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力特(688333)

搜索文档
铂力特(688333) - 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工作制度(2025年4月修订)
2025-04-28 16:38
独立董事任职资格 - 独立董事人数不得低于董事会成员人数的三分之一,至少包括1名会计专业人士[3] - 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或公司前十名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及其相关亲属不得担任[9] - 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5%以上的股东或在公司前五名股东任职的人员及其相关亲属不得担任[9] - 以会计专业人士身份被提名为独立董事候选人,若具经济管理方面高级职称,需在会计等专业岗位有5年以上全职工作经验[5] 独立董事选举与任期 - 公司董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提出候选人[10] - 股东会选举两名以上独立董事实行累积投票制[12] - 独立董事连续任职时间不得超过六年[13] 独立董事辞职与补选 - 辞职导致相关比例不符合规定或欠缺会计专业人士,应继续履职至新任产生,公司需在六十日内完成补选[13] - 因特定情形辞职或被解除职务致比例不符规定或欠缺会计专业人士,公司应在六十日内完成补选[14] 独立董事职权行使 - 行使独立聘请中介机构等部分职权需经全体独立董事过半数同意[17] - 连续两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且不委托他人出席,董事会应在30日内提议召开股东会解除其职务[23] - 每年在公司现场工作时间不少于15日[26] - 两名以上独立董事认为会议材料有问题可书面提出延期,董事会应采纳[40]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 审计委员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两名以上成员提议或召集人认为必要时可召开临时会议,会议须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可举行[23] - 提名委员会就提名或任免董事、聘任或解聘高级管理人员等事项向董事会提建议,董事会未采纳需记载意见及理由并披露[25] 审议事项规定 - 关联交易等事项需经公司全体独立董事过半数同意后提交董事会审议[26] - 披露财务信息等事项需经审计委员会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后提交董事会审议[23] 公司对独立董事的支持 - 应在董事会审议重大复杂事项前组织独立董事参与研究论证,及时反馈意见采纳情况[31] - 应不迟于规定期限向独立董事发出董事会会议通知并提供资料,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原则上不迟于召开前三日提供资料,资料保存至少10年[31] - 承担独立董事聘请专业机构及行使职权所需费用[33] - 可建立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降低履职风险[33] - 应给予独立董事相适应津贴,标准由董事会制订、股东会审议并披露[33] 其他规定 - 独立董事工作记录及公司向其提供的资料应至少保存10年[28] - 制度未尽事宜依相关规定执行,冲突时以相关规定为准[35] - 制度中“以上”含本数,“超过”“高于”不含本数[36] - 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37] - 制度自股东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修改时亦同[38] - 公司为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9]
铂力特(688333) - 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2025年4月修订)
2025-04-28 16:38
董事会构成 - 公司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一人,可设副董事长一人[4] - 董事每届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4] - 公司设董事会秘书1名,由董事长提名,经董事会聘任或解聘[12] - 公司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且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12] 关联交易与担保审议 - 董事会审议公司与关联自然人30万元以上、与关联法人300万元以上且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或市值0.1%以上的关联交易[5] - 董事长决定公司与关联自然人低于30万元、与关联法人低于300万元或低于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或市值0.1%的关联交易(提供担保、提供财务资助除外)[8] - 应由董事会审议批准的对外担保,须经出席董事会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且不得少于董事会全体董事的二分之一[6] 专门委员会 - 专门委员会成员全部由董事组成,成员应为单数,不得少于3名[12] - 委员会会议于召开前3天通知全体委员[13] - 委员会会议应由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出席方可举行,决议须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13] - 审计委员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可举行,决议应经成员过半数通过[15] 董事会会议召开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于会议召开十日以前书面通知全体董事[24] - 代表1/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1/3以上董事或者审计委员会,可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董事长应在接到提议后10日内召集和主持[24] - 董事会召开临时会议通知时限为会议召开3日以前,紧急情况可口头通知并在会上说明[24][27][28] - 董事会定期会议书面通知发出后,变更会议需在原定召开日前3日发出书面变更通知,不足3日会议日期顺延或需全体与会董事认可[26] - 董事会临时会议通知发出后,变更会议需事先取得全体与会董事认可并做好记录[28] 会议通知送达 - 专人送达以被送达人签收日期为准;邮件自交付邮局之日起第5日为准;传真以传真机确认日期为准;电子邮件以到达被通知人信息系统之日为准;电话以通知当天为准[29] 提案与决议 - 董事、总经理可向董事会提议案,提案需符合内容合规且有明确议题和决议事项的条件[20] -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的生产经营事项按不同类别由不同人员组织拟订后由董事长提出[20] - 董事会会议所作决议须经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出席董事会的无关联董事人数不足3人,应提交股东会审议[37] - 董事会审议通过会议提案形成决议,需超过全体董事人数半数的董事投赞成票[40] - 公司对担保事项作出决议,除全体董事过半数同意外,还需经出席会议的2/3以上董事同意[40] 会议其他规定 - 2名及以上独立董事认为会议材料问题,可书面提出延期召开或审议,董事会应采纳[29] - 董事会会议需过半数董事出席方可举行[31] - 董事连续两次未亲自出席且不委托他人,视为不能履职,董事会应建议股东会撤换[33] - 一名董事不得接受超过两名董事的委托[34] - 表决票作为公司档案保存期限至少为10年[37] - 二分之一以上与会董事认为提案不明确等无法判断时,会议应暂缓表决[40] - 提案未获通过,有关条件和因素未重大变化时,董事会一个月内不应再审议相同提案[41] - 董事会会议可按需全程录音,应做会议记录,出席董事需签名[43] - 董事对会议记录等有不同意见可书面说明,必要时向监管部门报告或发表公开声明[44] - 董事会决议违反规定致公司损失,参与决议董事负赔偿责任,表明异议并记载的董事可免责[45] - 董事会决议公告由董事会秘书按规定办理,决议公告披露前相关人员有保密义务[45] - 董事会会议档案由董事会秘书负责保存,保存期限为10年[45] - 董事会决议实施中,董事长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可要求高级管理人员纠正[47] 规则生效与执行 - 本规则未尽事项按中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执行[49] - 本规则自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修改时亦同[49]
