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证券(601901)

搜索文档
时隔近20年,“北京证券”回归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4 06:38
股权变动与交易细节 - 方正证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 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 - 瑞银集团继承瑞士信贷银行持有的瑞信证券51%股权 为满足监管要求联合方正证券与北京国资公司达成三方协议 [2] - 瑞银集团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36.01%瑞信证券股权 交易对价9135万美元(约6.505亿元人民币) [2] - 方正证券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49%瑞信证券股权 交易对价1.24亿美元(约8.85亿元人民币) 两笔交易合计转让85.01%股权 [2] - 交易于今年3月获监管核准 工商变更登记完成后北京国资公司正式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2] 北京证券历史沿革 - 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北京证券有限公司 1997年与北京财政证券公司合并重组 [2] - 2000年增资扩股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控股33.87% 为第一大股东 [2] - 2005年北京证券陷入经营困境 2006年瑞银集团参与重组并设立瑞银证券 北京证券淡出公众视野 [3] - 此次股权变动使瑞信证券控股权回归北京国资 并重新启用"北京证券"名称 [3] 行业影响与格局变化 - 北京证券回归标志着北京市国资券商阵容增至五家 包括首创证券 第一创业 金融街证券 中信建投和北京证券 [3] - 此次股权变动反映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进程 以及本土金融力量的发展壮大 [3]
瑞信证券正式更名,北京证券“重现江湖”
经济观察网· 2025-07-24 05:40
股权变动与交易细节 - 方正证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 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 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持股85.01% 瑞银集团持股比例降至14.99% [2] - 股权交割前产生的业务潜在索赔责任由方正证券和瑞银集团承担 索赔时限为交割后5年 责任上限为交易对价的75% [2] - 北京国资公司收购瑞银集团持有的36.01%股权 对价9135万美元(约6.505亿元人民币) 收购方正证券持有的49%股权 对价1.24亿美元(约8.85亿元人民币) [5] 瑞信证券历史与业绩表现 - 瑞信证券成立于2008年10月24日 最初由瑞士信贷银行与方正证券共同发起设立 注册资本8亿元 瑞士信贷银行和方正证券持股比例分别为33.30%和66.70% [3] - 2009年至2024年 公司总资产不超过10亿元 其中8年处于亏损状态 多数年份净利润不超过0.15亿元 [3] - 2021年业绩最佳 营业收入4.97亿元 净利润0.45亿元 投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4亿元 同比增长243.77% [4] - 2022年营收大幅下滑 净亏损2.54亿元 2024年营业收入0.57亿元 同比下降63.81% 净亏损1.62亿元 连续第三年亏损 [5] 业务与人员变化 - 2021年瑞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及独家主承销商完成华康股份IPO 发行规模15.04亿元 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参与顺丰控股200亿非公开发行项目 [4] - 2024年投行业务收入0.15亿元 利息净收入0.2亿元 为主要收入来源 [5] - 员工数量从2021年底的237名缩减至2024年底的103名 投行业务人员从68名减少至29名 [6] 股东战略与行业背景 - 北京国资公司表示收购瑞信证券股权是与瑞银集团合作的延伸 也是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举措 [7] - 方正证券出售股权旨在盘活资产 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8] - 瑞银集团因"一参一控"规定选择保留瑞银证券 放弃瑞信证券 瑞银证券2024年营收10.47亿元 是瑞信证券的近10倍 [9][10] - 北京证券挂牌后 北京地方国资体系参控股券商增至5家 包括首创证券、第一创业证券等 [11]
瑞信证券更名“北京证券”:外资退出,北京国资正式入主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05:04
