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601916)

搜索文档
把握债市机会,非息净收入同比大增39%,浙商银行紧抓数字化转型
第一财经· 2025-04-04 04:40
文章核心观点 - 浙商银行2024年年报表现良好,营收增长、分红比例高、普惠金融贷款增速快、资产质量改善,未来将推动经营策略转变应对挑战,同时数字化转型支撑非息收入增长 [1][7][10] 经营业绩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76.50亿元,较上年增长6.19% [1] - 现金分红比例超30%,在上市股份制银行中位居前列,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1.56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达30.12% [1][9] - 普惠金融贷款增速11%,占各项贷款比重超20%,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性银行首位 [1] 人事变动 - 4月2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陈海强任党委副书记并被提名为行长,后续将按法定程序完成聘任并报送核准 [4][5] - 随着陈海强即将履新,银行将迎来“一正三副”高管架构,包括陈海强在内的副行长均为“70后” [6] 资产质量 - 截至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降至1.38%,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基本出清不良资产历史包袱 [7] - 2024年集团资本充足率12.61%,比上年末上升0.4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9.61%,比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38%,比上年末上升0.16个百分点 [7] - 房地产不良贷款率1.55%,较年初下降0.93个百分点 [7] - 2025年聚焦产业投研等“提升深化”,加强授信全流程管理,严控新增风险,加快出清存量风险 [8] 非息收入 - 2024年非利息净收入224.93亿元,较上年增加68.17亿元,增长39.05%,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33.25% [10]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4.87亿元,同比下滑10.97%;其他非利息净收入180.06亿元,同比大增61.69% [10] -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大增因加强市场研判和专业能力建设,把握债市机会,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收益好 [11] 数字化转型 - 以数字化投研为抓手,启动“中收扩大”工程,打造研究生态和服务矩阵,增强营收可持续性 [11] - 推出ITBP模式,要求部门负责人配科技人员助手,共同研究数字化转型方向 [11] - 零售AUM全年增量创近4年新高,增幅接近10% [12] 未来策略 - 推动经营策略向负债驱动转变,资产结构向低风险均收益转变 [1] - 预计2025年净息差可能延续下行但降幅显著收窄,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强化投研力度,提升非息收入 [12]
不挣快钱、追求长期价值!浙商银行2024年业绩说明会说了什么?
券商中国· 2025-04-03 23:27
经营战略 - 公司提出"智慧经营"理念,强调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并推动从服务单一企业向产业生态转变[9] - 经营策略从"资产端发力"调整为"负债端发力",资产结构从"高风险高收益"调整为"低风险均收益",从追求"单项收益"调整为"场景化综合收益"[9] - 明确不再追求规模扩张、"垒大户"和"挣快钱",转向长期价值导向[1][9]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76.50亿元(+6.19%),净利润151.86亿元(+0.92%)[1] - 非利息净收入224.93亿元(+39.05%),占比提升至33.25%,其中投资收益为主的非息收入达180.06亿元(+61.69%)[4] - 净息差1.71%,同比下降30个基点但优于行业平均水平1.52%[2][3] 息差管理 - 通过数字化投研强化竞争力,启动"中收扩大"工程增强营收可持续性[3] - 资产端优化结构使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39个基点,负债端推动低成本存款增长使付息率下降10个基点[3] - 2025年预计息差仍下行但降幅收窄,将通过夯实弱敏感资产、压降高成本负债应对[4] 零售业务 - 个人存款余额3046.32亿元(+13.03%),占存款比重提升1.4个百分点;个人信贷余额2855.41亿元保持平稳[6] - 零售营收125.5亿元(-6.34%),占比降至18.55%,但个人客户数达1166.54万户(+20.75%),私行客户金融资产2050亿元(+11.9%)[6] - 通过生态场景获客(新增客户超六成)、财富管理研究院和数字化部门建设实现逆周期增长[7] 资产质量与规模 - 总资产3.33万亿元(+5.78%),贷款总额18571.16亿元(+8.21%)[8] - 不良贷款指标连续三年下降,房地产和城投领域不良率均改善[8] - 强化对"五篇大文章""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8] 数字化转型 - 成立内部研究机构强化投研能力,建立零售数字化专职部门及客户标签系统[3][7] - 全面启动综合协同改革,在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链式生态服务中形成品牌影响力[10]