铂力特(688333) - 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独立董事述职报告(王锋革)
2025-04-28 16:38
公司治理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独立董事3人占比超三分之一[2] - 2024年召开股东大会1次、董事会会议10次,独立董事均参与[5] - 2024年独立董事参加审计委员会会议7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1次[6] 合规情况 - 2024年公司及相关方未变更或豁免承诺[11] - 2024年公司未发生被收购情况[12] - 2024年不存在非准则变更原因的会计政策等变更或重大差错更正[13] - 2025年1月24日收到陕西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13] - 对2023年度及2024年各季度报告进行更正[13] 人事与财务 - 2024年聘任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议程序合法有效[12] - 2024年未聘任或解聘财务负责人[12] - 未提名或任免董事,聘任或者解聘高级管理人员[16]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通过高管2023年度及2024年薪酬方案[17] 激励计划 - 完成《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归属工作[17] 未来策略 - 2025年加大审计财务报表审查力度,与外部审计机构深入沟通[18] - 2025年加强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18] - 2025年加强与中小股东的沟通交流[19]
铂力特(688333) - 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独立董事述职报告(徐亚东)
2025-04-28 16:38
公司治理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独立董事3人占比超三分之一[2] - 2024年召开股东大会1次、董事会会议10次,独立董事均参与[6] - 2024年独立董事参加审计会7次、战略会1次[7] 财务相关 - 2025年1月收到陕西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15] - 对2023年度财报及2024年各季度报告更正[15] - 聘任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程序合法有效[14] 人事与激励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通过高管2023及2024年薪酬方案[19] - 完成《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归属工作[19] 未来展望 - 2025年独立董事深入调研提供前瞻性建议[20] - 2025年参与公司内控体系完善工作[21] - 2025年加强与中小股东沟通交流[21]
铂力特(688333) - 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议事规则(2025年4月修订)
2025-04-28 16:38
重大事项审议 - 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超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需审议[4] - 关联交易金额3000万元以上且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或市值1%以上需审议[5]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超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后提供的担保需审议[6] - 公司对外担保总额超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后提供的担保需审议[6] - 公司一年内向他人提供担保金额超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的担保需审议[6] - 为资产负债率超70%的担保对象提供的担保需审议[6] - 单笔担保额超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的担保需审议[6] - 重大交易涉及资产总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50%以上需审议[7] 股东会召开 - 年度股东会每年召开一次,应于上一会计年度结束后6个月内举行[9] - 单独或合并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请求时,公司应在2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会[9] - 审计委员会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董事会需在收到提议后10日内书面反馈,同意则5日内发通知[13] - 独立董事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董事会需在收到提议后10日内书面反馈,同意则5日内发通知[13] - 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请求召开临时股东会,董事会需在收到请求后10日内书面反馈,同意则5日内发通知[14] - 审计委员会同意股东召开临时股东会请求,应在收到请求5日内发通知[14] 股东会通知与提案 - 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在股东会召开10日前提临时提案,召集人收到提案后2日内发补充通知[18] - 年度股东会召集人应在召开20日前公告通知股东,临时股东会应在召开15日前公告通知[18] 股东会投票 - 股东会网络或其他方式投票开始时间不得早于现场股东会召开前一日下午3:00,不得迟于当日上午9:30,结束时间不得早于现场股东会结束当日下午3:00[19] - 股权登记日与会议日期间隔不多于7个工作日,且登记日确认后不得变更[19] - 发出股东会通知后延期或取消,召集人应在原定召开日前至少2个工作日公告说明原因[19] - 自行召集股东会的审计委员会或股东,在决议公告前持股比例不得低于10%[16] - 股东会普通决议需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1/2以上通过,特别决议需2/3以上通过[29] - 涉及资产总额或成交金额连续12个月内累计超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的事项,或担保金额连续12个月累计超30%的事项,需特别决议通过[29] - 股东买入超规定比例部分的股份,买入后三十六个月内不得行使表决权[30] - 董事会、独立董事等可公开征集股东投票权,禁止有偿或变相有偿征集[30][31] - 股东会审议影响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大事项,对中小投资者表决单独计票并及时披露[31] - 股东会审议关联交易,关联股东不参与投票表决,其股份不计入有效表决总数[31] 股东会其他规定 - 股东发言原则上不超五分钟,针对同一议案发言不超两次[25][26] - 会议主持人宣布现场出席会议的股东和代理人人数及所持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以会议登记为准[25][27] - 股东会会议记录由董事会秘书负责[26] 董事选举 - 董事会、合并或单独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提普通董事候选人[35]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单独或合并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提独立董事候选人[35] - 股东会选举董事实行累积投票制,选举一名董事时不适用[36] - 采用累积投票时,股东持有的表决票数等于所持股份数额乘以应选董事人数[36] - 董事候选人名单以提案方式提请股东会表决[35] - 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后直接进入董事会[36] - 股东会就选举董事表决时,独立董事应与董事会其他成员分开选举[36] 其他规定 - 公司应在股东会结束后2个月内实施派现、送股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42] - 非经股东会以特别决议批准,公司不与特定人员订立管理公司业务合同[34] - 公司审议达到披露标准的关联交易,需全体独立董事过半数同意后提交董事会审议并披露[31]
