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信安全(688225)
icon
搜索文档
亚信安全(688225) - 关于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通知
2025-05-30 12:00
股东大会时间 - 2025年6月23日14点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3] - 网络投票起止时间为2025年6月23日[3] 会议地点及登记 - 现场会议地点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会议室[3] - 拟出席现场会议者2025年6月23日13点45分前登记[13] 议案相关 - 提交审议议案2025年4月28日经会议审议通过[5] - 相关公告2025年4月29日在交易所网站披露[5] 股权登记 - A股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16日[11] 其他 - 对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议案为5 - 7[6] - 议案7关联股东回避表决,关联股东为何政一致行动人[7] - 会议会期一天,出席人员费用自理[14]
亚信安全(688225) - 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决议的公告
2025-05-30 12:00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95亿元[3] - 剔除影响后,2024年营收17.10亿元,同比增长6.37%[3] 公司决策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不符条件[3] - 《关于作废部分限制性股票的议案》获审议通过[4] 会议情况 - 2025年5月30日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2] - 会议应到监事3名,实到3名[2]
亚信安全(688225) - 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的公告
2025-05-30 12:00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95亿元,剔除影响后为17.10亿元,同比增长6.37%[3] 其他新策略 - 2025年5月30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9位董事全到[2] - 同意于2025年6月23日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采用现场和网络投票结合方式[5] 激励计划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不符合归属条件[3] - 30名激励对象离职,108.5万股限制性股票作废[4] - 因2024年业绩未达标,322.146万股限制性股票不得归属并作废[4] - 合计作废处理已授予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394.841万股[4]
亚信安全(688225) - 北京市汉坤律师事务所关于亚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未成就暨部分限制性股票作废事项的法律意见书
2025-05-30 11:48
激励计划会议 - 2024年4月26日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相关议案[7] - 2024年5月21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相关议案[9] - 2025年4月28日会议审议通过取消授予预留股份议案[11] 业绩考核 - 2024年度公司业绩考核目标以2023年营收为基数,目标值增20%,触发值增15%[13] - 2024年度营收35.95亿元,剔除影响后17.10亿元,同比增6.37%[14] - 2024年度业绩考核未达触发值,不符第一个归属期条件[14] 股票作废 - 30名激励对象离职,108.5万股限制性股票作废[15] - 第一个归属期322.146万股限制性股票不得归属,作废失效[15]
AI倒逼网络安全体系化,孤立防护成过去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1:07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各行业,网络安全威胁随之迭代升级,传统单点防御模式因数据孤岛、响应滞后等问题难以应对AI驱动的自动化攻击 [1] - 大模型滥用导致深度伪造、数据泄露等新型风险频发,AI攻击变异率高达每24小时93%,传统检测系统完全失效 [1][3] - 网络安全产业需从"孤立防护"向"体系化联动"转变,重点关注安全内生化、安全即能力、生态共建三大核心方向 [1] AI+安全技术发展 - 发展AI+安全需以安全应用为核心,关注不同安全能力的关联整合,并通过以攻促防提升安全检测能力 [1] - 亚信安全发布新一代AI XDR联动防御系统,提出"安全+数智"深度融合解决方案,强调AI原生驱动的体系化联动防御是应对现代网络攻击的途径 [2] - AI XDR系统核心价值在于一体化交付,通过安全平台与产品协同解决网络安全威胁场景,实现跨终端、网络、云端数据的实时计算与协同决策 [2][3] 技术落地与攻防博弈 - AI技术需务实落地,威胁情报处理速度和规则库更新时效等效果需可感知,而非仅作为噱头 [3] - 攻击者利用大模型制造更复杂攻击武器,如高度逼真的钓鱼内容和自动化漏洞挖掘,针对大模型业务系统的攻击风险大幅增加 [3] - 网络安全行业进入"以智制智"新阶段,防御需不断补足短板,因攻击者始终瞄准最薄弱环节 [3]
黑客盯上大模型,亚信安全开发新武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04:57
网络安全威胁现状 - 全球大模型安全事件损失从2023年的85亿美元剧增至2024年的143亿美元,增长近70% [2] - AI辅助攻击的变异率上升到每24小时93%的惊人水平 [2] - 人工智能带来较以往更复杂、更频密、更危险的安全威胁 [2] - 单点防御时代终结,AI原生驱动的体系化联动防御成为应对现代网络攻击的最优解 [2] AI XDR联动防御系统 - 新一代体系化网络安全产品,将AI视作重塑企业核心生产力的关键引擎而非外挂工具 [3] - 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智能、联动、体系化完成防御,解决网络安全威胁场景和问题 [3] - 以自主研发的智能分析平台为中枢,整合威胁情报、行为分析、自动化响应等核心能力 [3] - 构建全栈智能化安全防护矩阵,整合公司所有产品线能力并以统一界面对外输出 [3] - 采用一体化交付模式,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并对整体安全结果负责 [3] 企业实施路径 - 企业客户可采取分步走策略,先部分试点再逐步扩展 [5] - AI告警降噪效果显著,告警量大幅减少且误报漏报率降低 [5] - 安全防御体系转向新范式,从经验主义主导转向数据驱动和AI决策 [5]