业绩稳中有升,分红跑赢市场,浙商银行:践行善本金融,彰显长周期投资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4-03 14:02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浙商银行在困境中业绩稳中有升,盈利增长受生息资产扩张、中间收入增长等正向因素及净息差下降、拨备计提增加等拖累因素影响,资产质量良好,践行“善本金融”理念,为股东回馈价值,未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期待 [2][10][20] 行业背景 - 2024年我国经济步入“十四五”攻坚期,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分化、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与利率市场化深化,商业银行面临挑战 [2] - 银行业息差收窄,净息差整体呈下行之势,降低贷款利率支持实体部门融资,桎梏盈利增长 [7] 浙商银行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676.5亿元,同比增长6.19%,增速领跑同业;归母净利润151.86亿元,同比小幅增长0.92% [2]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正向贡献项 - 2024年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同比增长10.9%至2.94万亿元,对净利息收入形成有力支撑,规模扩张速度名列前茅 [4] - 2024年公司贷款和垫款余额1.21万亿,占贷款余额67%,同比增长10.5%;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4.84万亿,零售信贷增速保持股份制同业第一 [6] - 2024年非利息净收入224.9亿元,同比增长39.05%,占总营收比例提升至33.2%,得益于债市投资收益 [7] 拖累项 - 2024年净息差为1.71%,较上年收窄0.3个百分点,但与已披露年报上市银行相比不落下风 [7] - 2024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81.95亿元,较上年增长7.97% [11]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连降三年,2024年末为1.38%,较上年末下降6个基点,低于银行业同期整体不良贷款率12个基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78.67% [7] “善本金融”理念与实践 - 董事长陆建强提出“金融向善”发展理念,2023年跃至“善本金融”阶段,把“善”嵌入金融服务场景,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初心 [10][12][13] - 形成金融顾问、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等“六大支柱”体系,探索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范式 [14] - 金融顾问制度覆盖全国16个省市,链接超4200名金融从业者,累计为超10万家企业提供公益性咨询服务,落实融资超1万亿元 [15] - 普惠金融贷款增速11%,占各项贷款比重超20%,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性银行首位 [15] - 在绿色金融、制造业、涉农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分别增长22%、14%、9%,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15] 减费让利与回馈股东 - 2024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73BP,支持小微企业授信金额415.72亿元;公司及零售贷款收益率分别下调37BP、70BP [16][17] - 2024年拟向A股、H股股东每10股派息1.56元,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2.84亿元,现金分红率30.12%,处于业内前列 [18]
浙商银行:2024年通过各类方式大力处置不良资产
中证网· 2025-04-03 13:40