铂力特(688333) - 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2025年4月修订)
2025-04-28 16:38
利润分配 - 提取利润10%列入法定公积金,累计达注册资本50%以上可不提取[4] - 法定公积金转资本,留存不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25%[5] - 每年现金分配利润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合并报表)10%[7] 分红比例 - 成熟期无重大资金支出,现金分红比例最低80%[8] - 成熟期有重大资金支出,现金分红比例最低40%[8] - 成长期或阶段难分且有重大资金支出,现金分红比例最低20%[9] 审议与派发 - 董事会审议利润分配需半数以上董事及三分之二以上独立董事同意[10] - 股东会审议需出席股东或代理人所持表决权二分之一以上通过[10] - 股东会决议后,董事会2个月内完成股利(或股份)派发[13] 重大投资界定 - 未来十二个月对外投资等累计支出超净资产20%且超3000万元或超总资产10%为重大投资[7]
铂力特(688333) - 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独立董事述职报告(孙栋)
2025-04-28 16:38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独立董事3人占比超三分之一[2] - 2024年召开股东大会1次、董事会会议10次,独立董事均参与[6] - 2024年独立董事参加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1次、审计委员会会议7次[6] 财务相关 - 公司将对2023 - 2024年多期财报进行更正[14] - 独立董事认为财务会计报告及定期报告信息真实完整准确[12] 人事与激励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通过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相关议案[16] - 完成《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归属工作[16] 未来展望 - 2025年独立董事将继续履职维护公司和股东权益[17]
铂力特(688333) - 2024 Q2 - 季度财报(更正)
2025-04-28 16: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营业收入为5.68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67%[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38.7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1.89%[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551.6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31.13%[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6元/股,同比增长136.36%[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13元/股,同比增长3150.00%[21] - 公司2024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为5.69亿元,同比增长29.7%,2023年同期为4.39亿元[189] - 公司2024年半年度净利润为6938.78万元,同比增长291.8%,2023年同期为1770.62万元[190] - 公司2024年半年度营业利润为5902.45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415.02万元增长317.1%[190] -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98.4%,从1055万元增至7367万元[19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1.05%,增加9,335.75万元至32,079.18万元[10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3.95%,增加743.66万元至3,848.59万元[102]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4.27%,减少1,066.26万元至6,404.86万元[102]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8.60%,增加2,399.84万元至10,792.35万元[102] - 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23.95%[98][101] - 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降低14.27%[98][101] - 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28.60%[98][101] - 公司2024年半年度研发费用为1.08亿元,同比增长28.6%,2023年同期为8392.51万元[18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5.3%,从8067万元增至1.011亿元[19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其他财务数据)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69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净流出减少1520.46万元[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8.19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20] - 公司总资产为66.69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0%[20]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3387.17万元人民币,主要包括政府补助1807.66万元人民币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52.74万元人民币[26][2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2.67亿元,较上年同期2.82亿元略有改善[19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62.21亿元,主要由于支付58.61亿元其他投资活动相关现金[19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4.66亿元,其中取得借款4.47亿元[19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增长32.8%,从2.6亿元增至3.455亿元[197] - 