亚信安全:以体系化安全防御 确保AI赋能网络安全
经济观察网· 2025-05-27 02:36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深度改造各行各业,网络安全产业迎来历史机遇与巨大挑战,需构建完备安全防御体系应对AI带来的商机与风险 [1] - 开源AI工具滥用导致网络攻击高度规模化,大模型使用对传统防护手段构成巨大挑战 [1] - 全球大模型安全事件损失从2023年85亿美元剧增至2024年143亿美元,预计2025年突破235亿美元,AI辅助攻击变异率每24小时达93% [3] - AI时代安全风险呈指数级增长,挑战从技术问题上升为影响商业模式、社会稳定及文明发展的关键议题 [3] 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 - 公司发布新一代体系化网络安全产品AI XDR,依托"数据驱动,AI原生"架构实现跨维度安全能力联动,改变传统单点防御模式 [3] - AI XDR核心价值通过一体化交付及平台协同解决威胁场景问题,聚焦检测、联动、溯源能力,形成"产品-数据-产品"正循环 [4] - 公司每年投入30%研发费用于核心技术开发,构建智能防御体系支撑体系化联动防御 [4] - 产品与平台融合推动商业模式变革,SaaS模式成为趋势,公司已拥有500多家SaaS客户 [5][6] 生态合作与场景应用 - 公司与联通数科签署战略协议,成立"联信事业部",打造国内SaaS安全领先服务品牌 [6] - 公司与华为合作完成鸿蒙系统深度适配,推出TrustOne鸿蒙版应用,结合终端安全与原生安全能力 [6] - 联合生态伙伴发布"安全+数智一体化能力体系",覆盖业务、大模型、5G专网、数据要素、智慧城市等五大核心安全场景 [6] - 与HydroX AI合作打造国产化AI防火墙,实现全类型已知攻击自动检测与主动防护 [6] 行业转型与未来方向 - "安全+数智"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新焦点,安全从防御边界构建升格为企业稳健成长的保障 [7] - 网络安全防御体系需通过智能、联动、体系化实现,以AI对抗AI提升防御效果 [3] - 发展AI+安全需以智能底座为基础,提升数据质量、构建合适模型,并融合安全专家经验 [3]
亚信安全(688225) - 关于获得政府补助的公告
2025-05-26 09:45
业绩总结 - 公司近日收到政府补助1647400元[3] - 补助属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3] - 补助未经审计,会计处理及损益影响以审计结果为准[4]
“安全+数智,AI赢未来” C3安全大会在宁举行
南京日报· 2025-05-26 02:11
行业动态 - 2025年C3安全大会在南京举行,主题为"安全+数智、AI赢未来",吸引2000余名跨行业专业人士参与[1] - 会议设置1场主论坛、5场分论坛、1场特别活动和1个数智展区,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安全进化路径[1] - 南京出台行动方案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重点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并强化安全保障[3] 公司动态 - 亚信安全发布新一代AI XDR联动防御系统,实现安全平台与产品协同解决威胁场景[3] - 亚信安全与亚信科技联合发布"安全+数智一体化能力体系"全场景解决方案[3] - 亚信安全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联信一体化安全检测与响应服务平台"[3] - 亚信安全发布TrustOne鸿蒙版应用及《新一代终端安全鸿蒙化白皮书》[3] - 亚信安全与HydroX AI合作推出"亚信安全AI防火墙"[3] - 亚信安全成为第12届世界运动会独家网络信息安全合作伙伴,发布专项网络安全保障体系[3] 技术发展 - 亚信安全针对企业AI应用四大高危场景提供解决方案:AI资产管理、脆弱性管理、安全基线和跨域攻击检测[2] - 行业专家围绕AI技术落地挑战、网络安全威胁演进、防御体系升级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2]
AI攻击变异率每24小时达93% 全球AI安全损失逼近235亿美元:攻防博弈如何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5 08:25
AI安全威胁现状 - 全球大模型安全事件损失从2023年85亿美元剧增至2024年143亿美元 预计2025年突破235亿美元 [4] - AI辅助攻击变异率每24小时达93% 攻击效率远超防御响应 [4][5] - 攻击者平均突破时间仅48分钟 最快51秒 攻击速度因AI技术显著提升 [9] 攻防不对称性表现 - 技术不均衡:企业智能化防御改造周期长 攻击者利用AI快速迭代 [5] - 数据不均衡:攻击者使用公开或非法数据训练 防御方需合规数据 [5] - 投入不均衡:攻击成本低 企业AI防御体系建设需高额专家投入 [5] 行业面临的核心困局 - 时间困局:防御存在时间差 被动应对导致窗口期爆发安全问题 [9] - 认知困局:智算网络资产动态更新快 脆弱性发现呈指数效应 [9] - 运营困局:传统检测方法难关联海量威胁 误报率高且易漏判 [9] - 人才困局:全球AI安全人才缺口超30万 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5% [10] 防御体系升级方向 - 单点防御失效 体系化联动防御成为最优解 [11] - AI XDR联动防御系统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脆弱性管理/安全基线/跨域攻击检测四大场景 [11] - 需构建跨维度协同的智能安全矩阵 打破数据与系统壁垒 [12] 技术演进趋势 - 2025-2027年:安全与模型架构深度融合 防护能力与功能协同 [13] - 2028-2030年:自监督安全系统崛起 安全转为AI内生属性 [13] - 2030年后:安全与智能边界模糊 形成"安全智能"新范式 [13] 典型攻击案例 - 全球零售巨头推荐系统遭AI操纵 直接损失2.8亿美元 用户流失率上升18.3% [4] - 开源AI工具被滥用 降低攻击门槛并实现高度规模化攻击 [4] - 大模型生成难以检测的"零样本"恶意程序 绕过传统规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