文章核心观点 - 4月3日浙商银行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回应经营战略、息差走势等问题,面对内外部挑战,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强化投研力度争取保持优良营收表现,还保持“化风险”力度夯实资产质量 [1] 行业情况 - 近年来在息差承压背景下,增厚非息收入、改善营收结构成为银行业发力重点 [1] 公司战略 - 浙商银行以数字化投研为抓手,全面启动“中收扩大”工程,打造立体式研究生态和全天候研究服务矩阵,增强营收可持续性 [1] - 2025年面对净息差下行等挑战,资产端夯实弱敏感资产夯基工程,做大“低风险均收益”资产;负债端做好负债结构优化工程,压降高成本负债,做大低成本存款;同时强化投研攻坚,积极提升非息收入 [1] 公司资产质量 - 2024年浙商银行保持“化风险”力度,大力处置不良资产,新设产业研究院,加强政策前瞻引领能力,坚持“小额、分散”授信原则,夯实资产质量 [1] - 近年来加大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处置力度,前瞻性压降成果突出,截至2024年末,房地产不良贷款率1.55%,较年初下降0.93个百分点 [2]
浙商银行新征程,「实干派」陈海强将接棒新行长
搜狐财经· 2025-04-03 13:21
文章核心观点 浙商银行新行长陈海强秉持长期主义经营思想,带领银行优化调整,推动多项转型,实现客群和规模双增长,有望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3][4] 分组1:长期主义者 - 2024年中国银行业经历结构性调整,浙商银行优化调整风险偏好,推动授信风控逻辑转变,实施四大工程并调整经营策略 [4] - 推动经营从资产驱动转型向负债驱动转变,开展负债结构优化专项行动,存款付息率连续4年下降,2024年为2.10%,比2023年下降14个BP [5] - 推动资产结构从高风险高收益向低风险均收益转变,调整业务结构,平衡收益与风险,不良贷款率三连降,从2021年的1.53%降至2024年的1.38% [6] - 资产结构优化落脚到客群结构优化,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综合协同改革,2024年个人和公司客户数分别较年初增长20.75%、14.92% [7][9] - 靠强大投研能力支撑竞争力,2024年财富管理代销保有规模和代销收入两位数增长,推动财富管理全新启航战略 [10] - 2024年零售金融板块实现客户规模与经营质量“双轮提速”,呈“逆周期增长” [11] - 推行数字化改革,做到科技向善与场景赋能结合 [12] - 以零售业务为纽带,坚持长期主义,追求持久稳健续航力 [13] 分组2:实干派 - 陈海强现年51岁,有三十年银行从业经验,履历丰富,口碑好,业务能力强 [13][15][17] - 担任副行长分管零售和财富管理条线,契合银行战略方向 [17] - 专业和综合管理能力强,重大局、善沟通,综合协调能力强 [17] - 是实干派,重视风险处置和风控合规管理,有经营思路和见解,有望带领银行开拓新局面 [17] 分组3:浙商银行经营情况 - 浙商银行是全国性股份行,保持逆势增长和稳定,稳健经营受关注 [18] - 2024年报显示资产总额达3.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8% [19] - 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分别较上年增长6.19%、0.92% [20]
浙商银行2024年利息净收入下滑5% 逾期贷款增长21%
新华财经· 2025-04-03 12:2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1.9亿元,微增0.92%,营收增幅6.19%,在已披露业绩的上市股份制银行中增幅第一 [1] - 2024年非息收入增长超过39%,贡献营收近三分之一,投资收益超过11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8%,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超过35亿元同比增长约1096% [1] - 利息净收入下滑5%,净息差下降30个BP,付息负债付息率压降10BP但生息资产收益率大跌39BP [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11%,主要因保函业务收入与债券承销业务收入下降 [2] 资产质量 - 2024年不良率降至1.38%,逾期贷款增长21%,拨备覆盖率降至178.67% [2] - 交通运输业不良率为6.36%,批发零售业不良率上涨127BP [2] - 三年化解"影子银行"形成的近2000亿元不良贷款 [1] 股东变动 - 股东山东省国际信托累计减持1.95亿股,持股比例降至2.09% [3] - 横店集团计划减持约2.75亿股 [3] - 多位前高管共减持约28.9万股 [4] 战略方向 - 公司强调不再一味追求规模情结,不走"垒大户"老路,不关注"挣快钱",转向追求长期价值 [1] - 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出"智慧经营是银行行稳致远的指南针"的理念 [1]
浙江三家银行盘点:宁波银行最赚钱,杭州银行跑得“最快”,浙商银行埋头赶路
第一财经· 2025-04-03 11:43