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106%,从84.86万元增至1023万元[194]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实现2021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24.5万元[19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9.034亿元,较期初31.5亿元减少22.47亿元[199] - 收到税费返还3258万元,上年同期仅为1179元[197] 业务线表现(金属增材制造技术) - 中国增材制造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装备在成形尺寸、扫描激光数量、打印效率、智能化水平等方面优于进口品牌设备[30] -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工业模具和动力能源等领域,并从小批量定制化进入大批量规模化阶段[31] - 金属增材制造装备正向着大型化、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大功率、多激光头、上下游一体化整合等方向发展[32] - 铂力特已完成自研振镜应用验证,并实现了3D打印专用软件的自研开发[32] -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热加工的材料成形过程,需从原材料成分设计到检验检测方案等多个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33] 业务线表现(设备研发及生产) - 公司自主研制开发了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激光立体成形、电弧增材制造等系列金属3D打印设备[35] -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主要用于中小型复杂构件的一体化精密成形[35] - 激光立体成形设备可快速成形大型金属结构件并进行损伤零件的快速修复[36] -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在大尺寸/超大尺寸构件的高效低成本制造领域优势显著[36] - 自主研发的大尺寸多光束增材制造装备BLT-S1500已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解决大尺寸复杂薄壁构件制造问题[78][84] 业务线表现(定制化产品制造) - 公司提供金属3D打印全套解决方案,业务涵盖设备研发及生产、定制化产品制造、原材料研发及生产等[34] - 公司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在国内航空航天增材制造金属零部件市场占有率较高[44] - 航空发动机叶片修复产品已在多个核心型号发动机上实现批量装机应用[38] - 采用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实现铝合金/不锈钢超大尺寸构件高效低成本制造,部分通过航天客户验证[38] 业务线表现(原材料研发及生产) - 自主研发20余种专用粉末材料(如TiAM1、AlAM1等),解决传统材料成形沉积态残余应力高等问题[39] - 已完成10条增材制造专用高品质金属粉末生产线建设,开发了包括TA1、TA15、TC4等16种钛合金及高温合金粉末材料[48] - 设计开发的"牙科激光选区熔化纯钛粉末"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8] - 公司TC4 ELI粉末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证,并开发了DED专用的TC4、TA15、TC11钛合金粉末以及高强β系钛合金粉末TB8和TB17[54]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总额为1.0792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8.97%[24]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07,923,490.1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60%[59]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97%,较上年减少0.16个百分点[59] - 公司易裂材料工艺参数开发项目累计投入1,543万元,试制产品成功消除多个易裂材料内部微裂纹[64] - 公司增材设备国产化元器件验证项目累计投入2,747万元,实现光学及电气元器件国产化应用[64] - 公司金属增材制造工厂自动化项目累计投入5,841万元,实现数百台设备集中管理[64]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616项,有效授权专利343项(含发明98件、实用新型196件、外观设计49件)[45] - 报告期内新增SLM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相关专利: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52] - 公司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9项,获得7项,累计发明专利263项,获得98项[57] 市场与客户表现 - 公司已与近2800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多个国家重点型号建设[44] - 公司是空客金属增材制造合格供应商,2018年签署A350大型零件联合开发协议[44] - 航空航天领域客户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65.90%[90] - 与德国EOS建立紧密合作,增强其金属3D打印设备本地化服务的及时性和专业性[42] 资产与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同比下降71.18%,减少至911,022,696.84元,占总资产比例降至13.66%[106]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9.28%,增加至1,015,202,582.85元,占总资产比例升至15.22%[106]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104.46%,增加至695,657,278.47元,占总资产比例升至10.43%[106] - 短期借款从2023年底的6.10亿元降至2024年6月底的4.47亿元,降幅26.8%[183] - 长期借款从2023年底的1.75亿元增至2024年6月底的2.46亿元,增长40.0%[18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2023年底的47.38亿元增至2024年6月底的48.19亿元,增长1.7%[184] - 货币资金从2023年底的31.61亿元降至2024年6月底的9.11亿元,降幅达71.2%[18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2024年6月底新增16.19亿元[182] - 应收账款从2023年底的7.85亿元增至2024年6月底的10.15亿元,增长29.3%[182] - 在建工程从2023年底的3.40亿元增至2024年6月底的6.96亿元,增长104.5%[18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报告未经审计[5] - 公司报告期内未进行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并保证报告真实性[5] - 公司承诺将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139] - 公司实际控制人承诺不干预经营管理活动,不侵占公司利益[139] - 公司承诺若违反填补回报措施将依法承担补偿责任[139]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345户[162] - 前十名股东中,折生阳持股45,041,825股,占比16.57%,为最大股东[164] - 萍乡晶屹商务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持股18,752,471股,占比6.9%,为第二大股东[164] - 