公司股权变动 - 方正证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 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取得新营业执照 [2] - 方正证券董事会同意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瑞信证券49%股权 并于7月21日签署补充协议 [2] - 北京国资公司收购瑞信证券85.01%股权 包括从瑞银集团收购36.01%股权(对价9135万美元/6.505亿元人民币)和从方正证券收购49%股权(对价1.24亿美元/8.85亿元人民币) [5] - 证监会2025年3月核准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对其受让85.01%股权无异议 [6] 品牌历史沿革 - 新"北京证券"前身为瑞信方正证券 2008年成立时方正证券持股66.7% 瑞信持股33.3% [4] - 2020年瑞信增持至51%成为控股股东 2021年更名为瑞信证券 [4] - 2024年瑞银吸收合并瑞信后继承其持有的瑞信证券51%股权 [4] - 原"北京证券"成立于1993年 2006年瑞银重组后品牌消失 演变为瑞银证券 [4] 国资券商布局 - 北京国资控股券商增至五家 包括新北京证券、首创证券、第一创业证券、金融街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 [6] - 北京国资公司表示收购旨在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 未来将支持瑞信证券经营发展 [6] 行业动态 - 此次更名标志"北京证券"品牌在尘封20年后重新启用 反映国资与外资在中国券商行业的进退轨迹 [2] - 瑞信证券控股权从外资(瑞信/瑞银)转为国资(北京国资公司) 体现国内券商股东结构变化 [4][5][6]
券商大事件,北京证券来了!券商ETF(512000)劲涨2%,锦龙股份涨停封板
新浪基金· 2025-07-24 02:06
券商板块表现 - 7月24日早盘券商板块快速拉升,A股券商ETF(512000)盘中涨幅超2%,价格创年内新高,开盘不到30分钟成交额超5亿元 [1] - 49家上市券商集体上涨,锦龙股份涨停,国信证券(市值1300亿)涨幅超7%,中银证券涨幅超5% [2] - 券商ETF(512000)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覆盖49只上市券商股,近6成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4成仓位布局中小券商 [4] 公司动态 - 锦龙股份拟收购智算公司深圳本贸29.32%股权,该公司专注智算中心和算力服务,2024年末总资产19.78亿元,净利润5362.47万元 [3] - 方正证券完成瑞信证券股权转让,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此举有助于方正证券优化资源配置 [3] 行业趋势 - 券商行业呈现整合趋势,北京国资体系参控股券商包括首创证券、第一创业、金融街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及新核准的北京证券,后续整合动向受市场关注 [3] - 券商ETF(512000)及联接基金(A类006098;C类007531)为布局头部券商兼顾中小券商的高效工具 [4]
北京证券,来了
财联社· 2025-07-23 13:35
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的核心事件 - 瑞信证券完成股权变动工商变更登记并正式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 - 方正证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 [1] - 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接手85.01%股权 [3] 股权变更与战略调整 - 瑞信证券从外资主导合资券商转变为国资控股券商 [3] - 北京国资公司收购瑞信证券36.01%股权(对价9135万美元)和方正证券持有的49%股权(对价1.24亿美元) [8] - 证监会2025年3月核准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实际控制人 [8] 更名背后的业务方向 - 北京证券或转向服务国企改革、北交所企业融资等本土化业务 [3] - 国资背景可为券商提供资本、政策及客户资源支持,尤其在服务区域经济和国企改革领域更具优势 [3][5] - 北京国资公司是北京市少数具有金融主业的市管国企,业务涉及银行、证券、消费金融等领域 [5] 行业整合与券商更名趋势 - 券商更名往往是战略调整和股权结构变化的外在表现,目前已有6家以省市命名的券商 [4] - 近年来已有10家券商更名,包括金融街证券、麦高证券、高盛(中国)证券等 [4][9] - 行业竞争激烈,更名有助于重塑品牌形象和明确业务方向 [4] 方正证券的战略考量 - 方正证券通过股权转让收回现金,改善财务状况并聚焦核心业务 [4] - 权益法核算所持瑞信证券股权负收益影响消除,增加净利润 [4] 北京国资体系券商布局 - 北京地方国资体系参控股券商包括首创证券、第一创业、金融街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及北京证券 [6] - 市场关注北京国资体系券商是否会借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东风进行整合 [6] 瑞信证券历史变更阶段 - 2008年成立时名为瑞信方正证券,方正证券持股66.7%,瑞士信贷银行持股33.3% [7] - 2020年瑞士信贷银行增资至51%,成为外资控股券商 [7] - 2024年瑞银吸收合并瑞信,承继瑞信证券51%股权 [7] 其他券商更名案例 - 金融街证券(原恒泰证券)更名基于金融街集团入主后的战略定位 [9] - 麦高证券(原网信证券)更名因指南针完成收购 [10] - 高盛(中国)证券(原高盛高华证券)更名以统一全球品牌形象 [10] - 华源证券(原九州证券)更名因武汉金控成为实际控制人 [11] - 国投证券(原安信证券)更名旨在强化股东赋能 [11] - 诚通证券(原新时代证券)更名因中国诚通入主 [12] - 国新证券(原华融证券)更名因国新资本成为主要股东 [12] - 国泰海通证券(原国泰君安证券)更名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 [12] - 天府证券(原宏信证券)更名或意味新战略布局 [13] - 国联民生证券(原国联证券)更名后注册资本增至54.7亿元 [13]
北京证券,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23 13:22