文章核心观点 浙江创新生态与区域金融体系深度共生,经济增长为银行业资产扩张提供基础,本地银行支撑区域发展;2024年宁波银行最赚钱但零售业务下滑,杭州银行盈利增速快但资本压力大,浙商银行不良处置有成效但利润空间有限 [1] 宁波银行 - 2024年营业收入666.32亿元,同比增长8.20%;归母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连续六年成浙江最赚钱本地银行 [2]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0.75%,在三家浙系银行中表现最优 [2] - 2024年三季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22.76%;2024年上半年非息收入同比下降5.7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24.9% [2] - 2024年上半年个人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23%,个人贷款不良率从2021年的1.24%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1.67%,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达3.04% [3] 杭州银行 - 2024年营业收入383.81亿元,同比增长9.61%;净利润169.83亿元,同比增长18.08%;营业收入增速在38家上市银行中排第二,净利润增速排第三 [4] - 2024年末净息差1.95%,在浙江三家本土银行中排名第一 [4] - 2024年末总资产21125.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3%,首次突破两万亿,低于宁波银行和浙商银行 [5] - 2024年第三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76%,在A股42家银行里排倒数第四 [6] - 2021 - 2023年现金分红率分别为22.41%、20.31%和21.44%,未达证监会30%的要求 [6] - 2024年全年累计罚没金额超千万元,高于宁波银行 [6] 浙商银行 - 2024年营业收入676.50亿元,同比增长6.19%;净利润151.86亿元,同比增长0.92%,利润空间落后于另两家银行 [7] - 2024年非利息净收入224.93亿元,较上年增加63.17亿元,同比增长39.05%;其他非利息净收入180.06亿元,较上年增加68.70亿元,同比增长61.68% [7] - 2024年末个人客户数达1167万户,全年增幅超20%;零售管理资产(AUM)增幅接近10%,增量创近四年新高 [7]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8.67%,较上年末下降3.93个百分点 [8] - 2024年末减值损失281.95亿元,同比增长7.97%,占当期营收的41.68% [8] - 2024年末关注贷款444.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4.05亿元,关注贷款率2.40%,比上年末上升0.35个百分点;前十大贷款客户中房地产企业近半数 [8]
浙商银行(601916)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配股持续督导保荐总结报告书

2025-04-03 09:02
业绩总结 - 2023年6月浙商银行A股配股发行上市,募资97.56亿元,净额97.22亿元[3] 未来展望 - 中信证券对浙商银行持续督导至2024年12月31日[4]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制度,无违规情形[11][12]
浙商银行(601916):2024年报点评:其他非息支撑营收,资产质量改善
华创证券· 2025-04-03 04: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目标价 3.73 元,H 股合理价值 3.22 港币/股 [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其他非息收入高增支撑单季营收增速向上,拨备夯实使利润增速保持稳定;四季度生息资产结构调整,贷款保持稳健增长;息差有所承压;资产质量改善,拨备加厚夯实风险基础;浙商银行深耕浙江,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当前估值处于低估状态 [7]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年营业总收入 676.5 亿元,同比增长 6.19%;归母净利润 151.86 亿元,同比增长 0.92%;每股盈利 0.55 元;市盈率 5.35 倍;市净率 0.47 倍 [2] - 预测 2025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700.41 亿、737.85 亿、787.2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53%、5.34%、6.7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9.23 亿、171.73 亿、183.6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4.85%、7.85%、6.91% [2]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 2746463.60 万股,已上市流通股 2154443.60 万股,总市值 812.95 亿元,流通市值 637.72 亿元,资产负债率 93.90%,每股净资产 6.33 