薛蕾持股10,687,482股,占比3.93%,与折生阳为一致行动人[164][166] - 朱雀基金-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492,823股,占比2.39%[16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4,508,178股,占比1.66%[164] - 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持股4,444,444股,占比1.64%[164] - 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持股4,444,444股,占比1.64%[164] - 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折生阳持有45,041,825股流通股,占比最高[165] - 董事长兼总经理薛蕾持股从7,189,836股增至10,687,482股(+3,497,646股),主要因个人增持、股权激励归属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172] - 董事折生阳持股从32,172,732股增至45,041,825股(+12,869,093股),因资本公积转增股本[172] - 董事长薛蕾期末已获授限制性股票358,680股,累计已归属1,137,310股[175]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66,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59,866.92万元,累计投入62,157.61万元,投入进度103.83%[144] -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302,854.61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300,739.59万元,累计投入69,408.02万元,投入进度23.08%[144] - 募集资金总额368,854.61万元,累计投入131,565.63万元[144] - 金属增材制造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累计投入62,157.61万元,投入进度103.83%,已于2021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47] - 金属增材制造大规模智能生产基地项目本年投入14,345.27万元,累计投入22,780.26万元,投入进度9.30%,预计2025年12月完成[147]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本年投入42,800.16万元,累计投入46,627.76万元,投入进度83.49%[147]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最高额度为250,000.00万元,报告期末现金管理余额为161,000.00万元[149][150] - 报告期内未发生超募资金使用或募投项目变更情况[148] - 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最高余额为161,000.00万元,未超出授权额度[149] 环保与社会责任 -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环保资金152.8万元[120] - 公司激光成形设备烟尘处理效率达99%以上,采用HEPA H13级滤芯内循环处理[121] - 筛粉、清粉等工序配套4套布袋式除尘系统,粉尘颗粒物排放浓度约为1.4mg/m³[122] - 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于20mg/m³,二氧化硫未检出,颗粒物排放浓度小于2.0mg/m³[122] - 实验室化学成分检测硫酸雾排放浓度小于4.5mg/m³[122] - 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386mg/L,氨氮浓度为7.9mg/L,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123] - 荧光废水处理后的COD排放浓度符合《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B级限值(500mg/L)[123] - 固体废物中残次品、边角料和废包装材料定期委托第三方回收再利用[123] - 危险废物(废机油、废切削液等)贮存于危废暂存间并委托资质单位处置[124] - 厂界环境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Ⅱ类限值要求[124] - 报告期内未采取减碳措施,减少二氧化碳当量数据未披露[125]
铂力特(688333) - 2023 Q4 - 年度财报(更正)
2025-04-28 16: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1.52亿元,较2022年增长25.53%[19]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亿元,较2022年增长38.67%[19]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428.80万元,较2022年增长149.68%[19]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7.38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209.82%[19] - 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65.26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15.26%[19]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69元/股,较2022年减少1.43%[20]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74%,较2022年增加1.1个百分点[20]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92%,较2022年减少1.79个百分点[20]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72,256.61元[26]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5,535,494.32元[26] - 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115,244.78万元,较上年度增长25.53%;营业利润10,506.35万元,较上年增长79.66%[29] - 2023年确认股份支付费用7,806.98万元[30]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分别为 - 3,378,579.74元、 - 2,001,702.60元、253,373.97元[27] - 所得税影响额分别为6,344,009.07元、8,778,605.59元、6,325,197.20元[27]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分别为35,949,384.72元、49,745,431.65元、35,842,784.12元[27]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183,471,469.39元,上年度为162,566,276.39元,变化幅度12.86%;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92%,较上年度减少1.79个百分点[69]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18347.1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5.92%,相比上年增长2090.52万元,增幅12.86%[70] - 报告期内研发人员数量为494人,较上期435人有所增加;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28.72%,较上期30.23%有所下降[83] - 报告期内研发人员薪酬合计7415.17,上期为5238.77;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5.01,上期为12.04[83]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15244.7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53%[104] - 报告期内营业利润10506.35万元,较上年增长79.66%[104] - 报告期内净利润11023.74万元,较上年增长38.67%[104] - 报告期内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7428.80万元,较上年增长149.68%[104] - 报告期内营业成本60843.76万元,增幅45.81%[107] - 报告期内销售费用7518.19万元,增幅8.08%[107] - 报告期内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7048.08万元,增加288070.31万元,增幅739.06%[108] - 公司总营业收入11.