股权变动与工商变更 - 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瑞信证券完成股权变动的工商变更登记 公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 [1] - 瑞信证券前身为瑞信方正证券 2008年设立时由方正证券持股66.7% 瑞士信贷银行持股33.3% [3] - 2020年瑞士信贷银行完成增资后持股比例提升至51% 成为外资控股券商 公司随后更名为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 [3] 股权收购与交易细节 - 2024年5月瑞银吸收合并瑞信 继承了瑞信证券51%股权 [3] - 2024年6月北京国资公司与瑞银集团和方正证券达成三方协议 收购瑞信证券共85.01%股权 [3] - 收购瑞银集团持有的36.01%股权 对价9135万美元(约6.505亿元人民币) [3] - 收购方正证券持有的49%股权 对价1.24亿美元(约8.85亿元人民币) [3] - 2025年3月证监会核准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3] 北京国资券商布局 - 北京国资参股的券商增至5家 包括中信建投 首创证券 第一创业 恒泰证券以及最新收购的北京证券 [4]
北京证券,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23 13:06
瑞信证券更名及股权变动 - 瑞信证券正式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股权变动的工商变更登记 [2] - 方正证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 [2] - 瑞信证券前身为瑞信方正证券 [3] 瑞信证券历史沿革 - 2008年10月设立时,方正证券持股66.7%,瑞士信贷银行持股33.3% [4] - 2020年6月瑞士信贷银行增资后持股51%,成为外资控股券商 [4] - 2021年公司更名为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 [4] 股权收购过程 - 2024年5月瑞银吸收合并瑞信,继承瑞信证券51%股权 [5] - 2024年6月北京国资公司收购瑞信证券85.01%股权,总对价约15.355亿元人民币 [5] - 2025年3月证监会核准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5] 北京国资券商布局 - 北京国资参股券商增至5家,包括中信建投、首创证券、第一创业、恒泰证券及北京证券 [6]
【瑞信证券已更名为北京证券】7月23日讯,7月23日,方正证券披露公告称,瑞信证券完成股权变动的工商变更登记,公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公告显示,瑞信证券已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今年3月,监管核准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接手瑞信证券85.01%股权,瑞信证券从外资主导的合资券商转变为国资控股券商。
快讯· 2025-07-23 10:03
公司股权变动 - 瑞信证券完成股权变动工商变更登记 方正证券不再持有该公司股权[1] - 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持股比例为85.01%[1] - 公司性质由外资主导合资券商转变为国资控股券商[1] 公司名称变更 - 瑞信证券正式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1] - 更名事宜于7月23日通过方正证券公告披露[1] - 监管机构于今年3月核准此次股权及控制权变更[1]
方正证券(601901) - 关于出售瑞信证券49%股权的进展公告
2025-07-23 09:4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4年6月24日公司同意出售瑞信证券49%股权[1] - 2025年7月21日签署出售股权补充协议[1] - 2025年7月23日完成股权变动工商登记,不再持股[1]
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新浪财经· 2025-07-21 21:49
董事会决议公告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5年7月21日以现场加视频方式召开,应出席董事9名,实际出席9名,3名监事列席会议 [1]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出售瑞信证券49%股权签署〈补充协议〉的议案》,表决结果为同意9票、反对0票、弃权0票 [2][3] 股权转让交易概述 - 公司于2024年6月24日签署协议,将持有的瑞信证券49%股权以88,50919万元对价出售给北京国资公司 [7] -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3月12日核准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对受让85.01%股权无异议 [8] 补充协议核心条款 - **交割安排**:各方需在签署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商变更,并在工商变更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外汇变更登记 [9] - **付款机制**:公司需在完成外汇变更登记后3个营业日内通知监管银行启动解付流程,付款以股东名册变更为条件 [9] - **责任条款**: - 一般索赔时限为交割日起5年,责任上限不超过对价的75%,触发条件包括政府调查、行政处罚或诉讼立案 [10] - 特别索赔时限为交割日起3年 [12] - 索赔中断机制以买方通知或第三方索赔启动为节点 [11] 交易进展与文件 - 公司与瑞银、北京国资公司于2025年7月21日正式签署《补充协议》,进一步明确交割与责任条款 [6][8] - 备查文件包括《股权出售和购买协议》之《补充协议》全文 [13]