元,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 3.09/2.46 元 [3] 经营情况分析 营收与利润 - 4Q24 单季营收同比增长 8.2%,增速环比上升 3.6pct,因四季度债市投资收益好,单季其他非息收入同比高增超 240%;24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0.9%,增速较前三季度下降 0.3pct,因主动加大拨备计提力度,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上升 8.0% [7] 生息资产与贷款 - Q4 末生息资产同比增长 4.8%,增速环比下降 5.4pct,减少存放同业和央行资产以及债券投资,贷款平稳增长;Q4 末债券投资/贷款同比分别增长 5.5%、8.2%,增速环比 - 6.4、+0.6pct [7] - 4Q24 对公贷款(含票据)、零售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 11.3%、0.4%;按揭/个人经营贷/消费贷分别同比增长 22%、3.4%、 - 20% [7] 息差 - 4Q24 单季息差环比下降 34bp 至 1.31%,受资产端拖累;资产端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 40bp 至 3.5%,24 年贷款收益率较 1H24 下降 17bp 至 4.45%;负债端测算计息负债成本率环比下降 5bp 至 2.14%,24 年存款成本率较 1H24 下降 9bp 至 2.1% [7] 资产质量 - 4Q24 不良率/单季不良净生成率环比分别下降 5bp/20bp 至 1.38%/1.37%,逾期率较 1H24 下降 40bp 至 1.8%,关注率较 1H24 上升 20bp 至 2.4%,资产质量整体改善;对公贷款、零售贷款不良率环比分别 - 2bp、 - 7bp 至 1.36%、1.78% [7] 投资建议 - 调整 2025 - 2027 年营收增速预测为 3.5%、5.3%、6.7%(25 - 26E 前值为 7.0%、9.0%),2025 - 2027 年净利润增速预测为 4.9%、7.9%、6.9%(25 - 26E 前值为 5.1%、8.1%),给予 2025E 目标 PB 0.55X,对应目标价 3.73 元,H 股合理价值 3.22 港币/股,维持“推荐”评级 [7] 附录: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相关 - 预测 2025 - 2027 年贷款总额分别为 2014971、2196318、2393987 百万元;债券投资分别为 1160996、1277096、1404805 百万元等 [8] 盈利相关 - 预测 2025 - 2027 年净利息收入分别为 47097、50097、53855 百万元;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 4038、3836、4028 百万元等 [8] 资产质量相关 - 预测 2025 - 2027 年不良率分别为 1.33%、1.32%、1.31%;拨备覆盖率分别为 207%、238%、275%等 [10] 资本状况相关 - 预测 2025 - 2027 年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1.64%、10.76%、9.95%;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7.90%、7.45%、7.02%等 [11]
9家上市行“反向追薪”超1.13亿!渤海银行人均退薪3.93万,招商银行未再披露
新浪财经· 2025-04-03 00:23
文章核心观点 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披露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9家上市行累计“反向讨薪”超1.13亿元,部分银行连续或首次披露金额,且行业薪酬追索扣回机制愈发完善 [1][4] 分组1:2024年9家上市行“反向讨薪”情况 - 9家上市行包括中国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累计“反向讨薪”超1.13亿元 [1][4] - 中国银行“反向追薪”金额最高,达3250万元,对2469人次执行追索扣回 [1][4] - 渤海银行人均退薪金额最高,超3.9万元,其次是浙商银行超2万元,中行、哈尔滨银行超1万元 [3][4] 分组2:各银行不同年份“反向讨薪”对比 - 招商银行、威海银行和瑞丰银行2024年未披露具体金额,2023年招商银行“反向讨薪”总金额最高达4329万元 [6] - 华夏银行和上海农商行2023年报提及金额,暂未发布2024年年报 [6] - 渤海银行和东莞农商行连续三年披露,渤海银行逐年递增,东莞农商行有变化 [6] - 浙商银行和中原银行今年首次披露,中原银行曾在2022年称暂无情况 [7] 分组3:部分银行薪酬相关信息及行业机制发展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年报提及绩效薪酬扣减、止付或追索相关信息 [9] - 东莞农商行和甘肃银行年报提及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具体金额 [9] - 行业从2010年起陆续出台相关指引完善薪酬追索扣回机制,超95%机构已制定实施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