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53%,营业成本6.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81%,毛利率47.20%,减少13.47个百分点[111][112] - 3D打印设备(自研)直接材料成本2.43亿美元,占比93.70%,较上年增长24.71%[117] - 3D打印定制化产品直接材料成本6449.80万美元,占比21.59%,较上年增长22.89%[117] - 3D打印设备(自研)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成本较上年分别增长76.03%和70.37%[117] - 3D打印定制化产品制造费用占比增加6.93个百分点,直接材料占比降低5.53个百分点[117][118] - 销售费用本期数75181869.14元,上年同期数69564069.78元,变动比例8.08%;管理费用本期数150961826.60元,上年同期数221012772.58元,变动比例 - 31.70%;研发费用本期数183471469.39元,上年同期数162566276.39元,变动比例12.86%;财务费用本期数25035027.05元,上年同期数10023400.02元,变动比例149.77%[1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 - 130639244.11元,上年同期数 - 107524514.96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 - 240769780.08元,上年同期数 - 199622573.52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3270480798.34元,上年同期数389777712.24元,变动比例739.06%[125]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3160719615.76元,占总资产48.44%,上期期末数262108465.00元,占总资产8.65%,变动比例1105.88%[127]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785244229.18元,占总资产12.03%,上期期末数554483071.47元,占总资产18.29%,变动比例41.62%[127] - 在建工程本期期末数340246474.20元,占总资产5.21%,上期期末数164727066.73元,占总资产5.43%,变动比例106.55%[127] - 短期借款本期期末数609921858.56元,占总资产9.35%,上期期末数412174057.78元,占总资产13.60%,变动比例47.98%[128] - 资本公积本期期末数4188161077.80元,占总资产64.18%,上期期末数1162618758.83元,占总资产38.35%,变动比例260.24%[129] - 股本本期期末数192288642.00元,占总资产2.95%,上期期末数113107750.00元,占总资产3.73%,变动比例70.00%[12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3年自研类产品中,3D打印定制化产品、自研3D打印设备及3D打印原材料营业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19.36%、24.23%、98.98%[29] - 公司是专注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了完整金属3D打印产业生态链[31] - 公司自主研制开发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激光立体成形、电弧增材制造等系列金属3D打印设备[32][33] - 公司通过自有金属增材设备为多领域提供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的设计、生产及相关技术服务[34] - 公司实现零件减重、复杂内腔结构成形、整体化功能集成、损伤修复与再制造及单件定制化大尺寸构件快速制造[35][36] - 公司成功开发多个传统牌号钛合金材料,自主研发10余种专用粉末材料[36] - 公司高品质3D打印专用钛合金粉末材料应用于多领域[36] - 公司为客户提供金属3D打印技术服务,包括工艺咨询等[37] - 公司与德国EOS合作,代理销售其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并提供本地化维护服务[38] - 公司构建完善金属增材制造产业生态,提供全套解决方案[39] - 2023年SLM技术加速突破,SLS等技术百花齐放,产业链生态丰富[41] - 全球3D打印行业美国主导,中国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41] - 中国增材制造技术应用模式从直接制造走向设计制造[41] - 金属增材制造装备向大型化等方向发展,公司自研振镜获市场认可[43] - 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大尺寸多光束增材制造装备420余台,持续稳定生产[91] - 航空航天领域为主要收入来源,占比53.11%,工业领域显著增长[112] - 3D打印定制化产品、自研3D打印设备及3D打印原材料营收比上年分别增长19.36%、24.23%、98.98%[113] - 公司生产量299台(套),销售量241台(套),比上年增长41.76%,库存设备量58台[115] 各地区表现 - 除西北、东北地区外,其余地区营收稳步增长,华南、海外、华东地区较上年分别增长327.63%、118.46%、98.97%[11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坚持技术创新、多应用领域、国际化战略,构建完整产业生态链,提供3D打印“一站式”服务[140] - 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推动增材制造规模化应用[141] - 公司将通过技术改造降本增效,构建精益化管理长效机制[142][143] - 公司将打造高效率、高标准人才团队,创新绩效考核机制[14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3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1,593,578.57元[4] - 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以总股本194,120,140股计算,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6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28,341,540.44元(含税)[4] - 公积金转增方案为每10股以公积金转增4股,转增后总股本增加至271,768,196股[4] - 