 2025-07-17 23:00
宏观新闻 - 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价格调整为90万元(不含增值税),涵盖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动力类型的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 [3]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可能对日本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并计划对150多个美国次要贸易伙伴统一加征关税 [4] - 中央企业上半年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研发经费投入4139.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 [10] 行业新闻 - 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 [6] -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新稀土矿物"钕黄河矿",获国际矿物学协会批准 [6] - 深圳市政府出台措施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8] -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范围扩大至7个省份,全国家庭农场近400万个 [9] - 广期所对多晶硅期货实施单日开仓量不超过10000手的交易限额 [9] - 重庆市计划到2027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区县覆盖率达90% [9] 公司新闻 - 中微公司上半年净利润预增31.61%-41.28% [11] - 金通灵及责任人因欺诈发行股票罪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12] - 杭州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 [12] - *ST声迅股东拟减持5.08%股份 [13] - 裕太微股东李海华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14] - 孚能科技向上海时的科技独家供应第二代半固态eVTOL电池 [15] - 良品铺子实控人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16] - 观想科技股东拟以44.14元/股协议转让5%股份 [17] - 上海物贸子公司数据产品"有色金属现货指数查询"暂失效 [17] - 海伦钢琴实际控制人筹划控制权变更 [18] 投资机会 - 中国提出的《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成功立项,预计2030年全球储能用超级电容规模达5GW~10GW [20] - 碳纤维价格从每吨20万元降至6万元,降幅70%,2024年中国碳纤维市场规模约171.4亿元,出口同比增长119.9% [22] - 光伏行业多措并举"反内卷",基本面初显修复动能 [23] - 全球首款文商旅体专用双足机器人"镋钯"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百花齐放"阶段 [24]
重大财务造假面临追究刑责!金通灵及相关6人被检察机关公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14:18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收到检察机关起诉书 被认定财务造假行为"情节特别严重" 需追究刑事责任 [1] - 公司及相关6名人员被指控欺诈发行股票罪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 [2] - 公司连续6年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其中4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 [2] - 公司及相关人员已自愿认罪认罚 部分人员主动投案 [3] - 检察机关考虑自首情节 可能从轻处罚 [4] 财务造假细节 - 造假行为持续2017-2022年共6年 [5][6] - 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5.01亿元 虚增利润1.46亿元 [6] - 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5.5亿元 虚增利润1.48亿元 [6]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6893.07万元 虚增利润7398.71万元 [6]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1530.85万元 虚增利润4332.73万元 [6] - 2019年虚减营业收入1.97亿元 虚减利润3852.77万元 [6] - 2020年虚减营业收入537.68万元 虚增利润5730.08万元 [6] 造假手段 - 通过子公司上海运能和江苏运能实施主要造假行为 [6] - 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 发货单等调节项目完工进度 [6] - 通过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 对销售退回不冲减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 [7] - 涉及12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造假 [6] 监管处罚 - 江苏证监局2023年1月对公司处以150万元罚款 [7] - 对相关个人处以60-200万元不等罚款 [7]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7]
东方雨虹拟收购智利建材零售商;金通灵因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股票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公告精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13:11
并购重组 - 东方雨虹拟以1.23亿美元收购智利建材零售商Construmart S.A. 100%股权,交易通过全资子公司完成 [1] - 鸿铭股份终止收购深圳市驰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83%股权,因交易方案未达成一致 [2] 业绩披露 - 苏美达上半年营收551.01亿元(同比降1.52%),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12.62%) [3] - 金钼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收69.59亿元(同比增5.55%),净利润13.8亿元(同比降8.45%) [4] - 微芯生物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4.07亿元(同比增35%),净利润3006万元(同比增173%) [5] 增减持 - 华盛锂电股东张家港东金实业拟减持不超过356.7万股(占总股本2.24%) [6] - 裕太微股东李海华拟减持不超过240万股(占总股本3%) [7] - 红墙股份控股股东刘连军拟减持不超过634.78万股(占总股本3%) [8] 风险事项 - 金通灵因连续6年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股票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涉及4年虚增利润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