信永中和会计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4]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18年3月变更为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上林苑七路1000号[13]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崔静姝,证券事务代表为董思言[14]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为《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交易所网址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15]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董事会办公室[1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员工1720人,研发人员约占30% [47] - 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增材制造装备440余台,累积激光数量1610余个,相关分析检测装备120余台 [47]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542项,拥有有效授权专利309项,其中发明91件,实用新型175件、外观设计43件 [47] - 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了二十余个型号的增材制造装备,部分装备获国际、国内奖项及荣誉 [48] - 公司已完成10条增材制造专用高品质金属粉末生产线建设 [49] - 截止到2023年12月,公司与2600余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51] - 2023年公司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 [51] - 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开发出无支撑打印技术方案,可实现30°以下悬垂结构的无支撑打印 [51] - 公司2023年发布的BLT - S1500配备26激光器,最大成形效率可达900cm³/h,设备成形尺寸为500mm×1500mm×1200mm[54] - 德国EOS公司的3D打印机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54] - 荷兰的Additive Industries MetalFAB - 600成形尺寸为600mmx600mmx1000mm,使用10个激光器,成形效率达到1000cc/h[54] - 公司开展基于智能机器人技术的WAAM装备研制,实现4机器人、12机器人的协同增材制造,最大成形尺寸分别达到直径4m级和10m级[56] - 公司对现有4协同机器人设备升级改造,最大打印高度可达7m[56] - 2023年SLM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相关在申请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取得新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16项,已获得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109项、外观设计专利25项[58] - 2023年LSF激光立体成形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相关在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取得新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59] - 2023年电弧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技术相关在申请发明专利4项,已获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59] - 公司实现民用航天钛合金大尺寸主承力结构件的装机应用,突破铜/高温合金异种金属一体成形技术[55] - 公司开发高强度铝合金打印工艺,实现支架结构、舱段结构试验件的打印,缩短研制周期[56] - 公司获得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60][61][63] - 公司在2023年2月9日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的绿色工厂荣誉[64] - 公司在2023年8月1日获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发明创业奖[64] - 公司在2023年12月28日成为首批参加“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的企业[64] - 公司承担的典型特征结构成形过程抗变形优化与反馈调控项目总预算400万元,财政预算金额130万元[65] - 典型特征结构成形过程抗变形优化与反馈调控项目实施周期为2023.12 - 2026.11[65] - 典型特征结构成形过程抗变形优化与反馈调控项目技术创新水平达国际领先,所处阶段为获批立项[65] - 公司建立1500mm级大尺寸/复杂结构构件的增材制造综合
铂力特(688333) - 2024 Q3 - 季度财报(更正)
2025-04-28 16:2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223,489,358.30元,同比减少26.21%;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792,459,841.33元,同比增加6.85%[4]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2,872,407.57元;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515,406.79元,同比增加20.92%[4]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 -0.0842元/股;年初至报告期末基本每股收益0.1713元/股,同比减少28.64%[5] - 营业总收入为7.92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7.42亿元增长6.85%[20] - 净利润为4651.54万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3846.82万元增长20.92%[2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7元/股,上期为0.24元/股;稀释每股收益为0.17元/股,上期为0.24元/股[22] - 综合收益总额为46,464,330.94元,上期为38,825,789.28元[22]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883,223,872.10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736,654,255.68元增长约19.9%[31]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101,941,781.52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34,937,894.86元增长约191.8%[31][3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合计79,123,192.56元,同比增加52.47%;年初至报告期末研发投入合计187,046,682.66元,同比增加37.72%[5]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5.40%,同比增加18.27个百分点;年初至报告期末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3.60%,同比增加5.29个百分点[5] - 营业总成本为8.26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7.30亿元增长13.13%[20] - 研发费用为1.87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1.36亿元增长37.72%[21] - 财务费用为641.11万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1864.03万元减少65.61%[21] 其他财务数据(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6,916,888,271.37元,较上年度末增加5.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4,807,825,174.07元,较上年度末增加1.47%[5] - 2024年9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为1,560,988,537.75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60,719,615.76元[16] - 2024年9月30日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为809,891,904.11元[16] - 资产总计为69.17亿元,较上期65.26亿元增长6%[18][19] - 应收账款为9.60亿元,较上期7.85亿元增长22.27%[17] - 存货为8.13亿元,较上期5.57亿元增长45.96%[17] - 短期借款为5.06亿元,较上期6.10亿元减少17.07%[18] - 长期借款为2.84亿元,较上期1.75亿元增长61.91%[18]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 -51,075.85元,上期为357,586.43元[22] - 2024年流动负债合计1,636,233,260.42元,较之前的1,408,818,606.27元增长约16.2%[29] - 2024年非流动负债合计499,957,555.99元,较之前的389,560,912.03元增长约28.3%[29] - 2024年负债合计2,136,190,816.41元,较之前的1,798,379,518.30元增长约18.8%[29] - 2024年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4,895,195,613.59元,较之前的4,771,221,985.28元增长约2.6%[29] - 2024年长期借款284,187,485.93元,较之前的175,465,163.92元增长约61.9%[29] - 2024年应付账款771,951,642.82元,较之前的479,770,464.39元增长约60.9%[29] 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8,575,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12] - 前10名股东中,折生阳持股45,041,825股,占比16.57%;萍乡晶屹商务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8,752,471股,占比6.9%;薛蕾持股10,687,482股,占比3.93%[12] -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折生阳持有人民币普通股45,041,825股;萍乡晶屹商务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18,752,471股;薛蕾持有10,687,482股[13] - 薛蕾持有萍乡晶屹商务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4%的合伙份额,折生阳和薛蕾为一致行动人,泉州博睿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薛蕾控制的企业[13] - 前十名股东中,王萍通过投资者信用证券账户持有公司4,799,213股[13] -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期初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持股2,874,561股,占比1.49%,期初转融通出借股份800,000股,占比0.42%,期末均为0[15] 其他收益和损益 - 年初至报告期末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158,055.41元[7] - 本报告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5,899,676.25元;年初至报告期末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3,976,293.25元[7] - 本报告期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16,258,163.45元;年初至报告期末为37,785,611.84元[7] - 本报告期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398,408.73元;年初至报告期末为 -311,432.25元[8] 现金流量(同比环比) - 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637,584,337.33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412,079,794.59元[25]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33,877,728.29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 -263,173,641.02元[25] - 2024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443,063,227.56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 -191,263,040.34元[26] - 2024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116,304.53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320,001,002.19元[26] - 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643,809,526.15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400,695,397.58元增长约60.7%[33]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42,191,982.90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475,124,149.28元增长约56.2%[3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998,874,601.50元,上年同期为778,796,633.46元[3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56,682,618.60元,上年同期为 -303,672,484.18元[3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9,189,521,338.60元,上年同期为30,000,000.00元[3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0,631,003,311.07元,上年同期为179,911,718.28元[3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441,481,972.47元,上年同期为 -149,911,718.28元[3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755,969,806.74元,上年同期为677,821,307.96元[3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675,455,935.54元,上年同期为353,927,397.74元[3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513,871.20元,上年同期为323,893,910.22元[34]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 -436,069.15元,上年同期为191,243.65元[3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1,618,086,789.02元,上年同期为 -129,499,048.59元[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